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5:01: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课本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学课本语文实践方案探析

教育部2000年颁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的革命性变革,是中学语文教改的里程碑式的文件。据新大纲精神,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语文》(以下简称“试用修订本”),这套教材,在中学语文教材编著史上是一个崭新的重大成果。教育部2001年又颁行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课程教材研究所”等单位编著了一套实验用的语文课本。近两三年,上述两套新教材,加上一些地方性自编教材,体现出中学语文教改的长足进展。

一试用修订本,多数学校在使用,实验语文课本,也有不少学校在争相使用。试用修订本中,“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四大内容模块之一,自成系统,独立编写,这是课本内容结构的一项重大改革。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试用修订本,对“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部分内容(还有其他三大模块内容)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我们以试用修订本中第一册(2000年4月版)、第三册(2001年3月版)为依托来研讨这个问题。本文所谈的具体问题虽只从一、三册中选例,但因各册编写原则、体例的一致性和操作水平的等齐性,所以反映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共同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部分的独立设置和系统编写,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活、用活、举一反三,在综合性学习中进一步实现文化积淀和陶冶,实现语文积累,更好地形成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具体说来我们把目的理解为以下四点:

(一)“语文实践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并立、并重,自成系统,是突出要求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从而有效地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素养。这个指导思想和处理原则,是对旧课本的一种试验性矫正。旧课本里非课文直接涵盖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是分解成小的实际问题,穿插在阅读系列里的,这样,系统性差,分量较轻,实践活动在课本中的定位不够高,与现在四大内容模块并立、并重的处理方式有很大差别。

(二)拓展语文知识和语文视野,把知识用活,提高应用语文知识的水平,实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双积累。“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部分,其内容为非课文直接涵盖的、多元的、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化蕴含丰厚的、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的答案,在阅读部分的课文中及其后的“练习”里是找不出来的。这样,学生接触到的语文知识面比较宽阔,必须在课本中“阅读”部分的基础上加大课外阅读,加大与社会生活中语文活动的接触,才能解决问题。过去的语文教学,有的老师和家长甚至禁止学生读课本以外的书刊,认为读“闲书”影响语文考试成绩,结果根本无法提高语文素养,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积累。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过去搞语文教学“科学化”,千篇一律地肢解课文,选材方面时文较多,选录不严,有的课文质量不高,少量穿插在“阅读”部分中的实践题联系生活不广,激趣性也不强。这样,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从激发,本应很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降低了语文学习效果。针对这些情况,试用修订本除了在教法上、美文遴选上作大的改革以消除对学习情绪的负面影响外,“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部分,极大地体现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一要求。在人的社会实践中,目标与理想是动力,兴趣也是动力。对兴趣的“激发”是对学习内驱力的启动,对兴趣的“培养”是对认识的情绪上的引导。在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一定要体现激趣性原则。“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内容编写,明显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语文实践活动”这一部分中的内容,建立在广泛阅读、广泛接触社会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新意,有难度,试用修订本中和与之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无答案,老师和学生都要独立思考。有的内容,师生讨论后也难得出结论,有的可得出不同答案。这样,学生思维很活跃,可以各持己见产生争论;这样,思维训练很实在,对拓展知识也很有牵引作用。比如三册176页第10小题:“请用‘书书书读读读好好好’九字,说出三句不同而又有意义的话。”这可以说成三个独立的句子:书好读。(主谓句)读书好。(主谓句)读好书。(省略主语的省略句)也可以说成由三个分句组成的一个稍大一点的句子:“读书,读好书,好好读书。”(这样,对原题的限制性要求———三句话稍有偏离,也应鼓励。)又如180页第35小题:“有个老翁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花甲重放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冬秋。’请问老翁多大年纪了?”这要求知道什么是“花甲”,知道一个“花甲”为60年,并熟知“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样的说法,以及平常以“秋”代一年和这里的以“一个冬秋”代一年等知识,才能推断出141岁的结论。此题对新知有明显的牵引力,而且结论的得出必然要经过精心的多方思考,经过求证和反证及多方联系的(比如要考虑到上下联的结论必须一样)复杂思维程序。

查看全文

语文自读课本研究论文

——对“自读课本”使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九义”小学语文课本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将三类课文改为两类,把独立阅读课文从语文教科书中剥离出来,单独编成“自读课本”,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有三个“有利于”:(1)调整前,不少语文教师由于对三类课文的编写意图及其特点把握不准,往往把独立阅读课文当作讲读课文来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这样一调整,有利于改变以前那种状况。(2)学生有了自读课本,不仅扩大了阅读量,而且拥有了阅读的主动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贫困地区的学生的课外读物匮乏,有了自读课本,就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

一、冷落小学语文“自读课本”的现状不容忽视

自读课本的使用,为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然而,一些学校和教师未能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自读课本的作用。笔者调查了一些学校,发现在对待或使用自读课本时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为:

1.把订阅自读课本看作是负担。不少学校只给学生订语文教科书,不订自读课本,说是为了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各年级自读课本的印数均大大低于语文教科书的印数,可见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自读课本。

2.把自读课本看作是一般的课外读物。有些学校认为,眼下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学生订阅自读课本是多此一举。

查看全文

政治课本阅读方法

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对学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学生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自己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对于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一节第一框中的重点名词“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联系是关系”。简单地说,联系就是关系。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要义。

(2)第一修饰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联系。也就是说,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关系”都是“联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才是“联系”。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联系”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查看全文

谈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作用与意义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启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本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最主要载体,它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体会课本中的思想内容,起到启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1.陶冶高尚情操,提升审美情趣

在当今时代下,教育形式受到了网络时代的冲击,许多学生不自觉地接受一些网络的糟粕文化,没有深入的内涵与价值观根植于心中。语文教学作为人文精神滋养的沃野,要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内容,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更要发扬课本内的人文精神。小学语文课本中摘选的美文以其优美的文字、动人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滋养着学生的心理。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中,受到高尚的情操陶冶,提升了其审美的品位。[1]

2.体现独特精神,促进个性发展

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浮于课文表面中鸡毛蒜皮的部分,无法让学生领悟课本中的独特精神,致使学生个性平庸化,成为应试教育下的失败产物。而语文课本是文化大家思想、古今中外名人个性体现的集聚地,学生可在课文学习中领悟到伟大人物的优秀、独特个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中,感受课本中的精神内涵,逐渐完善自身的个性,促成人格的成熟。

查看全文

秋季课本费收费通知

各中小学校:

根据《省物价局、省新闻出版局关于200年秋季中小学教材零售价格及课本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苏价费[2006]262号)和徐州市物价局徐价费[2O0]118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市200年秋季中小学课本费收费标准通知如下:

根据省核定的中小学教材价格标准,**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含英语磁带、其中小学三一六年级英语课本配套磁带各1盒、初中一一三年级配套磁带各2盒、英语补充习题不配磁带)收费标准为:小学一、二年级30元,三年级60元,四年级8O元,五、六年级70元,初中一年级150元,二年级140元,三年级130元。根据省文件精神,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标准基础上上浮10%,下浮不限。

各学校必须根据省文件规定从《江苏省2006年秋季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以下简称《书目》)范围内选用教材,严禁使用《书目》以外的教材。课本费实行“多退少不补’’原则,按学期与学生结算,公布结算清单。秋季开学后,价格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学校教材使用情况的监管,凡课本费中列支不属于《书目》范围内的书款必须全部清退。

各校接文件后要于9月1日开学前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证课本费变更手续,同时做好收费公示工作。其他收费仍按市教育局、市物价局、财政局《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的通知》(邳教发[2005121号、邳价发[2005115号、邳财综[200103号)文件规定执行。

查看全文

物理课本培养论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迅猛,每年新的知识大量的涌现。一个人在学校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且很快会老化。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毕业后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还是走上社会劳动就业,势必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就无法适应发展变化迅速的信息时代,么就有可能在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古人曾提出过闪光的教育思想“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在中学时代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是在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律、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从来人们都是谈学生到学校读书,而从没有人谈学生到学校“听书”,而教师在学校则是“教书”,而不是“讲书”。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下面谈一点平时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做法,仅供参考。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在乎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面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例如:《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这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使之进一步理解,然后教师指出,并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应特别明确:谁是受力物体,浮力和大小,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例如将“钢的密度比铝大,比铅的小”,“译”成写成“P铅<P钢<P铅”;又如将欧姆定律I=U/R公式“译”写成“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等等。然后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各物理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此外,物理课本中还常是一些物理术语,如“属性”、“竖直”、“状态”、“路程”等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

查看全文

课本阅读材料在物理教学的作用

[摘要]课本阅读材料“科学漫步”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中蕴含非常丰富的物理知识,也延伸出很宽的知识面。因此应用高中物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漫步”,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文章对阅读材料“科学漫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知识、敢于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本;阅读材料;物理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科书的阅读材料“科学漫步”中蕴含十分丰富的知识,其中包括很多个层面,可以帮助物理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将阅读材料“科学漫步”和物理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物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科学漫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好课本阅读材料“科学漫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

一、有助于树立科学家的崇高形象

有的高中生很了解娱乐圈,能一下就说出很多有个性的影视明星的名字,也熟悉关于这些明星的新闻。但是他们却较少深入了解科学家,甚至只能说出几个比较熟悉的科学家的名字,没有深刻了解科学家的相关信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些电影电视剧中只对明星的相关信息进行报道,较少报道和科学家有关的内容。因此这些高中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对科学家的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有办法在心中树立科学家的崇高形象。在高中物理课本阅读材料“科学漫步”中,详细介绍了法拉第、牛顿、爱迪生等众多科学家的一些生平事迹等,在教学中教师将这些材料很好地融入进去,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品质精神。例如,在人教版高二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教材中的材料详细介绍了法拉第的生平以及他刻苦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对法拉第为人们做出的贡献进行了深入了解。除此之外,阅读材料中还进一步表明,法拉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实验,在不断的假设以及实验过程中,法拉第发现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在不断实验的积累中,法拉第发现了著名的电解定律和电磁感应现象。他作为一名十分了不起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学生通过学习课本阅读材料“科学漫步”中详细介绍法拉第的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在心中塑造一个正面的科学家形象,能够对科学家的宝贵精神以及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重点学习。

二、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物理史实进行了解

查看全文

课本剧在语文学习中的使用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课本剧以其生动活泼的特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低年级教材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寓言、名人名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老师做很多的分析。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小口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制作了一个嘴巴可以活动的乌鸦头饰。当学生初步阅读了解了课文后,我就请学生上台实际操作,学生戴上头饰,把一个个小石子投进玻璃瓶里,让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通过以上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也培养了学生务实求真,细致观察的好品质。在教《寻隐者不遇》古诗时,我先解释清楚个别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然后我就导演了一个课本剧。我扮演诗人,叫一位学生扮演童子,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我去寻找深山里的朋友,与童子相遇,我以诗人的口吻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你师父干什么去了?”“他在哪儿采药了?”“你能找到他吗?”以便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诗意。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诗演变成了一个情节完整,口语化很强的故事了,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学习古诗灵活易懂,情趣盎然。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课文时,语气的掌握是很重要的,但对低年级学生讲解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是比较抽象的,往往得通过老师示范和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体会出句子的不同语气。在《要下雨了》这一课中,有以下几个句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吗?我正忙着捉虫子呢!是要下雨了吗?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我正忙着搬东西呢!文中多次出现了语气词呀、呢、吗,在讲读课文时,我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示范以上句子的不同语气,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学习效果,再让学生分解表演一遍。学生感情丰富,身临其境,演得有声有色,对话时不但语气读得好,而且表情也恰到好处,可视性和可听性兼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如果在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经常地开展这样的口语训练,就能培养学生态度大方,语言流畅的言行习惯。

三、提高学生的形体语言能力

查看全文

语文课本管理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语文课本从第六册起,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作文外,还在课文后面安排了“练笔”,如第六册就安排了五次练笔。由于它是一种新的作文训练形式,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有必要弄清其特点、作用乃至教学方法。现以第六册中的“练笔”为例,初步探讨如下:一、“练笔”的特点和作用“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练笔”安排的是写一种水果,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练笔”的作用有四:(1)弥补基础训练中作文训练量的不足。统编教材中每学期安排8次作文,实践证明是不够的;“练笔”的设置,使作文训练量增加50%以上。(2)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练笔”安排在课文后面,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练笔”次数的增加,使观察的对象多样化,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多进行片断练习,为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做好铺垫。“练笔”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比较,从要求来看,两者的要求一致。如第四组课文中的两次习作(一是“练笔”写水果,二是作文写校园活动),都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从写作范围来看,一是状物,二是记事。从与课文的联系来看,“练笔”内容、写法、与课文内容、写法更密切,可以直接仿写,因而难度小些,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则和课文直接联系较少。如第二组基础训练中的作文是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和本组课文没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习作时只能间接模仿,因此难度大些。大多相似,模仿容易;不尽相似,仿作较难。先易后难,能促进迁移能力的初步形式。二、“练笔”的教学方法1.从读悟写阅读教学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教学大纲指出的“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安排“练笔”的课文,更要走完后半段,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从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要指导学生回头看作者是怎样写杨梅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特点的,并注意通过板书揭示写作方法:样子圆遍身生刺几乎是黑的(先……随后……最后……,品尝所见)味道未熟透又酸又甜熟透甜津津甜中带酸(品尝感觉)回头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有利于把读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上来。2.从扶到放(1)扶。先摆出一种水果,让学生当场观察、练笔。老师当堂巡视,发现典型,然后讲评。采用对比讲评法,先讲评一个好的片断,评好在哪里?是怎样写出样子、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的?再讲评一个差的片断:差在哪里?要怎样帮助修改?以上的扶,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2)放。课后练笔,让学生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来写,然后带到班上在小组中交流,把写得好的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上。必须指出的是,基础训练中的作文安排有专门的训练时间,而“练笔”则没有,一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此,要提高“练笔”的效率,必须科学安排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保证腾出时间安排练笔。否则,“练笔”会由于没有时间保证走过场。

查看全文

语文课本剧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编演课本剧高中语文教学有效途径

1编演课本剧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中学生不喜欢上高中语文课,极不重视高中语文教学,把语文视作副课中的主课,极端者甚至提出取消高中语文课设置。本人以为,造成高中学生不喜欢语文课有三大原因:

一.人文性缺失。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当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内涵,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当做有巨大能动性、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

二.过多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缺乏情感交流。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接受教育熏陶、情感浸染、文化陶冶的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