课程案例型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5:40: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程案例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课程案例型

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型教学论文

[摘要]案例型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型教学的现状、案例的设计、实施以及完善等方面的分析,探索适应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案例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一、案例型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着重教师传授理论体系,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型教学,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用实践来测试理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案例型教学直观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使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成了每个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案例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无详细的实施办法,只在口头上要求相关教师尽量实行,至于什么是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占多大比重?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是多少?要进行多少次课堂讨论?一次多长时间?一次讨论多少个案例和问题?哪些问题是指定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由回答的?分几个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在一堂讨论课上可以作多长时间的发言?案例考核等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只确定了课程的总课时,至于理论教学、实验或讨论各占多少课时,并不明确。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只是各位教师自己的事,其质量和效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致使案例型教学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型教学论文

[摘要]案例型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型教学的现状、案例的设计、实施以及完善等方面的分析,探索适应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案例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一、案例型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着重教师传授理论体系,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型教学,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用实践来测试理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案例型教学直观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使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成了每个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案例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无详细的实施办法,只在口头上要求相关教师尽量实行,至于什么是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占多大比重?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是多少?要进行多少次课堂讨论?一次多长时间?一次讨论多少个案例和问题?哪些问题是指定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由回答的?分几个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在一堂讨论课上可以作多长时间的发言?案例考核等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只确定了课程的总课时,至于理论教学、实验或讨论各占多少课时,并不明确。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只是各位教师自己的事,其质量和效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致使案例型教学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

查看全文

多媒体技术层进式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多媒体技术”课程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通识必修课。文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在模块内及模块间精细设计案例,让案例之间设计得有层进关系。在层进案例基础上开展课程的教学改革,既能够保证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的讲授,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多媒体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层进式;案例教学;课程建设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信息技能。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在多媒体方面的知识素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基础知识和应用,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在各高校中除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要开设“多媒体技术”专业基础课程之外,这门课程也是面向工程类、艺术类、农学类、管理类、食品类等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通识必修课。

1“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多媒体技术”课程在本科教学的十余年的讲授过程中,已经经历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涵盖众多具体的媒体处理技术,讲授的内容复杂繁多,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各部分内容彼此相互独立等特点,因此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1)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化音频、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相对应的编辑与处理软件的应用等内容。这就要求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取舍,使之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使用的各种媒体类型的应用软件进行选取,需要从适用性和实用性两方面来考虑,尤其在面对软件类型及软件版本发展变更迅速的时代,必须紧跟各类软件发展的步伐,选择最新的、应用最广泛的软件及版本。(2)课程内容之间各自独立,每一部分都包含基本原理,对应的编辑与处理软件的操作与应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充分掌握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不足之处是原有的案例基本是围绕某一专题的某些知识点为主进行设计,知识点是零散的、片面的,缺乏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当然,“多媒体技术”课程是以整合多种媒体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因此也需要设计综合应用案例,将多种媒体设计、整合,进行综合设计。(3)该课程面向多个专业的学生群体,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对学习课程后的成果导向也各有所需。因此以统一授课内容、统一的考核要求,首先难以保证基础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避免不了学生偶尔的抄袭现象。统一的考核标准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达不到培养他们对于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完成个性化的、有特色的综合作品的创作能力。

2层进式案例在推进“多媒体技术”课程建设的意义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软件教学模式研究

一、引言

现代艺术设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电脑软件完成,诸如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一类的艺术设计软件,被认为是进入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敲门砖。在高校设计学专业(代码1305)的课程体系中,艺术设计软件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也占了相当一部分课时比重。然而,设计软件课程同时也是设计学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教学难度较大的,普遍存在学生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不够、初学者理解软件知识概念难度较大等等问题。本文从改变设计学专业设计软件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分析现有设计软件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探求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艺术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讲,不外乎以下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以软件各项功能的逐个讲解为典型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软件教学最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里,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功能型教学模式或功能教学。另一常见教学模式是以案例的逐层深入讲解为典型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将这种教学模式称为案例型教学模式或案例教学。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各有利弊,通常功能型教学模式更着眼于软件基本功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案例型教学模式则更强调软件应用能力的习得。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对比如表1所示:就两种教学模式而言,案例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更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高;短期内教学效果显著。另外,从设计学专业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思维方式特征来看,照葫芦画瓢式的案例教学模式也更符合设计学专业大学生的思维特征。此外,设计软件操作知识多为程序性知识,以教师演示示范和学生复现操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案例型教学模式也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似乎更受教师青睐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功能型教学模式与案例型教学模式并非绝对对立的,而往往是可以相互补充的。还有一些观点将艺术设计软件的案例教学表述为“项目化教学”2,其实这两种表述本质都是相通的,都是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但若要严格辨析,则项目化教学法更强调学生自主动手完成一个设计项目,这种教学方法更适合于高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而对属于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程的软件课程而言,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实施设计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严格来说,软件课程是不适合项目化教学的,称之为案例教学更加准确一些。

三、单纯案例教学失败的成因分析

尽管案例教学模式较之功能教学模式有诸多优点而更受青睐,但单纯案例教学存在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显著、对教学影响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出现学生思维和理解上的卡壳。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的某些知识点和操作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表现为学生照着教师的方式能做出来,但为什么这样做却不清楚。这些知识点和操作,仅凭案例演示而缺少了对功能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影响了整体学习过程。而另一方面,这种学习的卡壳往往是隐性的,难以发现问题的存在。缺乏原理性的认识,当变换一个问题情境时,便造成了“照葫芦不能画瓢”“举一不能反三”的情况,从而造成案例教学实质性的失败。据笔者教学的经验来看,这样的问题在设计软件案例教学当中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尤其是当学习者为没有计算机和软件操作基础的新手时。学生在软件案例学习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白一点,采用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或轻易就能被理解的新知识点。对于初学软件的学生而言,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及认识经验之间差异较大。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以已有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知识和经验为原型来理解新的问题并构建新的知识,当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原型缺失或不易构建起来时,便造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困难。在软件案例教学中,新的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组织起来。就这些知识点而言,有些知识点的认知逻辑是符合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的(例如Photoshop中的图层,我们很容易把它想象成透明玻璃纸)。但有些知识的认知逻辑与已有认知结构是不相符的(例如Photoshop中的通道及图层蒙版的概念、3dsMax中材质贴图的概念等,初学者很难想象它是什么),在初学者认知结构中缺乏与之同构的知识或经验,便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显然,案例教学中如果对这样的知识不加以提前讲解而直接应用在案例中,便造成了学生思维和理解上的卡壳。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即先行组织者。在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某知识点的先行组织者缺位,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和学习的卡壳。在软件案例教学中,这样的情况是教育者应该极力避免的。同样,这种案例教学失败的原因也提示了,应对不同性质的教学材料,应该就受教者和知识点本身的认知理解特性来决定是否适用案例教学。因此必须对软件教学中一味鼓吹案例教学的风气提个醒:案例教学不可盲从,先分析一下教学材料和受教者知识结构是否适合采取案例教学!

查看全文

单片机课程案例化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目的出发,论述如何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大量丰富的案例,使学生获得有关单片机的软硬件基本知识及相关应用系统的设计及编程能力,熟练使用相关单片机调试辅助工具,如Keil,Proteus等,从而能综合运用单片机软硬件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独立设计和开发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系统,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单片机;案例化;柔性教学

单片机课程是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我校的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单片机课程则是我院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进行现代电子系统设计必备的基础知识。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经历了从单一化教学到项目案例式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在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建系初期,随着IT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机课程主要以汇编语言编程为核心,按教材章节为顺序,依次讲授单片机硬件结构,I/O口设计,外部中断,定时器/计数器和串行口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注重对单片机底层结构的讲授,学生动手时间较少,对汇编语言的编程思路和方法理解较困难,实际应用中较难移植,模块化程度较差。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应用能力较为薄弱,理论学习和实际编程应用容易脱节。单片机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应以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为目的,因此,课题组开展了多次的教学讨论和企业调研,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特点和我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改革了之前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提出了项目案例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即学即用的能力。目前在我院单片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以C语言为核心编程语言,以Proteus和Keil软件为辅助手段的虚拟实验室教学模式,同时改革单一的按教材章节讲授课程的方法,通过丰富的项目案例式教学,打破章节间的顺序关系,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通过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上不断完善和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提高单片机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一、项目案例式教学方法研究

在项目案例式教学中,将单片机课程内容分为七大模块,包括认识单片机及其开发工具,简单I/O口操作案例,I/O口综合应用案例,中断系统应用案例,定时器/计数器模块案例,串行通信案例,单片机综合应用案例。按提出问题,知识点学习,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四大步骤进行课堂教学,并结合相关视频,使用Keil和Proteus进行仿真,引导学生边看边学,同步展示各模块实例运行结果,将实验室搬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单片机课题小组成员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按照单片机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培养方案,设计了符合课程需要的16学时单片机应用实验及为期一周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建设了较为完整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群,以配合课堂教学的需求,将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受到学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不宜只凭期末考试一次成绩高低来断定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因此,在我院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过程性的考核机制,按每个项目的学习进度布置相关案例,以学生自主设计为前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而单片机课程的最终成绩评定方法,则是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过程性考核结果结合在一起,给出综合性评价结果。成绩中既包含了学生对单片机理论知识方面掌握的程度,也充分考虑了学生对具体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单一形式的笔试考核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单片机课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应用型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学小组对该课程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1)打破传统的刚性、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引进以人为本的柔性教学模式,增加过程性考核机制,完备课程评价体系,从多角度衡量学生学习效果。(2)根据单片机市场发展趋势,改革以往以汇编语言为主体的编程方法,采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C语言进行讲授,增强学校教学与企业应用的衔接性,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采用项目案例式教学方法,打破以往按教材章节进行讲授的思路,将单片机课程分为不同案例,以项目方式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项目案例教学中,增加学生学习兴趣。(4)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突破单一教学单片机课程的思路。在各项目案例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单片机内部结构和编程原理,还融合电子系统电路原理图设计、软件仿真、外围元器件和相关芯片选取,程序调试和修改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将单片机涉及的各相关学科有机结合。(5)将Keil和Proteus仿真软件带进课堂,构建课堂虚拟实验室,培养学生即学即用的能力。同时配合单片机开发板进行项目演示,在各项目案例学习后,进行仿真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单片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看得见,摸得着。

二、发展方向

查看全文

艺术设计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艺术设计学应用型课程城市品牌项目策划的现状和问题,在课程建设层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提出艺术设计学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四个关键问题:构建适用于应用型课程的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形成适用于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内容;探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规划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成果评价方案,以期为艺术设计学应用型课程建设和实施提供一定参考范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应用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取决于直接面向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本文以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城市品牌项目策划为例,分析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现状与问题,系统化构建应用型课程建设方案,并通过课堂教学检验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课程建设层面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论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艺术设计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思路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满足创意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即以该专业的学科视角科学构建艺术学、设计学、传播学、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培养懂艺术、能设计、会经营、善管理的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人才。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学科的完整性、理论叙述的详尽性、思想观点的统一性、结构体系的严密性、教材编写的规范性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3]。为培养学生高层次的专业视角与核心素养,艺术设计学专业依据交叉学科知识体系重构了基础型课程体系,同时开设了应用型专业选修课,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如新媒体项目策划、会展项目策划、艺术市场项目策划,以及本文的案例课程——城市品牌项目策划。案例课程的内容包括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品牌文化等以城市为主体的品牌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延伸,通过项目调研、项目策划、品牌设计、项目管理等训练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下面,笔者以城市品牌项目策划为例,分别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四个层级,阐释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一)课程理念

查看全文

本科审计学在线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课程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在线课程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审计学课程,将在线课程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在线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作出教学设计,提出在线课程实现的保障机制,最后对教学实践情况作出总结。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审计学;在线课程;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审计学涵盖财务管理、审计与会计等核心课程,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授课分为理论课及实践课两部分,因此在授课中有必要采用案例引导贯穿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通过理论课的授课,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培养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的应用型人才[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课程应运而生,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在线课程提供了稳定的操作环境,在线课程也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现阶段下的在线课程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不再受到空间的束缚,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终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二是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课程选择,学习的形式与内容更加多样化。案例教学作为一项基本教学方法,其主要以案例为依托,通过案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反思,从而达到为学生提供真实学习情境的目的,确保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知识更为彻底地吸收[2]。迄今为止,案例教学法已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多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其在网络教学方面相对欠缺,为此如何通过在线形式来实现案例教学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二、应用型本科在线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基于课堂有课时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在课堂中进行案例教学并未能够有效使得学生快速进入讨论状态,影响对案例的多角度剖析与探究。线上教学则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其自主性更为明显,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展开教学与探讨,从而夯实所学知识。(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增值性。通过网络能够实现知识的重组以及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将诸多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学习资源得以有效扩充。进行线上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使其快速进入讨论状态。一般而言,课堂案例教学人数应以30∼40人为宜,过多或者过少均不能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氛围的提升。与之不同,基于线上教学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开展线上案例教学能够将师生人数扩展至100人,同时能够确保教学质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教学资源的价值亦会随着学习资源探讨的不断深入而愈发增加。(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互联网资源为依托的线上案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有着明显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讨论并将结果及时进行反馈,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探讨方向及内容加以正确引导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查看全文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案例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对于自动化、机器人、物联网专业而言,《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不同的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类型及应用、参数和特性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对检测及控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文依托学院学科竞赛及产教融合,对该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科竞赛的发展和企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学科竞赛;《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智能制造都高度重视,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水平,而传感器技术作为智能设备的关键环节,是智能工厂的感官系统、信号获取的重要入口,也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核心。在高校教学中,《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涉及理论性知识较多,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通过课题组教师的授课经验发现,在进行传感器原理类的知识讲解时,学生的积极性较低,互动较少,而在讲解传感器应用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兴趣较高,分析具体原因:部分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去完成传感器知识的学习,而在传统的授课中,应用类知识讲述较少。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传感器所发挥的功能极大[1]。《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模式,丰富其教学形式。所以针对此问题,该文对依托学科竞赛和产教融合设计课程案例,通过尝试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弥补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为社会提供先进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1《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情况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加大了对传感器技术的需求,它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涉及理论知识较为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对理论知识进行推导和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而且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融合,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差距也较大[2]。除此之外,当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问题。1.1理论知识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理论知识涉及高等数学、电路、模电等课程的内容,对于部分同学而言,由于基础不够扎实,很难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加上该课程涉及面广泛,各节知识点之间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因此在该课程基本原理的学习中感觉难度较大,且由于内容较为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影响了教学整体效果。1.2验证型实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实验授课主要是针对不同传感器的应用进行验证,所以学生往往被动的根据实验指导书按照步骤操作,缺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虽然安排了实验课程,但是无法从根本上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结合,也较难实现为企业输送所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1.3评价方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平时出勤、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评价方式无法从客观上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更没有涉及对学生彼此间合作能力、挑战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这些能力却是当今应用型创新人才所必备的。当前,在国家大力倡导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学生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提高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性,而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涉及实验教学环节,但是实验和理论二者缺乏沟通的桥梁,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一线教师而言,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是必要的[3]。

2案例模式教学改革

查看全文

法学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原则

一、法学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的理念遵循

案例资源即案例库建设作为案例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当前,我国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以及各行业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政治、道德、职业伦理,以及专业理论素养之外,尤其要重视学生法律实务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了确保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法学专业教育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明确当代法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念的践行全面推进法学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果导向教育(OBE)的核心要义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在专业认证中,OBE理念通常被具化为5个“度”,用来衡量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性[2]。OBE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锚定学习成果,通过对教育教学的全面保障和精细评价实现持续改进。新时代实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改进实践教学,提高法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为此,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应当以OBE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实效为导向,持续改进教学培养机制。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法学专业案例教学要实现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最终目标,必须有正确的理念指导。以OBE理念来指导案例教学(见图1)可以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在准确定位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在课程案例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成果导向,最大限度提升教学实效。

二、法学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课程案例库建设是为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需要,在既定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的由案例素材筛选、案例内容撰写、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等环节构成的课程教学工作体系。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课程案例库建设各方面、全过程的基本准则,对于课程案例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制约作用。从国家对高等教育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遵循法学专业教育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法学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应包括以下5项基本原则。

(一)成果导向、讲求实效

成果导向教育作为法学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的理念遵循,应当具化为课程案例库建设工作的基本准则。要坚持成果导向原则,讲求学习实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案例素材的筛选和案例内容撰写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按需选择、因材编撰。在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案实施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案例适用度高、难易得当、新颖有趣、激励性强。第二,坚持以学习成果产出为导向。在明确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在案例筛选、内容撰写,以及教学内容设置与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素质提高这一核心标准。第三,科学评价教学实效,坚持持续改进。在课程案例库建设中,要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认真总结和反思在课程案例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案例素材的更新、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案的完善等予以改进,以便不断提高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效。

查看全文

专业学位硕士案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南昌工程学院为响应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操作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方向专业学位硕士课程教学为例,总结了“参与型”“竞赛型”“互动型”和“实践学习型”4种案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主动和更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成效显著,可为新增硕士专业授权点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硕士学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案例教学

近十几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迅猛发展,目前已有3174个工程领域授权点,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1-2]。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专业型硕士的定位来看,总体应具备2个特点: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适应行业实际工作,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学位定位来看,这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有明显区别,学术型硕士主要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则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工程实践。因此,为适应专业型硕士培养目标的变化,对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所需面临的主要问题[3-4]。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成熟的学术型硕士教育相比,其培养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模式上无明显区别,更强调基础理论,研究选题更多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课程体系与现实工程实践脱节等,从而导致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业满意度不高[5-6]。如何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加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当前研究生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7-8]。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培养的核心目标,授课教师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授课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从知识讲授情景化、多元化和实践化3个方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当前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9]。南昌工程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历史悠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才,2012年首届招收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提升培养质量,在研究生课程改革方面做了系列的工作。笔者以该领域专业必修课程流域管理学为例,探讨案例教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1课程教学案例数据库的建立

专业学位的课程强调多学科交叉,以水土保持专业核心课程流域管理学为例,该课程涵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水文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案例数据库的开发方面,根据教师自身参与的生产实践和科研项目,编写教学案例,如余江县泗沥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流域管理政策、全球流域森林与水关系评价体系和方法、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流域降水的空间分布和计算方法和空天一体化流域资源监测评估体系等。通过7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近40个具有自主产权的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具附有相应的指导说明书,并采用相同的设计模板。同时,充分利用水利部和自然资源部等官方媒体提供了最新实时信息,及时扩充教学案例数据库。未来计划将数据库上传至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为硕士学习提供支持,而且可以为相关本科专业学习提供参考。

2案例教学的课堂讲授模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