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08:39: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抗菌药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抗菌药物

妇产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对于妇产科患者,其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是通过手术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为了预防在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往往会通过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从而降低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出现感染的几率,但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患者的体质等不同,使得患者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像过敏反应和静脉炎等。

1资料和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对于我院本次开展的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这一段时间收治的80例妇产科治疗中使用了抗生素药物且患者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得知,其使用到的抗生素药物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等。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临床随机编码,然后从中随机抽选出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临床护理中开展常规护理内容,患者年龄21~66岁。剩下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是护理干预模式,患者年龄22~66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1.2方法。对于本次研究工作,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的是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在患者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之前对其进行皮试实验,确认患者无不良反应之后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在治疗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其年龄等调整不同的滴注速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滴注治疗过程中的情况。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护理干预模式,其具体的护理对策为:第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日常抗生素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对患者日常临床中常见的抗生素药物有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不同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状况,并对不良反应发生后的应对策略进行学习。第二,对于抗生素药物的配备,一般情况下是现配现用,但一些医院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其往往会将所有的抗生素药物一次性配备完成,这种情况会使得抗生素药物出现沉降或者污染等问题,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增加。第三,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反映进行全程监测,发现患者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停止抗生素药物的滴注治疗,同时通知治疗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等。1.3统计学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数据采用的是SPSS18.0软件统计,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资料计量则是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表示,对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t,在两组患者的差异性满足P<0.05时,代表数据统计差异性明显。

2结果

在临床统计完成之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对照组患者,其在临床护理完成之后,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21.8%,明显优于观察组画患者(9.1%),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面是具体的统计数据。

3讨论

查看全文

药学干预抗菌药物评估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Ⅰ类切口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用药,未开展药学干预;研究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药学干预,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住院费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抗菌药物应用费用以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为90.00%,低于对照组的48.33%(P<0.05)。结论对Ⅰ类切口围手术应用的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能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降低患者抗菌药物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抗菌药物;Ⅰ类切口;围手术期;药学干预

Ⅰ类切口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手术类型,该类手术局部无炎症、损伤,不涉及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等器官,一般情况下不需应用抗菌药物,但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预防感染,会预防性的应用抗菌药物[1]。据统计,多数医院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不仅会增加经济资源浪费,还会增加用药不安全概率。为了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实施必要的干预非常必要。本院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应用药学干预,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Ⅰ类切口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22~68岁,平均(38.16±3.75)岁;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3~66岁,平均(39.05±4.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剂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手术情况、病情以及生理状况应用相关抗菌药物进行感染预防。研究组的患者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适应展开药学干预,根据本院围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规定制定出Ⅰ类切口围手术抗菌药物的标准与规范。用药前临床药师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分析检验报告,对临床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存在问题处积极与医师沟通,并制定出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用药期间,做好药学监护,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若用药后患者发生异常反应,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调整用药方案。危重患者,临床药师应向患者结家属讲解药物使用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家属或患者,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咨询。1.3观察指标。详细记录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住院平均费用,对两组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进行比较分析。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论文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疗领域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抗菌药物的大规模使用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抗菌药物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所以其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对于抗菌药物的大规模应用,普遍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一定程度的滥用不但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还容易引起耐药菌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危险事件发生,对患者自身健康和公用医疗卫生的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总结我国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对于临床指征不明的病例,存在错误用药情况;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造成抗菌药物滥用情况时有发生。(2)临床中存在错误应用对感染细菌不敏感,或使用具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的案例。对于安全性存疑的抗菌药物,没有经过仔细斟酌比对就进行使用,造成了用药危险事件发生。(3)许多医院科室采用大处方诊疗,对于抗菌药物,动辄进行联合应用。方法不当,导致许多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延长了住院时间,且效果不佳。

2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与临床合理应用

2.1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首先要保证使用药品的安全性,以及对症治疗的绝对安全。在此前提下确保治疗效果,在用药过程中严格应遵循明确的用药规范。其次对于非感染性疾病,或者已经确诊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严格禁止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培养应认真执行,根据显示结果,审慎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产生和二次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急性感染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后,如果患者仍没有明显改善症状,则要判定药物使用是否对症,以便及时更换药品,确保治疗及时。最后要注意避免随意性联合用药。2.2TDM临床药学研究应用。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对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治疗药物监测(TDM)是目前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抗菌药物干预的有效方法。TDM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的学科,其主要研究目的,即通过对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同时利用药学原理进行分析,促使用药的个体化和针对性,使患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反应,同时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TDM对于氨基糖苷类药物、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治疗指数较低、适用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能够进行实时的血药浓度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剂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2.3药师临床治疗。药师的临床治疗是临床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与临床医师交流探讨,共同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具有积极意义。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药学知识,对抗菌药物的熟悉,在对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手段、用药剂量方面给与临床医师以专业性建议。这种诊疗方式大大提升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在疾病治疗监测过程中,临床药师与临床医师同时对患者进行药物检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研究具有个体针对性的合理用药方案。

3药学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

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药学对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药学干与引导,可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水平与安全性。据某市人民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用药过程进行药学参与的案例总结分析,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药学分析的病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率为45.3%。而进行了药学指导干预后的治疗病例,药物不合理利用率降至了32%。同时,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药学干预大大减少了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疗程,极大地减少了治疗费用,降低了患者的负担。采用循证药学的手段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病例治疗的有效率,可以发现,采用循证药学治疗后,患者的用药有效率大大提升,感染复发率得到降低。管理后患者的抗菌药物胜率、联合用药率、抗菌药物持续使用时间均优于管理前,细菌学检查率或药物敏感性试验率高于管理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管理前。循证药学可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药物滥用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对临床药物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药学对于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而广泛深入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应用,对与我国的医疗卫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深究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运用状况

抗生素滥用是我国儿科临床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而在基层医院,情况更为严重。为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本院2006年1月至12月儿科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06年1月至12月儿科出院患者病例200份,记录患者细菌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是否做过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按预先设计好的调查登记表规范填写,然后进行统计。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率

调查的200例患儿中,使用抗菌药物198例,使用率99.0%,单独用药、二联及三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22.5%、62.5%、15.0%。

查看全文

药学在抗菌药物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使用药学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前一年未使用药学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作为对照组数据,将后一年应用药学管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为观察组数据;总结分析药学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1.31±2.03)天,短于对照组的(17.32±3.04)天;同时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学在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药学;作用

抗菌药物在目前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相关药物的耐药性也随之上升,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对患者造成多方面不良影响。故本次我们从合理用药角度对药学的详情进行刍议,目的在于总结相关经验供广大同僚参考,现将详情实施分析总结,并作出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前一年未使用药学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作为对照组数据,将后一年应用药学管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为观察组数据。两组分别纳入100例处方进行分析,100例处方分别对应的患者一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故组间可比(P>0.05)。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同时院内有关科室表示愿意支持本次研究。1.2方法。对照组的抗菌药物处方开具,主要是医生按照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给予用药,同时其处方完整;观察组则在处方开具前,基于患者的病情和药学知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斟酌和把握。后对两组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分析,总结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包括用量用药不当、用药时间过长、药物连用不合理、无适应症用药等情况,并对其最终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1]。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中计数资料以例(n)统计、计量资料用“x±s”统计;并分别使用x2检验、t检验,检验后P值在0.05以内表示两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软件。

2结果

查看全文

肾内科抗菌药物用药研究

抗菌药物在预防与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同时,随着新品种的大量上市,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迅速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增多、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等严重问题[1]。为此笔者对我院2010年12月份~2011年4月份住院肾内科归档病历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合理用药进行了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我院临床药学室在2011年4月份随机抽取2010年12月份~2011年4月份住院肾内科归档病历30份,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45.93岁;住院时间最长的39天,最短的1天,总天数278天,平均住院天数9.27天。

1.2方法

分别记录住院病案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出院时间、疾病诊断、手术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病原菌检测情况、阳性标本+药敏试验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根据WHO建议,用限定日剂量[2](defineddailydose,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utilizationindex,DUI)作为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指标,对应用的药物作统计分析,以此来分析用药的合理性。DDD值的定义为: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所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DD值参照WHO制定的DDD(《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和《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16版)等权威书籍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及我院常规日用剂量。用药频率(DDDs)=总用药量/DDD,DDDs是不同药品间消耗比较的指标,DDDs越大,药品使用的频率就越大,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就越大;DUI=DDDs/实际用药天数,DUI>1为用药不合理,DUI≤1为用药合理。

查看全文

抗菌药物整顿工作方案

为配合市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市场流通环节的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医药保障体系,结合我局分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完善药物管理体系。通过整治工作,强化抗菌药物依法经营流通意识,规范抗菌药物流通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我市抗菌药物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整治范围及主题

范围:全市抗菌药物有关经营企业

主题:促进抗菌药物管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查看全文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模式研究

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合理使用,浪费了宝贵的医药资源,更重要的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药源性疾病日见增多、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增加等[1]。抗菌药物有效且可持续的管理模式是临床重点探讨的课题之一,抗菌药物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治疗用药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的针对性,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对人身体多器官的损害,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合理、有效、安全、经济。本文通过对某二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及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院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提取某二级医院信息系统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各项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及采取干预措施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

1.2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计算方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本次调查的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也不包括滴眼剂、滴耳剂、软膏剂、阴道片等外用抗菌制剂[2]。

查看全文

县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对口支援促进受援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工作方法,评价支援前后受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考核指标的变化。方法针对受援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存在问题,支援药师带领医务人员完成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制定临床科室考核指标,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病历点评等工作。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与药学支援之前比有所下降,其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60.63DDDs/100人×天下降至42.63DDDs/100人×天,下降明显。结论药学专业人才缺乏,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匮乏是造成医院抗菌药物考核指标不达标重要因素,药学对口支援工作能够促进县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关键词:药学;对口支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018年根据北京市委组织部文件《关于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和接收有关工作的通知》,密云区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到滦平县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笔者作为一名药师于2018年9月3日~2019年9月3日被选派滦平县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工作中,笔者发现滦平县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考核指标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有一定差距,根据受援医院需求将工作重点放在该部分,带领药师开展工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取得一定效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通过计算机系统提取门、急诊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百分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数据。其中以2018年1~8月份为对照组,2019年1~8月份为研究组。指标要求及合理性评价标准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1.2方法。针对受援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存在问题,药师和医院各部门紧密协作,带领医务人员完成以下工作。1.2.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带领药学人员完善及修订原有的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并新增《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细则》等制度。紧抓制度落实情况,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临床医生的用药行为[2]。1.2.2加强医护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合理用药意识培训为三个层面,首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讲座,使医务人员认识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使临床医生掌握抗菌药物抗菌谱、适应症、禁忌症、联合使用的指征及预防用药指征、细菌学等相关知识。其次制定药学人员合理用药培训计划,阶段性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之后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针对存在问题严重的科室,深入科室开展培训和指导,促进整改。1.2.3制定各临床科室考核指标结合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参考周边二三级医院指标,制定各临床科室考核指标。每月对各临床科室实际完成情况在院长查房过程中进行反馈,引起临床科室重视。1.2.4发挥药师作用,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病历点评工作每月抽取5~6个科室的处方和病历,药师带领受援药师点评分析其合理性,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反馈给临床科室。对提出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连续两次以上未更改的上报医院纪委,由书记找相关负责人谈话。点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3]、各类疾病治疗指南进行等。1.3评估指标。比较药师对口支援前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1.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2019统计软件对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排序。

2结果

查看全文

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明显增多[2]。抗菌药物滥用,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使临床医疗费用增加,还会造成一些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加强,导致临床疗效降低,甚至耐药菌感染暴发等,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及社会的稳定和谐[3]。近年来,我国卫生部门对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2011年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问题的通知》等促进临床上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故在临床上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减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进行评价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未实施药学干预的1400张抗菌处方(定义为对照组),与2016年1~12月我院实施药学干预后的1400张抗菌处方(定义为研究组)。研究组中758例男性,642例女性,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3.7±6.8)岁,其中517例内科患者、408例外科患者、294例妇产科患者、181例其他科室患者;对照组中763例男性,637例女性,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4.1±6.9)岁,其中521例内科患者、413例外科患者、289例妇产科患者、177例其他科室患者。入选处方患者中需排除临床资料不全与合并神经、认知及意识障碍;观察分析两组临床基本资料显示,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研究组实施药学干预,对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药学干预方法主要包括:①对药学干预小组进行建立,主要是由临床药剂师及药房工作人员组成,负责药物干预,并在干预前对药学干预小组成员进行药学干预知识的培训,以将其专业素质提高;②对药学干预管理小组进行建立,主要是由医院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对药学干预情况进行管理、监督;③对药学干预制度进行建立、完善,药学干预小组应依据医院及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药学干预制度,并严格要求各科室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中按照制度及《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等进行,以对抗菌药物用药行为进行规范;④对临床患者的用药档案进行建立,应包括全用药过程的药物监测、记录情况,及用药治疗疗效、生存质量情况的评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用药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问题,并实施解决措施;⑤医院应定期组织临床药师进行药理及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与研讨会,并进行用药考核,以将临床药师对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及意识等加强;⑥药学干预小组还应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宣传及监督等加强,将抗菌药物的应用要求及制度等在每个科室张贴,并定期对临床病理及抗菌药物用药处方进行抽查,以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了解,提出用药改进对策。1.3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其不合理应用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主要是对药物联用情况、用药治疗疗程及药物费用等进行观察了解;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是对用药剂量、方法、档次、疗程情况等及药物联用、溶媒应用、用药指征是否合理等进行观察分析。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选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开展分析、处理,数据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或者百分比(%)表示,通过t检验或者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比较:通过对全部处方资料观察分析,对两组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应用疗程及药物费用等进行观察对比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见表1:2.2两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通过对全部处方资料观察分析,对组间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观察分析显示,研究组1400张处方中,有539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不合理率为38.50%;对照组1400张处方中,有902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不合理率为64.43%;组间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