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权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3:49: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决定权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刑事诉讼决定权废止和变更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广泛存在着司法机关以决定形式单方强制处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现象,这一现实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台法权益。而且也与多项现代刑事诉讼原则发生了冲突,针对我国现状,废止和变更决定权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刑事诉讼;司法机关决定:决定权;程序正义
为了维护对抗式审判程序的公平运行,世界各主要国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诉讼程序的设计上非常重视对侦控机关权力的抑制,从而形成诸如“一事不再理”、“免受双重危险”之类的基本原则由于历史传统和价值标准的不同。我国至今尚未确立类似的规则。侦控机关的权力过分膨胀,加之庭审程序的不规范,致使当事人的台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中司法机关频繁行使决定权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体现。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有关“决定”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有关“决定”的适用范围主要体现在蹦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强制措施和其它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上行使“决定权”。比如。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尽管相关的规定具体列举了拘传、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但在采取这些措施时,各机关都不需要当事人的参与和其它机关的介人,更不需要公开的形式便可自行决定。虽然在逮捕问题上,我国立法体现了分权制约的精神,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是享有决定权(包括批准权)的机关单方决定。至于搜查、扣押等强制性措施的采用,也不需要持有法院的有效令状,只顽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即可。第二,当事人的回避申请,普遍采用决定形式予以支持或驳回。例如,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至于审查的过程,申请人无权参加。第三,在侦查中,延长羁押期限,适用决定。比如,刑诉法第124条至第127条等都有规定。第四,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人行使部分诉讼权利时,其申请是否得到支持由法院决定比如,刑诉法第159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法庭对于上述申请,应当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第五,是否提起再审程序,由法院或检察院决定。如刑诉法第205条等等。从以上有关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行使决定权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主体的多样性。即参与诉讼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都可以采用决定的形式对一定范围的问题作出结论。其二,处理问题的广泛性。其三,其效力具有终局性,决定一旦作出或送达(对回避申请的决定。如当事人要求复议的除外),立即生效,当事人不服,充其量只能申诉或要求复议,但申诉和复议并不影响其立即执行的效力。第四,审查过程的秘密性。所有决定的作出过程,都是在具有决定权的司法机关内部进行审查,当事人无权参与,更不对外公开。以上特点的存在直接制约了我国刑事诉讼的规范化进程。
二、刑事诉讼中广泛适用决定的消极后果
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研究论文
摘要: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重大事项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提高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妥善处理重大事项的权力关系,科学界定重大事项的范围,使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国家生活;重大事项;决定权;决策
现代政府的决策活动都是多系统、多层次的,中国政府亦是如此。在当代中国,广义的政府决策过程,包括国家的立法程序、《政府工作报告》的制定程序、国家机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程序等诸多方面。从法源上讲,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地方^,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为行使好这一职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界定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保证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更加科学和民主,具体分析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确保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的充分行使,仍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关于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界定
如何正确界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这是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先决条件。对重大事项的范围不好界定,对什么是重大事项,怎样确定重大事项,法律没有明确的界定。彭真同志曾提出重大事项是事关“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但这“三性”运用于实践仍不好操作,从这“三性”的角度进行立法,也很难通过法律规定把重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完全列举出来。
宪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的职权。也就是说,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目标公司反收购决定权归属及规制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反收购之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法律环境方面,我国反收购方面立法却呈现“空白”状态。本文从目标公司利益平衡角度论述了反收购决定权归属及规制这一反收购领域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利益冲突利益平衡信义义务股东大会决定权
一、我国反收购立法现状
自1993年九月“宝延风波”拉开了上市公司收购、反收购之争的帷幕后,接连不断地发生了爱使股份vs大港油田、济南百货vs华建电子、通百惠vs胜利股份等多起反收购案例。而在法律环境方面,除《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反收购行为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外,《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司法》等都没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反收购的规制问题。由于缺少全面而明确的约束和规范反收购的法律制度,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反收购的实践中出现了众多的法律问题。
二、反收购中寻求目标公司利益平衡的理论基础
公司的反收购涉及到收购者、目标公司股东、目标公司管理层以及其它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在这些利益冲突面前,法律的立场是什么,将直接决定利益冲突中力量对比和冲突结果。那么我国公司反收购立法在这些利益冲突面前应采取何种立场呢?
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调研报告
宪法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地方组织法也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可见,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但由于法律对重大事项的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
近年来,地方人大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试结合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实施《惠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三年多来的工作和实践,对市级人大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实践
正确界定和把握重大事项的范围和内容,是地方人大常委会正确有效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必要前提。2000年7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以下简称《省规定》),《省规定》对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作了比较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将重大事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需经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作出决议决定的,共11项;另一部分是要求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人大常委会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共17项。从《省规定》界定的重大事项范围来看,是比较明确的,为广东省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法律依据。但对于市、县一级来说,还是不够具体。为保证市一级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得到充分发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以及《省规定》,结合本地实际,于2001年2月通过了《惠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以下简称《市规定》),对《省规定》所界定的重大事项的范围和内容,以及关于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作了一些补充和细化,进一步增强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可操作性。关于需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作出决议、决定的重大事项,除了《规定》的11项外,我们认为下列重大事项应当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1、根据市委的建议,需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应决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2、市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代表议案的办理方案;3、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长期规划的制定、修改方案;4、市本级财政年度决算和市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变更幅度超过10%以上的方案;5、确定全市性节日和纪念日、市徽、市树、市花等城市标志物。关于需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重大事项,除《规定》的17项外,我们认为,下列重大事项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1、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案以及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上的重大变更;2、市本级财政超收部分的使用安排;3、有财政性资金投入、投入总额占所批准年度支出预算10%以上的,或对经济发展、环境和自然保护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
实施《市规定》以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逐渐迈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管理地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针对性。因为对重大事项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我市人大常委会抓住市委工作的重点、“一府两院”工作的难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提高了对重大事项监督的针对性。一是围绕经济建设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市人大常委会规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市本级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应当每半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市人大常委会可以提出意见、建议,必要时可以作出决议、决定,强化了对发展计划、预算执行和预算外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二是围绕对全市发展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规划行使决定权。三年来审议批准了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惠州市海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惠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01—2005年)、惠州市西湖综合整治规划、惠州市教育发展十年(2001—2010年)规划等,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三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行使监督权。如为了防止污染、火灾和伤害的发生,给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在市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电价过高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作出了关于惠州市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的决定,使全市人民得到了实惠,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另一方面推进了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自觉行动,更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近年来,我市重大事项的决定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民意的情况下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如审议市政府提请的《惠州—大亚湾地区发展规划》,市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后,认为该规划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予以通过,建议市政府对规划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促进了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减少和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尽管组织法明文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负有对重大事项进行处理的职权,但在实践中,决定权的行使尚欠充分和民主,其蕴含的价值远未得到有效确认。因此,从理论上对决定权的性质和特点、构成要素以及决定权行使的原则进行探讨,对于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行使职权进而对加强人大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决定权的性质和特点
从本质上说,决定权是人民主权原则和我国民主政治国家性质的现实反映,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地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重要体现。它作为公共权力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权力形式,与行政权相比,具有人民性、权威性、自主性、集体性、全局性的特点。
1.人民性。决定权的人民性是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说明,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权实质上是人民的决定权,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达。因此,决定权的人民性规定了决定权行使的范围是关于本行政区域内民众普遍要求和关注的事项,而行政机关的决定权的范围只能限于执行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的有关具体事项。
2.权威性。决定权的权威性内源于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性。宪法第三条规定,人民通过选派代表组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本行政区域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这种法律地位决定了它比同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地位更高,其依职权做出的决议、决定的效力更大,其他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它的执行机关必须执行它的决议、决定。
3.自主性。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因此,上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只是工作联系关系。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某一个时期内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自主地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要事务。这说明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重大事项所作的决议、决定是创制性的、自主性的,而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事务所做出的决定是从属性的、执行性的。
国家生活事项管理论文
摘要: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重大事项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提高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妥善处理重大事项的权力关系,科学界定重大事项的范围,使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国家生活;重大事项;决定权;决策
现代政府的决策活动都是多系统、多层次的,中国政府亦是如此。在当代中国,广义的政府决策过程,包括国家的立法程序、《政府工作报告》的制定程序、国家机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程序等诸多方面。从法源上讲,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地方^,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为行使好这一职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界定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保证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更加科学和民主,具体分析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确保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的充分行使,仍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关于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界定
如何正确界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这是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先决条件。对重大事项的范围不好界定,对什么是重大事项,怎样确定重大事项,法律没有明确的界定。彭真同志曾提出重大事项是事关“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但这“三性”运用于实践仍不好操作,从这“三性”的角度进行立法,也很难通过法律规定把重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完全列举出来。
宪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的职权。也就是说,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落实重大事项执政科学民主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关于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界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策过程及决定权分析;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几点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代政府的决策活动都是多系统、多层次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省级行政区划事宜、不可能也无必要对重大事项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决策酝酿工作大多是由国务院具体组织实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途径、处理好全国人大行使决议权与国务院行使行政管理决定权的关系、选准议题,公开决策、通过民主的方式,采取议案的方法进行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重大事项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提高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妥善处理重大事项的权力关系,科学界定重大事项的范围,使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国家生活;重大事项;决定权;决策
现代政府的决策活动都是多系统、多层次的,中国政府亦是如此。在当代中国,广义的政府决策过程,包括国家的立法程序、《政府工作报告》的制定程序、国家机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程序等诸多方面。从法源上讲,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地方^,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为行使好这一职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界定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保证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更加科学和民主,具体分析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确保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的充分行使,仍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关于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界定
如何正确界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这是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先决条件。对重大事项的范围不好界定,对什么是重大事项,怎样确定重大事项,法律没有明确的界定。彭真同志曾提出重大事项是事关“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但这“三性”运用于实践仍不好操作,从这“三性”的角度进行立法,也很难通过法律规定把重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完全列举出来。
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再思考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当前这一职权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行使,直接影响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和威信。分析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改进措施,促使决定权的行使尽可能的到位,是当前人大工作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但从整体上看,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还很不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为问题。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但这一规定太原则,太抽象,哪些事项属重大事项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怎样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具体程序是什么等都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过程中与同级人民政府发生分歧时无所遵循,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处于难为境地。
混合所有制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股权结构设计是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公司法》相关条款的规定,划分了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五种股权结构方案,明确了每种持股方案下电网企业、社会资本对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普通决议和特殊决议的议案可行使的决定权和否决权,并提出了电网企业持股1/2至2/3、社会资本持股1/3至1/2的方案设计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股权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电网企业;社会资本;股权结构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是增量配电改革的基本实现形式。通过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推行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对优化配电网资源配置、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继批准了320个项目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并明确指出试点项目应当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通过招标等市场化方式公开、公平、公正优选确定项目业主,同时鼓励电网企业与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成立产权多元化公司参与竞争[1~4]。电网企业作为增量配电项目的唯一业主,独资控股增量配电业务的格局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均可依据规划向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门申请投资增量配电业务,电网企业只能联合社会资本竞选增量配电项目业主,合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股权结构设计是公司治理最为核心的内容,直接决定了股东的权利分配和公司的治理结构,并最终决定了公司的行为和绩效。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其典型特征是产权多元化,必然面临多方资本股权结构设计的问题。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主要解决电网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股权分配问题①。因此,如何设计股权结构,已成为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1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不同股权结构方案分析
股权包括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表决权、收益权等,其中,表决权,即召开股东会时股东对公司议案的表决权力,既直接体现了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又最终决定了股东从公司获取的收益权。根据《公司法》第42条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出资比例又与股权比例直接相关[5],因此股东的表决权取决于股权。股东的表决权包括决定权和否决权两种方式,一方股东行使决定权时,直接决定公司的表决事项,而不受其他股东的影响;一方股东行使否决权时,其他股东提议的表决事项将不能被通过。根据《公司法》第42条、第43条、第103条规定,可以将股东会的决议内容分为普通决议和特殊决议,普通决议是指对于股东会的一般表决事项,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通过;特殊决议是指对于股东会的特殊表决事项,如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5]。因此,基于表决权的不同方式和决议的不同内容组合,可以将公司股东会的议事规则分为四种情境:普通决议的的决定权、特殊决议的决定权、普通决议的否决权、特殊决议的否决权。表决权的不同方式和决议的不同内容组合形成的四种情境,对股东的股权结构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时,同样面临基于表决权的不同方式和决议的不同内容组合的四种情境,不同情境对应不同的电网企业、社会资本两方股东的持股方案。如图1所示,根据《公司法》相关条款的规定,可以构建不同决议方式和不同决议内容组合下的股东持股方案。行使普通决议的决定权,须持股1/2以上;行使特殊决议的决定权,须持股2/3以上;行使普通决议的否决权,须持股不低于1/2;行使特殊决议的否决权,须持股不低于1/3。根据图1不同决议方式和不同决议内容组合下的股东持股方案,可以将电网企业和社会资本持股方案细分为五种:持股2/3以上、持股1/2至2/3、持股1/2、持股1/3至1/2、持股1/3以下。如表1所示,不同持股方案下电网企业对普通决议和特殊决议的的决定权和否决权也不同。一是电网企业持股2/3以上、社会资本持股1/3以下时,电网企业对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都可以行使决定权或否决权,电网企业完全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社会资本没有决定权,电网企业在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处于完全从属地位。二是电网企业持股1/2至2/3、社会资本持股1/3至1/2时,电网企业只能对普通决议行使决定权,对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行使否决权,电网企业主要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社会资本可以对特别决议行使否决权,社会资本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处于部分从属地位。三是电网企业持股1/2、社会资本持股1/2时,电网企业或社会资本只能对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行使否决权,不能对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行使决定权,电网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控制处于均衡状态。四是电网企业持股1/3至1/2、社会资本持股1/2至2/3时,电网企业只能对特别决议行使否决权,电网企业在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处于部分从属地位;社会资本只能对普通决议行使决定权,对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行使否决权,社会资本主要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五是电网企业持股1/3以下、社会资本持股2/3以上时,电网企业对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都不能行使决定权或否决权,电网企业在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处于完全从属地位;社会资本对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都可以行使决定权或否决权,社会资本完全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总之,电网企业、社会资本投资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持股方案有三个分界线:2/3、1/2、1/3,根据三个分界线可划分为持股2/3以上、持股1/2至2/3、持股1/2、持股1/3至1/2、持股1/3以下五种持股方案。不同的持股方案直接决定了电网企业、社会资本在召开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股东会时的表决权大小,进而决定了电网企业、社会资本对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控制力强弱。总体上,电网企业或社会资本持股比例越高,对普通决议和特殊决议的决定权和否决权就越大,对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控制力就越强;反之,电网企业或社会资本持股比例越低,对普通决议和特殊决议的决定权和否决权就越小,对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控制力就越弱。
2混合所有制增量配电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建议
人大及常委会调查报告
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权,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具体体现。在人大的各项职权中,决定权处于核心地位,是行使其他职权的前提和基础。抓住了决定权就抓住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环节,就能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增强权力机关的权威。新形势下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正确、有效地行使决定权,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做好重大事项界定
近年来,我们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工作中,为了克服行使职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按照与法律不相抵触、不越权、具有可操作性等原则,对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人大充分行使职权的一些事项列为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规范重大事项范围,确保作出决议、决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并结合自治县实际,在学习借鉴其他县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县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把下列重大事项应当提请县人大常委会议审议批准,或作出相应决议、决定。
(一)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本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的重大措施;
(二)根据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和县人民检察院提请议案,需要县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相应的决定、决议的事项;
(三)推进依法治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决策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