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22:30: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居住区环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居住区环境

环境认知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居住区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当前住宅商品化的情况下,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日益重要。该文主要分析基于环境认知下人们对居住区室外环境的要求,提出设计策略,旨在进一步发展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认知;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居住区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居住区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开发商以此吸引消费者,在市场的推动下,居民区的室外环境设计呈现出繁荣景象,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室外环境设计过于形式化,人们只发觉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但是缺乏归属感,人们之间的沟通渐少。这是因为部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只考虑实体设施的建设,忽视了环境与人的关系,使得环境设计无法与居民理想的生活环境相匹配,没有给居民带来生活的愉悦感。因此,设计师在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居民对于室外环境的认知和要求,关注居住区中人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实现居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

一、居民基于环境认知对居住

区室外环境的要求环境认知是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感知和了解。优秀的室外环境设计应该满足居民各方面的心理需求,促进居民的行为活动,实现环境和人的和谐发展。首先,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注重安全性。居民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会考虑其是否安全,这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是安全怡人的休息场所,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室外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安全性,使得室外环境成为安全的场所。其次,室外环境设计要给予居民舒适感。舒适性是居民认知居住区环境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其规模、颜色、形式等要符合居民的需求。在出行方面,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也要给居民带来舒适感,让居民感到方便。再次,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要考虑人们交流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楼林立,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日趋淡漠。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缺少归属感和幸福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师必须重视这一需求。最后,要满足居民自我实现的需要。设计师要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广泛实现和居民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室外环境的要求和看法,让居民主动参与室外环境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环境认知下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策略

查看全文

居住区环境设计论文

1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现状

1.1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

环境设计往往根据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来进行,现今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大多关注环境的设计形式,而忽略了重要的人本理念。由于建筑形式的局限性或地域划分的局限性,环境设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设计迫于客观条件,很难真正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环境规划。在环境的设计上以满足居住人群的基本要求为基础,忽视了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小区的规划设计十分单一,在环境的规划上过分地追求形式感,即与建筑物的外观样式,颜色相符合,与地块划分相吻合,却缺少本质上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设计。某些小区由于赶工期,对于建筑周围的规划设计也草草了事,并没有从居民的长期居住出发。就设计师本身来说也缺乏合理化的创新性思维,缺少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背景来进行环境的规划设计。

1.2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独特性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开发商不仅要关注地域的开发建设,更要注重楼盘建成后,相应的环境规划以及怎样与相关配套设施相结合,从而打造出具有独特性的精品居住区。现在小区设计的多样性,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伴随着新兴楼盘的拔地而起,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为人们所关注,这就要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生活,必须具备新的适应性和独特性,为居住者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1.3居住区环境设计缺少环保理念

查看全文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论文

摘要:该文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作为对象,了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价值的两个方面,提出“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改善和提高居民户外生活质量。

关键词:户外环境景观价值“自然生态”“以人为本”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问题越来越受到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居住的环境景观目标已不仅是树木花草,更需要文化,要突出包括民族地域文化在内的文化内涵,及在此下形成的居住区空间格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现状

随着的,人口大量拥入城市,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随之居住区大量涌现,居住区规模无节制扩大,人们在经历了住宅“量”和“质”的苦恼后,依然要面对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外环境的质量。

开发商为牟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建设的仅满足日照间距的千楼一面的住宅区,单一的面孔、呆板的空间,使得居住区空间形态走向一个极端。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水资源匮乏等;并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

查看全文

居住区环境改善意见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蓬勃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正在由重面积向重品质转变。以人为本,注重人对生活空间环境的需求,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住宅建筑占我市城区建筑总量的60%左右,居住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在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居住区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宜居、宜游、宜创业的现代化江北魅力名城”为目标,做靓城市形象,坚持以人为本,为全体市民创造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的居住生活环境。

二、高标准进行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的高度、体量、外形、色彩等城市空间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城市特色和自然风貌,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精心设计,使居住区的整体色调、空间轮廓、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建设环境协调、风景优美的高品质社区,形成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景观。

1、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和规模。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从居住区的大环境出发,在居住区的整体范围内通过对地块所处的区位、自然条件、地方特色、居民活动特征等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创造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宜人空间。应避免空间组织单一、缺少层次变化的行列式布局。新规划居住区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户。

查看全文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深究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绿色、热爱大自然已成为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重点,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的最基本要素,因此,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不可避开的问题。一个宜居的小区,不仅要有必要的功能,更要使人拥有愉悦感和舒适感,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时,就必须将小区功能问题和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从而实现选择居民小区从“住地段”到“住环境”转变。

1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居民区的环境景观不同于旅游景点和城市公园,也不同于城市广场和企事业单位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外场地。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因此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应本着生态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原则、文脉传承原则、以人为本和经济适应原则,绿化美化居住区环境,创造能陶冶情操、环境宜人的生态家园,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

1)立意新颖,突出主题。居住小区景观的环境设计,不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最佳组合配置,还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以及居民的职业构成、文化修养等因素,然后在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高品位的设计立意和主题。

2)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居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活动、健身和娱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交往,增进感情的需要。因此,住宅环境的设计必须强调人性化,不仅要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更要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需要,积极创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营造居民的家园感和归属感,使其真正成为展示人们居住生活的美好空间。例如,居住环境既是儿童认知自然的乐园、青少年娱乐健身的场所、老年人精神回归的家园,又要为不同兴趣的人群提供丰富的景观、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让居住区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亲近自然。

3)用生态理论指导小区环境设计。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解决住宅环境的设计问题,可以说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早在我国古代已开始注意生态的变化,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生态的原理来保护环境。荀子曰“物类之起,必有所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等这些观点都告诉我们生物的生存取决于一定的生境条件,我们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反对过度利用资源。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师,更应该尊重环境与自然规律,树立保持自然平衡的生态思想,把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在住宅环境景观设计时,要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居住区环境真正成为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理想空间。

查看全文

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分析

摘要:居住环境是检验人类幸福感的重要指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经济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推动了建筑设计水平的整体提升,但在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方面仍然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一切建筑物或仅公共设施建设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并没有得到体现,甚至对居住环境和人文景观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是值得建筑设计行业不断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居住环境;现状反思

人类有“衣、食、住、行”四大方面的基本需求。虽然“住”排在第三位,但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等客观环境的改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已上升到更高层次,即不仅要求有房可居,更对居住区域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消费习惯的重要转变。这一消费习惯的转变也推动了我国城市居住环境设计不断创新。但就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现状来看,还难以满足消费习惯转变,甚至存在一些差强人意的设计。

一、对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认识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作息的普遍规律来看,人们每天至少有超过半数的时间是待在居住区的,因此居住区的环境对人的情绪、行为,乃至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具有较大的影响。那么,居住区都包含了哪些区域,这些区域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居住区是泛指城市中居民们聚居群集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居住区域,包含了人们居住的建筑物,用于休息、教育、健身、工作,甚至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公共建筑设施、公共绿地以及交通道路,等等。从城市居住现状来看,一般是以0.7万至1.5万人所聚居形成的人口规模,或户数大0.2至0.4万户、占地为10至35公顷之间的用地为量化标准,所形成的生活聚居地则称为居住区。从我国当前行政区域情况来看,通常是以社区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某某小区、某某花园、某某新城,等等。

二、城市居住区环境现状及反思

查看全文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新趋向

一、问题的提出

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二、居住区的含义与规模

(1)居住区的含义。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在城市中以群集聚居,形成规模不等的居住地段。(2)居住区的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又称居住组团)。一是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二是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三是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和规模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但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大小不一,人民生活需求水平不同,而且居住区规划的理论还在继续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因而不要简单化、模式化,不强求划一。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

查看全文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及设计概念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其构成元素有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精神元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指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精神元素带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精神元素的内容包括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

2.物质元素

居,神,这些都是通过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通过对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而感知、体味到的。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正如吴良镛教授在《广义建筑学》中指出:“人类的居住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其人工的构成部分。二是其自然的构成部分,两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居住环境’。”

查看全文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文章介绍了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构成元素,提出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环境景观设计方法、设计的着手点作了阐述和探讨,指出景观设计应从何入手,并提出了景观设计中一些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原则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步伐加快,已经进入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快速发展时期。由此,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人们希望接近、回归自然,在购房上的表现是从以前只注重实用、价格等因素,发展到对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绿化的自然生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及设计概念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其构成元素有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精神元素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摘要】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本文分析了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构成,提出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景观设计的内容及手法作了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普通住宅转向了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构成

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一)绿化。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三种趋势:一是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二是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三是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