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4:43: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考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紫草的本草考证分析论文
1产地考证
《本草经集注》[3]云:“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漆紫者,方药家都不复用。”《证类本草》[6]云:“生砀山山谷及楚地。”引《博物志》云:“平氏阳山紫草特好。魏国以漆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色小浅于北者。”又引《图经》曰:“紫草,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或种莳。”《御制本草品汇精要》[7]引陶隐居云:“襄阳、南阳。”又曰:“单州、东京为胜。”《本草崇原》[8]曰:“紫草出砀山山谷及襄阳、南阳、新野所在皆有,人家或种之。”《植物名实图考》[9]云:“湘中瑶岗及黔、滇山中野生甚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10]引《湖南通志》:“紫草,《图经》云生楚地,瑶人以社前者为佳,名雅衔草。”又引《西山经》云:“劳山多紫草。”
据考证[11],砀山即今河南省永城县东北的砀山;楚地即今湖北及陕西和安徽部分地区;襄阳即今之湖北襄樊市及其周边;南阳即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新野即今河南新野;阳山即今内蒙古狼山;单州即今山东单县、成武、鱼台及安徽砀山等县地;东京即今辽宁辽阳市;黔、滇即今贵州和云南。
2原植物考证
《吴普本草》[2]曰:“节赤,二月华。”《本草图经》[12]曰:“苗似兰香,茎赤,节青;二月有花,紫白色;秋实白。”《御制本草品汇精要》[7]曰:“茎似威灵仙而粗壮。”《本草纲目》[4]引恭曰:“苗似兰香,茎赤节青,二月开花紫白色,结实白色,秋月熟。”《本草崇原》[8]曰:“其根头有白毛如茸,根身紫色。”《植物名实图考》[9]云:“根长粗黑紫,初生铺地,叶尖长浓密,白毛长分许,渐抽圆基,独立亭亭,高及人肩,四面生叶,叶赤有毛,夏开红筒子花,无瓣,亦不舒放,茸附半含,柔枝盈干,层花四垂,宛如璎珞。”
3小结
三缝草的本草考证研究
摘要: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从植物形态特征、药物名称、分布与生境、性味功效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证《履巉岩本草》三缝草植物基原。结果表明三缝草之植物基原为菊科植物旋覆花,建议《中华本草》等专著在修订时可以增加“三缝草”作为旋覆花的别名;《履巉岩本草》三缝草药图为我国现存最早之旋覆花彩图,其文字叙述反映南宋时期该药的民间药用情况,为中药资源普查传统知识数据库增添全新的民间单验方,为进一步挖掘旋覆花潜在的药用价值提供本草学依据。
关键词:《履巉岩本草》;三缝草;本草考证;旋覆花
《履巉岩本草》是南宋画家王介对慈云岭一带植物进行调查后,发现“其间草可药者极多,能辨其名及用者,仅二百件”,撰绘成书以期“药不旁求,方以单用”;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彩绘本草图谱,也是杭州历史上首部民间草药专著,现仅存明抄彩绘本珍藏于国家图书馆,该书对考察南宋杭州药物情况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2〕。该书共收录206味药用植物、202幅彩色药图,据药图与文字可考订大部分本草基原。
1三缝草非金缕梅科檵木
1.1植物习性不同
两幅药物彩图发现,《履巉岩本草》中华再造善本之绘图轮廓更清晰、色彩饱和度更高,其头状花序和舌状花花冠层次分明、叶片有深绿与草绿之分;三缝草主干与侧枝微弯,有随风摇曳之势,并且药名中带“草”,应为草本植物。《中国植物志》〔3〕和《浙江植物志》〔4〕中均记载檵木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干硬、直,这与三缝草植物习性不符。
电子商务考证课程研究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大多数技工院校在该类课程的考试模式上采用传统纸质形式,较难体现高效率、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而网上免费的在线考试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系统功能不完善。仅提供基础模块,如组建题库、抽取试题、在线考试并完成评分,但核心模块如考试分析并没有开放权限。第二,系统性能不足,不足以支撑大批量人数同时参加考试。第三,系统的稳定性不够。由于免费版在线考试系统都是打包好的简装软件,不提供原代码,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系统或代码出错问题,教师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在线考试”系统研究的内容
1.电子商务师专业题库设计。为打造一个专业性强、针对性高的电子商务师(理论)试题库,需研究如下内容。(1)电子商务师(理论)教学大纲,历届考纲和历年考题(题型、题数、分值、考试时间、知识点、难易度等)。(2)依据电子商务师(理论)教学大纲、考纲,编制试题。试题编制以教育测量学理论为指导从信度、效度、区分度、平均难度等全方面考虑,设计题型、知识点难度比例、知识点认识分类,保证试题质量。为保证题库试题及其参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放建设、广泛征集试题后,须进行大范围的抽样测试,将抽样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估值误差,然后对参数进行相应修正。(3)存储建库。试题库主要字段包括试题的种类、题目、答案、选取章节、试题解释等。知识点的划分要体现电商课程的知识架构,以树型结构为主,分章节划分知识点。(4)动态维护。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学科内容和考生水平的发展不断对题库中的试题做相应的补充、修改和删除工作,及时修正试题的各项技术参数。2.考试系统设计。(1)需求分析。第一,通过对现行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理论部分的考试系统进行详细研究,了解考证系统的功能、业务流程等方面。第二,了解学生、教师和相关考试人员对使用在线考试管理系统的相关需求。通过以上两点确保开发的系统,既符合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理论部分模拟考证要求,又符合学校校情的需要。(2)整体设计。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电子商务师(理论)在线考试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题库管理模块:创建题库、管理题库、增加试题、管理试题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此模块中对题库动态进行创建、修改、删除等操作,时时保持题库试题的最新性。试卷设置模块:创建试卷、管理试卷等功能。系统提供两种组卷模式,一种是快速创建试卷模式,即系统根据教师所选定的题库与试题数目随机抽取相应的试题数量,随机组成一份试卷;另一种模式是创建试卷模式,即教师在题库中有目的性的选取学生易错题或真题出现几率较高的题目供学生练习。通过这两种方式组卷后,教师也可以对部分试题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3)考试监控模块。教师可以对当前时间内正在进行的考试进行管理,监控考场情况,可以查看当前考试在线的人数列表与统计,可以针对不同的考生实现强制交卷。(4)成绩分析模块:成绩分析、试卷分析、考试分析等功能。教师可以查看所有考生的成绩,也可以详细查看每一位考生的答题情况。系统还可以统计每一道试题考生答题的正确率,统计出考生的平均分、最高分及最低分。(5)用户管理模块:用户角色管理、管理用户、用户分组、导入用户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此模块对用户进行分组、批量导入与删除学生、对学生进行信息备注等操作。(6)公告管理模块:公告、管理公告、公告分类、公告中心等功能。教师可以在此模块公告并对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的操作。
三、应用实践
1.教学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在线考试系统情况。2016至2017第二学期,“在线考试”系统在笔者学校电商考试中共应用了20余场,其中包括单元测验5次、助理电子商务师模拟仿真测验4次、助理电子商务师真题验4次、14级及15级复习补考电子商务测验7次,参加人数共计1000余人。此外,2017年6月份“在线考试”系统在广州远恒教育服务有限公司的助理电子商务(理论)培训班中试用8次,参加考试人数共计3000余人,并获得该培训点的认可。2.在线考试系统应用优势。在教学上应用在线考试系统后,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以考促训,易于评估。将“在线考试”作为考核是否掌握知识点的主要手段,督促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考试成绩直观地体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上课效果评估难的问题。第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系统自动组题,学生在线答题,实现了无纸化考试,大大节约了考试成本;而提交答卷后系统自动判分,又节约了阅卷的时间等;学生可以将错误的试题加入个人错题集,方便复习薄弱的知识点。第三,命题监考,减轻压力。一方面减轻教师出卷压力。“在线考试”系统有两种组卷方式,一种是由教师选定出题范围由系统随机抽取,这样具体考题无法确定,保证了试卷的保密性。第二种是手工组卷方式,即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经常出错的考题、或真题中反复率高的题目供学生反复测验。这两种组卷方式大大缩短了教师命题时间。另一方面是减轻了教师监考的压力。教师可以设置试题随机排序即虽然全班都考同一份卷子,但题目的顺序不一样。教师通过测验可以掌握学生知识点理解程度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第四,方便学生课外练习。教师在系统上设置好练习题目与练习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系统上进行练习。对于还没有通过助理电子商务师(理论)考证而又需要去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这是最简便的复习方式。
浅谈天花粉本草考证
天花粉是临床常用中药,又称瑞雪(《本草纲目》),花粉(《增订伪药条辨》),栝楼粉、楼粉(《药材学》),屎瓜粉(《四川中药学》)。而栝楼在古代的别名也很多:如《尔雅》载:“果笾实,栝楼也。论文百事通”郭璞注云:“今齐人呼为天瓜。”毛诗:“果笾实。”《传》曰:“果螅栝楼也。”《名医别录》载:“一名果螅一名天瓜,一名泽姑。实名黄瓜。”现代天花粉的商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古代所用天花粉是用栝楼根所制成的粉。现将有关问题考证如下。
关于天花的名称
1.雪的别称:如唐代熊孺登《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宋代陆游《拟砚山观雪》:“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作态。”金代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无休,寒门疏竹共风流。”闻一多《雪》诗:“夜散下无数绒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
2.中医的病名:为痘的别名,清代袁旬撰《天花精言》六卷,前四卷专论痘证。
3.天上落下的各色香花:佛教传说,佛祖说法时感动天神,诸天神撒各色香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如《心地观经一序品偈》:“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偏虚空。”这里的“华”同“花”,“天华”即“天花”。
4.玉米的雄花穗:天的意义之一是指位置在顶部的,如天窗。玉米的雄花穗因为长在顶部,所以称天花。
胡适诗学历史考证
胡适的白话诗学是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理论起点。在这个起点上,胡适为文学史呈现的是一种“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样说,就怎样说”的“诗体的大解放”的新诗文体学。他以内容明白清楚,用字自然平实,节奏自然和谐,诗体自由无拘来想象新诗的理想模样。这种模样与旧诗的根本不同,是其语言体系的转换。按照胡适的描述,他的白话作诗的动机,是为了造就“文学的国语”而创造“国语的文学”所必须发起的攻坚战。在胡适看来,造就“国语的文学”的语言资源不外乎来自这样几个方面:古白话、今日用的白话、欧化语、文言的补充。[1]建立在这些资源基础上的白话新诗,会在不同文化资源的相互角力中,形成新与旧、中与西、懂与不懂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胡适白话诗学的接受过程中,总是以争论的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新与旧涉及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而来的“白话”为诗的合法性和“文言”诗语的生命力问题,以及由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与惯例导致的新旧文体学范式的冲突问题。中与西涉及新诗抗衡传统与传承传统的矛盾关系,以及新诗发展道路的民族化与西化取舍问题。懂与不懂涉及新诗选择大众化的白话口语和走向精致化的文人书面语之间常常滋生的纠结,以及包含其中的明白与晦涩的风格美学问题和读者的接受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所引发的争论所触及的是基于现代汉语的新诗文体学建构的基本问题,所以,在新诗发展的百年道路上,时代文化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不同声调此起彼伏的回响。中与西、懂与不懂的问题,笔者有另外的文章论述,本文意在从接受视野对胡适诗学争论中关于新旧之争及其历史回响作一基本的梳理。
《尝试集》出版以前,胡适在与论敌的论争中逐渐形成其基本的“白话”诗学观。他倡导“作诗如作文”,以俗话俗语入诗,清除旧诗根基,从中国诗歌的语言向度上,冲破古典诗歌体系的罗网。这时的论争,集中表现在白话能否入诗,白话诗里可否用文言,以及新旧诗的创作范式问题。1915年夏到1916年秋,胡适与其留美朋友梅光迪、任鸿隽发生的论辩,是以白话能否入诗为讨论核心。胡适主张用白话做一切文学的工具,而梅光迪认为“小说词曲可用白话,诗文则不可”,任鸿隽也认为“白话自有白话的用处(如作小说演说等),然不能用之于诗”。[2][p.120]当胡适提出“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时,梅光迪用“诗之文字”与“文之文字”的区别予以反驳。他认为用“俗语白话”入文,“似觉新奇而美,实则无永久价值”。因为这种日常口语“未经美术家锻炼”,缺乏凝练精致的美感,而“徒诿诸愚夫愚妇,无美术观念者之口”,“鄙俚乃不可言”。[2][p.116]在梅氏看来,文言是诗性语言,白话是日常语言,非诗性语言不可能诗性化,不能用于诗歌创作。而胡适坚持“诗味在骨子里,在质不在文”,[3][p.184]他相信清晰与透明的白话同样能创造诗意。这场论争的结果是促成了胡适对白话诗的实验。“文学革命”轰轰烈烈发生后,白话作诗已经在新文学阵营达成一致,这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在白话诗语中有没有文言的位置。《新青年》上,胡适、钱玄同、朱经农、任鸿隽的论争,是以文言能否入诗为讨论核心。胡适最初是想将文言也作为一种诗学资源的。《新青年》1917年3卷4期上发表了胡适的4首白话词,随后在1918年与钱玄同的通信中,他曾表示自己最初不愿杂入文言,后忽然改变宗旨,不避文言,并且认为词近于自然诗体,主张“各随其好”。胡适并不想对文言(包括传统诗体)“赶尽杀绝”,并不愿在白话与文言及传统诗体之间形成完全彻底的“断裂”,他力图在白话语言系统中仍然保存文言的活力部分。直到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才向我们显示,这种包容其实具有更为宽厚的现代意识与纵深的知识视野。但钱玄同当时决然反对填词似的诗歌,强调“今后当以‘白话诗’为正体”。[4]钱玄同二元对立的思维坚定了胡适摒弃文言旧体的决心,于是他在追述自己白话作诗历程时,认定了一个“主义”,即“充分采用白话的字,白话的文法,和白话的自然的音节”。“诗体的大解放”主张由此而来。尽管如此,新诗能否用文言仍然有所争议。朱经农认为“文言文不宜全行抹杀”,他并不反对白话,但认为“应该并采兼收而不偏废”。[5]任鸿隽提出“诗心”问题,认为用白话可做好诗,文言也可做好诗,重要的是“诗心”。
学衡派的吴芳吉认为:“非用白话不能说出的,应该就用白话;非用文言不能说出的,也应该就用文言;甚至非用英文不能做出的,应该就做英文。总之,所谓白话、文言、律诗、自由诗FreeVerses等,不过是传达情意之一种方法,并不是诗的程度。”“至于方法,则不必拘于一格。”[7][p.422]经过这样的争论,虽然胡适诗学偏向了更纯净的“白话”作诗,但反对者们重视文言“诗性”特征,主张新诗可以掺入古诗文言提升诗性的观点,在后来新诗的发展道路上也获得了断续的回音。早期诗人那里发生过关于“写”与“做”的争论,它属于新旧诗创作范式之争。胡适提倡“作诗如做文”,“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强调“做”诗要自然而然。相对于旧诗严格的格律套用,这是一种基于白话诗性的写作美学。这种观点在许多诗人那里得到了相似的回应。比如宗白华与郭沫若围绕“做诗”的讨论。宗白华在给郭沫若的信中表达:“我向来主张我们心中不可无诗意诗境,却不必一定要做诗”,他希望郭氏多研究诗中的自然音节、自然形式,以完满“诗的构造”。[8][p.3]郭沫若提出貌似不同的看法:“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9][p.7]他认为,“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我想诗这样东西似乎不是可以‘做’得出来的。”[9][p.6]康白情也同样认为“诗要写,不要做,因为做足以伤自然的美”。[10][p.328]虽然这里“做”与“写”似乎产生了矛盾,但实质上诗人们都是针对旧诗的形式美学,强调创作诗歌要以“自然”为原则触发诗的灵感,让情绪与情感自然流动与散发,利用这种天然的诗性思维,打破旧形式、创建个人主体性自由自主的新形式。郑振铎、王平陵、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等人都作了类似性的回应。不同的是,学衡派吴芳吉认为胡适强调“自然”,是以为“西洋诗体,是随便写出的,不是做出的。”[11][p.383]他提出“自然的文学,是任人自家去做的”,[11][p.382]新诗的“自然”需要“做诗”的“工夫”。[11][p.383]虽然他与胡适一样用“做”字,但显然他不是立足于“白话”,而是立足于书面语,更倾向于以旧的格律诗的写作惯例来谈新诗创作。后来在《谈诗人》中,他批评新文学运动发起后,许多并没有理解“诗味”的人,“都滥于做起诗来。又误解诗是写出,不是做出的话,于是开口也是诗,闭口也是诗,吃饭睡觉都有的是诗,诗的品格,可是堕落极了!”[7][p.412]其反对白话口语诗歌写作美学的立场更见分明了。俞平伯在《做诗的一点经验》和《诗底方便》对“写”与“做”进行了总结与分类。他认为,“写”与“做”不是对立,“一个是天分,一个是工夫”,应该两者兼备。[12][p.580]在肯定自然的美学的同时,也肯定创作新诗的人工技巧。这种眼界开启了新诗书面语化向度的写作空间。
随着20世纪20年代初《尝试集》正式出版和广泛接受,语言的新旧之争具体化为白话诗音韵问题的探讨。胡适在理论上倡导“诗体大解放”,“不拘格律”、“诗当废律”。他设想的新诗音节应该是“自然的音节”,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平仄要自然,二是韵要自然。他主张诗歌用韵应该有三种自由:第一,用现代的韵,不拘古韵,更不拘平仄韵。第二,平仄可以互相押韵,这是词曲通用的例,不单是新诗如此。第三,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新诗的声调既在骨子里———在自然的轻重高下,在语气的自然区分———故有无韵脚都不成问题。[13][p.172]这种自然音节论,虽然对韵的要求比较宽泛,并未将之完全废除,但以音节为根本,已经与旧诗文体学完全不同了。这一新诗文体学的内涵显然是习惯于旧诗声韵者不能接受的,因此,音节的新旧之争首先来自旧文学阵营。旧文学阵营坚守韵是区分诗与非诗的界限。章太炎讲授国文课时,将诗与文用有韵无韵来区分,“凡称之为诗,都要有韵,有韵方能传达情感,现在白话诗不用韵,即使也有美感,只应归入散文”。[14][p.30]他以韵为标准判定白话诗非诗。学生曹聚仁写信反驳其观点,认为韵“纯任自然,不拘于韵之地位,句之长短”。[14][p.6]呼应胡适的新诗音韵观。梁启超将《尝试集》分成“小令”和“纯白话体”。他认为“小令”有音节,“格外好些”;而白话诗“满纸的‘的么了哩’,试问从那里得好音节来?”也是用韵做衡量诗好坏的标准。[15][p.15]另一种论争所指向的不是用有韵无韵来区分诗与非诗,而是承认胡适对新诗的勾勒里韵的存在,但不认同其押韵的方法。这种观点实质上仍然是带着旧诗的趣味审视新诗,具有代表性的是以胡怀琛为中心的诗学论争。胡怀琛于1920年先后在《神州日报》和《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读〈尝试集〉》及《〈尝试集〉正谬》,对《尝试集》中诗作的具体字词进行修改和批评,引起一场论争。这场论争从1920年4月延续到1921年1月终,先后有刘大白、朱执信、朱侨、刘伯棠、胡涣、王崇植、吴天放、井湄、伯子等在《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星期评论》等报刊发表论辩文章。胡怀琛申明“我所讨论的,是诗的好不好的问题,并不是文言和白话的问题,也不是新体和旧体的问题”。[16][p.1]但这种好与不好的评判标准在他这里仍然是旧诗韵律规范。比如,他对胡适双声叠韵和押韵方法的批评就是以旧诗韵律规范为标准,而胡适已经跳出了旧诗的文体逻辑,虽然也强调字词的押韵,但其押韵方式却是现代的、宽泛的,不拘于旧诗的规范与标准。胡适在回复的信中提到:“诗人的‘烟士披里纯’是独一的,是个人的,是别人很难参预的。”
这种诗性思维表达出个人化与主体性的诉求,具有现代意义。关于这场争论中押韵的讨论,朱执信对胡适的“自然音节”论,即“白话诗里只有轻重高下,没有严格的平仄”[13][p.171]的回应颇为可贵。朱执信并未像其他人那样纠结于新诗用韵的问题。他一针见血指出胡适对“音节”的含混之处,“似乎诗的音节,就是双声叠韵”,而且对“平仄自然”、“自然的轻重高下”,“说得太抽象,领会的人,恐怕不多”。[18][p.31]他敏锐地看到新诗如果仅仅只是寻求在双声叠韵上如何和谐,并没有真正抓住新诗音律的要领。他提出“声随意转”,“要使所用字的高下长短,跟着意思的转折,来变换”,[18][p.34]将诗歌的声韵从外在声韵转向了内在声韵。传统诗论主张“无韵者为文,有韵者为诗”,固定的语音结构框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生存点,所以旧诗讲求外在音节的和谐,外在声韵成为其独立自足的“诗语”系统的中心。而内在声韵论使语义成为诗歌声韵的中心,这也正合于胡适所谓“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胡适没有明确地将不同于古代诗歌语音节奏模式的白话音韵与“语义”的逻辑明确地阐释出来,而胡适白话诗学的接受者帮其完成了。对此,胡适非常认可,他在《尝试集》再版自序中写到:“我极赞成朱执信先生说的‘诗的音节是不能独立的’”。这话的意思是说:诗的音节是不能离开诗的意思而独立的……所以朱君的话可换过来说:“诗的音节必须顺着诗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再换一句话说:“凡能充分表现诗意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的,便是诗的最好音节。”古人叫做“天籁”的,译成白话,便是“自然音节”。[3][p.202]由胡怀琛挑起的这场胡适诗学论争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场域,而远在边缘之地的东北,以《盛京时报》为中心,也发生过一场几乎没有引起后人关注的关于新诗押韵的讨论,它属于胡适诗学接受过程中的一种扩散性的回应。1923年8月至10月间《盛京时报》登载了羽丰(吴伯裔的化名)《论新诗》、孙百吉《论新诗》、羽丰《论新诗兼致孙百吉君》、吴老雅(吴伯裔的化名)《对于论新诗诸公的几句闲话》、王莲友《读羽丰先生的〈论新诗〉》、王大冷《读吴裔伯先生的〈论新诗兼致孙百吉君〉》、赵虽语《读王莲友先生论新诗》等文章。论争由羽丰对新诗形式的散漫发难开始。他认为新诗缺乏诗歌本体内在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主张新诗押韵,“方有诗的真精神,真风味”。[19][p.76]他从诗与乐的关系出发,认为诗歌是可唱的。[20][p.82]诗的“自然之音响节奏是给耳听的,意义是给内部听的”,所以有韵才会在感观上给人以美感。如果新诗“既有诗的意境,又可以唱出来”,则是上乘的诗作。[19][p.77]孙百吉、王莲友、王大冷等人分别予以反驳。王莲友从新诗的本质出发,认为用韵与否与诗的本质无涉。他以胡适对于新诗有韵“亦有不满意的表示”为证据,并列举胡适所认可的白话新诗,来证明新诗初生之时,多半讲求叶韵,而现在诗人们共同的趋向是用自然的音节,不拘泥于叶韵。因为“新诗的本质,与叶韵没有密切的关系”,“诗的优劣,是在乎包含诗的要素充足与否,而不在乎有韵无韵。”[21][p.38]王大冷认为“唱起来好听与否,是在诗的情感与声调,而不是在有韵与否。情感丰富,声调自然,就是无韵,也是很好听的。如情感不浓,声调不好,就是叶韵,也不能好听。”[22][p.32]“有韵的诗,是快于官觉,故以为美。但是久于研究的,自觉那无韵的韵,比有韵的韵,更动人了”。[22][p.33]赵虽语对王莲友提出反驳。王莲友以胡适认为《鸽子》为白话旧词,说明其不满意新诗有韵,赵虽语认为这是误解,指出胡适的不满意不一定与韵与关,“如果说他是追悔作得字太深,或文法不熟,所以不是真的新诗,有什么不可呢?”[23][p.116]这里双方都存在对胡适的误读。胡适在《尝试集•再版自序》中列举自己所认可的白话新诗,正是从音节的现代性上考虑的,认为其余的诗只是“可读的词”,“不是真正白话的新诗”。胡适表示不满,并不像王莲友所理解的那样,是对“新诗有韵”有所不满,而是在考量如何押现代的韵;而赵虽语所理解的更是相差甚远,胡适何尝有过“追悔作得字太深,或文法不熟”?这场论争情绪色彩颇为浓厚,也不乏误读与骂辞,但争论促进了对胡适白话诗学的理解,并从新诗意境、美感与押韵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新诗的理论认知。三在上述论争之外,胡适的自然音节论还引起许多积极的回应。早期对其做出积极回应的有白话诗人康白情、俞平伯等。康白情主张新诗要从形式解放,首先要打破格律。他认为新诗“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24][p.324]虽未明言,但作为胡适的弟子,康白情明显受到胡适诗学观的影响。宗白华主张新诗的创作,是要“用自然的形式,自然的音节,表写天真的诗意与天真的诗境”。[25][p.170]俞平伯认为新诗“不限定句末用韵”,但“句中音节”要“力求和谐”。[26][p.264]这些都是以胡适“诗体大解放”和“自然的音节”为核心所阐发的言论。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对抗战初期诗歌发展趋向作概括时说:“抗战以来的诗,注重明白晓畅,暂时偏向自由的形式。这是为了诉诸大众,为了诗的普及。”他将这种“自由的形式”追溯到胡适“自然的音节”上。
高兰在《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中强调诗的吟诵性韵律的特点为:“字音的轻重徐疾的节拍”、“内在的韵律”及“感情的起伏”,指出“诗的韵律决不在脚韵上。不是诗,有脚韵也不是诗,是诗,没有脚韵也是诗。所以也并没有什么有韵诗与无韵诗之别。”[28][p.23]这与胡适“有韵固然好,没有韵也不妨”、“有无韵脚都不成问题”的主张具有一致性。主张“诗是自由的使者”的艾青是“宁愿裸体”,也不愿“让不合身材的衣服来窒息”“呼吸”,[29][p.192]他对诗的自由的渴望继承着胡适要打破一切镣铐的传统。这些基于自由诗的特征而提出的审美原则,是胡适白话化语言、自由化诗体的诗学观念的深化。与这种积极的回应相对,还存在着连绵不绝的反对的声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反对的声浪已经不再是出于旧诗的立场,而是出于诗美诉求中对传统价值的重新审视。随着现代汉语从初期的“白话”向着更为精致的文人书面语发展,新诗也像书面的文言一样走向文人书面语的精致化,这时,韵律与音乐性成为新诗在新的发展层面上提升诗性的追求。由这种追求引发的反省与探索者,往往将批判的矛头指向胡适。比如,陆志苇在押韵方面进行过积极的探索,他认为自由诗“节奏千万不可少,押韵不是可怕的罪恶”。[30][p.70]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批评胡适的“作诗须得如作文”“给中国造成一种ProseinVerse(像诗一样分行写的散文)”。[31][p.263]他主张在古典诗词中寻找诗性资源:“我们得知因为有了自由句,五言的、七言的诗调就不中用了不成?七绝至少有七绝的形式的价值,有为诗之形式之一而永久存在的生命。因为确有七绝能表的,而词不能表的,而自由诗不能表的。”所以应该“保存旧形式,让它为形式之一”。[31][p.262]梁实秋提出新诗的音韵问题,指出旧诗不管内容如何浅薄陈腐,但“声调自是铿锵悦耳”,而新诗缺乏一种“音乐的美”。他认为像胡适这样的“主张自由诗者”将音韵看作“诗的外加的质素”,以为“诗可以离开音韵而存在”,并未了解诗的音韵的作用。要弥补新诗音韵方面的缺憾,要么走回到旧诗路上去,要么便创造出新诗的“新音韵”,并从韵脚、平仄、双声叠韵、行的长短四个方面来阐释理想的“新音韵”。[32][p.199-202]到新月派那里,格律则成为其纲领性主张。饶孟侃认为新诗是“音节上的冒险”,他将胡适所重视的“双声、叠韵”视为“小巧的尝试”,“在诗里面并不是一定必需的”。[33][p.13]通过《新诗的音节》、《再论新诗的音节》两文,他系统探讨了新诗的音节问题,并指出,“诗根本就没有新旧的分别”,新诗的音节“没有被平仄的范围所限制”,“还有用旧诗和词曲里的音节同时不为平仄的范围所限制的可能”。[34][p.175-176]闻一多进一步强调格律的重要性。他反对“纯粹的‘自由诗’的音节”,认为“词曲的音节”属于“人工”,“自然的音节”属于“天然”,应该“参以人工”来“修饰自然的粗率”。[35][p.25]在闻一多看来,胡适那种“偶然在言语里发现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言语就是诗,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它变得和言语一样”的主张,无异于“诗的自杀政策”。他认为白话“须要一番锻炼选择的工作然后才能成诗”,所以要将格律作为诗的“利器”。[36][p.82-83]在反对的声浪中,新诗的音乐性问题是韵律问题的深化。胡适在评论新诗时,持有“读来爽口,听来爽耳”的口语化节奏标准,[37][p.806]他认为白话“既可读,又听得懂”,
会计电算化考证教育认识思索
笔者长期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该课程是中职教育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广东省财政厅每年举行两次考试,考试从报名、考试等流程都非常规范严格,通过率都较低。笔者在2011年广东省财政厅组织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考证中,共组织60人考试,通过人数43人,通过率高达71%,在以工科为主的中职学校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一、要重视考证类课程的教学
中职教育普遍不像基础教育那样通过成绩名次、升学率来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客观上存在教好教坏一个样的现象。但通过重视那些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考证的课程,不仅能以考证通过率来评价教师的授课水平,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有助于学生取得会计电算化证书的重要专业课程,也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知识综合的课程,要充分重视该课程的教学。
(一)重视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应先安排相关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为满足考证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应达到每周六节以上,且最好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样在中职教育实行“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下,方便没有考过的学生还有机会在第四学期由学校统一组织参加考证。
(二)重视教学软件的维护会计电算化考证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所以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要达到1:1以上,由于目前的考试统一采用用友通10.2版本,其模拟考试系统与真实系统一致,要采用SQLServer大型数据库,所以安装过程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与其他应用软件发生冲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专门组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以确保考试模拟系统运行良好,同时选派有经验的机房管理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承担系统维护的任务,防止因考试模拟系统运行问题耽误学生宝贵的实验时间。
(三)选派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以考证通过率作为教师教学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心。
大学生创业考证平台探索
摘要:由于时代的变化,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这让众多的大学生放弃寻找工作,选择自主创业这条道路。然而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大门的大学生来说,这并非一件易事,在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会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挫折,需要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更为顺畅一些。本文将以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为例,通过分析探寻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将来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平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探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高等教育要推进创业教育要求,我国各大高校开始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构建创新创业体系,其自2015年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400余项,成功培育本校学生创业企业30余家。这其中的很多团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获得了省级创业扶持资金,有些甚至在国家级、省级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而“‘证青春’大学生考证平台的建立和运营”创业训练项目便是该校支持的项目之一。
一、“‘证青春’大学生考证平台的建立和运营”创业训练
项目简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激增,使得以往颇具含金量的本科学历,如今却面临着学历质量缩水与降低的问题,一张大学的文凭已是进入一些公司的最基本的门槛,因而许多大学生纷纷选择去考取多样的证书,这使得大学生的考证人数一年比一年多,高校生考证的现象渐渐趋于白热化。伴随着考证的人数不断增加,在考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例如当下大学生对考证的报名方法及渠道了解不充分、不完善的现象,于是本项目组萌生了此次创业项目的想法,通过建立一个关于大学生考证的公众号,来解决一些大学生在考证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证青春”考证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大学生而服务,是一个给大学生提供与考证相关信息的平台。
二、项目前期准备
理性考证就业砝码管理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就业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就业难题,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选择了考证来增加就业竞争力。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计划中提出了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和帮扶具体措施。考证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会起到最佳的效果。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因其自身的培养定位,适当选择考取实用的技能证书能在就业过程中凸显自身的优势。
一、大学生考证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加上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就业难题,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选择了考证来增加就业竞争力。证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拥有者的实力,能够为激烈的就业竞争增加一个“砝码”。大学生考证能让学生们在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点,通过考证可以弥补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与社会生产实际的脱节。考证作为目前比较合理的人才认证方式,是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合理手段。
政府就业促进措施中关于大学生培训的补贴措施对于学生考取部分特定的考证有一定的鼓励和经济资助。上海市六大计划助16万大学生就业。其中第4条计划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补贴。提到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本市高校大学生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技能培训,鉴定合格后,可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一定培训补贴。其中,毕业学年在校学生参加中高层次职业培训的,给予50%培训费补贴;毕业后未就业的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给予100%培训费补贴。措施中提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的组织工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实施半工半读、实习实训、产学结合和定单式培养模式,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增加发生的实训费用,由失业保险基金予以补贴。[3]
可见,政府对于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来增加就业能力是大力支持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因此,当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有责任积极做好大学生参加职业培训的组织工作,正确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
公务员考试准考证领取指南
2014年江苏省选调生推荐人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地点为南京市女子中专(南京市莫愁路419号),时间为2014年3月22日。
请通过资格审查的人选(名单已通知各有关高校)于2014年3月21日(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到南京市女子中专凭身份证领取准考证,同时熟悉考场。无故缺考者需学校出具相关证明。
联系电话:025-83393863,83393365。
领取准考证当天咨询电话:025-86655334转701(仅供21日当天)。
南京市女子中专区位示意图及公共交通指南
南京市女子中专位于南京市莫愁路419号,居市中心点(新街口以西)大约800米,学校正门口公交站台(莫愁路站)停靠4路、13路、43路、48路、83路、中六线、804路(夜间)、813路(夜间)公交车,学校附近300米范围内有公交站台(同为莫愁路站)停靠3路、5路、9路、29路、805(夜间)公交车。
语文桃花源考证管理论文
山有“小口”若有光,良田美池口中藏。渔人有幸数日客,享尽桃源美味香。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历代注家蜂起,诠释接踵。人们非常关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说庐山康王谷者言之凿凿。康王谷,俗称庐山垅。从现在的星子县城乘车至隘口,然后沿着通往庐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数公里,在一处叫观口的地方弃车步行,即可进入庐山垅。这是一条长达7公里的绝密坳谷,“整个垅中,峰岭对峙,联绵延伸,东靠着最高汉阳峰,西临于长岭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青秀,花草烂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荫遮盖村庄,阡陌纵横,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展世外桃源景象”(《庐山旅游介绍》)。进谷的“葫庐口”极狭,一踏进谷口,溪声林涛便扑面而来,但见青山高耸,古木参天,溪水随山势而转,小路傍溪涧而进。山重水复,曲折蜿蜒,头顶现出一线蓝天,循着溪旁小道山行二、三里,山势渐缓,眼前出现一片村落。田园葱翠,“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倘若是在春天进山,则夹岸桃花灼灼,香气氤氲,云雾融和着袅袅炊烟,如丝如带,一路鸟语花飞,宛如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庐山垅这片幽深而狭长的谷地,史、志上称作康王谷。宋《南康军图记》载:秦灭楚时,楚怀王之子康王避难谷中,秦将王翦追赶甚急,幸而天降大风雨,康王得以脱险,从此隐居谷中,“不复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据《星子县志》亦如是载,至今山谷尽头,尚有一处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还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丽的风光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模一样,而且楚康王避难的故事与陶令笔下“先世避秦时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数语正吻合。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庐山山南一带,对谷中的风光和康王避难的掌故一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为生活原型,构想桃源情境,进行艺术创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应该是当信勿疑的。
持江苏连云港之说者信誓旦旦。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宿城西麓,亦被人们称作陶令笔下的桃花源。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荡美丽,山畔竺篁摇曳,山脚拐弯处通向高公岛,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考查史实,陶渊明确实曾到过这个地方。公元400年,高公岛战争期间,陶渊明任镇军刘牢之的参军时,亲赴战场。因此,他的后裔、清末两江总督陶澎,在宿城法起寺旁建起了‘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其录书刻石的匾额至今尚在”(见《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6期)云云。
大概人们都有一种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戚”的缘故吧。庐山南北两麓的星子县和九江县,为争“夺”陶渊明的籍贯,打了数百年的“官司”,前几年论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双方都请来了全国知名的“陶学家”,评陶、研陶、注陶、吟陶,当然也期望能在一个权威性的陶渊明研究会上,对陶渊明的籍贯进行“仲裁”,而有关桃花源的原型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人们更是众口异词,说法不一。据统计,在神州大地上,被“疑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一共有十余处”(《庐山风景话趣》)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