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9 05:3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开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关于开征物业税探讨

1引言

目前看来,开征物业税已经成为世界多个国家为了控制房屋、土地等一系列不动产的价格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并且这种措施已经越来越普遍,而物业税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要求其承租人所有者或者所有者每年都需要支付一定比率的税款。可是物业税在我国的开征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物业税不仅可以带动经济齿轮的运作,还可以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化解其所带来的一些矛盾与争议,同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物业税也是筹集经济收入的各种手段中的其中之一。

2物业税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物业税既可以被称作财产税又可以叫地产税,因为它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不同国家有其对物业税自己的习惯性的称呼。然而物业税主要是针对一些不动产像土地、房屋等,并且明文规定所有者或者是承租人每年都要支付一定比率的税款,而应支付的税费会随着不动产的价值变化而变化。目前看来,在我国物业税的开征有着不可替代得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因此,首先要根据物业税制度的基本原则而确定物业税,这样才能够确保物业税将来的实施能够较为顺利的进行。我国物业税的制定应贯彻法定原则、中性原则、公平原则、合理负担原则,使其融合在物业税制度里。

3我国物业税开征存在问题的难点分析

在我国,税收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并且也是征税较多的国家之一。物业税一般是根据房屋或者土地征收的一种税种,然而关于房地产的税种就多达十多种。即使物业税的开征是有必要的,但是依然不能否认对于开征物业税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以下几点问题:3.1物业税的税负总水平的确定及其基本功能的定位。对于物业税这一税种,它究竟是要包括些什么内容以及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都是得明确的。并且物业税的征收规则和其奖惩性必须明文规定,保证物业税的公开、公平、公正。3.2明确好物业税与其他相关税种的关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把这个现象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在物业税的出台前,势必需要相关部门必须好好斟酌,完善房地产与各种税种和物业税之间的法律体系。3.3征收对象的合理性。物业税开征之前最好是能够拥有一个对不动产有效的评估体系,根据评估后的价值,再对物业税的征收情况做出调整。因此评估价值至关重要,必须找一个合理且公平公正的评估机构。3.4关于土地出让带来的难题。物业税的开征必然会影响到土地出让金,也会导致当期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以及资质下降,造成房地产行业的混乱;若物业税不代替土地出让金,重复征税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查看全文

开征物业税调研报告

一、物业税一般原理

财产课税(Propertytax)历史悠远。它伴随着私有财产制度和国家的起源而产生,是统治者最先采用的税收形式,曾经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财政制度中担当重要角色。自人类社会进入商品货币经济时代后,其主体税种的地位相继为商品税和所得税所取代,但它仍然在各国地方税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课征各种形式的财产税。在上世纪末的十年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先后有英国、印尼、南非、日本、荷兰、肯尼亚等国进行了财产税制的改革。在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财产税制改革还被看作是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步骤,作为地方政府可支配的收入源泉,促进一国(地区)的整体税制更为公平。

在土地私有化条件下,物业税属于财产税性质。理论界目前尚无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各国税务管理当局的叫法也不尽相同,大多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值随房地产的价值而提高。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征物业税的目的是筹措地方财政收入,满足地方支出的需要,即属于财政型的物业税;不过我国台湾地区开征物业税的目的则是想通过该税种,提高不动产占有成本,从而促进不动产的流动和更有效的利用,提高不动产的供给量。

二、对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具体构想

资源特许利用、交易、所得、资产持有,这是全世界政府获取税赋收入的四个基本环节。在市场经济下,土地(住房)是一种资产,持有这种资产就要赋税。这个税是增加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调整社会公平尺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以及调整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关系的重要税种。

(一)我国开征物业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思考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保障税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税种之一。我国早在1996年便提出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想法,至今仍是以社会保障费的形式加以征收,但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已成为顺应国际社保制度改革的必要之举。通过对已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国家和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比较,探究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障费;国际借鉴;税制设计

一、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性。1.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的需要。税收具有较强的刚性,而且普遍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缴费制,征收的对象仅为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以及部分城镇个体工商户、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等,并未覆盖全体社会成员。而实行缴税制不仅可以减少部分企业及个人欠缴、少缴社会保障税的情况,还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参保率,很好地解决实行缴费制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国家对范围更广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2.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存在较大的缺口,难以应对我国日渐明显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果将征收社会保险费改为税收的形式,则规范性更强、征收力度更大,且具有固定性,能够为社会保障基金提供持续而稳定的资金来源,进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3.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国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开征社会保障税有利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便会相应地提高,消费能力会随之上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二)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1.丰富的国外经验为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有力的借鉴。由于目前社会保障税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主要税种之一,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一些国家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制度已经十分成熟。尽管各国的社会保障税的税制设计有一定差异,但仍可以为我国提供先进的经验和有力的借鉴。2.我国保费经征体制的改革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奠定了基础。国务院提出的自2019年1月1日起社会保障费统一由税务部门征收,简化了征管主体,利用税务部门在人力、物力上的优势,以及其制度上的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会保障费的征管效率,也为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增长为社会保障税提供了可靠的税基。社会保障税的税基为工资,因此与国内生产总值有直接关系。我国GDP近年来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2000年到2017年平均增长速度达9.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递增,2000年到2017年平均增长速度达9.6%。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了可靠的税源基础。

二、社会保障税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税的实践。1.项目型社会保障税———德国。其社会保障体系由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老年人关怀保险五部分组成,各部分均采用比例税率。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灵活性较高,可以适应不同保障项目支出情况的变化,如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支出较多的保障项目设置较高的税率,对老年人关怀保险等支出较少的保障项目则设置较低的税率。但由于其分项目分别征收管理,各项目间财力调剂余地小,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一部分公平性;同时,其高福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2.对象型社会保障税———英国。其社会保障税中最主要的税种是国民保险税,根据参保人员的不同类别分为“受雇领薪者”、“自雇人员”、“自愿缴款者”和“所得超过一定标准的自雇人员”四大类。第一类采用全额累进,第二、三类采用固定税额,第四类则采用超额累进的计算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根据不同参保人员设置不同等级的税率以及不同的计算方式,在便于征收的同时兼顾了税收公平;其缺点是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没有很好地与承保项目挂钩,返还性较差。3.混合型社会保障税———美国。其社会保障税包含项目型和对象型两种模式,它是由一般社会保障税、失业保障税、铁路员工保障税和个体业主税四个税种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四者均采用比例税率。混合型社会保障税结合了项目型和对象型社会保障税的优点,其既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表现为它可以使特定项目拥有独立的社会保障支出体系;但其缺点是管理不够便利,四项分别征收,统一性差。而且美国社会保障税在工资最高限额以下征税,高收入者的大部分工资不在纳税范围内,导致其有很强的累退性,不利于再分配,使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功能减弱。(二)经验与总结。首先,应避免像部分发达国家一样出现社会保障税率设置过高的情况。过高的社会保障税率会降低人们参保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障水平;同时,高税率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企业为了减少负担,便会提高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最终导致这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税率的设计应在满足社会保障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税率,以便于减少个人和企业的负担。其次,社会保障税制设计应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认为我国应采取美国式的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差异较大,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城市居民收入高,而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低,参保能力差,因此需针对城镇和农村居民设置不同的税目;而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我国的参保项目种类齐全,为我国过渡成为项目型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查看全文

机动车环境税暂不宜开征透析

[摘要]我国财政收入水平已不低,与机动车相关的税负已不轻,而环境保护并不是我国财政支出的重点。研究发现,开征机动车环境税在目前税制下会构成重复征税,同时又不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还会降低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而抑制居民消费和抵消积极财政政策效应,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回升。如果为开征机动车环境税而刻意进行环境税费改革,则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还有所欠缺。因此,当前我国暂不宜开征机动车环境税。

[关键词]机动车环境税;重复征税;居民收入;预算基金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该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以对出口到美国的产品自由征收碳关税,对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0~70美元。“呼吸税”这一名词走红。而对机动车的污染排放物征税(下文简称机动车环境税)则无异于机动车的“呼吸税”。2010年1月27日《新京报》提到环境税税费改革,机动车将可能纳入征税范围,环境税再次吸引公众眼球。随后,国家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副司长杨遂周指出,环境税税制正在研究之中,具体的征税范围、开征时间,管理机关尚未确定。本文在此仅讨论机动车环境税能否带来空气质量的改善等问题。

一、机动车环境税费改革权衡

现行与机动车有关的税收至少包括增值税和消费税及其附加、车辆购置税、车船税、资源税等6个税种。机动车、燃油的增值税普通税率是17%,乘用车消费税税率从1%~40%不等,无铅汽油消费税税率为1.00元/L,含铅汽油消费税税率为1.40元/L,柴油消费税税率为0.80元/L,车辆购置税普通税率为10%,车船税年定额税率36~660元每辆或者16~120元自重每吨。资源税在原油开采、销售环节征收,增值税及其附加在生产、销售环节征收,消费税及其附加在机动车、成品油的生产环节征收,车辆购置税在购置后入户时征收,而车船税则在车辆保有环节按年征收。所以综合来看,机动车的税负已经不轻了。仅就汽油消费税来说,无铅汽油1.0元/L的定额消费税税率意味着其税负已经超过15%(93号无铅汽油现含税价约为6.5元/L)。如果不调整现行有关税收政策,机动车环境税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重复征税:

1.征税目的上的重复。如果说消费税中乘用车和汽车轮胎这两个税目的设置主要是抑制奢侈消费和长线产品调节,还没有着重考虑机动车尾气对环境的损害,那么成品油消费税、资源税就已经包含了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因素,所以机动车环境税的开征明显会造成征税目的上的重复征税。

查看全文

论开征环境税公平性

[摘要]我国环境保护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态仍然没有改变,笔者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探讨开征环境税的代纪公平问题。[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税代纪公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环境污染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污染的外部效应决定了环境的治理需要政府出面。在政府治理污染的各种手段之中,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治理污染方面是最有效的。但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主体税种还没有一个,而且现有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税收体系还有待完善,没有充分发挥税收在控制污染中的调控作用:所以按照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现有税收体系进行完善,建立生态税制,已经迫在眉睫。欧盟统计局1996年曾对环境税做过定义:针对某种被使用或释放会对环境造成特定的负面影响的物质单位使用(或释放)量所征收的税费。也可称环境税为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征收的税环境税也可称为生态税。现在大家对开征生态税已经没有不同的意见,但是生态税如何开征,以及开征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研究,本文着重从开征生态税的公平性上来做一研究:一、研究生态税公平性的意义1.税收的公平性税收的公平性最早还是在17世纪,历史上首次提出税收基本原则理论是英国的威廉·配弟,他认为税收应尽量公平合理,对纳税人要一视同仁。其后德国官方学派的代表攸士第亦提出“税收课征要平等”。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就把“平等原则”作为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19世纪后期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瓦格纳的税收立法思想中也包含了税收公平性思想内容。进入20世纪以后的西方经济理论中,就认为当代税法的最高原则之一就是“公平”(另一最高原则是“效率”)。我国现在的税收体制仅仅考虑效率和公平,而且在实践中往往只偏爱效率而忽视公平,从而使税收没有真正起到调节分配收入的作用,只考虑完成每年税收任务,不考虑税收的经济后果;只考虑财政年度的收入,不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考虑当代人的利益,不考虑未来人的利益;只考虑人的福利,不考虑环境福利。西方税收设计目标则是更为狭隘,要么在服从于政府官员追求本位主义的目标,局限于如何使本地区的超额负担最少化来设计最优商品税,要么从个人边际效用出发如何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来设计最优税收,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差别。这样,无论是中国税收还是西方税收,在设计税收时仅仅考虑人类自身的需要,而没有考虑自然界需要。也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指导思想,才导致了目前全球的生态危机。也正是为了弥补税收设计这种缺陷,我们才提出新的税收公平原则。新的税收公平指导原则,既考虑了人的需要,也考虑了自然的需要;既考虑了经济发展,也考虑了环境保护。那么怎么来理解税收的公平原则,正如康德所说,在人们心中有一种先天的经验,能直觉到“应该如此如此做”或者“不应该如此如此做”。具体而言,税收公平原则应从经济公平、社会公平两个方面来解析。公平客观上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公平称之为经济公平,它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中,由市场机制所决定的分配原则来实现的。所以,各经济主体之间由于各种内外部条件的不同,其所得到的报酬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故经济公平是一种较低层次上的公平。公平的第二个层次称为社会公平,它强调的是将人们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全社会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税收可以通过对纳税能力相同者征收同样的税,对纳税能力不同者征收不同的税,来调节分配关系,以此实现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2.生态税的公平性研究生态税的公平性也有很深刻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发展的目标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部分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两极分化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在发展的机会和社会财富消费上,全人类包括当代人之间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必须公平享有。在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发展机会与后代人的发展机会相等,而不允许当代人一味地、片面地、自私地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的发展和消费的权利。在我们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到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使得人们在整个社会的中充满了和谐与公平。研究生态税的公平性,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代纪公平;微观生产单位的公平,中央与地方税种划分的公平;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公平;国家和社会的公平,公民之间的公平。下面就本文主要就代纪公平做一研究。二、代纪公平研究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自然资源应在不同的代际之间进行平衡,强调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调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条件和全球共同财富必须受到特别保护。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资源的消费必须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早在其1920年出版的著作《福利经济学》中就提出,政府有责任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了扭转人类使用当代的自然资源过多而留给未来的资源过少的趋势,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手段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美国学者T.佩基就此提出“代际多数原则”:当某项决策涉及若干代人的利益时,应该由这若干代人之中的多数来作出选择。由于相对于当代人来说,繁衍不息的子孙万代永远是多数,因而从代际多数原则中可以得出下列推论:如果某项决策事关子孙万代的利益,那么不管当代人对此持何种态度,都必须按照子孙万代的选择去做。[1][2][][]从资源代际配置的角度看,代际公平就是指资源代际配置在代际之间保持一种公平的关系,在代际之间形成一种公平的合理消费关系,不会出现某一期间过多的低效消费,也不会出现在某一期间过少的不足消费。其具体要求就是,要使资源消费的边际产出与社会生产力与技术水平保持最优的比例关系,从而使资源消费保持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最优水平。在保证代际公平的资源代际配置条件下,每期资源将按照当时社会的技术水平相应的最优边际产出所决定的最优资源消费量进行消费。这样,一方面表现为各期资源的最优高效消费,既不会造成某期资源消费的低效率,也不会造成某期资源消费的不足量;另一方面,也就可以保证各期社会生产力技术水平以其最优的速度进行发展,最终保证代际公平。但是在开征生态税后,怎么来有效的平衡代纪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如何通过税收这个经济手段来维持资源消耗与当时的社会技术水平相一致,最终达到代纪公平,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好行为“外部性的问题”。行为外部性问题在代际之间表现为代际外部性,代际外部性问题的关键也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即代际外部性所引发的代际之间公平性与效率的问题。在代际外部性的影响下,代际的“交易外部人”承担了额外的成本却并不能获得其相应收益,其相应的收益由“交易内部人”获得了;或者,代际“交易外部人”享受了额外的收益,却无需承担相应的成本。这必然会使行为的结果偏离帕累托最优的效率要求,并且损害代际之间的公平性。但是对于无论是资源消费不足抑或资源消费过度,都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均衡可持续消费的要求的,也不能达到代纪平衡。资源消费不足,此时当期所消费的资源数量将达不到按照当时社会的技术水平相应的最优边际产出所决定的最优资源消费量。这样,就会延缓当期社会生产力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达不到可持续发展对最优效率的要求。资源消费过度,此时当期所消费的资源数量将超过按照当时社会的技术水平相应的最优边际产出所决定的最优资源消费量。这样,一方面表现为资源当期消费的低效率,达不到可持续发展对最优效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后代可消费资源数量的减少与不足,使后代社会所需的资源消费得不到满足,从根本上损害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开征生态税的国家,比如日本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环境税将对日本经济景气复苏带来负面影响而持反对意见。经济产业省(以下简称经产省)及经济界从一开始就表明了反对的立场,认为环境税引入后一味增长的税收将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11月9日经产省向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省能源部会提交了《非增税前提下的减排约定》。此外,日本经团连9月21日在《关于平成17年度税制改革的建议》中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认为环境税制约了国民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健全发展,极大地扼杀了日本的经济活力,绝对不能容忍。日本经团连的会长奥田也多次表达了反对引入环境税的意向。实际上,由于这里现实中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最严重的代际外部性问题,主要都表现为在资源消费过程中的代际负外部性问题。在资源的代际消费过程中,由于前代人作为“交易内部人”对当期存在的社会可消费资源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相反,此时作为“交易外部人”的后代人由于时间上的代际阻隔完全没有与前代人进行谈判交易的发言权。因此,时间上的代际阻隔容易导致人类社会在资源消费过程中普遍的代际负外部性现象。或是表现在作为“交易内部人”的前代人过度消费不可再生资源或过度消费甚至破坏可再生资源,导致作为“交易外部人”的后代人剩余可消费资源的不足或是耗竭;或是表现在作为“交易内部人”的前代人污染环境,过度消费或破坏环境这一复合资源,造成作为“交易外部人”的后代人生存环境恶化的现象。三、开征生态税建议由于我国还没有就开征生态税有着具体的举措,所以在这里本文只对开征生态税如何达到代纪公平的原则性做一探讨。正如前文提到的,由于这里现实中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最严重的代际外部性问题,主要都表现为在资源消费过程中的代际负外部性问题。所以应该适当提高生态税的税率,使得生态税开征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1.通过征收生态税,使得我国相对扭曲的资源价格体制恢复正常原来我国开征的资源税以调节级差收入为主要目的,征税范围较窄,计税依据不合理,税率偏低,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开采、使用中的负外部性问题,严重限制了资源税应有的保护环境的作用。具体来说:(1)资源税征收范围过窄,单位税额过低,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我国资源税征税范围目前只涵盖了矿藏资源,加之单位税额过低,使资源的价格明显偏低,如水价格是国外水价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汽油价格不到欧洲一些国家的一半、焦炭价格比国际市场便宜50%。以资源为主要原料的下游产品的价格也偏低,从而导致自然资源遭受严重掠夺性开采和过度使用的恶果,影响可持续发展。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率是美国的4.67倍,是日本的12倍。这除了反映我国技术落后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过低的资源价格使企业不重视资源使用效率的问题。(2)税率的设计缺乏对价格的反应机制,无法实现立法的初衷。随着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资源的价格必然会提高,但我国采用从量定额征收,使应纳税额与价格变化相脱离,其结果是企业为了追求暴利疯狂地进行开采,而国家税收占企业净的比例却大大降低。虽然近两年我国对部分矿产资提高了单位税额,但和价格的大幅攀升所产生的利相比可以说微不足道,没能体现出反映资源真正价值、促进资源节约的原始意图。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提高资源税占资源开采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比重,保护我们的资源不被过度开采,以利于代纪公平。2.开征对污染税政府对污染者征税,一方面,使施污染者支付一定代价;另一方面,又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污染量,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同时政府利用所筹集的污染税补偿受害人,施害者付代价,受害者得到补偿,符合公平原则。如果不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全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来治理,而这些污染企业就会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较高的利润率,显然是不公平的。当然,开征生态税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只从待机公平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税的问题不免有些偏颇,但是不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税征收体系的话,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发展瓶颈,我们的后代造成了代际资源消费的不可持续性

查看全文

我国开征物业税分析论文

摘要:自从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在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后,理论界就什么是物业税、为什么要开征物业税、开征物业税的利弊、何时开征物业税,以及如何开征物业税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引介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物业税征收实践,并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对我国这一制度的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物业税;房地产;政府

一、开征物业税的背景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相关税费。”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重大命题——条件具备时开征物业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理论界就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广泛争论。

物业税是对纳税人拥有的物业征收的一种税,以物业的价值或收入为依据征收。物业税实质上是财产税,或者说是财产税的组成部分。“物业”一词译自英语“property”或“estate”,是指以土地及土地上的建筑物形式存在的不动产。财产税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开征的税,但名称各不相同,有的称“不动产税”,有的称“财产税”,有的称“房地产税”,只有我国的香港地区称为“物业税”。香港的物业税是对不动产租金而不是价值征收的税。我国拟开征的物业税,对房屋等不动产征收,属于财产税的一种。

二、世界各国开征物业税的做法

查看全文

开征物业税的困境以及决策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开征物业税”的建议,十年来理论界围绕这个问题的探讨一直不断。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实行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2005年4月七部委联合《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提及充分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充分调节房地产市场;2006年我国在北京、深圳、重庆、南京等六城市开展物业税“空转”试点工作。2007年3月16日通过并开始实施的《物权法》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中国高层的一系列举措,为物业税的开征创造了有利契机。但物业税的开征涉及的体制、法律、征管等众多问题却难以一时解决,存在许多难点与约束条件。

一、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

物业税(PropertyTax),又称财产税或房地产税(RealEstateTax),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个人或法人)对其所有或使用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按期缴付一定税额,其税额额度随房地产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从国际范围来看,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中,物业税已经成为重要的税种之一。而我国的税收制度中类似于物业税的税种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在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资源配置

在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体系中,对房产拥有的税负是较轻的,虽然现行的房产税规定,业主要按出租房产获得租金的12%或按房产净值的1.2%缴纳房产税,但通常情况下是对企事业单位征收的,私人拥有住房一般无需缴纳。但对房产交易过程中的税收是较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房产交易的进行,导致了在一些人占有多处房产并私下出租取得收入的同时,有大量急需住房,但因成本太高而买不起房的人并存的现象。改变这种畸形资源配置方法的格局是:在降低房产交易税负的同时,增加房产拥有的税负,以盘活现有房地产的存量。

(二)调节贫富差距

查看全文

我国社会保障税开征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现行缴费方式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取代现有的筹资模式。本文在分析开征社会保障税必然性的基础上,初步探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社会保险税,构成要素,相关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作为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已经刻不容缓。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形式不规范,统筹范围小,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导致社会保障负担不公平,不利于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而开征社会保障税无疑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选择。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然性分析

通常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税都由多个税种组成,这些税种各有不同的税率、税目和使用方向,不同的税种针对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设立。因此,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税是独立的一个税类。其主要特点是该类税收自成收支体系,虽然划入财政收支范围,但专款专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科技现代化、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面临巨大的社会保障资金需求。基于这种国情的存在,开征社会保障税无疑是具有诸多积极意义的。

查看全文

我国开征物业税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目的和理由着手,在借鉴当今世界各国有关房地产(物业)税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开征物业税的难点,并提出其现实选择。

关键词:物业税国际惯例难点现实选择

“物业”一词源于香港和东南亚,其一般的含义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以及与其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和场地等。物业是房地产(不动产)的别称,物业税即指房地产税,是财产税的一种。将现行不动产税制改革为物业税的目的和理由,学界较一致的认识为:一是我国现行不动产税制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如征税范围过窄,税基覆盖不全;计税依据不科学;税率设计不合理,畸轻畸重,妨碍税收调节作用正常发挥;内外税制不统一,有违国民待遇原则;税费重复设置,收费过多过滥,企业负担较重等。二是开征物业税可降低目前过高的房价。据中国财经信息网披露,在我国的房价中,税费及房产商利润占到了60%,建筑成本只占40%.而在国外的房价中,建筑成本占房价的70%,税费及房产商利润约占30%.从理论上说,如果根据美英等国的经验开征物业税,在购买新房这一环节上,消费者至少可以减少10%~20%的购房成本,这样可使居民的置业门槛相应降低,有利于房地产的合理流动和土地的集约经营。三是开征物业税有利于避免批租制的弊端,抑制投资泡沫。四是开征物业税有利于调节社会贫富差距。五是开征物业税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一、当今世界各国房地产(物业)税费政策的共同取向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房地产(物业)税费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土地、房屋多为私有,因此土地房屋税收关系比较明确。房地产(物业)税收是建立在一定的土地制度基础之上的,虽然不同国家土地制度的差异导致了房地产(物业)税收性质的不同以及征收方式和办法的不同,但是总体来看都存在着共同的政策取向。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肯尼亚、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物业)税费政策的比较研究,现将其共同点归纳如下:

(一)“统一名称,合并征收”是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物业)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查看全文

开征物业税研究论文

一、当今世界各国房地产(物业)税费政策的共同取向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房地产(物业)税费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土地、房屋多为私有,因此土地房屋税收关系比较明确。房地产(物业)税收是建立在一定的土地制度基础之上的,虽然不同国家土地制度的差异导致了房地产(物业)税收性质的不同以及征收方式和办法的不同,但是总体来看都存在着共同的政策取向。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肯尼亚、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物业)税费政策的比较研究,现将其共同点归纳如下:

(一)“统一名称,合并征收”是大多数国家房地产(物业)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荷兰等国家,房屋和土地是统一征税的,如美国对土地和房屋直接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又称不动产税,且明确它的使用方向和范围。在加拿大,拥有物业就需要向市政府缴纳物业税(或称房地产税),用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而中国目前却是房产税、土地税分开征收。

(二)各国的房地产(物业)税收完全是地方税种,并且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征收房地产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资规模,从而形成税收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例如美国,房地产(物业)税由各市、镇征收,除马里兰州1998年将征税权上收到州政府之外,其他49个州都是归地方政府征收,其房地产税一般要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8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