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4:15: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考试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考试制度改革论文
【提要】日本法学的基本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培养职业人员,通过司法选拔法制精英的法律职业选拔模式与法学教育是脱节的。但是这种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选拔制度在新的条件下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弊端.在变动、司法改革、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日本参照美国的(LawSchool)模式,提出了法科大学院构想,开始将法学教育与选拔、培养法律职业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预见这种变化将会对日本司法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产生重要,并在比较法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题】海外来风
【关键词】法学教育/司法考试/法科大学院构想
【正文】
日本称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种法律专门职业人员为“法曹”。欲成为法曹,首先要通过竞争率极高的司法考试,然后在司法研修所中经过一年半的司法研修,最终考试合格才能够最终担任法曹。在这种法曹培养制度下,法学教育与法曹选拔脱节,二者并无直接的联系。司法考试严格限制人数,(注:日本选拔的法曹人数历来较少,现行制度下,从20世纪60年代直到90年代初,每年司法考试合格人数只有500人左右。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合格人数,现在每年的合格人数为1000人左右。参见丁相顺:《日本法律职业选拔培训制度及其改革》,《人民检察》2000年第4期,第61页。)一方面塑造了日本司法精英型的特征,保障了司法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日本司法人数不足,司法救济不够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在规制缓和的大形势下,长期依靠行政指导制调整社会关系的日本开始了由“事前规制型”向“事后检查型”的改革。(注:关于日本司法改革的背景,参见2000年12月28日《法制日报》载《密切法律交流推进中日友好——访日本法务大臣高村正彦》一文,法务大臣高村正彦说:“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对于日本而言,面临社会、形势的复杂多样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当务之急是推进行政等各项改革,完成由‘事前限制型’社会向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事后检查型’社会的转型。具体到司法领域,日本将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下个世纪,司法将在维护法治社会、保障国民权利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样,为了解决司法人数不足的问题,大学的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制度、法曹培养制度、司法制度开始联系起来,法学教育界和司法实务界提出了法科大学院构想。
一、日本法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改革
会计考试制度研究论文
我国的会计考试,包括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同一行业,如此名目繁多的考试,既让局外人觉得眼花缭乱,也使业内人士感到无所适从。
一、现行会计考试制度的弊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恢复和建立起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证)考试制度。会计考试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会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这三种考试的目的要求各不相同,自成体系,而参考对象却同为会计从业人员,造成了会计考试管理中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造成考试管理机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管理机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地方分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人事、财政部门共同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财政部门管理。虽然这三种考试的管理,名义上分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实际上都是由市、县(区)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承担的。基层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本来就人手少(多则三两个人,少则一个人,有的只在相关科室设一个专职岗位),事情多,还要负责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换发、年检、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及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等大量中心工作。这些繁琐的工作占去了基层会计管理机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造成了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2.造成会计执业标准不统一,考试重复。现有法律、法规规定,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执业范围各有侧重。但只是有无“注册”二字的差别,便使得他们的执业标准很不统一,也使得“会计师”的称呼名不符实。《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毫无疑问,注册会计师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会计师以上职称者均可参加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即可申请注册;没有特殊情形,应准予注册并执业。这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无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样,财政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若干问题解答(一)》中,在界定会计岗位时,也将注册会计师(社会审计人员)排除在会计岗位之外。这就不免让人纳闷,注册会计师不属于会计从业人员,那为什么要冠以“会计师”的头衔呢?注册会计师的三大法定业务之一——会计服务业务的开展合法吗?
执业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会计从业人员的重复考试。现行制度规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实务(一)、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由于考试内容的不一致,加之执业范围的不同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不少会计从业人员考完了会计师又去考注册会计师,有的取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又回过头来报考会计师,还有的从会计员一路考到高级会计师,最后还要去为注册会计师再搏一回。另外,从业资格考试本该是岗前考试,难度要求应较低,可考试的科目却比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还多出一门,考试难度也不在其下。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还要再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的考试。这样,不但增添了考试管理机构的工作量,也造成了考生时间、精力和资金上的巨大浪费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略论
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立的背景、法律依据和意义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立前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和律师资格取得制度
1.法官、检察官的选任制度
1995年前,中国没有对设立通过考试途径选任检察官、法官的制度。法官、检察官可由法院。检察院直接提名报同级人大任命。
1995年《法官法》、《检察官法》通过并实施,根据两法的规定,两院系统开始分别建立起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考试制度,即规定通过考试者方能提请人大任命为法官、检察官。法院系统1995、1997、1999进行了三次考试。检察系统亦举行了三次。
2.律师资格取得制度
机动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公安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模式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显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之一便是现行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驾驶培训和考试需求。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这对于公安交通机动车驾驶人管理工作是一次重要的改革机遇,也是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从传统思维模式向“互联网+”思维模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因此全面解读改革意见的精神实质、系统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不断促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的优化,是最大限度满足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需要的唯一途径,对于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交通管理;培训考试;改革
我国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一步步完善起来的,制度的本身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行政管理印记。随着公安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完善,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一)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
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从1987年公安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培训考试政策到驾驶证申领规定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最初采取的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延伸下完全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并负责的驾驶人集中培训集中考试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驾驶人学习培训时间长、驾校设置的培训课程全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驾驶人学习培训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因此在当时出现了机动车驾驶人学习培训名额一票难求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社会和道路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扩大驾校培训规模、压缩驾驶人学习培训时间、出台实习驾驶证管理规定等措施来解决驾驶人学习培训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驾驶人学习培训的周期压缩、学习培训内容更注重实际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驾驶人培训质量的下降,这一点在当时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中能够得到充分反映;二是在社会上也出现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说法,这主要表现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于驾驶人培训考试的行业垄断缺乏监管,也表现在驾驶人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考官主观性作用强和违法腐败问题。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采取驾驶人培训和考试实行行业分离的模式,驾驶人学校培训引入社会资源,驾驶培训学校的审批与建设权力移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完全负责驾驶人考试场地和考试要求标准化,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开展了标准化考验场建设,驾驶人考试业务权力也逐步下放到了县级车管所,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引入社会资源办驾驶培训学校的基础上,驾驶人培训学习机构供给可以满足需求、驾驶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原则上只需要严把考试关即可,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考试场地的局限,驾驶人培训考试之间的供给出现不平衡,各地普遍出现了约考难的问题;二是考试过程的监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发生了多起因考试出现的民警职务犯罪案件。[1]从上述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围绕着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一直处在调整与变化过程中,这种变化在国家行政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的背景下,比较适应当时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也符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透析
关键词:高校;考试制度;改革
提要: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目前高校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高校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建议。
考试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甚至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对学生来说,通过考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及积极探索者,实现对知识由“学会”转变成“会学”、进而“会用”。对教师来说,是检查教学效果、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造,重理论、轻操作”的考试模式。由于高校的许多专业课程都是闭卷考试的模式,考试内容书本化,创新实践能力考核不足等,造成一些学生平时不看书,课后也没有复习的习惯,还存在着课程结束由教师圈定重点,学生背思考题,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现象。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教师及管理人员也忽视了对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必须对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参加考试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体才能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考试形式单一,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现行考试方式大都以闭卷考试为主,而对于开卷、半开半闭卷、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采用较少,注重笔试,理论考核内容多,实践能力考核内容少,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即使有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考试成绩一般也占总成绩的70%以上,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以下,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还有可能滋长投机心理和浮躁作风。同时,仅仅通过一张试卷很难涵盖全部教学内容,考试知识覆盖面窄,考察点代表性差。因此,以这样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不科学、不公正的,也很难据此评价教学效果。
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
摘要: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中国高校现行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陈腐、试题质量不高、教师自由空间小等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应予改革。要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明确考试目标,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考试制度;考试改革;创新人才
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考试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辩证地看,考试是一柄双刃剑。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积极开展考试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新一轮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高等院校的考试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现行考试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考试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的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其导向功能发生偏差,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
(一)对考试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
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现状论文
摘要:21世纪初我国开始实行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标志着我国法律职业开始走规范化和职业化道路,并为今后法律人才精英化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几年中通过司考也走出了大量法律职业化及半职业化人才,对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积蓄了丰厚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推行,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并逐渐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因此本文拟对现行司考制度进行一些浅析,并希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司法考试司法改革意见阶段累进公务员考试
一、国家司法考试的渊源及现状
本世纪初之前,我国法律职业化呈多元化发展,法检系统及律师行业各有独立的职业资格考试,且互不认同,若要从事跨行业法律职业必须“从头再来”,此种状况不利于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律职业共同体及统一司法理念的形成。2001年新的《法官法》、《检察官法》经人大常委会修订颁行,最重要一条修订即是初任法官、检察官必须从通过司法考试,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中选拔。2002年初《国家司法考试施行办法(试行)》正式生效,并于同年举行首届统一司法考试。从此标志我国司法系统人才准入制度的规范化和选拔标准的公平、公正化,更有利于我国法律职业思维和理念的形成和升华,对司法机关及律师行业的人员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平台。
(一)司法考试制度对高校法学教育及教师职业的影响
1、我国政法院校及综合性大学法学专业是从建国初废除国民政法《六法全书》,摒弃民国法统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法学教育几乎照搬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重视意识形态和国家专政,形态色彩浓厚,缺乏法理性和法系比较性,法学毕业生毕业直接分派到法检系统从事实务工作,由此致使法律工作者大多成为政策的执行者而职业的法律人。期间,司法机关权威遭到践踏,使本来步履维艰的法制道路更是雪上加霜。后,部分法学院校开始恢复,但因为前期发展的迷茫和眼前的法制环境的严峻,导致法学教育及法律人才的培养出现浮躁的趋向,甚至出现很多速成型的培养模式,功利色彩浓厚,这在当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确实起到积极作用,但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在此后20多年,法学高等教育不断规范,法检系统准入制度也不断提高并逐渐注重较高的法学素养,逐渐形成了西政、中政几个大的法学阵营格局。但21世纪初实行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却使高等法学教育逐渐偏离主线,,因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若要在法律职业舞台上有所作为,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因此很多院校开始注重功利性和应试性,而忽略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法律人格的培养,使得大学法学教育成为应试工具,特别是2008年考试政策规定:在校本科生大三阶段即可参加司法考试,这无疑导致大学阶段就是为了司考教材而学习,至于司考背后是什么似乎已无意义。其因缺乏独立的法理思维,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似乎只为司法考试,从而造就很多会考试而不会学习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今后司法精英化的发展是一个桎枯,也和司法考试设立的初衷相违背。
考试制度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国内英语学习的现状
常年来中国的学生们为掌握这门英语这门外语而备受压力,而这种压力人们甚至担忧,长此以往,英语将压倒汉语。自今年8月开始在以央视为首的各大卫视热播的汉字听写大赛在全国掀起了浓浓的汉语国学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说:“普通民众对重视英语胜过语文的教育体系感到不满,所以我们的改革势在必行。”退一步讲,即便是继续这种长久以往我国国民所形成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也应意识到,这貌似繁盛的局面背后暗藏着一些隐患。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学习英语的几十年里,其实也并未真正把英语学好,据报道:每年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学习英语,这些人每年学英语的花费近三百亿,包括购买资料,参加各类培训班、补习班、夏令营,甚至是出国深造。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学英语的人心中其实对英语非常抵触,只是为了迎合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或者说是潮流,故而缺乏内心中间真正的学习热情,即便有也不是由学习者自身由内而外散发的,而多是社会强加的一种“伪热情”。
二、高职英语顺应潮流的变化与发展
基于以上,针对我国英语改革的大形势,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该是怎样的,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英语已不仅仅是一门科目,在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每个节点都可以看到英语的身影。在我们的大学教育里,英语是必修课,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接受过正统教育的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学习英语,最后多数学生难逃“哑巴英语”这一怪圈,不能讲也不会说,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也需要跟着改革的步调及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适时的调整。在我们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0年学院英语教学团队已经意识到了英语改革的必然性,首先我院英语教师先后在2010年编写了《通识英语》教程,该教程所有单元内容全部围绕说的训练内容展开,具体来说每个单元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话题为主题,这些话题源自生活,实用而多元,比如:问候、讨论天气、节日、求职面试等,单元设置以实用基本句型、口语对话、角色扮演、应用文写作几大部分组成。这样的教材现在来看已经完全迎合了我国现在己在各地大肆兴起的英语考试制度改革也响应了呼唤英语实用性的主流走向。在改变选用教材的同时,我院也大刀阔斧的进行了高职英语考试方式的变革,我们将原有的笔试考试转变为以口试为主笔试为辅的新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以课本内容为蓝本,设置不同主题,口试采用题型涵盖了单词互译、对话、阅读、一分钟演讲等,每名学生考核时长约为六到八分钟,每场考试都采用与老师一对一、面对面的模式,经过近三年实践,我们在此过程中发现这种近乎于面试的考试形式不仅直接的起到了考核测验学生已掌握英语知识的作用,更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会话能力,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张嘴说英语的胆量,使学了十几年英语仍无法张嘴完整说英语的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这一瓶颈,更在另一个侧面坚定了这一类学生几乎被摧残殆尽的对于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最初这种考试形式的改革一开始只是在个别班级、系别里试点,但渐渐发现这一形式非常符合我院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也适应未来学生毕业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对应用英语的目标定位,于是我们就逐步在全院各班期中、期末考核中适用,经过近四年的实践这种考试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得到了全院师生的认可。具体来说,在从教学之初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从进入大学的这一刻起,英语学习的重点已经从为了考试而去背诵语法词汇过渡到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准则的学习方式,并且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开始我会抓住每次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张嘴,最初往往会发现学生们经过多年的正统学习仍然无法说句完整的英语或者更准确的说学习者本身就羞于张口,可越是这样就越需要给学生们更多地机会锻炼。在之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每班学生会按人数多少被分为几大组,平均四到六人为一组,在之后的角色扮演和课堂阐释部分,学生们分组讨论,之后会有代表将小组讨论所得的结果,阐述出来或者以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一次每一组的发言代表都要更换,且不得重复,循环往复,这样似乎是“逼着”某些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张开了嘴。同时在每个单元的对话练习部分,对话设置简短而实用,很适应英语低起点的学生掌握,因此在这部分,我们的学生被分为两到三人为一组,由他们分角色诵读、翻译此段对话,学生们不但在课堂上开了口,参与了课堂学习,更利用这一小节锻炼提升了他们翻译的能力,而翻译能力在大学阶段也被认为是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之一。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在此小节的积极性很高,往往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参与其中,因为是两到三人搭档,且课文内容较容易,进而降低了难度,即使是班里水平最低的学生对参与此部分也不会抗拒。从而起到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就在2013年,由我院教师参与内蒙古高等教育英语教研组牵头,内蒙古相关高校教师共同编写了更具创新实用性的一套教材,名为《新编实用英语实训教程》,共分上下两册,每册八个单元,涉及内容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涉及的各个领域。单元设计由简到难,包含听力、说、对话、语法、课堂阐释、角色扮演、应用文写作等几大节。这本教材在《通识英语》的基础上,章节内容更为完善,也更好的诠释了以口语表达为重点,翻译、听力、写作纵深发展的树冠型高职英语教育路线。总之,英语并非不再重要,相反其在如今蓬勃的国际交往中仍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高职英语教育也必然沿着强调实用性、够用性的大路而蓬勃向前。
作者:高婧单位:包头市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
高等教育考试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宪法第十九条“鼓励自学成才”的规定,制定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条条例的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四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以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根本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
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宪法第十九条“鼓励自学成才”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续教育,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四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以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根本方向,讲求社会效益,保证人才质量。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置考试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