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06:52: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抗病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抗病毒

抗病毒药物耐药研究论文

【关键词】,抗病毒药;,,耐药性;,,耐药机制

摘要: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达40多种,为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与临床其他抗感染药物一样,抗病毒药物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降低疗效,成为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抗艾滋病毒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抗流感病毒药物及抗疱疹病毒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病毒药;耐药性;耐药机制

Advancesinantiviraldrugresistanceandresistancemechanisms

ABSTRACTTherearemorethan40antivirusdrugsintheclinicaluse,whichhaveplayedveryimportantroleinthetreatmentofviraldiseases.Likeotherkindofantiinfectiondrugs,antivirusdrugscanalsoinduceresistanceinlongtimeusethatresultsthereducingoftherapeuticefficacyandbecomingaverytoughproblemintheclinicaltreatmentandthedevelopmentofnewdrugs.ThispaperbrieflyreviewedtherecentadvancesinresistanceandresistancemechanismsofantiHIVdrugs,antiHBVdrugs,antiinfluenzadrugsandantiHSVdrugs.

KEYWORDSAntivirusdrugs;Resistance;Resistancemechanisms

查看全文

抗病毒中药研究论文

1抗病毒中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1.1抗艾滋病病毒(HIV)中药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邪”“毒(热)”所致。目前,国内外从中草药中筛选出了大量抗HIV和抑制艾滋病逆转录酶(RT)活性的中药,其中以清热解毒中药居多。有文献报道[1]用感染的H9细胞系,筛选了27味清热解毒中药,发现其中12味有抑制HIV作用,如紫花地丁、夏枯草、穿心莲、金银花、螃蜞菊、牛蒡子、黄连、淫羊藿、紫草、狗脊、贯仲、苦参等。有研究在体外抗HIV实验中筛选了500种中草药,发现其中50种可抗HIV活性,如桑白皮、紫草、巴豆、槟榔、白头翁、防风、蔓荆子等。关氏等[2]用猴艾滋病毒(SIV)在HUT-78细胞系中观察40种中草药的筛选实验,结果发现紫花地丁、天花粉、甘草等有抑制HIV的作用。此外有报道,还有灵芝、槲寄生、姜黄、芦荟等中药的提取成分具有抑制HIV的活性,包括抑制逆转录酶,干扰病毒进入细胞等作用;诸多海洋藻类植物中也有不少具有抗HIV的活性物质,如蓝藻门的鞘丝藻、纤细席藻、钝顶螺旋藻及红藻门、褐藻门的海带等。研究表明[4],这些中药的抗HIV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蛋白质类,以及甾醇、酚类、木脂素等。

综观对抗HIV中药的研究发现,目前对抗HIV有效中药的筛选主要是在动物身上,但由于种属间的差异,这些中药与临床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才能确定其实际疗效。作为抗HIV中药的临床研究,中外学者多采用中药复方,较成功的主要有小柴胡汤、人参汤、克艾可、红保方等,在对艾滋病患者的实际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

1.2抗SARS病毒中药非典是由SARS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多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症,属中医“温病”范畴,又因其具有传染、流行和致死特点,当属于温病中的“瘟疫”“疫疠”之类。国内对中药防治“非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处方和有效成分筛选两个方面。目前,初步筛选出可在“非典”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的中成药有8个,它们是清开灵注射液(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黄芩苷、金银花等)、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板蓝根冲剂(板蓝根)、新雪颗粒(磁石、石膏、滑石、寒水石、硝石、芒硝、栀子、竹叶卷心、升麻、穿心莲、珍珠层粉、沉香、牛黄、冰片)、金莲清热颗粒(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知母、玄参)、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狼毒、当归、土茯苓等)和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这些中成药具有保护多脏器免受内毒素引起的损伤、改善炎性渗出以及针对高热症状的退热作用[5]。从上述8个中成药的功能来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清热解毒(包括祛湿)和活血化瘀两大类。单氏等[6]对各大媒体公布的防治非典中药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和治疗非典的中药处方中,位居前5位的中药有4味,依次是甘草、金银花、黄芪和连翘,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分别是甘草和金银花。国内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抗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的研究”,通过中医、西医、分子生物等多学科手段,对多种中药进行了科学分析,最后从中药大黄中找到了对SARS病毒有阻断作用的特效成分,这种成分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SARS病毒生活周期中所需的主要蛋白酶-3CL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断SARS病毒的转录和复制,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1.3抗流感病毒中药流行性感冒是感染流感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其最大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症状一般来势凶猛,病人常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关节痛等严重的全身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温病学中的“风温”,临床常用中药中的解表药、清热药以及以它们为主组成的中成药,通过抗病毒、解热抗炎、镇痛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流感的疗效。从中医学角度认识,中草药及中成药抗流感病毒的机理,在于“祛邪”和“扶正”;通过现代药理实验,中草药及中成药抗流感病毒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阻断病毒繁殖过程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而直接抑制病毒,或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间接抑制病毒[7]。

查看全文

抗病毒中药研究论文

1抗病毒中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1.1抗艾滋病病毒(HIV)中药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邪”“毒(热)”所致。目前,国内外从中草药中筛选出了大量抗HIV和抑制艾滋病逆转录酶(RT)活性的中药,其中以清热解毒中药居多。有文献报道[1]用感染的H9细胞系,筛选了27味清热解毒中药,发现其中12味有抑制HIV作用,如紫花地丁、夏枯草、穿心莲、金银花、螃蜞菊、牛蒡子、黄连、淫羊藿、紫草、狗脊、贯仲、苦参等。有研究在体外抗HIV实验中筛选了500种中草药,发现其中50种可抗HIV活性,如桑白皮、紫草、巴豆、槟榔、白头翁、防风、蔓荆子等。关氏等[2]用猴艾滋病毒(SIV)在HUT-78细胞系中观察40种中草药的筛选实验,结果发现紫花地丁、天花粉、甘草等有抑制HIV的作用。此外有报道,还有灵芝、槲寄生、姜黄、芦荟等中药的提取成分具有抑制HIV的活性,包括抑制逆转录酶,干扰病毒进入细胞等作用;诸多海洋藻类植物中也有不少具有抗HIV的活性物质,如蓝藻门的鞘丝藻、纤细席藻、钝顶螺旋藻及红藻门、褐藻门的海带等。研究表明[4],这些中药的抗HIV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蛋白质类,以及甾醇、酚类、木脂素等。

综观对抗HIV中药的研究发现,目前对抗HIV有效中药的筛选主要是在动物身上,但由于种属间的差异,这些中药与临床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才能确定其实际疗效。作为抗HIV中药的临床研究,中外学者多采用中药复方,较成功的主要有小柴胡汤、人参汤、克艾可、红保方等,在对艾滋病患者的实际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4]。

1.2抗SARS病毒中药非典是由SARS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多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症,属中医“温病”范畴,又因其具有传染、流行和致死特点,当属于温病中的“瘟疫”“疫疠”之类。国内对中药防治“非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处方和有效成分筛选两个方面。目前,初步筛选出可在“非典”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的中成药有8个,它们是清开灵注射液(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黄芩苷、金银花等)、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板蓝根冲剂(板蓝根)、新雪颗粒(磁石、石膏、滑石、寒水石、硝石、芒硝、栀子、竹叶卷心、升麻、穿心莲、珍珠层粉、沉香、牛黄、冰片)、金莲清热颗粒(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知母、玄参)、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细辛)、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狼毒、当归、土茯苓等)和香丹注射液(丹参、降香),这些中成药具有保护多脏器免受内毒素引起的损伤、改善炎性渗出以及针对高热症状的退热作用[5]。从上述8个中成药的功能来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清热解毒(包括祛湿)和活血化瘀两大类。单氏等[6]对各大媒体公布的防治非典中药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预防和治疗非典的中药处方中,位居前5位的中药有4味,依次是甘草、金银花、黄芪和连翘,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分别是甘草和金银花。国内科技攻关项目“中药抗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的研究”,通过中医、西医、分子生物等多学科手段,对多种中药进行了科学分析,最后从中药大黄中找到了对SARS病毒有阻断作用的特效成分,这种成分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SARS病毒生活周期中所需的主要蛋白酶-3CL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断SARS病毒的转录和复制,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1.3抗流感病毒中药流行性感冒是感染流感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其最大特点是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症状一般来势凶猛,病人常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关节痛等严重的全身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温病学中的“风温”,临床常用中药中的解表药、清热药以及以它们为主组成的中成药,通过抗病毒、解热抗炎、镇痛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流感的疗效。从中医学角度认识,中草药及中成药抗流感病毒的机理,在于“祛邪”和“扶正”;通过现代药理实验,中草药及中成药抗流感病毒的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阻断病毒繁殖过程的吸附、穿入、复制、成熟中的某一环节而直接抑制病毒,或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间接抑制病毒[7]。

查看全文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棕述了干扰素的分类、信号传导及其影响因素、受干扰素刺激的基因产物的抗病毒作用,以及干扰素在临床用于抗病毒治疗的效能,并提出了一个早期治疗SARS感染的建议方案。[关键词]干扰素;抗病毒;SARSAntiviralInterferonsandTheirTherapeuticPotentialsforSARSYANGLiping1,CAOSuyan2,SHAOHong31.DepartmentofClinicalPharmacology,BeijingHospital,Beijing100730;2.DepartmentofEmergency,BeijingHospital,Beijing100730;3.DepartmentofPharmacyAdministrationandClinicalPharmacy,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BeijingUniversity,Beijing100083[Abstract]Thispaperisabird’s-eyeofclassification,signalingpathways,IFN-stimulatedantivirusgenesofinterferons,asummaryofeffectsofviral-inducedfactorsoninterferonsignalingpathways,andsomeclinicalpractices.Inconclusion,atherapeuticprotocolforinhibitingSARSviralinfectionisrecommended.[KeyWords]Interferon(IFN);Antiviral;SARS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细胞都固有抗病毒的能力。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如感染的组织细胞)会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8、白介素-6、白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a、干扰素-a和干扰素-b.这些细胞因子在机体发挥着非特异性的效应,包括致炎、致热、引发急性期反应、趋化炎症细胞、激活免疫细胞、抑制病毒复制、胞毒作用等,这些都属于天然免疫反应的范畴。机体的天然免疫机制主要限制病毒早期的感染和传播。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常常是宿主防御能力与病毒感染能力的竞争过程。一旦宿主防御系统被突破,早期天然(非特异)免疫的防御因素,如干扰素,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和巨噬细胞,首先被激活。随着感染的进行,获得(特异)性免疫应答被启动,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和抗病毒抗体随之出现。抗病毒抗体的出现给病毒在细胞和组织间传播建起了一道屏障,特别是限制病毒在血液中的传播。但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对于非特异的应答要晚得多。感染初期主要是天然免疫起到防护作用,病毒直接激活被感染细胞转录的是I型干扰素基因而刺激机体的抗病毒反应,而II型干扰素主要在获得性免疫应答(而非天然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I型干扰素是宿主细胞和临近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防线。2003年初,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威胁了成百上千的无辜生命。Peiris等在Lancet(2003,361:9365)上提供的证据强有力地表明,SARS与一种新的从未在人类或动物中发现过的冠状病毒有关,现称为SARS病毒。这种状病毒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染并迅速发展为严重的非典型肺炎。为了控制这种致命性病毒感染,首先应搞清SARS病毒的致病机制,这需要研究SARS病毒是如何逃逸免疫防御系统而得以在机体中迅速扩散;弄清病毒是否编码相关因子来抑制免疫应答,如抑制细胞对IFN应答反应等。如果存在这类因子,则有可能成为药物作用的靶点;而且去除这些因子基因的病毒还可用于疫苗的研究。干扰素的分类和信号传递1干扰素的分类IFN是人类和动物细胞在对各种病毒刺激的应答中产生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一类蛋白或糖蛋白,是细胞因子家族中成员。它可激活别的基因亚群进行转录。根据其抗原性和分子结构,可将IFN分为5个不同种类:IFNα,IFNβ,IFNγ,IFNτ和IFNω。IFNα,IFNβ和IFNγ在体内分别由白细胞或淋巴母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受免疫刺激的T淋巴细胞产生,IFNβ在DNA水平上与IFNα有30%的同源性,而IFNγ与IFNα和IFNβ无明显的同源性。它们是常作为药用的几个亚型,在体外可通过重组DNA技术进行生产[1]。其中,IFNα是了解最多也是用得最广的抗病毒药物,约有23个变种,较详细研究的有约13种亚型。IFNτ,即所谓的TP-1,是由反刍动物营养细胞分泌的,不同的宿主有不同的多肽序列。IFNω,由病毒感染的白细胞分泌的一种单糖蛋白,是人类白细胞IFN的主要成分,也可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进行生产。IFNω与IFNα高度同源,与IFNβ有较疏远的关系,而与IFNγ无关。IFNα,IFNβ,IFNγ,IFNω和IFNτ分别由156-166,166,143,172和172个氨基酸组成,其中α,β,γ各自的亚型在结构上又有不同(见表1),作用基本一样,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厂家为了竞争而研究开发的结果。表1IFN亚型的结构差异名称

蛋白的氨基酸变化

IFNα

第23氨基酸第34氨基酸IFNα-2a赖氨酸组氨酸IFNα-2b精氨酸组氨酸IFNα-2c精氨酸精氨酸

IFNβ

第1氨基酸第17氨基酸第80氨基酸IFNβ-1a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糖基化IFNβ-1b丝氨酸非糖基化

查看全文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与实验室检测进展

实验室检测是艾滋病临床诊断、病程进展监测、抗病毒治疗启动、治疗效果监测、耐药性检测及调整治疗方案等诊疗工作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为满足不断增加的艾滋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防治需求,全国艾滋病实验室网络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实验室网络建设快速持续发展,检测技术和检测策略也适时进行完善、更新,为艾滋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助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与发展

2006年发布的《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中,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分为三类,分别为参比实验室、确证实验室和筛查实验室[1],规定了各类实验室的具体管理办法,为全国艾滋病实验室网络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中提出实验室建设发展应建成覆盖县级以上的国家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筛查实验室网络[2],健全市级以上确证实验室网络。之后的“十二五”和“十三五”《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进一步为实验室网络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3-4]。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筛查实验室13261个和检测点35912个,覆盖了96.9%的县级行政区域。确证实验室739个,覆盖了91.7%的地级行政区域。遍布全国的筛查和确证实验室,为各地进行艾滋病诊断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随着抗病毒治疗需求增加,CD4细胞、病毒载量、基因型耐药检测技术平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医疗机构等共有1195个实验室具备了CD4细胞检测能力,446个实验室具备了病毒载量检测能力,61个实验室具备了基因型耐药检测能力,为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大规模开展提供了检测技术保障,使我国超过百万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得到科学评估。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2004年在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实施免费抗体筛查检测,2006年起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免费CD4细胞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2008年起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免费抗体确证检测[5],这些免费政策有力促进了全国艾滋病筛查、确证和治疗相关的检测工作。

2艾滋病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为加强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有效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检测需求,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和发展目标[2-4]。艾滋病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也在同步建立和完善,目前已建立了国家级质量保证体系和省级质量保证体系[5]。

2.1国家级质量保证体系

查看全文

HIV感染者心理健康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健康因素与HIV感染者ART在治情况的关系,为后期制定提高ART比例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艾滋病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应对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探索其与感染者ART在治情况的关系,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600名感染者,其中有410名感染者正在接受ART,占68.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压力(OR=0.612,95%CI:0.516~0.726,P<0.01)、抑郁(OR=0.969,95%CI:0.949~0.989,P<0.01)和消极应对得分(OR=0.923,95%CI:0.866~0.983,P=0.01)与ART在治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已婚/同居者比未婚/离异/丧偶者更易接受ART(OR=2.180,95%CI:1.492~3.183,P<0.01)。结论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的HIV感染者更不易接受ART。建议日常随访咨询中,为HIV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重点关注未婚/离异/丧偶者,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其接受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抗病毒治疗

ART是目前已被证实的针对HIV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它能促进机体重建免疫功能,减少艾滋病相关并发症与死亡,同时能抑制感染者体内艾滋病病毒复制,有效降低病毒载量,从而起到预防传播的作用[2-3]。目前艾滋病防治的核心策略之一是“早发现,早治疗”,如何促进更多感染者接受治疗对艾滋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心理因素与HIV感染者接受ART的关系,为后期制定提高ART覆盖率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间云南省德宏州4县市(芒市、瑞丽、陇川、盈江)接受随访且愿意接受问卷调查的18~70周岁的HIV感染者,总数达到样本量为止。本研究经云南省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1.2方法云南省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未治疗HIV感染者的随访。根据预实验结果,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随访的HIV感染者治疗率为55.6%,P=0.556,要使相对误差不超过10%,且保持可信水平95%,根据单纯随机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至少调查307人,由于采取非概率抽样,在此基础上增加0.5倍样本,且估计失访率为20%,确定样本量为600。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独立房间内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心理健康测试、ART在治情况及未在治原因。心理健康测试主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4](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艾滋病压力量表[5](HIV/AIDSStressScale)、抑郁自评量表[6](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7](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特质应对方式[8]分别对调查对象的社会支持水平、HIV感染压力、抑郁、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试。调查开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完成当日,由调查小组负责人对问卷进行统一逻辑审核,最后对问卷进行双录入以保证数据质量。1.3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将单因素分析中P<0.20的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回归模型变量的引入水平为0.05,剔除水平为0.1。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妊娠晚期抗病毒免疫阻断治疗新生儿血清研究论文

【关键词】宫内感染InfluenceonserumhepatitisBvirustranscriptsinnewbornsbyHBIGimmunoblockingtherapyduringthelaterstageofpregnancy【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viraltranscriptsinearlystagediagnosisofHBVverticaltransmission,andtoobservetheinfluenceofHBIGimmunoblockingtherapyonserumHBVRNAinnewbornsfromHBVcarriermothers.METHODS:FortysixHBsAgpositivepregnantwomenweretreatedwithantiHBVimmunotherapy(HBIG200IU/4weeksandLimidazolewasappliedasliniment10mg/week)since26weekpregnancy.Theother23weretakenascontrolswithoutanyantiHBVtherapy.Viralnucleicacidswereextractedfromseraofmothersbeforetherapyandfromseraofnewborns.HBVDNAandRNAs,includingthefulllengthandtruncatedRNAmolecules,wereamplifiedrespectivelythroughPCRandRTPCRtargetedtotheHBVXproteinencodingregion.RESULTS:SerumHBVDNAinnewbornswasonlyfoundwhentheirmothershadnotbeentreated.CirculatingviralRNAwasdetectedinmorethanhalfofthenewbornsirrespectiveoftreatmentofmothers.However,inthenewbornsoftreatedmothers,serumRNAwasuniformlyofthetruncatedtype.CONCLUSION:ApplicationofserumHBVRNAisgreatlyhelpfultothediagnosisofearlystageinfectionofnewbornsfromHBVcarriermothers.TruncatedRNAistranscribedfromHBVtemplatesinthenewbornsratherthanbeingtransmittedfrommothertochild,immunoblockingtherapydoesnotinterferewithintrauterineinfection.However,itmayinterferewiththemanifestionofahighreplicativeinfection.【Keywords】hepatitisBvirus;transcript;verticaltransmission;intrauterineinfection;immunotherapy【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录体在早期诊断HBV母婴传播中的意义,并观察母亲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血清HBV转录体的影响.方法:治疗组46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自孕26wk开始行抗HBV免疫治疗(HBIGim,200IU/4wk;同时使用左旋咪唑涂布剂10mg/wk);另23例HBsAg)阳性孕妇做为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抗病毒治疗.从孕妇治疗前血清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提取核酸,经PCR及RTPCR扩增HBVDNA,全长型RNA(fRNA)和顿挫型RNA(tr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产物,Southern杂交进一步验证扩增产物.结果:HBVDNA阳性仅存在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超过半数的新生儿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转录体RNA,并与其母亲是否接受免疫阻断治疗无关.但是,治疗组母亲所生新生儿中仅可检测到顿挫型病毒转录体trRNA.结论:血清HBV转录体可早期诊断新生儿HBV感染的状态;新生儿血清中trRNA的转录模板可能为新生儿体内的病毒DNA;HBIG免疫阻断治疗不能阻断HBV宫内感染,但可以阻止高复制性感染的发生.【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免疫疗法0引言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据估计我国的慢性HBV感染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发生的.对于未接受治疗的母亲来讲单独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约40%在半岁内出现HBsAg阳性的所谓“突破性感染”[1-3].而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高达90%以上[4].这些婴儿多数转变为慢性HBV感染形成新的传染源,并成为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高危人群.由于大部分受感染的新生儿延迟出现诊断性的指标HBsAg和HBVDNA,再加上部分病毒抗原和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使得新生儿感染的早期诊断显得极为复杂和困难[1,5].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延迟出现的“突破性感染”发生在已有的隐匿型感染的基础上[1,6-7].我们的研究表明,结合病毒转录体的检测可以更精确地诊断和区分复制期和非复制期(既隐匿型感染)等不同的感染阶段[8-11].并且,我们前期的研究也显示,在慢性HBV感染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HBV转录体是一个较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12].本研究拟应用我们建立的血清HBVRNA检测方法,进一步分析血清病毒转录体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状态中的意义,以及免疫治疗对它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病例选择6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治疗组46例及未治疗组23例.69例孕妇孕期均无先兆流产史无急性或慢性肝炎病史症状及体征无肝功能受损情况.孕妇年龄孕产次胎龄均无明显差异.69例孕妇分娩新生儿69(男36,女33)例.1.1.2试剂高纯度核酸提取试剂盒、核糖体RNA(rRNA)、单管RT/PCR试剂盒、地高辛探针标记及原位杂交试剂盒均购自Roche公司(Mannheim,德国),原位杂交试剂盒、DNase和RNase灭活的吸头购自Biolabs,HybondN尼龙膜购自Amersham,TaqDNA聚合酶、100bpDNAMarker及DNaseI均为Gibcol产品,DNase和RNase灭活的试管和离心管购自Eppendof公司.其他常用试剂和药品均为分析纯或电泳级.1.1.3引物和质粒PCR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用于阳性对照的质粒为40A和41A[13],均由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病毒与宿主相互关系分部制备.1.2方法1.2.169例HBsAg阳性孕妇治疗方法孕26wk开始,按来诊次序分为治疗组46例,孕26wk始孕妇臀大肌注射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HBI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00712)200IU/4wk,同时使用左旋咪唑涂布剂(福建省凯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00307500mg/支)5mL涂布于上下肢体内侧皮肤易吸收处2次/wk,3mo一疗程.未治疗组23例根据患者或其亲属的意见未给予上述任何主动或被动免疫防治措施,孕妇所生的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均按第0,1,6月进行.1.2.2血清分离和核酸提取孕妇26wk肘静脉采血2mL,新生儿分娩后24h内采股静脉血2mL.按照我们建立的方法[10],于30min内应用低温离心(4000r/min,20min,4℃)分离血清.核酸的提取采用高纯度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操作,仅将其中的poly(A)RNA替换为rRNA作为载体RNA,以免与后面使用的oligod(T)引物结合而干扰HBV3′端的结构分析.200μL血清标本提取后可得到50μL的核酸提取物.1.2.3目的核酸扩增按我们建立的方法[10],针对HBV基因X区血清核酸的PCR,RTPCR所用上游引物包括txs(1445):5′GGACCGTGTGCACTTCGCTT3′,txs1(1454):5′GCACTTCGCTTCACCTCTGC3′,txs2(1464):5′TCACCTCTGCACGTCGCATG3′;下游引物包括:txas(1574):5′CCTCAAGGTCGGTCGTTGAC3′,xas1(1668):5′AATTTATGCCTACAGCCTCC3′,txas5(1683a):5′(T)15GCTGG3′.扩增病毒DNA采用50μL反应体系,TagDNA聚合酶5U,引物为txs/txas,循环条件:93℃100s,90℃40s,58℃50s,70℃40s,35个循环,72℃15min.trRNA的RTPCR系统在逆转录后采用半巢式PCR,引物txas5分别与txs和txs2配对.trRNA扩增用的锚定oligod(T)引物与fRNA的末端1803~1806位置的结构也有一定的亲和力,故也同时检测fRNA[10].20g/L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结果.1.2.4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制备和原位杂交按我们建立的方法采用PCR法合成2种地高辛标记探针,用于区分fRNA和trR[1][2][3]NA[10].在这些PCR反应中,Dig11dUTP部分取代了dTTP作为Taq多聚酶的底物.各种核苷的使用浓度为:200μmol/LdATP,dGTP,dCTP;180μmol/LdTTP和20μmol/LDIG11dUTP.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合成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Roche,Cat.No.1093088).作为分析血清RNA的PCR扩增产物,DIG11dU/dT的最佳比例为1∶10.地高辛标记探针的显影,采用一种碱性磷酸酶链接的抗地高辛抗体,当碱性磷酸酶与底物BCIP结合后,其产物可进一步与NBT反应,在膜上产生持久的蓝色或棕色的沉淀.2结果2.1母亲和新生儿血清中HBVDNA,fRNA(全长型)trRNA(顿挫型)的检测图1所示为4对治疗组母亲新生儿血清中相应的PCR和RTPCR扩增结果[10].第1和第2对的母亲DNA,fRNA,trRNA和HBeAg阳性,第3对的母亲仅DNA和trRNA阳性,第4对的母亲仅trRNA阳性.而所有4名新生儿仅显示trRNA阳性.2.2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母亲和新生儿血清病毒RNA和DNA检测结果表1总结了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母亲和新生儿血清中HBVDNA,fRNA和trRNA检测结果.HBVDNA和fRNA等病毒复制的指标仅存在于非治疗组新生儿,而trRNA在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新生儿中普遍存在.未治疗组新生儿HBVDNA和fRNA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新生儿(P<0.01),而两组新生儿血清trR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中所示119bpPCR扩增产物为HBVXDNA,360bp和235bp分别为fRNA和trRNA扩增产物.m1n1到m4n4表示4对母亲/新生儿.cDNAf和cDNAtr:包含fcDNA和trcDNA的阳性对照质粒;符号“-”表示阴性对照;M:100bpDNA标志物.图14对母亲/新生儿血清中HBV核酸检测的代表性结果(略)表1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中HBV核酸的检测结果(略)2.3HBIG免疫阻断治疗对trRNA和fRNA的影响表2对比了仅仅trRNA阳性和fRNA与trRNA共同阳性新生儿的例数.未治疗23位母亲所生23名新生儿中,12名表现为仅trRNA阳性,而治疗组46位母亲所生新生儿全部表现为仅trRNA阳性(表2).结果提示,单独trRNA阳性新生儿的出现与免疫治疗无关,免疫治疗导致新生儿fRNA消失,相应地trRNA单独阳性的例数增加.在HBsAg和HBeAg共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免疫治疗导致新生儿单独trRNA阳性例数相对增加的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表2).未治疗母亲所生新生儿中,fRNA和trRNA共同阳性者占7/11,而在治疗组中则为0/14.3讨论本研究立足于应用血清HBVRNA和DNA区分新生儿的不同感染类型.既往研究表明,fRNA是一个病毒复制的标志物,而trRNA单独阳性提示无复制阶段的病毒基因表达[8,9,14].先前基于肝组织和血清的研究提示,trRNA的来源与染色体整合的和游离的病毒DNA均有一定关系[14-15].而新生儿的感染处于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此时染色体整合的病毒DNA不占主导地位.因此更支持游离的病毒DNA为trRNA的转录模板.表2顿挫型RNA在全长型RNA阴性(tr)和阳性(ftr)母亲/新生儿血清中的表达(略)不难理解,新生儿的HBV感染是由于暴露于受感染母亲体内的病毒所导致的宫内感染.但是,这种感染不一定伴随高复制阶段.这可能是由于前基因组RNA缺乏反转录起始位点,原因可能为转录和转录体成熟的相关因素与肝脏的发育程度有关[16].接受免疫阻断治疗的母亲所生新生儿普遍缺乏fRNA和病毒DNA(以及HBeAg),但trRNA阳性较为普遍.这一方面反映了免疫阻断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的高复制性的感染.另一方面,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新生儿trR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提示病毒感染本身并没有被有效预防.如果新生儿血清trRNA是宫内感染的产物,我们推测病毒感染和表达的模式可能有两种:一种导致病毒的高复制,而另一种则检测不到病毒的复制.前者对免疫治疗敏感,而后者不敏感.但是,后者有可能会转变为高复制状态,这有助于解释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1岁以内甚至更晚出现的“突破性感染”[1,3,17].虽然本研究明确地显示了血清HBVtrRNA在新生儿HBV感染血清学诊断中的潜在意义,但在推广至临床应用之前,有必要进行包括动态追踪观察在内更大规模的研究.【参考文献】[1]WangZ,ZhangJ,YangH,etal.QuantitativeanalysisofHBVDNAlevelandHBeAgtiterinhepatitisBsurfaceantigenpositivemothersandtheirbabies:HBeAgpassagethroughtheplacentaandtherateofdecayinbabies[J].JMedVirol,2003,71(3):360-366.[2]ZhuQ,YuG,YuH,etal.ArandomizedcontroltrialoninterruptionofHBVtransmissioninuterus[J].ChinMedJ(Engl),2003,116(5):685-687.[3]DentingerCM,McMahonBJ,ButlerJC,etal.PersistenceofantibodytohepatitisBandprotectionfromdiseaseamongAlaskanativesimmunizedatbirth[J].PediatrInfectDisJ,2005,24:786-792.[4]朱启熔,吕晴,愈蕙,等.宫内感染HBV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机制和预后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349-351.[5]WangJS,ChenH,ZhuQR.TransformationofhepatitisBserologicmarkersinbabiesborntohepatitisBsurfaceantigenpositivemothers[J].WorldJGastroenterol,2005,11(23):3582-3585.[6]WheeleySM,BoxallEH,TarlowMJ,etal.HepatitisBvaccineinthepreventionofperinatallytransmittedhepatitisBvirusinfection:finalreportonaWestMidlandspilotstudy[J].JMedVirol,1990,30(2):113-116.[7]NguiSL,OConnellS,EglinRP,etal.LowdetectionrateandmaternalprovenanceofhepatitisBvirusSgenemutantsincasesoffailedpostnatalimmunoprophylaxisinEnglandandWales[J].JInfectDis,1997,176(5):1360-1365.[8]BreitkreutzR,ZhangW,LeeM,etal.HepatitisBvirusnucleicacidscirculatingintheblood:distinctpatternsinHBscarrier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J].AnnNYAcadSci,2001,945:195-206.[9]SuQ,WangSF,ChangTE,etal.CirculatinghepatitisBvirusnucleicacidsinchronicinfection:Representationofdifferentlypolyadenylatedviraltranscriptsduringprogressiontononreplicativestages[J].ClinCancerRes,2001,7(7):2005-2015.[10]ZhangW,HackerHJ,MildenbergerM,etal.2004.DetectionofHBVRNAinserumofpatients(Invitedpaper)[J].MethodsMolMed,2004,95:29-40.[11]吴涛,张伟,苏勤,等.中国人终末期肝病组织中乙肝病毒转录体的检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7):587-589.[12]崔云,张伟,苏勤,等.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血清学检测及其在母婴垂直传播中的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1089-1092.[13]HilgerC,VelhagenI,ZentgrafH,etal.DiversityofhepatitisBvirusXgenerelatedtranscripts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AnovelpolyadenylationsiteonviralDNA[J].JVirol,1991,65(8):4284-4291.[14]KairatA,BeerheideW,ZhouG,etal.TruncatedhepatitisBvirusRNAin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Itsrepresentationinpatientswithadvancingage[J].Intervirology,1999,42(4):228-237.[15]Zhang[1][2][3]W,HackerHJ,TokusM,etal.PatternsofcirculatinghepatitisBvirusserumnucleicacidsduringlamivudinetherapy[J].JMedVirol,2003,71(1):24-30.[16]ZhaoR,DuncanSA.Embryonicdevelopmentoftheliver[J].Hepatology,2005,41(5):956-967.[17]YuenMF,LimWL,ChanAO,etal.18yearfollowupstudyofaprospectiverandomizedtrialofhepatitisBvaccinationswithoutboosterdosesinchildren[J].ClinGastroenterolHepatol,2004,2(10):941-945

查看全文

病毒药物及药学监护研究

【提要】自病毒肺炎(简称肺炎)暴发以来,全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均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在肺炎的治疗中,仍未有特效药物,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抗病毒药物是治疗肺炎的关键,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患者病程的转归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自疫情暴发以来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探讨了该类药物的抗病毒机制、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药学监护,以期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药学监护

2019年12月,中国湖北武汉暴发了病毒肺炎(简称肺炎)疫情,相继蔓延至全国其他地区。截止到2020年3月5日,全国共报道超过8万病例确诊,超过3000例患者死亡。肺炎被WHO命名为COVID-19,而导致这种疾病的病毒为病毒(SARS-CoV-2)。在《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以下简称第七版指南)中指出,SARS-CoV-2作为冠状病毒的一种,是具有包膜的正链单股RNA。疫情进展到今,暂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相关人员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以寻求针对该病毒有效的药物。目前运用于肺炎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正在研制的新药和已上市的有效的药物。本文将对该类药物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使用过程中所需的药学监护进行归纳,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一、SARS-CoV-2特点

SARS-CoV-2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CoV同属可感染人类的β属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CoV的序列同源性为79.5%,与MERS-CoV约为40.0%[2]。序列差异主要在ORF1a和编码S-蛋白的spike基因上,这是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蛋白[3],且SARS-CoV-2主要通过S-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相结合,以此感染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2感染的特异性疗法,主要研究在SARS和MERS治疗经验中的药物是否有效,以及能否研发出新型抗病毒药物。第七版指南中提及了靶向SARS-CoV-2-3CL水解酶的潜在药物,如洛匹那韦;靶向SARS-CoV-2-PLP蛋白酶的潜在药物利巴韦林;老药磷酸氯喹以及IFN等。此外,还有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以及新提及的老药溴己新。下面将一一列举这些药物的主要抗病毒作用与临床药学监护点。

二、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及其药学监护

查看全文

解析乙型肝炎治疗特殊情况处理

应用化疗和免疫抑止剂治疗的乙肝患者

关于因其他疾病而承受化疗、免疫抑止剂治疗的患者,应常规筛查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为阳性,即便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也应在治疗前1周开端服用拉米夫定或其他核苷(酸)相似物。

对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阴性、抗HBc阳性患者,在给予长期或大剂量免疫抑止剂或细胞毒药物(特别是针对B或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时,应亲密监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若呈现阳转则应及时加用抗病毒治疗。

在化疗和免疫抑止剂治疗中止后,应依据患者病情决议停药时间:①关于基线乙型肝炎病毒DNA<2000IU/ml的患者,在完成化疗或免疫抑止剂治疗后,应当继续治疗6个月;②基线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较高(>2000IU/ml)的患者,应当持续治疗到和免疫功用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样的停药规范;③关于预期疗程≤12个月的患者,能够选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④关于预期疗程更长的患者,应优先选用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⑤核苷(酸)相似物停用后可呈现复发,以至病情恶化,应予以高度注重;⑥干扰素有骨髓抑止作用,应当防止选用。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兼并感染患者的治疗

对此类患者应先肯定是哪种病毒占优势,然后决议如何治疗。如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104拷贝/ml,而丙肝病毒RNA测不到,则应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程度高且可检测到丙肝病毒RNA者,应先用规范剂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3个月,如乙型肝炎病毒DNA无应对或升高,则加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查看全文

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感染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基层医院小儿常见的难治性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炎、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3组病例,在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3天,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而对照组则继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3组病例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多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基层医院小儿常见的病毒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但达到疗效的最小治疗剂量及疗程尚需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小儿病毒感染

小儿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大多分为2大类:即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病毒感染。呼吸道常见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毛细支气管炎;消化道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病。针对病毒感染国内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加之基层医院多无住院条件,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且给予必要的处置,故大大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1年来,在针对以上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对部分病例采用了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近1年来,我院门诊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42例、毛细支气管炎40例、秋季腹泻24例,以上病例除均符合其本病的诊断标准外,末梢血细胞分析均显示白细胞减低及淋巴细胞增高的表现,即符合病毒感染的血象特点。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为阳性。以上病例均为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的病例。将每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基本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上呼吸道感染及毛细支气管炎病例的治疗组,在停用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前提下,静滴丙种球蛋白3天,对照组继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2组病例均辅以对症治疗。腹泻病例治疗组也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3天,对照组继续予利巴韦林和双黄连注射液治疗,2组均用微生态制剂及补液等对症治疗。用药剂量:5%人血丙种球蛋白溶液(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50ml/瓶,每瓶含丙种球蛋白2.5g)200~30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喜炎平注射液为50~100m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双黄连注射液60mg/(kg·d)加入糖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