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11:09: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看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看图教学论文
小学教材中的看图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重要凭借,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语言的重要依托。因此,“学文”固然重要,但“看图”也不可忽视。那么,如何加强“看图”教学以促进学文呢?笔者认为:一般地讲,应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去指导看图,去理解图意,使图文并重。完成“看图学文”的教学任务。
一、学文前指导看图,要明确目标根据画面,应先指导学生从整体看,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或有什么),在干什么之类的内容。多幅图的,要看有几幅图,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奠定基础。
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统编教材第三册第二课《温暖》可分两个层次进行看图训练。其一,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答出“和清洁工人”“在马路上谈话”,就应属达标。至于谈些什么之类深层次的内容,应该在学文中再次指导学生看图解决;其二,通过理解文题“温暖”的意思,进一步指导看图。思考图中是什么时间,与文题“温暖”有什么关系?注意不要马上“揭底”,要带着悬念去指导学文。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文前指导看图时间不能过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教师就应立即转入学文,学文中再加深理解。老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万不可引导学生一次性把图‘看透看懂”,更忌放纵学生离开课文内容漫无边际地去想像,去争议,致使学生思维混乱,造成教学耗时低效。
二、学文中指导看图,要抓准契机
讲读课文,在对重点句段、中心句段的理解过程中,需要再一次指导看图,图文并重地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难以理解的句段,抽象生僻的词语,也可以通过再次指导看图去感知形象,减小理解难度。
小三班拼图看图讲述兴趣小组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0名幼儿参加看图讲述兴趣小组。其中有18名幼儿参加过上学期的看图说话训练。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大部分幼儿能看懂图意,并能简单地说出一部分。但是幼儿的语言组织仍很混乱,不能完整地说出大概,更不能表达正确的意思。
二、学期目标:
1、学说简单的句式,认识简单的词语。
2、能看懂图意,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培养幼儿说完整话的习惯,培养幼儿对讲述的兴趣。
广告设计看图形关键性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在电视里,还是在街上,在路边都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广告,而在一副副广告中可以看到图形、色彩、文字,这些图形、色彩、文字又是怎样构成广告的,在广告中起什么作用,占有什么地位,以及他们在广告中的重要性,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等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广告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商业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越来越成为企业、公司、厂家等用来赚钱盈利的重要手段。广告设计这种说明性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拥有自己的设计元素,通过设计师们精心地运用这些设计元素,利用有效的媒体传播,如印刷、电子、户外、交通工具等来为企业、公司、厂家准确而迅速地将信息传达并给予目标消费者,使消费者通过自己的视觉和心理反应来取得对产品和劳务的一些信息,来产生购买欲达到促销的目的。
二、图形在广告中的表现形式
图形是一种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者与对象相似而构成,如照片就是某人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通过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认出来,图形也是一种语言,在信息交流中具有超越国界和种族的优势,同时图形具有符号性、传播性、独创性、易识别和记忆性,它能以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来给画面增加强烈的视觉效果,是一种视觉语言和有意味的形式,是设计作品中最敏感以及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图形的这些特点使得在广告信息的传达中,能够有效的传达出不易言表的信息内容,例如食品广告的诱人食欲,就是通过图片的这种特点来表现出食品的诱惑力;图形还具有对气氛的表达,如喜庆的气氛和悲哀的氛围都能通过图形很快地让我们感知到。在广告设计中图形、色彩、文字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能否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的是广告的画面能否吸引消费者,要使广告的画面能吸引消费者,其中图形是人们最受关注的视觉中心,是广告的主要传播元素,也是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同时能使消费者产生趣味性以及提高注意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工具在设计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图形设计的手法与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例如图形可以依靠摄影、电子媒介的形式出现,也可以用绘画、插图的形式出现,甚至还可以用最基本的点、线、面的构成形式来出现;图形的实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矛盾的。
三、图形在广告中的作用
从上我们可以知道,图形是广告设计的主要元素,那它在广告设计中有什么作用,是怎样表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准确传达广告的主题,并且能够使人们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广告的“看读效果”;另一方面是有效地利用图形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最后一方面是猎取人们的心理反应,使人们能够被图形吸引从而将视线转向文字。图形追求的是以最简洁有效的元素来表现其富有深刻内涵的主题,一副好的广告设计作品无需要文字的注解,只需要看到图形后就能使人们迅速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图形是广告设计中的主要部分。图形设计得能否成传递与沟通,一副好的图形设计可以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语言来进行无声的交流,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语言的障碍、融合文化的差异,从而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设计“耐克”运动鞋的广告时,就是采用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在投篮时的球场腾空飞跃的动态图形,一双腾空时的双脚,穿着一双“耐克”牌的运动鞋,一只托住篮球的右手正在向篮球网里投去,另一只紧靠大腿的左手正往穿着鞋子的脚靠拢,这个图形的形象逼真,一目了然,画面中几乎无需文字的注解,只是用了一个简明而寓意深刻的动态图形就说明了设计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和传达的目的。由此可见,图形在广告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在广告设计里没有图形,不管广告设计中用多么华丽的文字语言,色彩运用得多么的漂亮,这样的广告设计都不是一副完美的设计,也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在广告设计中图形比文字、色彩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有一种“一图顶万言”的传播效能,图形也是沟通世界的“世界语言”,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幽默性和国际性,这些都是图形的魅力所在,也是无法被文字、色彩所取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看图说话写话管理论文
[内容]
作者单位: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
三想法指看图说话、写话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也可以说是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因每步都有“想”字,故称为三想法。经过我们几年的实验研究,证明它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第一步,指导学生分想
分想指在看图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观察、了解图的整体内容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然后从图中找出说话、写话的内容和线索的过程就是分想。分想阶段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教学步骤:导入新课,提出教学目标,完成第一个教学要求,完成第二个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下面,以“宁宁的针线包”(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基础训练五的说话)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进行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的。教师说:“今天我们继续练习说话,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次训练的要求。”学生读后,教师再问:“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哪几步进行?”学生回答:“看图说话、写话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分想;第二步,联想;第三步,串想。”
小学语文看图写话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小学生认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都很有限,因此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从看图写话起步,逐步过渡到作文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看图写话;培养策略
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生抓起。小学生掌握的字词不多,对周围事物观察也不很仔细,要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确实有一定难度。看图写话是一种很好的组织语言、激发想象力的小学低年级写作练习形式。对于看图写话的训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会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学习看图写话,前提是要学会看图。通过观察,小学生认识并分析图片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这是看图的第一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流畅的表达看到的内容。只有会看,才能够通过自己思考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情节,勾勒出一个有情节的完整故事。
2观察与想象有机结合
语文看图作文管理论文
看图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教学时必须耐心指导,要求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先确定中心,再围绕中心把图画的内容详细地记述下来。我指导学生写这一类型的作文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
一、指导看图,把握中心
看图作文,图画就是作文材料,看图就成了作文的基础。所以,首先让学生看图画,使之掌握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把文章中心确定下来,然后再作文。怎样指导学生看图呢?笔者认为:首先从整体入手,弄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谁在做些什么等,大体了解图意,掌握基本内容;其次,有顺序地对图的每个局部进行观察和分析,明显确人物之间与各部位之间的关系,抓住图画的主要内容;再次,抓住重点和细节,深入观察和想象。学生只有通过看图理解了图意,才能更年期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否则,脱离图意或者违背图意,不管文章写得如何,也不符合看图作文的基本要求。
二、有层次地观察,有条纹理地记叙
看图作文和命题作文一样,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篇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组织材料,这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看图作文,首先要做到有层次地观察画面。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是从上到下或是从下到上,是从左到右或是从可到左,是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局部到整体等。看图,按照一定的确合理的顺序观察后,再把这些落到纸面上,文章也就会条理分明了。重要的是正确选好观察点,因为只有观察得有层次,才便于理清作文的顺序。各种图画不同,有的应该按事物的空间顺序写,有的应该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有的按事情类别写等。总之,只要根据图画描绘的实际情形,正确地选好观察角度,那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有条理了。
三、紧扣画面,合理联想
看图学词教学管理论文
[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部分共6课,包括38个生字,34个词语,28句话。编者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目的出发,把6课分成了两组,第一组是纯拼音句子和汉字注拼音的句子混排在一起的短文,第二组是汉字注拼音的短文,这体现了教材的过渡性特点,即由纯拼音句子向汉字注音句子的过渡。此外,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基础上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学生要在看图的基础上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学习句子,理解词语,认识生字,这个过程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同时学生还能初步认识到生字组成了词语,词语组成了句子,句子连成了短文,了解到字、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教材的第二个特点,即联系性特点。针对教材的这两个特点,教学建议如下。
一、重视看图,在观察图画中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教材中的插图是短文内容具体形象的反映,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和词句的凭借。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从图入手理解词句,有助于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了解图意,让图中具体鲜明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之后再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教材中的插图根据短文的内容而各具特色。第1课、第4课以景物为主,指导整体看图可设问:(1)图上都有什么?谁能按顺序说说。(2)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第1课观察的重点是国旗,可问: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她在图中哪个位置上?第4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看明白图上画的是农村。第2、3、5课有人物、有环境,指导看图可以从人物入手:画面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深入观察时可设问: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说说他们有什么表情,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第6课插图上画的是动物,指导看图时要抓住动物的特点,重点要抓住尾巴的形状进行观察,可设问:(1)说说图上都有哪些动物?(2)仔细观察它们的尾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展思维。)“看图学词学句”中的看图,目的是了解图意,为理解词句做准备,所以学生看明白、说清楚就可以了,不要求说得很好,这是与看图说话的根本区别。另外要重视观察顺序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加强朗读,在指导朗读中发展语言。教材的过渡性特点要求我们仍然要重视汉语拼音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朗读,以巩固汉语拼音,并以朗读促进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变换不同语气的朗读,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学中可先读一读那些难读易混音节,为朗读句子扫清障碍。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自由读短文,要求读正确,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这几句话讲的是什么。理解词句时的读,要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读出语气,体会感情,这时要加强朗读的指导。比如,第1课《我是中国人》,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要读出自豪的情感。指导朗读时可启发:想象一下,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美好、庄严的时刻,这句话该怎么读。(不要求学生回答)你们小声练一练。下面1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应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的“我是”、“我爱”,表示出非常深的感情和肯定的语气,要读出坚定和自豪的情感,可启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五星红旗,体会一下,怎样读才能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第2课《我们爱老师》讲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的关系,要读得亲切、自然。可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老师怎样关心“我们”,“我们”怎样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把师生之情表达出来。最后一句是“我们”的决心,要读得恳切、坚决。第3课《我爱爸爸妈妈》,朗读的难点是第2、4句话,可启发学生理解:妈妈(爸爸)为什么笑了?该怎样读才能把妈妈那种幸福、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为什么“我”也笑了?该怎么读?注意“笑了”应读得轻一些。第6课《比尾巴》以问答的形式写出动物尾巴的特点,可问:当你问别人问题的时候是什么语气?(认识问句)用问号表示的句子该怎么读。总之,理解后的朗读,应该是声情并茂的表达。此时,课文中的语言已经转化为学生自己想说的话,课文中的情已经成为学生自己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了。
三、学习词句,在语言环境中培养理解能力。字词句的训练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要在看图、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落实词句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句,即充分利用短文或句子来理解字义、词义和句义。二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比如第4课《农村大变样》,因为纯拼音句子没有了,故比前三课句子加大了。第1句讲了农村变了样,农民自己办起了工厂。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变样”,可问:谁说说“变样”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改变了样子)句子中的“变样”指的是什么变了?(以前的农村只种地,现在变成了又种地,又办厂。这说明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新农村。)接下来可问:农村变了,农民有什么变化呢?(引出第2句,农民不但会种地,也会做工了,变成了新型农民。)最后可问:“新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新人”不仅会种地、做工,而且有文化,懂科学,有了新观念。)第5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最后一句,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你们平时看到的风景画给你什么印象?(很美)短文里的画中都有什么,给你什么感觉?(体会江南风景如画)这么美的感觉该怎么读呢?(这是理解之后的朗读)第6课更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才能把学习词句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四、注意联系,在整体感知中发展思维。尽管我们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我们的教学仍然有如何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中还要注意词句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学习了第1课可设问:你为什么爱五星红旗呢?(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五星红旗。)这样的设问,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第3课中的1、3句讲的是笑的原因,理解之后可问:“我”的笑和爸爸、妈妈的笑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体会两种笑的深层含义)学习了第4课的词句后,可指导学生再次看图,设问:(1)结合句子说说,从哪儿看出农村正在大变样?(2)农村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第5课的前两句是景物描写,后一句抒发了赞美之情,可设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竹排是在画中游?除上所述之外,学习生字时也应分析出重点、难点来,不能平均地使用力量。并加强写字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用动态思维方式看图作文教学
看图作文(或图画作文),是重要的作文类型之一。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课本中都有看图作文这一题材的内容,即便是在高考考场上,考卷上也时不时会出现看图作文的身影。有老师们这样认为: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用看图作文作为说话、写话的题材,可以为孩子的说话与写话提供言说的对象、范围与内容,让孩子言之有物的同时,还可降低说与写的门槛,是一种很好地练习说与写的途径。但是到了高年级,看图作文由于其图画内容的固定性,往往会限制孩子写作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并且,也因为图画内容的固定性,让老师面对看图作文这一教学内容时,很难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或者让教学沦为一种老师放任与学生自悟的教学过程。
到了高年级,看图作文真的就变成一种限制孩子写作思维与表达能力的作文形式了吗?看图作文真的是很难教或不能教吗?我看未必。第一,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面对看图作文这一作文题材,看懂图意,尊重图意进行作文,这是必须的,这是看图作文本身的特性,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违反。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只要是让写作文,便必然会有写作要求,有写作要求,就需要有审题的步骤,审题要做的事情就是需要写作者明白这次作文要写或可写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的内容是不能写或者是不属于这次作文的。写作的要求,不就是限制吗?非看图作文,是多由文字提出要求的,而看图作文,是由图画自身来提出要求与限制的。所以,说看图作文限制孩子写作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论断既不科学,也是难于站住脚的。第二,因为图画内容的固定性,就认为看图作文不用教或不能教,这一观点也是不对的。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教者面对看图作文这一作文形式时,在自觉不自觉中,采用了一种静态作文思维方式,而不是采用动态的作文思维方式思考画面的内容。采用静态的作文思维方式,就是认为画面上有什么,就只写什么,是将画面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的一种方式。动态的作文思维方式,则是要关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顺势思维来想象,也可以采用逆势思维来构思,或者顺势思维与逆势思维相结合,进行想象、关联、拓展的作文思维方式。动态的作文思维方式,既要遵照画面来运思,更要让画面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而不是对画面的一种文字解说或翻译。
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6”来谈一下这个问题。这是一篇典型的看图作文。画面意思很简单,即使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一看都会明白的。如果按静态的作文思维方式来指导或写这篇作文,大致是这个样子:在桃红柳绿的春天里,屋檐下出生不久的一只雏燕从窝里掉了出来。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看到了这一幕。一只顽皮的小猫看到了掉在地上的小燕子,并且对它产生了兴趣……于是,全班学生的作文几乎都写成了这个样子,千篇一律,老师读得乏味,也很头疼,但这也的确是对画面内容的描述,这是静态的作文思维方式下学生的作文呈现与老师的感受。如果是动态的作文思维方式呢?如何让这两幅图幻化出生活的光彩呢?首先,要明确画面给我们提供的作文信息:1.春天及美景;2.人——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3.一只从窝里掉到地上的小燕子;4.一只胖乎乎的猫;5.一个未知的结局。以上,是画面提供给我们的这次作文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元素,写作文时要围绕这些元素来展开。这是图意。其次,我们需仔细研读一下这次作文的要求:“然后想想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怎样?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在这个要求中,笔者觉得如下的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想想看”,是强调除了画面内容之外,要求写作者不必完全拘泥于画面内容,一定要放飞想象的翅膀,想出画面间前后的联系与发展,想出精彩的内容与情节。作文能否写好,“想”是关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句话,针对的是第二幅图——猫燕对峙图。是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当然是这次作文的主要内容,更是要“想”的内容,这就要把这次作文的元素完全联系互动起来:1.小猫想吃掉小燕子,人猫经过“搏斗”,救了小燕子,将它放回巢里。2.小猫想吃掉小燕子,人来不及救走小燕子,就被猫咬死或吃掉了。3.小猫并不想吃小燕子,只是对它好奇;但小姑娘误解了它,小猫被赶跑或被狠揍一顿。小燕子原本就没有危险,是人的臆测。4.小猫并不想吃小燕子,只是对它好奇,小姑娘没有误解它,小猫没有挨揍。小燕子原本就没有危险,他们三者友好和睦地相处着。5.小猫原本想吃小燕子,在和小燕子玩的过程中,觉得有伴好玩,不想吃了……6.小猫原来不想吃小燕子,在和小燕子玩的过程中,小燕子惹恼了小猫……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小燕子是由于什么样的原因掉下来的,不同的原因,就会有不同的内容和情趣;小燕子这是第一次从窝里掉下来,还是并非首次,掉下来次数的不同一定会影响故事内容的走向;小姑娘呢,看到这一幕是偶然还是必然?所有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就会写出不同的作文来。
“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捕捉到:本次作文,是让孩子们写一个故事。以小姑娘的视角,可以写下这次经历,是一个故事;以小燕子的视角,同样可以来写这次经历,它更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原因掉下来的,掉下来时的心情、感受、经历,它比谁都清楚,主人公的变化让这次作文变成了写一个童话,童话更是故事。依此类推,以小猫的视角同样可以来写这篇作文,人看到了小燕子掉下来,猫同样也看到了,并且还赶在小姑娘之前来到了小燕子的面前,小猫同样是事件的经历者,也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孩子们喜欢读童话,也喜欢写童话。写作视角的变化,不仅会让写作内容变得立体、丰满、生动,更会让整个写作过程变得趣味盎然。
同样是两幅一组的看图作文,如果我们是以静态的作文思维方式来思考,思维的结果基本上就只有一种,让看图作文变成一次用文字对画面的解说或翻译,让孩子们的作文成果显得局限、僵化、单一,让作文教学的过程变得艰难。而如果我们采用动态的作文思维方式,就会让固定的作文画面,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发出孩子们写作文的兴趣,写出精彩纷呈的作文内容来。
作者:聂艳宏 单位:新作文杂志社
看图说话写话管理论文
一、明确提出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品质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而他们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仅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且必须学会摆脱一切不相干的事物引诱,使之服从预定的教学目的。看图说话、写话教学,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在课堂教学中,在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前,我总是先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例如:第二册《离群的小鸡》是看图说话写话相结合的综合练习课。我在揭题后,提出具体要求: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每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完整地、有顺序地说一段话,表达一个意思,再给每一幅图写一句话,最后明确一个道理。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一步步完成教学要求,逐步发展了他们有意注意的品质。
二、看图说话教学要遵循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原则
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笼统到精细,由表面到内部的过程。所以,我开始教看图说话时,便从感知图的整体入手,步步深入。例如:在教《小白兔运南瓜》时,先让学生完整地观察图,理解图意。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差,掌握词语少,说话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没有明确的中心。对此,我就设计了步步深入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用词语或几句话完整、连贯地把几幅图的大意讲清楚,从而培养学生概括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
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持续性和阶段性,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教育内容,避免间断性和跳跃性。从这一教学理论出发,分图练讲是训练学生讲话能力的好方法。
在分图训练说话中,我利用学生记忆发展中的无意识占主要地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记住过渡性图,以承上启下,发展故事的内容。比如,《离群的小鸡》中的第三图属过渡性图画,通过老师启发“妈妈听到孩子叫声是怎样的,结果怎样”而让学生独立说出图意,顺理成章地引出故事的结局。
语文看图识字教学论文
《我是中国人》是一篇“看图学词学句”课文。其内容包括一幅图、四句话、五个词语、五个生字和三个部首。教学本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图入手,初读课文,渗透思想教育
课文中的一幅图,画的是各民族的小朋友欢聚在天安门前,天安门前高高地飘扬着五星红旗。图画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相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整体地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明确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再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仔细观察。先看红墙黄瓦的天安门正中挂着的巨幅画像,告诉学生,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以后,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都和太阳一同升起。同时指导学生初读文中的两个纯拼音句子:wǔxīnghóngqíshìwómendeguóqí。guóqíhétàiyángyìtóngshēngqǐ。再认真观察五星红旗,(可另找一面五星红旗让学生观察),说说上面有几颗大星,几颗小星。告诉学生,大的一颗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紧紧围绕着大的一颗星,象征着全国各个阶层的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接着,结合指导学生初读文中两个注音句子:wǒshìzhōngguórénwǒàiwǔx我是中国人。我爱
五īnghóngqí星红旗,相机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祖国的象征,爱五星红旗就是爱祖国。我们每个小学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的一员,从小就要热爱祖国,学好本领,长大为建设祖国出力。这样,使学生在大体了解句意的基础上,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值得骄傲。
二、借助拼音,指导朗读,建立句子概念
“看图学词学句”教材,对句子的编排是很有规律的,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相继出现了几种典型的句式。《我是中国人》一课,出现的句式是:“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纯拼音句)和“谁是什么”、“谁怎么样”(注音句)。这是几个最基本的完全句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句子读准确,读顺当;并结合看图,把句子读懂;在初知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教育和情感素质的培养,通过范读、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把句子读熟、读好。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共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学生认识句号的同时,提问引读:第一句讲什么是什么?第二句讲什么怎么样?第三句讲谁是什么?第四句讲谁怎么样?最后引导学生感知完整句的两个特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