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8:13: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军事思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军事思想来源论论文
【内容提要】军事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英文摘要】MaoZe-dong''''smilitarythinkingstemsfromChinesetranditionalmilitarythinking,thepracticalexperienceofChineserevolutionarywarandMarxistmaterialistdialectics.
【关键词】/军事思想/来源
MaoZe-dong/militarythinking/source
【正文】
中图分类号:E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432(2003)06-0050-04
试论军事思想与中国梦
摘要:军事思想是我国军事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结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依据。主席站在时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中国梦是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准确理解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思想;中国梦;当代意义
1军事思想及其形成过程
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所提出的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人民战争”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确了战争的主体,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道路、革命军队、革命力量组织的学说。“军事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用语和学术概念最早提出于1946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中。该指示中提出:“在每一个战役或战斗结束后,应在干部及战士中进行经验的检讨与总结”,并“加强干部对军事思想的学习”。军事思想最初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得以发展和完善。军事思想萌芽于建党初期,在井冈山革命期间初步形成,经过抗战时期的锤炼后逐渐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再经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后全面成熟,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军事思想是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得起历史验证的理论指导体系。
2军事思想的当代意义
正确把握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才能让军事思想为今所用。思想对人民军队的坚持,战乱之际是守卫家国的保障,太平盛世即是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军事思想汲取多年革命战争的经验与教训,在一次次失败和挫折中完善,在一次次成功后总结,最终对军队建设、作战方针、作战计划、战略战术等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与准确的总结,也使得军事思想具有普世性的特点。在当今社会,军事思想依然是我们理解战争本质的思想武器,对于信息化战争我们依然可以从军事思想中汲取经验,对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军事思想的当代意义在于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究了矛盾与统一的关系,为研究军事科学提出了科学的指导。特别是经过阐发和概括的矛盾分析法,已成为一个严密的科学思维系统,因而能够从事物的性质、矛盾诸方面的联结和客观条件的结合上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军事思想揭示了国防军事的客观发展规律,引领我国军事的不断向前发展,推动我国“强军梦”的一步步实现。军事思想对于多个原则性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并且经过了历史的考验,被证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须要坚守的。对于人民群众重要性的把握也是十分到位的,他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决定力量,得人心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对于军队的领导权,军事思想中明确指明“党指挥枪”的原则,这是不容动摇的,是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的底线。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军事思想在军队建设的方向上,对我国军事发展的原则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对于军事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辩证观有了系统地阐述,对我们长期军事发展和强军梦的实现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军事思想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军事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英文摘要】MaoZe-dong''''smilitarythinkingstemsfromChinesetranditionalmilitarythinking,thepracticalexperienceofChineserevolutionarywarandMarxistmaterialistdialectics.
【关键词】/军事思想/来源
MaoZe-dong/militarythinking/source
【正文】
迄今为止,军事思想研究大多着力于阐述军事思想的内容、建构军事思想体系、分析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军事思想的来源则很少涉及。张静如主编的《研究全书》(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辑录了700多篇军事思想研究论文,其中论述军事思想来源的文章不到十篇,这些文章都是从某一个方面而未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军事思想的来源。本文试图对军事思想的来源作一较为完整的阐述。
军事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军事思想是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指导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军事思想对竞争主体获得竞争胜利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军事思想;灵活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
军事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①军事思想贯穿了唯物辩证法原理,表现出了高度分析能力和罕见的洞察能力,不仅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市场竞争是利益的对抗和智慧的较量,是竞争主体发展的核心所在。由于竞争本身是在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创造性的毁灭”过程,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度,只要投入竞争,幸运之神固然不会远去,但失败也会随之而来。那么竞争主体在对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力避厄运,减少失败或反败为胜、绝境逢生呢?笔者认为:学习并借鉴军事思想,并运用到市场竞争中,将不失为良策。
一、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市场竞争成败得失的关键
在战争中,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灵活使用兵力是战争指挥的中心任务,指挥员能够依据战情制定和改变作战计划是战争指挥的重要原则。在长期战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军事理论,不断总结我军在革命中的作战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一整套中外军事史上最巧妙、最灵活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1947年,当胡宗南率25万兵力进犯延安,妄图摧毁延安中共中央机关的危急时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地作出地暂时撤离延安,拿一个延安换取一个中国的战略决策。他没有死守延安,而是从战略长远高度思考问题,最终以退为进又重占延安,取得胜利。可见在军事战争中指挥员能够从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多么的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是如此。古语云:“自古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能用长远眼光来思考问题的人谋不好眼前事。19世纪60年代末,世界手表王国瑞士有位工程师,历经千辛万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石英表,但是正处于黄金时代的每天制造20亿美元价值的瑞士钟表界,拒绝了他的建议,于是,这项技术被锁进保险柜,束之高阁。后来日本获悉此事并抓住不放,经过充分调查后,果断地从瑞士引进石英表生产技术,使手表业的电子时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出现在世人面前,致使具有世界手表王国之称的瑞士有178家手表厂倒闭,从业人员从8万锐减到5万,从而失去世界钟表王国的“王位”,等到瑞士人如梦方醒时,悔恨已迟,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江苏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以自己实际行动,活学活用关于战略策略思想制定出了“末日策划”方案,即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市场和竞争,都要充满危机感,都要意识到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既不能把企业的不景气作为自己搞不好的理由,也不要陶醉在一度的成绩里。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胜利,企业最佳时候往往是最不好的开始。小天鹅正是用这种“末日”新理念及其运作方式,以建立全球性“横向比较”的信息为手段,以全员化、立体化、规范化的营销管理体系为支柱以强有力的人才开发机制为保证,从追求卓越到追求完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于市场,终于市场。小天鹅员工的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末日管理”理念的生动体现。②
军事思想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军事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英文摘要】MaoZe-dong''''smilitarythinkingstemsfromChinesetranditionalmilitarythinking,thepracticalexperienceofChineserevolutionarywarandMarxistmaterialistdialectics.
【关键词】/军事思想/来源
MaoZe-dong/militarythinking/source
【正文】
中图分类号:E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432(2003)06-0050-04
建国后军事思想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建国后军事思想
论文摘要: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军事思想在建国后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运用,同样可以创造出辉煌业绩;军事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纵观中外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在战争时期是著名的将帅,但到了和平时期却成了平庸的军人。因为战争与和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不但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战争统帅,而且也是和平时期军事斗争的大师。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军事思想在建国后继续谱写着辉煌的篇章。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建国后军事思想作一探索、分析。
一、军事思想探源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思想作了这样的概括:“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论断从总体上指明了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对思想进行了科学定位。
国外学者和国际友人从另外一些视角对和他的思想进行了研究。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竹内实对中国历史上的伟人进行了排列,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四位伟人:秦始皇、孔子、和邓不平。作为使秦始皇和孔了合为一体的是。英国传记作家迪克·威尔逊曾对著作进行了统计,结果是这样的:在著作中的所有参考资料,22源于儒家思想,I2出自道家或墨家的著作,13是中国传奇或纯粹的文学作品中的东西。相比之下,仅有4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24%引自斯大林,18来自列宁。而美国著名的研究专家R·特里尔认为,是个复杂的人物。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会随时流出些什么。
军事思想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军事思想简述
(一)初战的胜利可以为下一战创造有利的战场,鼓舞战士的士气,还可以达到战略侦察的目的。在没有取胜把握的情况下,宁可退让,持重待机,也决不贸然应战。初战也是整个战争或战役的序幕,对于指挥员而言,必须全局在胸,有整体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这是胜兵先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和作战指挥原则。初战的胜利必须有利于战争全局,否则将视为失败。初战不仅要考虑本次战役,而且要为下一个战略阶段考虑。不管初战是胜利还是失败,指挥者都应该计划好下一个战略阶段的对应实施方案。例如:三大战役首战东北,辽沈战役首战打锦州,平津战役首攻新保安、天津。辽沈战役要照顾全国,打锦州要照顾东北和华北,打新保安、天津、塘沽要照顾北平。所以,初战不是孤立的,要从全局和战役发展的高度来确定初战,上述战役都充分体现了重视初战的指导思想。
(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在战争中,人的主观指导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在中外历史上,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战例有很多,例如:中国的晋楚城濮之战,楚汉成皋之战,韩信破赵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基于这些历史事实,确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战争的胜利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他说:“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
(三)善于抓主要矛盾的观点。善于运用抓主要矛盾的方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他认为,整个战争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复杂矛盾体系,在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必有一种矛盾、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他要求指挥员既要全局在胸,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节,带动全局的发展,做到“一朝成功,全盘皆活”。
二、军事思想的具体指导作用
(一)利用“慎重初战,首战必胜”的思想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课程,入学教育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努力与追求。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尽力做好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教师对入学教育的安排和内容设计需遵循三原则: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统筹兼顾,必须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就是根据当代社会的需求对大学生提出要求,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指导性意见,突出学生时代特征、个性和谐发展、实践与创新等内容,在选材上要反映相应领域中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必须统筹兼顾强调入学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丰富性和系统性。为了让新生了解大学,了解专业,了解自我,转变观念,确定方法,树立目标,入学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专业思想教育、法纪观念教育、人生理想教育、成才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教育这六大方面。必须可持续发展要求入学教育效果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完成入学教育后,大学生可以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军事理论策略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是军事思想的来源之一;但是更注重从战争的实践中去掌握军事规律;军事思想的方法论来源于唯物辩证法三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涉猎了传统军事思想知识、革命战争中掌握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往往十分尊重战场领导人的意见、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是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思想、的军事思想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现实经验、明确了战争的基本问题、明确了人与战争的主客体关系、运用唯物辩证法,阐述了战争规律、敌我态势等军事问题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内容提要】军事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军事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和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关键词:军事思想来源革命青少年
迄今为止,军事思想研究大多着力于阐述军事思想的内容、建构军事思想体系、分析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军事思想的来源则很少涉及。张静如主编的《研究全书》(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辑录了700多篇军事思想研究论文,其中论述军事思想来源的文章不到十篇,这些文章都是从某一个方面而未能从整体上去把握军事思想的来源。本文试图对军事思想的来源作一较为完整的阐述。
一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是军事思想的来源之一。
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涉猎了传统军事思想知识,后来根据革命事业的需要,有选择地吸取了有关内容,从而形成了军事思想的基本军事观点。在少年时代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左传》等书,特别喜爱阅读《三国演义》。他对这些书籍的兴趣终生未曾衰减,非常熟悉书中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到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后,又特别仔细地阅读了《资治通鉴》和《读史方舆纪要》。在第一师范读书笔记本《讲堂录》中,还用心记下了一些《孙子兵法》的条文。1927年,背叛革命后,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说:“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1](p8)这与《孙子兵法》的军事观点基本相同:“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后来,又作了与《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更为一致的论述:“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3](p604)虽然也吸收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对这一观点的解释仍然运用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提出了“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的命题。[4](p171)晚年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孟庆云说过,中国的军事家可以不懂政治,但政治家不能不懂军事。这里,几乎是重复了孙子的话:“不可不察也”。
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后,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及世界军事潮流的变化,同志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这些论述不仅开辟了军队历史使命认识的新境界,而且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科学确定军队历史使命,是对军队实行正确领导的基本保证。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同志就提出工农红军要执行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三大任务发展成为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三项。在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前夕,同志又将人民军队的职能使命概括为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1954年同志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要“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要求我军肩负起“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提出,军队要为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新世纪新阶段,同志关于“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精辟概括,同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赋予我军历史使命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发展需要的重要指针。
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立足信息化军事形态的特点和趋势,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需要,抓住实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要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安排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要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法律等各领域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手段,主动预防、化解危机,确保慑则有威、遏则必止、战则能胜。要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
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为谁打仗、听谁指挥的问题是军队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人民军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集团,是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和神圣军魂;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必须永远坚持的根本宗旨;英勇善战,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征和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是我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本质之所在。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必须坚决抵制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想观点的影响,始终坚持我军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不变军魂,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牢固坚守为人民谋利益的最高准则。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人手中。
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紧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打什么样的仗、如何打赢的问题是军队建设的基本问题。必须敏锐把握世界军事变革的最新动向,立足我军建设现状和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改革创新。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逐步实现向信息化军事形态转型。要按照新的军事理念调整改革军队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加紧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保障体制,加强诸军兵种部队综合集成建设。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大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人才强军工程,加紧培养大批适应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战争要求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全面提高部队的科技素质和水平。
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军事法规,加强科学管理。坚持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着力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军队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军事理论创新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实践探索成果法制化步伐,不断完善军事法规体系,严格依据条令条例管理教育部队,牢固树立和落实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军队管理水平,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领域切实加大从严治军力度,从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等不同环节全面提高依法治军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步伐,确保我军圆满履行各项使命任务。
晚清军事后勤研究论文
军事后勤,是整个军事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保障。晚清军事后勤的研究,是军事史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民国时期,军事界、学术界就对晚清军事后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我国军事界和学术界对军事后勤思想、后勤建设和战时后勤保障等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仅对二十几年来学术界对晚清军事后勤的研究情况加以整理和概述,以总结经验,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晚清军事后勤的总体研究
二十几年来,关于晚清军事后勤的总体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版了一些专著,如《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为记述中国近代军事后勤的通史性著作,《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资料选编》在搜集、整理近代后勤资料方面成绩卓著,《中国军事制度•后勤制度卷》、《中国军事经济史》也有关于晚清军事后勤体制和实践方面的论述。有关的著述中也涉及到军事后勤,如《中国军事通史》、《中国近代军事史》、《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等等。有关学术论文则有《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中国军事后勤思想述要》、《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中国古近代后勤思想略论》、《试论近代军事后勤的发展走向》等。其内容涉及晚清军事后勤演变的性质、地位、中国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军事后勤体制、军事后勤保障等方面。
(一)晚清军事后勤演变的性质和地位近代军事后勤属于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性质、地位和起止时间与整体上的军事近代化是一致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晚清是中国军事后勤发生根本变革的重要时期,后勤思想、后勤建设及后勤体制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注:房立中:《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27页。)。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实际上处于一个由旧变新,由农业支援转变为工业支援的大变革时期(注: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46页。)。这充分肯定了晚清军事后勤的重要历史地位。关于中国军事后勤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和结束问题,学术界一致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这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也是军事后勤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开始;关于这一转变历程的下限,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清朝末年就在新军中确立了中国近代后勤体制。“其后中国的军队基本上延续了袁世凯所建立的后勤体系,不过常有些曾损变通而已。”(注:房立中《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奚纪荣《蔡锷军事思想研究》、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均持此观点。)有人认为这一过程要延续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注: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46页。),也有人认为中国军事后勤的近代化要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注:皮民勇《中国古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略论》,王彦、吴信忠、张云《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历史考察》均持此观点。)。
(二)后勤思想变革的研究军事思想是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军事后勤思想是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后勤经历了由古代军事后勤向近代军事后勤的转变时期,在军事后勤思想领域,传统的后勤思想自然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后勤思想的变革集中体现在近代重要军事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言论中,对这些重要人物的后勤思想进行研究,以揭示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的发展变化,是二十年来关于军事思想变革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关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变革的专著尚未出现,有关的论文有:《林则徐军事思想特点初探》、《论林则徐、魏源军事思想》、《试论胡林翼的军事思想》、《曾国藩军事思想初探》、《试论曾国藩的后勤保障思想》、《论曾国藩的军事思想》、《试论曾国藩的军事经济思想》、《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后勤方略》、《论左宗棠的建军思想》、《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军事改革思想》、《袁世凯的军事思想》等。在军事后勤思想方面的变化主要有:在战争后勤观上,普遍认为军队后勤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注:皮民勇:《中国古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略论》,《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113页。);在战争的物质来源上,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取之于敌、以战养战和开展生产自补;在后勤战备建设上,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建立充足的物资储备;重视军事交通运输;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注意提高后勤效益;进行近代后勤教育,培养近代军事后勤人才;在战略战术上,主张断敌粮道,巩固后方(注:杨庆华、刘仁亮;《中国军事后勤思想述要》,《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第154页。)。
(三)军事后勤保障的研究中国军事近代化是从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开始的,由于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的引进,战争手段变得异常复杂,导致了军队后勤保障的相应复杂化。关于近代军事后勤保障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观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