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7:1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均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均衡与非均衡证券市场探讨
一、引言
《中庸》是儒家重要经典,是古代许多儒家的方法论,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朱熹对中庸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适度性。理论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中静力学则是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经济系统中也提到均衡,如:均衡价格、局部均衡、一般均衡论、非均衡的经济等。博弈论有纳什均衡、完美纳什均衡等等。总之在很多领域出现类似平衡的概念,平衡的状态,非平衡的现象。儒家之所以把中庸作为方法论,就在于它能维持社会稳定,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中,解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问题的方法论之一。
二、中庸的平衡或均衡思想
《中庸》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中和”和“时中”,从人的性情来说,一个人还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心情平静,不偏不倚叫“中”,当表现出来又有节度,无过不及叫做“和”,这蕴含着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它的客观规律,满足类似于静力学平衡或经济领域的均衡状态。“时中”指“中无定体,随时而在”,中处于变动不居之中,随时处中。揭示了任何事物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也要达到动态平衡或动态均衡状态。
三、理论力学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以某个体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地球作为参照物,进行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得到所有各力作用下满足的静力学平衡条件,反映的是所有作用通过研究对象这个载体发生相互作用,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用这套理论来解决大量的工程设计问题。动静法是利用静力学方法解决动力学问题,满足一定条件形成动态平衡。为求解复杂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提供普遍解决方法。
浅析外部均衡标准
摘要:国际金融学在我国一直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原因是学者们在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上众说纷纭。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是外部均衡问题。但是外部均衡的标准是不断演变的,贸易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均衡及经常账户的跨时均衡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外部均衡标准。
关键词:研究对象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OntheStudyingObjectofInternationalFinance
一、问题的提出
界定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一门学科的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观点。MauriceObstfeld&KennethRogoff,(2000)认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者称之为国际金融)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发散。这表现在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本身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统一的分析框架,从事这方面研究和教学的学者对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义。
在国内长期以来的代表性观点是: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经济的货币方面,也就是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如陈彪如在其所著的《国际金融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的序言中认为:“国际金融应以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既要说明国际金融活动的主要问题,又要阐明国际间的货币和借贷资本的运动规律”。钱荣堃在其主编的《国际金融》(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的序言中认为:“国际金融研究的是国际间的货币关系和金融活动”。
论汇率均衡
汇率研究是货币金融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西方国家的汇率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相比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起步较晚,‘成果很少。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汇率这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日益重要,汇率政策已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对汇率进行理论上和政策上的研究。
在汇率研究范围内有不少问题可供选择,本文以汇率均衡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汇率均衡研究在西方汇率理论中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自然也就是一个很有“挖掘”潜力的理论课题。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取得不同于西方理论但又高于西方理论的汇率均衡研究成果,将是有理论意义的。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为数不多的汇率研究中,尚没有发现对汇率均衡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可以说这还是一个“空白”领域。而现实是,经济发展中总存在着“均衡”运行的问题,西方国家如此,我国也是如此。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就强调经济总体和各部门之间的平衡,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更需要重视经济的均衡运行。而经济的均衡运行是由许多方面的均衡及其相互配合组成的,汇率便是其中之一。汇率均衡是保征我国对外收支平衡的重要条件,对国内经济的其他方面也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理论分析为前提,以中国现实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建立我们自己的汇率均衡理论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我希望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文是在浏览了国内外关于汇率研究的大量文献和搜集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论述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为汇率均衡一般分析(上篇)和汇率均衡特殊分析(下篇)两大部分。
主要内容如下(按各章顺序):
财政均衡转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分税制体制路径依赖的不断强化,纵向财政失衡和横向财政失衡问题不但没有妥善解决,反而呈现进一步拉大趋势。这种失衡难以保证各级地方政府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本文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理论为基础,以我国财力分配的失衡为切入点,提出建立均衡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力分配;失衡;均衡转移支付制度
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突出表现为“两个比重”继续稳步提高,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现行财政体制侧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收入的“集中”划分,忽视省以下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加之非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我国政府间纵向财力失衡和区域间政府横向财力失衡问题严重,基层财政和落后地区财政困难的状况堪忧。而转移支付制度是有效平衡政府间财力差异的重要手段。因此,积极探讨我国政府间均衡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对解决我国政府间的财力失衡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政府间财力分配差异状况及转移支付的作用
(一)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国财力分配差异较大。我国区域间政府财力分配明显失衡。一是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逐渐拉大。按总人口计算,199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收入比为2.30:1.29:1,到2005年扩大为2.54:1.40:1;最高的上海市人均财政收入7972元,是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18.36倍。二是区域间人均可支配财力的差异日趋扩大。199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财力比为1.71:0.86:1,到2005年扩大为1.91:0.87:1;最高的上海市人均可支配财力9106元,是最低的湖南省的9.56倍。三是区域间人均财政支出的差异进一步扩大。1994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出比为1.64:1.13:1,到2005年为1.56:0.85:1;最高的上海市人均财政支出9259元,是最低的安徽省的7.94倍。不难看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政府间财力分配能力差异明显。
(二)财政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间政府财力差异的作用。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为保证地方既得利益,国家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即以1993年为基期年,以分税后地方净上划中央的收入数额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基数,基数部分全额返还地方,以后给予一定的增长返还。从1994年开始,税收返还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增长率挂钩,每年递增返还。关于税收返还的递增率,规定按当年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不久,为更充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将税收返还的递增率改为按各地区分别缴入中央金库的“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这种税收返还政策属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政府的财力。同时,我国为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留改革前结算补助等转移支付项目的同时,建立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分两类:一类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目标是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另一类是专项转移支付。旨在实现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实行专款专用,包括一般预算专项拨款、国债补助等。1994—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增量为26288亿元。其中,东部2707亿元、中部11438亿元、西部12143亿元。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不断增加,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7341亿元,相当于1994年的15.9倍,年均增长28.6%。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381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3529亿元。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政府的财力差异。若以基尼系数测算,考虑税收返还后,省、市、区间财政收入差异程度有所下降,按照“1:0.3”计算的“两税”返还对缩小省、市、区收入差距也有所贡献。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后,省、市、区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程度明显下降,基尼系数已下降到0.4以下。1999年后,财力性转移支付对缩小省、市、区间收入差异程度的贡献率逐步扩大,到2005年,考虑财力性转移支付后,省、市、区间财政收入基尼系数减少了0.105。可以说,一般预算收入存在明显差异。如果考虑税收返还,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则下降到0.457,说明考虑税收返还后地方收入不均衡的情况有所缓解。若再考虑财力性转移支付,基尼系数则下降为0.351,比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0.12,省、市、区间财力性转移支付均等化相对较明显。
量刑均衡研究论文
一、立法的缺陷与情感的抑制
理论中的量刑平衡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整体平衡,在量刑中首先应当遵循类似案件类似处理原则来达到量刑公正的目标;二是个别平衡,即,在案件类似处理的原则下,让刑罚个别化找到与整体保持平衡的最佳结合点,做到个别平衡。只有整体平衡与个别平衡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量刑的真正平衡。⑴
量刑整体平衡的实现依靠立法的技术及其合理的量刑规则;量刑个别平衡的实现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因而离不开情感的因素。量刑个别平衡之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刑罚个别化,其要求我们在关注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犯罪者人身危险性。它要求我们对比法定量刑情节的同时应该关注酌定情节的适用。
许霆案件的发生,再次折射出盗窃罪法定刑设置的缺陷。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可见,现行刑法对盗窃罪的量刑档次划分为四个档次: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以及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但问题是:如果出现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的情况时,该适用哪个量刑幅度呢?由于法律没有将这种情况设定为情节加重犯,因此,我们只能将此认定为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盗窃金融机构,数额一旦达到特别巨大的情况下,按照法律的规定则应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从数额巨大到数额特别巨大,两者应该相互自然衔接。但是,从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直接跳到无期徒刑和死刑,中间则是一条鸿沟,没有任何的缓冲地带。
就本案而言,许霆连续取款171次,共取出17余万元,毫无疑问,远远超出了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⑵故,许霆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情节,依据现行刑法典,只能在无期徒刑和死刑之间选择适用刑罚。难怪法官满怀委屈:最初判处“无期徒刑”,不仅有法律根据,而且是选择法定刑中相对轻的档次。但是,为何该判决一出,就遭到了众人的质疑?梳理质疑的头绪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认为是不当得利,应该按照民事纠纷解决;有的认为是侵占罪,应该从轻发落;有的认为是普通的盗窃罪,不应该与金融机构挂钩;有的认为,法官量刑不均,是自由裁量的错误。
一言以蔽之: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未必知道罪与非罪之间如何界定,也不去关心罪质的不同。他们只是一种直觉:判的太重了!而对于法官而言,他们感到迷惘:依照法律量刑,何错之有?于是,学者们站出来切中要害:我国盗窃罪法定刑设置不合理,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从理论上讲,同一种犯罪结果的数量与其所应受刑罚应成正比关系,数量越大,量刑就应当越重。在犯罪结果量的上、下限与量刑的上、下限之间应当存在必然的比例关系[1]。反观我国的盗窃罪立法,在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与数额特别巨大之间,呈现“数额与惩罚”比例关系的陡然倾斜,使盗窃罪在立法技术上没有形成合理的罪刑阶梯。何况,十年来,盗窃量刑标准并没有根据国民经济、人均收入的提高做相应的调整,以至于判决结果相较十年前显得越来越重。……与罪刑相适应原则是背道而驰的。⑶
均衡汇率探究论文
【摘要】文章在讨论均衡汇率的存在性、唯一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现有文献中均衡汇率的测度、汇率失衡与调整等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多重均衡的存在可能是汇率制度选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均衡汇率;测定;反思
关于汇率的研究文献可谓浩如烟海,然而我们对汇率所知仍然有限,关于汇率制度的安排,到目前为止,似乎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能找到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人们转而研究均衡汇率,希望能从均衡汇率的研究中探讨汇率误置(misalignment),以期能对各种汇率制度进行评价,对汇率的未来走势作预测。但就失衡的汇率如何走向均衡的文献不多,研究汇率的生成机制可以看作是考察汇率如何走向其均衡状态的一种方法。本文试图对现有的关于均衡汇率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考察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多重均衡汇率的存在,可能是各种汇率制度均有其存在的某些理由,从而没有单一的的汇率适用于所有的国家。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并讨论均衡汇率;第二部分讨论均衡汇率的测定;第三部分讨论汇率的失调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一、关于均衡汇率的文献回顾
对均衡汇率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而斯坦福大学的纳克斯首先提出了完整的均衡汇率概念: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汇率。斯旺提出,均衡汇率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经济均衡相一致的汇率,内部均衡是指经济实现了潜在的产出水平,外部均衡是指资本项目实现国家间可持续净要素流动。
纳什均衡价格联盟策略研究
摘要:2009年末,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大雪的袭击,随后,各地大雾弥漫,橙色预警多日,同时伴随着油价的上涨和汽油税费的恢复,使我国主要的民营快递公司"三通一达"全部参与快递涨价,形成了事实上的"涨价同盟"。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用博弈的模型分析集体行动的困境,论述了快递涨价联盟的必然瓦解。快递涨价联盟的当事人并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没有任何一方可以牵制其他方遵守协议,各方当事人都只试图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因此可能导致最终结果是无效率的,快递涨价联盟也将瓦解。
关键词:纳什均衡价格联盟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B2B、C2C、B2C等电子商务模式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的繁荣。目前国内的快递市场有国营的、民营的还有国际大的快递物流巨头,物流快递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有数据表明,GDP每增加10%,物流就会相应增加30%。此外,随着国内速递市场的不断放开和世界流通领域的进一步活跃和繁荣,快递需求将会更加旺盛。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将发生较大的市场分化,物流市场格局会随之变化。我国快递行业的格局主要是三分天下:以联邦快递和UPS为首的外资阵营,主要占据国际业务,运营比较规范但价格较高;以中国邮政EMS为主导的国企阵营,其拥有法规政策优势,邮局网点无所不及,价格也比较高;以“三通一达”为主的民企阵营,野蛮生长、低价灵活、竞争激烈。在这3种主要的格局中,民企阵营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最广,2008年我国快递行业共有14亿件的业务量,而民企阵营就占据了近70%。“三通一达”是我国民企的代表,也是网购的主要物流合作商,主要包括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
二、博弈论理论研究
博弈论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属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博弈论主要是研究人们的策略互动行为。博弈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人们在交往合作中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而且信息不对称。博弈论研究如何使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自愿做出大家都遵守和实施的有效制度安排,以增进社会的福利机制。
罪刑均衡原则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
本文以历史发展顺序为时间空间,以刑法价值为评判标准,较详细地阐述了刑事古典学派的报应论和一般预防论,刑事实证学派的个别预防论以及现代西方学者的一体论各自主张的罪刑均衡原则的基本蕴含,同时还论及了一体论在我国刑刑法理论中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罪刑均衡原则报应论一般预防论个别预防论一体论
罪刑均衡原则又称为罪刑相适应原则,或称为罪刑相当原则。罪刑均衡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但在实行严刑苟罚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罪刑均衡只不过是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罪刑均衡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确立的。
罪刑均衡原则之理论基础包括报应主义和功义主义两种学说,功利主义又有规范功利主义(一般预防论)和行为功利主义(个别预防论)之分。报应主义之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认为刑罚是对已然之罪的一种回报,因此刑罚的质和量完全以已然之罪为转移,即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损害应当成为刑主的尺度。其追求的刑法价值观念主要在于公正性。规范功利主义以贝卡里亚、边沁为主要代表,注重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主张刑罚与初犯可能相性相适应;以龙布罗梭、菲利为代表的行为功利主义摒弃了报应主义关于刑罚与已然之罪相适应和规范功利主义关于刑罚与初犯可能性相适应的罪刑均衡原则,而主张刑罚与再犯可能性(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生)相适应的罪刑均衡原则。但上述两种功利主义追求的刑法价值观念均主要在于谦抑性。现代出现的融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一炉的一体论,主张的是刑罚与已然之罪(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未然之罪(初犯可能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的罪刑均衡原则。此论追求的刑法价值观念在于公正性和谦抑性。
总之,罪刑均衡原则不仅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而且随着刑法价值观念的嬗变,其标准也在发生变化。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历史发顺序为时间空间,以刑法价值为评判标准,对罪刑均衡原则的历史发展过程做些探讨,以期推动对此原则的进一步研究。
均衡汇率反思论文
【摘要】文章在讨论均衡汇率的存在性、唯一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现有文献中均衡汇率的测度、汇率失衡与调整等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多重均衡的存在可能是汇率制度选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均衡汇率;测定;反思
关于汇率的研究文献可谓浩如烟海,然而我们对汇率所知仍然有限,关于汇率制度的安排,到目前为止,似乎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能找到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人们转而研究均衡汇率,希望能从均衡汇率的研究中探讨汇率误置(misalignment),以期能对各种汇率制度进行评价,对汇率的未来走势作预测。但就失衡的汇率如何走向均衡的文献不多,研究汇率的生成机制可以看作是考察汇率如何走向其均衡状态的一种方法。本文试图对现有的关于均衡汇率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考察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多重均衡汇率的存在,可能是各种汇率制度均有其存在的某些理由,从而没有单一的的汇率适用于所有的国家。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并讨论均衡汇率;第二部分讨论均衡汇率的测定;第三部分讨论汇率的失调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一、关于均衡汇率的文献回顾
对均衡汇率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而斯坦福大学的纳克斯首先提出了完整的均衡汇率概念: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汇率。斯旺提出,均衡汇率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经济均衡相一致的汇率,内部均衡是指经济实现了潜在的产出水平,外部均衡是指资本项目实现国家间可持续净要素流动。
义教均衡发展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现就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依法治教、优质均衡、软硬件并举”的原则,遵循“统一规划、城乡共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推进”的工作方针,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以加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为途径,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实现县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基本均衡,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基本均等的义务教育,努力使我县教育整体水平步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二、发展目标
用3至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评价科学化、教育质量优质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学校布局合理化。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使永久性保留学校服务范围恰当,办学规模适当,学校布局和规模满足生源变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