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5:22: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居家养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居家养老服务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民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建设厅(委、局)、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地方税务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任务
康养与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一、我县老年人基本情况
县幅员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436个村委会,86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数139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约28.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6%。其中:80~89周岁老年人3.2746万人;90~99周岁老年人0.4719万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108人。按照老龄社会标准,我县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购买服务对象、标准及内容
(一)服务对象。60周岁以上的散居特困人员;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伤残、独居老人;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二)服务人数及标准。2018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为49624人,服务标准每人每年300元。2019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以实际申请且符合条件的人数为准。
(三)服务内容。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导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论述
摘要:近些年研究以来,各级政府和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农村的养老问题。本文将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评述,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农村;居家养老;需求
一、引言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1亿,呈现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趋势,随之而来急需面对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过去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对于中年人、年轻人来说,家庭中老年人的养老压力更加深重,单纯依靠家人养老来应对目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太现实,需要寻求社会、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当下及未来的老年人养老问题。而在当前的养老模式中,居家养老模式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模式,能够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养老服务,重要性越发体现出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老龄化速度快于城镇,且地区之间差异大,所以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更为严重,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问题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养老服务中居家养老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一种方式,具备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在我国,基于注重家庭的传统思想,在家中养老更能被老年人接受。
二、“居家养老”的含义
我国关于居家养老的研究和讨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从已有研究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居家养老”的概念:第一,居家养老的场所。家庭是居家养老的主要场所,这里的家庭强调的是家庭这个住址场所带给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一种情感上的归属,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第二,居家养老的责任主体。养老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家庭,同时也包括政府和社会。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省民政厅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制机制建设“2+9”行动计划的要求,省老龄办于近期组织力量就我省“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点面结合的专题调研。调查发现,我省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调查,也发现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建议。
一、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的成效
自2004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老龄工办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城市社区老龄工作意见的通知》下发以后,我省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实施了“3587工程”,开展了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网络”建设。2006年4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上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绝大部分市和经济强县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中心城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初见成效,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紧急救助、家政服务、生活护理、日间照料、配送餐、精神慰藉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为特殊困难老人购买服务,专门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低偿、微利服务,志愿者队伍为居家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的工作格局。从2007年起,有条件的地方如、等市的29个县、市(区)还将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惠及更多的老年人。截止2008年10月,除15998名老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外,其他结对帮扶、志愿者照料和社区、中介组织低偿或有偿等服务也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广大城乡老年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对此,陈加元副省长曾多次批示予以肯定,回良玉副总理也专门对市海曙区的经验作过批示;《人民日报》、《日报》、中央及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多次进行报道。
概括各地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涉老部门协同、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多数设区市和许多县(市、区)专门出台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文件,有的还将其列入政府办实事工程,建立工作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初步形成了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三级联动,分工明确的工作网络。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扶持和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全省共投入居家养老服务经费4167.56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244.13万元(不包括设施建设投入)。如市2006年至2008年,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就投入4000多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400万;2007年和2008年市民政局还下拨本级福彩公益金532万元。各级民政部门及老龄办为牵头单位,各有关涉老部门特别是劳动保障、卫生、文化、体育、司法等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指导和督查工作。有条件的社区(村居)按照就近、方便、经济的原则,新建、改扩建或综合利用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辖区养老机构、老年活动中心(室)等多种资源,搭建了一批具有日间托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作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学习等多种服务;同时,为行动不便和有特殊需求的居家老年人开展上门送餐、家政、照护等服务。有的地方还依托村(居)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举办老年护理院,为高龄和困难老人提供离家不离村(居)的照护。这些服务实行非营利性运作,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基本采取无偿或低偿形式,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投入和日常运作及管理费用,如水电费等支出,由财政或其他资金补助,较好地解决了部分最困难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照护问题,基本服务还覆盖了广大有需求的老年群体。有的地方还积极探索通过中介服务组织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老年人提供有偿或微利专业化服务的路子,有效地提高了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
(二)组织了一支由专职照护人员和志愿者(义工)相结合的服务队伍。全省现已组织了一支由2000名左右专职照护人员组成的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队伍,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405O”人员为主。其中,专职人员主要集中分布在和两市,经过一定的基本服务技能培训后上岗,实施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无偿上门服务,并已逐步向自费老人提供低偿和有偿服务;助老志愿者(义工)组织各市均有分布,成员以低龄健康老人为骨干,以志愿服务和时间储蓄的方式,对居家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实施结对帮扶、邻里守望、安全巡视等公益性服务。如余姚市努力实践适合山区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的作用,普遍建立自然村老年人邻里守望互助会,由60岁以上70岁以下低龄健康老年人,与高龄、孤寡、空巢、失能老人进行上门结对服务。
区居家养老服务几项意见参考
各镇、街道办事处,县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破解我县社会养老服务难题,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决策;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保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适应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满足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实现“老有善养”目标,根据市《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市委〔2010〕24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函〔2008〕23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以社区(村)为依托,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由社会服务机构或公益性组织向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
对激进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居家养老经验交流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搞好离休干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老干部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目前,在金阊区居住的离休干部共269人,平均年龄81.43岁,其中:区委老干部局管理的44人,苏州市各区、局管理的有225人。在269人中:生活独居的30人,空巢家庭67人,生活不能自理需半护理、全护理的28人。近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把提高离休干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水平,作为新时期城区老干部工作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精心部署,扎实推进,取得较好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从早部署,抓好试点,探索老干部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化、高发病的“双高期”,单纯的组织服务已不适应老干部的需要。为此,我们从20*年开始,就依托社区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新模式。一是调研早。20*年6月,区委老干部局会同区民政局、有关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分管同志进行了充分调研,建立了离休干部居住社区的分布、家庭基本情况、住宅电话、健康状况台账,为推广老干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试点早。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硬件基础好、服务热情较高、老干部居住相对集中的石路街道彩香一村四区社区作为首家“居家养老”试点单位,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采取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等形式,为孤老、“独居”、“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提供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四个就近”服务。三是推广早。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坚持边试点、边逐步推开,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推广,现已实现了全区老干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二、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构建老干部社区居家养老新机制
为推进老干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过试点,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网络机制。为使老干部在家中、在社会上都有人问、有人管、有人提供服务,我们逐步构筑了以家庭为主体、街道(社区)为依托、老干部局和区有关部门为枢纽“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在明确区委老干部局、街道、社区居委会、具体服务人员义务责任的同时,各街道社区均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建立了街道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向独居、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发放服务联系卡,制定了定期回访制度,做到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方法“四落实”,实现了老干部居家养老管理模式网格化。
居家养老服务年末总结
为顺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年社区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项目。社区自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今,我们从调查摸底、健全体系、健全制度、建立台帐、成立队伍、开展活动、特色服务开始,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就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工作开展情况做一总结: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了解辖区内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了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社区从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并收集装订成册。据统计,辖区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为536人,其中60-69周岁的307人,70-79周岁的153人,80-89周岁的50人,90-100岁有8人,100岁以上的有2人。孤寡老人30名,特困老人18名,病残老人5名。现享受低保的老人有23人,空巢老人24人,对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持赞成态度的有750人,占老年人总数比例的71%。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申请、签订协议、派工服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平时通过网络、上培训班,系统学习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老年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常见老年病、老年人护理知识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
第二,建立服务网络。为使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化,社区成立了以居委会为中心,四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7家餐饮服务店面、三家超市,两家足疗,四家美发在内的以及娱乐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且与这些服务机构签订协议,采取就近原则,为辖区的老年朋友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
老干部居家养老交流
近年来,****在市区大力推进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该项工作已经历了调研、试点、推广、运行等四个阶段,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受老干部的欢迎。
一是抓调研,摸准底数。该市从2004年开始,组织力量对市区孤老、独居、“空巢”家庭及生活不能自理的3669名老干部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走访市、区两级民政局、社区、老年公寓、养老院和区级医院,召开街道、社区及离休干部座谈会,以及向市直各单位及街道、社区发放调查表等多种途径,摸清市区独居、“空巢”老干部的基数及老干部的基本需求。调查中感到市区老干部在日常生活照料、看病就医、精神慰藉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他们除了要求所在单位进一步关心以外,还希望得到社会多方面的照顾。
二是抓试点,积极探索。根据调研情况,20****年,在老干部人数较多的平江区北园社区、沧浪区竹辉社区、金阊区彩香一村四区开展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试点,并制定了《离休干部居家养老社区试点实施计划》。通过建立老干部台账,社区组织志愿者与离休干部结对帮扶,定期走访、联系老干部,为离休干部提供无偿、低偿的家政服务等手段,试点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年,市委老干部局在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举行关爱独居老干部“爱心共保公约”签约仪式暨构建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会,由社区与市工投公司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签订“公约”,为老干部提供结对服务,各区委老干部局作为指导协调单位也在“公约”上签字。这标志区委老干部局、离休干部管理单位、街道、社区开始携手联动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也标志着市区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框架已经形成。
三是抓落实,全面铺开。20****年8月,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在认真总结社区和市直单位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市区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苏委老〔20****〕26号)。《意见》的出台,为各有关单位做好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及便于操作的办法,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这项工作在市区的贯彻落实。2007年,三个古城区及市有关单位加大了离休干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力度,实施“两个延伸”,即从试点社区向凡有老干部的社区延伸;从孤老、独居老干部向“空巢”家庭老干部延伸。目前已与市区491名孤老、独居、“空巢”家庭老干部实行了结对服务。
四是抓服务,初见成效。各区、街道、社区按照“四个就近”原则,构建为老干部服务的体系。一是为老干部就近学习提供方便。建立图书资料室、阅览室,为老干部提供方便舒适的学习场所。发挥区委党校、街道党校和社区党员教育辅导站三个教育平台的作用,组织老干部就近学习,让他们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学到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二是为老干部就近活动创造条件。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成立老干部书画联谊会、棋牌、集邮活动兴趣小组和合唱团、舞蹈队、健身操队、腰鼓队、太极拳队等,常年开展活动。三是为老干部就近得到照顾拓展渠道。建立老干部花名册、老干部个人信息表和为老干部服务的台账,为老干部发放社区服务联系卡,建立巡视服务、上门服务和社区服务等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看病就医等方面的困难,使他们就近得到照顾。四是为老干部就近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为老干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搭建平台,引导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积极发挥作用。让他们担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员、社区民事纠纷调解员,为社区治安、绿化、扶贫助学活动尽心尽力,使他们在促进社区全面建设的同时,也获得“老有所为”的成就感。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加快发展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建立适应发展的养老服务,决定从年3月至年8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为顺利推动这项工作,现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建设好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办管理处园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原则;
2、坚持自愿原则;
浅谈城镇居家养老的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老年人口
〔论文摘要〕随着老年人口数童的增加,城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因为老年人的生活空间主要在社区,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推动居家养老良性发展.有利于促进和谐杜会的发展。
据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1%的抽样调查,福建省常住人口为3532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671万人,占47.30%,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306万人,占8.67%,由此推算出居住在城镇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为144.738万人。福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7.7万,占户籍人口的13.95%。千百年来,人们认为养老是家庭问题,“养儿防老,,是社会传承的“孝文化,’,但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作为一个老龄化社会,当人们老有所养遇到问题时,养老便逐渐演化为社会间题,它不断对我们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挑战。目前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目前福州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需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来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这不仅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开展和加强我国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类型、形式和内容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也就是说老年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府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只是在老年人所生括的社区范围内实行各种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的生活照料。
(一)居家养老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