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07:03: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康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康复

歌颂身残志坚康复人

英雄礼赞

——颂身残志坚康复人

用眼睛聆听——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用耳朵打量——

轮椅上微笑的张海迪

查看全文

康复科见习感言

于年月22日,我踏上了由开往列车,人非常多,就那样颠簸了一夜,第二日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转乘555来到了距离医院最近的一个站台,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的着医院,一起扛着那些重重的行李,一会,一座城堡似的高楼呈现在我面前,上面屹然立着几个大字“医科大学医院”心里真是苦尽甘来,由衷的高兴。接下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学校与医院在住房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今晚该住哪里?我们暂时把东西放到了医院的宿舍师兄师姐们那,接着去教学处办完手续,之后去看了看康复治疗室并认识了康复科的老师们,然后我们大家商量好分批找房子。我和一起,因为不熟,所以我们不敢走远,走了好多地方,也看了几处房子,但就是没有合适的。最后我和问一保安叔叔,他告诉我们去找租房中介,我们按保安叔叔指的路线,找到了中介公司。中介把我们带到医院后面的一个小区,叫新村。那里外表看上去很破,但里面还好还算宽敞,我们挤挤还是能住的下,当天我们商量还没有确定要不要租下这套房子,因为我们还是很期待着学校能联系好医院,让我们住医院宿舍。那晚我们打算住宾馆,可因为有的同学没有带身份证,也因为太贵,所以集体留宿网吧。记得那晚我给主任打了一个电话,让她尽量帮我们要到医院宿舍,然后我们在网吧憔悴的度过了一个通宵,那简直是要命啊。第二天我们还是在继续找房子,到中午我们已经精疲力尽无精打采了,考虑到方便,我们已经决定租下新村的那套房子。而且我们在生活上面决定自己开火,吃饭问题自己解决。就这样我们开始大张旗鼓的搞卫生,买生活用品,很快我们的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很热闹呵呵!

生活上我们很是团结,但也分工合作,我们八个女生轮流买菜、煮饭、洗碗、搞卫生。我们一起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很像一大家子人,我们经常邀请老师及患者一起来吃饭,其乐融融呵呵,现在回想起还真怀念那段实习的日子!我们会经常一起逛街买日常用品,一起买衣服鞋子之类的,或者没事就出去磨鞋,就是什么都不买哈哈哈。也经常看书,加强理论知识,以免老师问起能答上一些问题就不会很丢脸了。偶尔搞点小兴趣,绣十字绣、钩鞋、织围巾、下象棋之类。。。但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完美无缺的,有时我们会产生点小矛盾小意见什么的,但之后还是会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把事情看开,什么都不计较,所以我们很快就又一起了,一起坚持到了最后。在生活上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首先的实习科室是在言语室,刚开始还有点后怕,因为言语课上的不是很认真,心虚了担心老师提问答不上来。但还好,老师问的问题都不难,她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在教学上也很严肃并责任心很强,跟着她认真学习加上努力地复习课本,已经可以独立做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一些患者,并进步越来越大。而且老师还夸奖我很适合做言语,我很是高兴,能取到良好的成绩最主要还是带教老师指导有方加上个人努力及兴趣。第二个实习科室是在病房,由于科室安排,我在言语室多呆了一周,在该室就少呆了一周,在这里学会了床边的一些临床知识,了解如何预防并发症、懂得肢体被动活动、肢体正负压、中频治疗脑中风的病人。在这里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个实习科室是运动室,这里面很热闹带教老师最多了,我的带教老师是汪老师,跟着他学到了很多临床实践知识,不一样患者病情他让我评估并做出治疗方案,就这样我对肌力的分级、Bobath运动疗法、Brounnstrom的分级及运动疗法、Rood刺激法、PNF技术、ADL的评估、MRP治疗方案等又取得了一大进步。第四实习科室是针灸室,这里有两个带教老师,有他们的耐心指导加上自己的勤学好问,可以独立给偏瘫病人截瘫病人及适应症病人扎针灸,并了解此方法对面神经麻痹的病人非常有效,前提要是初期。对一些调理内脏问题也可以通过做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解决,对外感风寒,体内湿气重的病人可以进行拔火罐走火罐进行治疗。。。第五实习科室是作业室,跟着徐老师一起学习,他除了教我们手法另外还结合理论知识,这里主要是进行手法治疗,常见的有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多见),高位截瘫患者,及周围神经障碍患者。。。主要治疗方法有关节松动,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增加肌力,手指的精细运动,手眼协调等。第六实习科室是理疗室,在这也有两位老师带我们,在这里各种理疗器材,并懂得了各个机器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如:高、中、低频,红、紫外线,超声药物导入,超声波等等。最后一个实习科室是推拿室,在这体会到推拿不仅仅是可以保健,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治疗疾病。在这跟老师学习了很多的按摩手法,颈椎牵引,腰椎牵引的操作方法,按摩对一些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很有效果。

科里也经常会聚聚,搞业外活动,比如每星期打一次羽毛球,经常打乒乓球,出去野炊之类的来锻炼身体还可以联络感情。我们很辛运,正好赶上过年之前实习结束,记得我们康复科搞了一次大聚会,那就是一起吃年夜饭,摆酒设宴,配合节目,有奖活动等,吃完饭我们还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由,,主演的《新少林寺》。趁这次机会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起给科主任送上一面彩亮锦旗以及感谢信以致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越实习平台并让我们在那里快乐学习,那晚我们玩的都很开心很高兴。

通过这九个月的实习,我对自己的看待又不一样了,因为学会了很多,学习知识,做人,做事。可以说进步了很多!在这里再一次感谢医院康复科的全体老师们,谢谢你们的严谨教导,我将永记于心!

现在开始工作了,感受也很多。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不一定是光明的,所以需要我们坚持,至少坚持了还能有一丝希望,若不坚持就一定没有希望。我们要有的是一颗平凡的心,一颗宽阔的心,一颗不抱怨的心,所谓的公平是相对的公平,并没有绝对的公平与不公平,我们要看开,想开,不计较,这样才不会活的累!我们还年轻,应该充满活力,充满干劲,发挥自我的潜力。

查看全文

地震伤员康复医疗管理探讨

当把地震伤员从死亡线上挽救之后,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对其实施医疗康复。医疗康复是综合协调应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技术及中医康复等方法将地震带给伤员身体的结构异常、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降到最低程度,将致残率降到最低。2l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中强调以“功能”为核心,地震损伤必然导致伤员不同程度的身体结构、功能异常,以及活动、参与受限。因此,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在临床治疗时应当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准绳,抓住“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4个重点,并将其作为临床康复思维和临床工作的根本指南。本文就地震伤员等灾害应急批量系统医疗康复作简要综述。

1康复原则

1.1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是降低致残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康复效果最有效的方法[1-4],因此,地震伤员康复应该从伤员入院时开始。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早期康复,包括早期救治康复和早期床旁康复。

1.2集中康复

集中康复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将功能障碍程度重、伤情复杂的伤员集中在康复技术与设备较好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者专科康复机构(通常由省市县卫计委指定)进行集中康复,比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均采用这种模式。

查看全文

残联康复工作安排

今年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以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和县残联、卫生、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县残疾人康复工程实施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达标工作,认真完成省市康复工作任务数,确保残疾人康复工程等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积极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加强县康复中心管理,促进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网络更加健全,机制更完善、服务更到位。

一、认真开展和组织落实残疾人康复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是省、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实事工程、民生工程之一。通过该工程的组织实施,使有适应指征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助医等康复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重点抓好省定和市定的康复服务项目内容,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县定相关康复服务指标,实实在在让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得到所需的康复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全面落实康复工程各项指标任务。

二、努力做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达标审评工作。按照市康复办关于《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检查验收评分表(试行)》的通知精神和相关内容要求,逐项对照,整理和完善有关文件资料;建立和完善社区康复站,及时培训社区康复员和协调员;协调督促镇乡街道健全康复组织管理及康复工作制度化、网络化建设。根据达标评审的指标要求,调整充实五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成员,发挥技术指导中心、辅助器具服务站和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资源优势作用,深化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需求内容,营造达标验收的良好氛围。侧重要做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服务记录、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康复工程、康复中心建设等相关工作内容及档案资料规范化,争取通过市级评审,顺利完成该项工作。

三、促使县康复中心进一步做好康复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现有康复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康复服务项目,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发挥积极作用。要明确中心指导原则,强化管理运行机制,理顺业务关系;做好残疾人在该中心门诊、住院等康复服务及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实,同时发挥现有医疗康复优势和技术指导作用。要突破原有的康复项目,拓展服务内容,适时开办残疾人聋儿培训班,逐步开展智残、视力、肢残等儿童康复训练及家长培训康复需求项目。努力使之成为康复服务亮点机构,更好地为我县残疾人服务。

四、及时完成其它相关康复工作。以“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碘缺乏病防治日”和“国际残疾人节”等为载体,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以残疾人及亲友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宣传活动,树立康复信心,营造康复氛围。为全县部分残疾人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及康复需求调查;为重症精神病患者开展防治康复服务及专项助医卡发放;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使其基本具备残疾识别、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和将相关信息能输入省信息系统库的能力,使大批残疾人能回归实惠共享小康生活。同时完成今年全市举行的第七届残运会组织、选拔、参赛等工作任务。

查看全文

偏瘫患者康复监护认识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大约80%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是一种能对中老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的临床常见病,大约50%的脑卒中幸存者伴有明显的偏瘫后遗症[1,2],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社会、患者家庭带来了重大负担。因此,做好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是脑中风护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对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和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2006年7月~2011年8月对我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7月~2011年8月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3.9岁。经CT和临床诊断得知:52例脑出血;28例脑梗死,其中15例脑栓塞形成,13例脑血栓形成。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查看全文

医疗康复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个性化用户体验医疗康复产品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成为了医疗康复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定位于康复型医疗产品中设计中用户体验的应用,重点剖析了基于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情感体验、虚拟角色模拟、实验测试等五种用户体验方法在康复医疗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对未来基于用户体验的医疗康复产品设计方向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工业设计;用户体验;产品设计;康复医疗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以传统的临床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开始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医疗康复产品进入公众视野。同时,随着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深层次革新,患者期望医疗康复产品能够在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的同时,亦能为其带来崭新的体验。因此,将用户体验元素融入到医疗康复产品设计中,以便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和用户交互体验,是现代医疗康复产品发展的大势所趋。医疗领域素来稳居于民生问题的核心地带,其中的医疗康复产品设计理念等诸多问题更是关系到了民生的发展方向,基于用户体验的医疗康复产品在提高医疗康复产品的国内市场竞争力及提升我国医疗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综合实力层面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1用户体验理念与医疗康复产品之间的联系

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这一概念属于心理学范畴,主要侧重于个体在使用产品或者享用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感受,并从产品的概念、结构、外观、软硬件等方面突显用户的体验性要求[1],因此用户体验涵盖了个体与产品交互过程的方方面面,如感官、情感等层面,各个层面因素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立体感的用户体验。在人们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体验驱动下,目前国内各种医疗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于其功能定位的差异性,这些医疗产品可大体划分为诊断型、康复型、监护型医疗产品,其中康复医疗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专家、患者的关注。体验经济的盛行也引发了医疗康复产品行业的革命性变革,用户体验理念也在医疗产品设计中逐渐展示出其的强大生命力。

2用户体验方法在医疗康复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康复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精细化管理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资料统计显示,两组干预前上肢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统计显示,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上肢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精细化管理运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精细化管理;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

力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类后遗症,其发生率在60%~80%[2]。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已经逐渐意识到良肢摆放在对抗错误模式,预防挛缩方面的意义,但距离康复精细化管理尚有一些距离。为提升护理质量,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探讨康复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2017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进行分组研究。①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病程<1个月;存在一侧肢体功能障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签署研究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交流障碍。通过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男24例,女16例,年龄63~71岁,平均67.2岁,病程1~5周,平均(2.9±1.5)周;对照组(n=40)男26例,女14例,年龄66~72,平均67.7岁,病程1~4周,平均(2.7±1.7)周。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指标经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实施康复精细化管理;①根据患者的偏瘫肢体安排病床,将呼叫器、房门、床头柜放置在患者的偏瘫侧,以促使患者使用偏瘫侧上肢进行基础活动;②针对外展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可适当的将柜子放置在靠前位置,随着治疗的推进及挛缩情况的好转,逐步移至侧方位,以诱使患者进行主动肢体运动;③医护人员进行各类医护操作时,尽量在偏瘫侧进行;并要求家属在与患者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时,也尽量在患者偏瘫侧进行,以加深患者偏瘫侧的感觉输入;④心理引导:偏瘫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进而影响其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不定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以提升患者漫长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⑤音乐刺激:在患者的床头柜放置音乐盒,于每日清晨播放中低音量且节奏感较快的歌曲,以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兴奋度。1.3评价指标:①采用FMA(Fugl-MeyerMotorAssessment)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内容包括反射活动、伸肌协同、反射亢进、手腕活动性、手指活动性、上肢协同与速度;总分14分;评分与患者上肢功能呈正比[3]。②借助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100分,评分>60分提示生活实现基本自理,40~60分提示轻度生活障碍;20~40分提示中度生活障碍;<20分为完全残疾[4]。③采用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率=(完全满意例数+部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均数±标准差(x±s)作计量资料;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采用t检验;两组满意率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显著,P>0.05表示结果无明显差异。

2结果

查看全文

医院康复科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院领导、科主任,大家好!

下面我结合康复科一年来的工作,作一简要述职,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得不再次激动,因为我院在不断的创新,跨越一个个新的历史飞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通过资源整合,与人民医院成功合并,可谓医院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作为康复科一个小科室,一年中也在奋斗着、努力着、同时也和大家一样,充分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收获和喜悦。

下面我分几个小题来介绍:

一、一年来,在院党委正确领导下,全科人员积极努力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做到政令畅通,能将每次院周会精神原原本本贯彻下去。工作无小事,做到事无巨细,完整执行。

二、科室管理到位。做到有章必行,将各项工作,如:医院组织的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以及各类政治学习、业务考核、考试、都按部就班、执行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室制度管理化、服务人性化。一年中科室平稳运行,稳步发展。

查看全文

颈椎病康复治疗与监护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而使其周围重要组织如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不同程度受累,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分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型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28例颈椎病患者,男124例,女104例;年龄25~81岁,40岁以上发病较多189例。

1.2方法

1.2.1颈椎牵引颈框牵引是治疗颈椎病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方法,适用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可以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消退,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矫治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有助于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变突出物或骨赘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减轻神经根受压,改善临床症状。颈椎牵引方法有两种(1)坐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经卧位牵引后需要继续牵引的患者。采取坐位,枕颌布带牵引,牵引重量由3~5kg开始,每天牵引1~2次,以后每隔3~5d增加1~2kg,一般不超过10kg。每次时间20min,最长不超过30min,每周治疗6次,1个疗程10次。(2)卧位牵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坐位牵引的患者,由于需要24h牵引,常在病房使用。牵引时颈部保持30~45,持续性牵引时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到4~6kg,每2小时休息10~15min,2~3d或症状缓解后牵引重量再减少到2~3kg,并逐渐缩短牵引时间或改为坐位牵引。

查看全文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