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等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6:36: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均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探究
摘要:文章旨在为促进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数据分析、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从而改善安徽省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分配不均的问题。文章通过对现阶段相关数据分析,呈现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化现状,并查阅《安徽省统计年鉴》,对相关数据进行泰尔指数的计算和比较,直观地呈现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合肥市作为代表,调查合肥市城乡居民对于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认可程度,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结果,得出安徽省现阶段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化较严重的结论,并提出促进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卫生;均等化;城乡差异;泰尔指数
一、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一)安徽省医疗财政支出数量不合理。安徽省医疗财政支出严重不足。2015年,安徽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约为480123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9%。到2016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约为5022323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46%;同年,全国卫生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平均比重为7%。这一数据表明,安徽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是财政总支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安徽省政府也非常重视城乡居民的民生。然而,尽管近年来安徽省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不断增加,支出比例仍然较小。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6%~8%,发展中国家约为2%~6%,而安徽省2016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仅约为全省GDP的2.08%,明显比例较低。(二)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非均等化。2013年安徽省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为5.65张,是农村的2.24倍;2014年和2015年,不均等化现状略有恶化,城乡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的比值分别上涨到2.26倍和2.27倍。到2016年,情况有所好转,比值下降到2.14。然而,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化依然较为严重。2016年安徽省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是农村的2.01倍;2016年安徽省城市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数是3.36,而农村却只有1.13。除此之外,城乡之间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先进程度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差距。(三)安徽省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非均等化。人民健康水平是衡量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最终效果的有效工具,一般可以用人均期望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价。根据《201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6.01岁,农村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3.17岁;2014年城镇居民死亡率为5.89%,农村居民死亡率为6.13%。由此可见,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缺乏获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实力,医疗服务利用率也比较低,使得他们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居民。
二、安徽省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程度测算
本文拟选取医疗保健支出和医疗卫生资源两个指标进行测算。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是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基础。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公平,一般可以从医疗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方面加以比较。本文选取了2007年到2016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以及城乡拥有的医疗机构的床位数与卫生技术人员数。从需求方对健康的消费支出水平和医疗资源的供给情况两种行为来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程度。(一)安徽省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支出不均等性测算。泰尔指数经常作为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或者称不平等度)的指标。本文中使用泰尔指数的公式T=Pu*ln+Pr*ln(1)来表示安徽省城乡居民健康消费支出差距的泰尔指数。其中,Pu代表安徽省城市内人口数量占全省人口数的比重,Pr代表安徽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数的比重。Xu和Xr分别代表安徽省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消费金额占全安徽省医疗卫生消费金额的比重。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7年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差距的泰尔指数为11.89,到2016年的1.00,整体上下降了10.89,十年间安徽省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支出差距下降了91.61%。这说明安徽省在2007年到2016年间,安徽省农村和城市之间居民在健康消费支出差距上逐渐减小,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上有了稳定的发展,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均等化程度的改善。但在安徽省城乡间居民健康消费差距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差距依然存在。安徽省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仍然不均等,需要政策上的调控与支持。(二)安徽省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不均等性测算。从表2中泰尔指数的测算可知,安徽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非常不公平,主要是城乡间医院与卫生院床位数存在差距,以及注册护士数量城乡之间的差距。床位数的泰尔指数大于注册护士的泰尔指数大于执业医师的泰尔指数。从2008年到2016年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的泰尔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床位数的泰尔指数从2008年的36.52下降到2016年的21.14,下降了42%。注册护士的泰尔系数从2008年的21.80下降到2016年的13.95,下降了36%。执业医师的泰尔系数九年间从11.06下降到5.54,下降了50%。由此可见三项指标的泰尔系数下降幅度都比较大,其中执业医师的泰尔系数下降幅度最大,但三项指标泰尔系数的绝对值依然很大,安徽省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等性仍然存在,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仍然不尽合理。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想要实现均等化,首先需要城乡间医疗卫生资源在分布上没有过高差距,而医疗卫生支出是一种关乎民生的刚性需求支出,其差距是衡量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均等性的重要体现。政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而医疗卫生支出作为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表现。近年来,安徽省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消费的泰尔系数低于医疗资源供给三个指标的泰尔系数,说明城乡居民在医疗卫生需求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城乡间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等性仍然存在。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研究与对策
摘要:公共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领域的热点,公共文化的四性-均等性、便利性、基本性、公益性也逐渐被公共文化领域的从业人员所熟知。但是,如何深入研究这“四性”,以及实现这“四性”的路径在哪里,这些问题仍处在研究之中。本文拟就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群艺馆(文化馆)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以及实现均等性的路径进行探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辅助性理论基础。
关键词:公共文化;均等性;群艺馆
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的提出与发展
在西方学术领域,有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由来已久。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Smith)较早论述了公共服务公平供给的问题,他在论述君主或国家的义务时提出并分析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问题,认为公平的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义务和职责。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公共服务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内涵。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可以更为灵活地探索代替直接供应公共产品的方法,从而提供成本节约的政策结果。同时,要打破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垄断机制,利用市场化和私人部门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进入21世纪,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强调政府在公共服务中不是扮演操舵手的角色,而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服务于广大人民,充当调解员、仲裁者的角色,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并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首次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来看,学术界与政府都对公共均等化问题有所涉猎,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框架和系统解决方案,但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群艺馆(文化馆)体系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之一
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主要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为代表的“三馆”体系、广播电视体系、新闻出版体系等组成。本文暂不对广播电视系统、新闻出版系统进行讨论研究,而把重点放在“三馆”中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群艺馆(文化馆)体系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即为该体系建立起了省(直辖市)群众艺术馆-地市(区县)文化馆—街道(乡)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这样的四级服务体系。从理论上说,服务的触角能够延伸到公众身边,这也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除广播电视系统以外唯一能够将服务触角最大限度延伸的体系。多年来,群艺馆(文化馆)体系在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产品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卓有成效。从2017年国家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来看,以天津为例,共设有省级群众艺术馆1家,地市级文化馆16家,街道(乡)文化站264个,基本做到每区(县)均有文化馆,街道(乡)均有文化站。2017年,天津的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共举办文艺活动6353次,参加人员达到232.91万人次,举办文艺培训班次7198次,培训人次达到47.3万人次。并且,天津的群艺馆(文化馆)体系还创造了多项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如东丽区的“文化杯”全国文学评奖活动、和平区的“和平杯”全国京剧票友大赛等,这些品牌活动均受到公众的欢迎。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探讨
1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1.1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展及成绩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大,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文化基础设施布局趋于完善。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2个,其中县图书馆1632个;群众文化机构44260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4343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建筑面积、资源总量、人均资源量均比上年增长,2013年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780个,占上报博物馆数量的80.0%。其次,启动国家级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目标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以上省级分中心和5000个以上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联网,目前国家级、省级中心和基层网点的建设数量已经达到了该目标。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作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支撑的国家数字图书馆通过资源镜像、虚拟网等手段,分批遴选了约165TB的资源面向全国共享,范围覆盖全国17个省,共享资源总量达到2385TB。《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已建设乡镇、街道、社区等各级站点28612个,重点向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服务。
1.2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有了新增长,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有了新变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由于我国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我国公共文化设施、财政投入、馆藏资源的数量从总体来看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对特殊群体的需求不够重视,导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1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及经费投入不均等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探索
各个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责都是提供公共服务,我国政府也有几大基本职能,包括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因此,要不断地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从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1以“为民服务”为行政理念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政府应转变行政观念,以“为民服务”为行政理念,并在工作中贯穿“民本位”的思想,一心一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与此同时,还应转变服务态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服务的供给水平。在公共组织中,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素质会对政府的工作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不仅要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彻底解决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强化教育和培训管理者,不断地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增强其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2转变政府的职能
首先,强化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针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要加强同其他组织和部门的合作,积极鼓励第三部门以及市场加入供给服务的行列。其次,加强供给主体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明确他们的职责。与此同时,转变政府的管理方式,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时候要重视效果和效率,根据相关的原则对政府的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合理地界定政府的权责范围,为创建服务型政府作实质性的努力。特别要将一些管理的技术手段充分地利用起来,减少行政的审批层次,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高效和便捷的公共服务。此外,加强政府机构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上下级部门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最后,强化政府之间的协调以及合作,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地方之间形成合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务的公务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行政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从而降低行政成本,并在政府的合作模式下增强政府的效能。总而言之,政府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对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进程。[1]
3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机制研究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标准化和均等化的建成。均等化的落脚点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基本价值取向是在文化权益方面要实现社会公平,以标准化来促进均等化。如何使这项民生工作,文化惠民政策落地,结合鞍山实际情况制定和出台鞍山市的相关意见和标准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一、鞍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鞍山目前正处于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准备阶段,在实现均等化的路上。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形成了许多具有鞍山特色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和手段。如以基层综合文化站为阵地,打造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服务空间,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全覆盖;以品牌活动为引领,打造互动式的服务内容,实现了各个群体文化活动的全员参与;以“一卡通”为媒介,打造资源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打造“专职队伍”、“协会队伍”、“文化志愿者”三支专兼结合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着力提高群众文艺活动质量和水平。虽然有亮点,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二、鞍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文化设施的使用监管维护的长效机制
开放时间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没有考虑群众的可及性;开放宣传的力度不足,利用率不高;文化设施后期维护经费不到位;部分文化站活动场所被挤占、挪作他用现象突出等一系列问题。
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公共体育论文
1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了保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的数量大致相当、质量大致相近、可及性程度大致相同的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并由全体社会成员一视同仁地大致均等化分享的一种制度安排。由于这类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劳动就业权、文化权、满足人的基本尊严的需要,因此,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基本权利紧密相连的,与公民的居住地、职业、收入多寡等因素无关。即大致均等化地享用基本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大致均等化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享有体育公共服务无论在机会、标准上还是在结果上都均等。
2四川藏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体育公共服务是一种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是为了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产物。它主要集中在有形的、基础的、群众性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文章主要是从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资金供给、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教育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角度进行研究。四川藏区包括甘孜州藏族自治州18个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个县和凉山州木里1个县,总面积24.97万平方公里,约占四川省总面积的51.49%,总人口187万,其中藏族人口124万,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康巴藏区)。其中甘孜藏区总面积约15.2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藏区的主体和核心地区。
2.1资金供给现状
体育财政支出是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从四川藏区来看,体育公共服务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体育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收入与社会资助资金占比均较少。如2009年大部分县经济发展水平如下:有15个县的人均GDP为8146元;有8个县的人均GDP只有6974元;有3个县人均GDP达8470元。2010年四川藏区的经济状况为,四川省藏区实现生产总值270.6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8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177元。从上面的数据情况可以看出,四川藏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纯收入少,这都决定了来自该区域的财政收入相应也少,地方财政用与建设本区域的支出就很有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论文
[摘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分别提出并对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了详尽阐述,这是中国政府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因此,只有深刻了解其内涵,合理确定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国情,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提出应按照“窄口径、低水平”要求,分类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窄口径、低水平”;服务均等化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在联合国的文件中,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清洁水、卫生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和住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南非把基本教育(学前和小学教育)和初级医疗定义为基本社会服务,同时也讨论了饮用水、卫生设施、营养、社会福利和公共工作项目,把它们部分地作为基本社会服务。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界定是不一样的。例如,加拿大把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主要是社会福利)作为联邦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项目;印度尼西亚把初等教育和公路设施列为政府财政均等化的内容;巴西把医疗卫生列为转移支付;哥伦比亚和智利把教育列为转移支付;智利实行教育券政策;美国的一些州也采取类似措施,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养老保险等方面尤为突出;而巴西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卫生。因此,国外学者普遍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公认为基本公共服务。
从有些国家的实践看,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必须遵守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根据效率目标优先还是公平目标优先的战略,公共服务分为以英国和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全面公平型”,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的“效率主导型”,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最低保障与兼顾效率型”。但是各个国家根据不同的国情会选择不同的模式。总体来看,在公平方面研究较少,效率方面的研究较多。国外学者在研究时发现不同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竞争效率不同,公共部门具有成本节约优势和较高的效率。而且由于“利他主义”动机的存在,使得政府能够高效率提供某些公共服务。
国外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原则和机制方面,尽管各国对一定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不同,但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某一个国家所特有,而是文明国家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在中国现阶段,迫切需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路径
摘要:社会保险服务作为保障市民生活、维护市民基本权益的重要途径,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进而分别从信息化、标准化、统筹发展以及便民化服务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推进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旨在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服务能力。
关键词: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险标准化
社会保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经济保障,也是公共服务基础,探讨在推进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社会保险实际服务水平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兜底”的重要保障作用。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保障处于不同水平的参保人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切实享受政策和制度带来的好处。在实现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进行信息整合、资源整合是其核心内容,配备专业的社保服务人员、管理人员是促使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实效的重要基础,落实各项政策制度、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全流程评估监督是实现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的关键。
2推进社会保险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措施
[摘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措施。文章针对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等问题,从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推进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河北省;推进措施
1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
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各级政府在不同阶段、按照不同标准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1-2]其中“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共交通与设施、公共文化等。[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一体化,从而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1]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协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由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化而造成的社会公平、公正等问题,保证城乡互动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举措。当然也是当今创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深化了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促进了“干预、控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最终实现服务型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1.2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列出了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河北省在推进《规划》中提出全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的均等化。而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公共文化的均等化已经成为国家实践与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导和主体,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的总称,并以此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的各种资源、服务等方面内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边沁、庇古等提出了均等化的相关思想,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并以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为研究基础进行财政均等化的相关研究,缺乏细分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但以上研究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提供了指导。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研究成果较缺乏,主要体现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和研究范畴、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均等化实现的路径和措施、财税均等化问题、均等化的一些实证研究、均等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或者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者城市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问题。[1-6]
2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2.1政策层面。第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法律的缺乏。当然由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客观上缺失很难有一部法律进行规范和管理。第二,涉及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广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部门涉及文化管理部门、医疗卫生部门、教育管理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税收等,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管理。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很难实现服务目标的具体化,因而很难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第三,国家未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上需求迫切,因而还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涉及面广,很难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界定,因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受到限制,当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还任重而道远。第四,历史上二元城乡发展模式的影响。我国一直以来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服务政策,客观上造成了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差异的存在。从本质上来看主要由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造成。已经有很多政策在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真正要实现均等化还需要一段时间。2.2经济层面。第一,经济发展总体落后,财力投入不均。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越来越需要文化服务,而文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并不匹配,这也是当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共性问题。由于河北省人均收入总体落后,财力投入严重不足,同时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资金明显向市辖区倾斜,市辖区内的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的建设情况基本到位,并处于逐步提升改善的阶段。而县域地区虽然具有基本的管理单位服务和政策支持,但是与市辖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城乡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1]第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存在的差异,也是不均等化存在的原因。在城镇突出表现为休闲场所、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需求。而在乡村对文化公共服务的需求并不迫切或者略显薄弱,而公共服务需求则突出表现在道路硬化、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公平与均等
一、社会保障公平与均等的涵义
(一)社会保障公平
公平是指人际利益交换中的等利害交换行为。它包含着均等,但不等同于均等,其基本含义应当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公平可分为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公平是一个利益关系范畴,核心是社会各个领域的权利和利益在社会成员间均衡而平等的配置问题,及人们对这种权利和利益关系是否合理的主观价值评判(龚文君、周健宇,2012)。李珍(2013)指出,分配领域的公平是经济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收入)公平。机会公平指个人的成就取决于自身努力及才能,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过程公平指社会成员按照同一规则参与经济活动。结果公平是个人的收入与其贡献的一致性。社会保障公平则是公平这一概念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具体体现,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社会保障强调每一个社会成员不论身份、地位和收入状况等的差别,都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这是对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参与社会活动资格的普遍确认。过程公平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相同的规则参与社会保障活动,社会保障制度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同时,社会保障通过对国民收入各次分配的调节,有力地缩小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缩小着结果不公平(龚文君、周健宇,2012)。综上所述,评判社会保障是否公平的标准主要有:一是是否达到制度全覆盖,即是否做到了“确保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二是公民社会保障收入的多少与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贡献是否一致。这条标准反映在养老保险方面,就是公民获得的养老保险待遇的多少与其缴费是否一致。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贡献与收入的一致指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是绝对的正比例关系。二是这一标准仅适用于社会保障项目中追求权力、义务一致的社会保险项目,而对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项目不适用。
(二)社会保障均等
这里的社会保障均等特指社会保障收入在量上的均等,是不同居民之间社会保障收入的对比关系,是不同居民的社会保障收入在量上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则越均等,反之,社会保障收入差别越大则越不均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以养老保险为例来论述社会保障公平与均等的关系,下文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社会保障均指养老保险。
二、社会保障公平和均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