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3:24: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决策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决策能力

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提升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在校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方法在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6级26、27班中随机抽取27班作为对照组,以常态化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26班作为实验组,以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结果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不同教学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后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在校护生临床决策能力。

【关键词】:本科护生;临床决策能力;工作坊;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临床决策能力是一名合格护士必备的岗位胜任能力之一[1]。然而,作为临床护士的主要后备力量—在校护生,其在校期间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和单纯的操作训练为主,尚缺少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临床决策能力较低[2]。因此,为增强护生的岗位胜任力,提高在校护生临床护理思维及临床决策能力至关重要。工作坊教学模式是一种协作的、建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参与者在导师的适度指导下,积极调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与同伴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促进自身知识的建构[3]。该研究将该教学组织形式融入到护理教育过程中,希望能够吸引护生参与教学、引发其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从而有效锻炼和提升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4]。现将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工作坊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做如下介绍。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锦州医科大学大三护理本科生,即2016级26、27班学生。在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通过抽签决定27班30名护生为对照组,26班31名护生为实验组。1.2方法。实验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工作坊教学模式分为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教师须在课前确定教学主题及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负责组内成员的组织及分工。每次上课先由教师介绍教学案例,并结合案例选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虚拟仿真、集体分享、团体讨论、头脑风暴等[5]。实施阶段各组结合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护理程序首先对案例或情景进行分析,并在得出成员一致认可护理诊断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同时,为每组安排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评价阶段包括小组汇报和指导教师点评,其中指导教师点评包括对小组汇报点评及工作坊教学模式过程中小组的整个护理过程及团队协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点评。对照组则采用常态化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即将理论和实践完全分开进行练习:首先学生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题目,然后由任课教师为大家讲解案例并提供参考答案;实践课则是根据课表安排,到实训室练习静脉输液技术、心肺复苏术等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生分别于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后进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现状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问卷测量的目的,请学生按要求自行完成问卷。问卷调查采取集中发放,匿名填写,问卷填写时间不超过60min,当场回收。两次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100%。1.3问卷调查。护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问卷:采用由叶旭春[6]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决策能力测量问卷,其包含A、B两套测试题,其中A、B两套测试题在题量、测量目标、题型分布、记分方法等方面完全一致,该研究应用A套测试题进行测试。该问卷包括4个病例和5个临床情境,通过模拟病例或临床情境测量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问卷总分125分,共五个维度,分别是发现问题能力37分、确定目标能力10分、决断方案能力42分、实施决策能力25分、评价反馈能力11分。该研究中,将问卷总分及各维度满分均标准化为100分,进而按此标准化比值分别对学生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标准化。问卷复本信度为0.89,内容效度为0.94。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先分别比较以不同教学模式开展《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前、后两组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差异,进而探索应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对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其中学生年龄、成绩及临床决策能力得分均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学生性别、生源地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危机管理领导决策能力的塑造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职能。著名的管理学者赫伯特•A.西蒙曾说过,“管理就是决策”[1],即决策贯穿于领导管理工作的始终,是领导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不同于普通的日常管理,其对领导决策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洞察危机管理的特点,明确并塑造领导者在危机管理中的决策能力,才能在危机管理中有效决策,达到预期的危机决策效果。

一、危机管理对领导决策能力的要求

依据不同的标准,危机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危机可分为一般危机和公共危机。简单而言,一般危机是指对组织某个基本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影响,要求组织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做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而公共危机则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等产生了严重威胁,同样要在时间紧迫及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关键性决策进行解决的突发性事件。一般危机和公共危机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如果在危机管理中决策不当、对危机应对不力,一般危机可能转化为公共危机。因而无论是一般危机还是公共危机,都需要有效的领导决策予以应对。危机具有危害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紧迫性、二重性和公众性等特征,危机管理就是对具有这些特征的事件的管理。为了便于对危机管理进行分析和描述,有学者把危机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持续期、终结期。[2]与危机的生命周期相对应,危机管理也被分为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善后三个阶段。危机预防与组织的日常管理是融合在一起的。这一阶段,危机处于隐性状态,尽管尚未发生,但各种风险因素或危机的诱因可能已经存在。著名的危机管理学者史蒂文•芬克曾说过,“危机如死亡和纳税一样不可避免”。领导者对危机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白危机的发生不可避免。有效的危机管理,其重点应该放在危机预防阶段。在该阶段,领导应具备“大+小”两个方面的决策能力。“大”的方面是指领导者应具备战略眼光,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对组织危机的预防进行决策,把战略决策与组织的危机预防决策统一起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危机预防决策不力,组织发生危机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组织的顺利发展也就难以保障。“小”的方面是指领导者应做好日常决策,对日常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科学决策,防微杜渐,唯有如此,才能减少危机发生的风险因素和诱因。危机处理是指在危机发生后控制危机事件的蔓延并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应对。这一阶段,危机由隐性转变为显性。不是所有的危机都能预防,因而领导者除了要做好危机预防决策,还要做好危机处理决策。危机处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危机处理中的决策主要是非程序化决策,需要领导者打破常规,抛弃按部就班的决策思维,针对危机事件尽快进行决策。在该阶段,领导应具备“快+准”两个方面的决策能力。“快”是指领导决策一定要迅速。危机具有危害性和涟漪效应,不能迅速决策就会错过危机处理的黄金时期。比如,地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为72小时,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造成的很多危害将无法弥补。“准”是指领导决策要有针对性。危机决策要针对危机的诱因、危机的危害和危机的蔓延,有的放矢。危机善后是指危机事件经过处理阶段后,无论成败,其对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损失都需要相关组织和部门来进行弥补,以逐步消除危机产生的影响。此外,危机的发生为组织变革提供了机会,领导者应顺势而为,推动组织变革顺利进行。在这一阶段,危机由显性状态又转化为隐性状态,领导者应具备的决策能力包括“反思+变革”两个方面。“反思”是指领导者要反思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决策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对组织的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策略进行完善。“变革”是指领导者可以抓住危机处理这个契机,及时推行组织变革的策略,以扭转组织遭遇危机的颓势,转危为机。

二、危机预防阶段领导“大+小”决策能力的塑造

危机预防阶段,组织处于正常运营状态,危机则处于隐性状态。要塑造“大+小”的决策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应塑造领导者的危机意识。很多危机事件的发生,正是由于领导者缺乏危机意识造成的。要具备危机意识,两个方面的工作不可或缺。一是积极灌输危机意识。通过视频、案例、情景模拟等方式,不断向领导成员灌输危机意识,让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习惯成自然”。二是主动制造危机意识。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景危机演习,不断提高组织领导和组织成员的危机意识。如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危机带来的冲击,日立公司主动制造危机意识,实行了待业减薪政策,激发了管理层和员工强烈的危机感,公司上下通力合作,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使公司安然度过了石油危机。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可以把组织的日常管理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融合在一起,实现决策方面的抓大不放小。其次,应构建危机预警系统辅助领导决策。领导者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科学的“大+小”决策需要危机预警系统的辅助。危机预警系统,包括危机监测子系统、危机评判子系统和危机预报子系统。危机监测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严密监测组织危机的各种诱因及危机征兆,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其中信息的收集非常重要,是领导者据以决策的基础。危机评判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分析对潜在危机进行评估。危机预报子系统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危机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发出预报和警报。再次,应掌握一定的危机预控策略。危机预控是指根据危机监测和预警情况,对组织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先的控制和防范,主要目的是为了把组织潜在的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危机预控的策略主要包括排除策略,即组织的运行应远离较大的风险,如可实行零缺点管理和风险管理;还有缓解策略、转移策略、防备策略和减少策略等。无论哪种策略,都需要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演练。只有运用熟练,才有助于领导者做出科学的危机预防决策。

三、危机处理阶段领导“快+准”决策能力的塑造

查看全文

现金监管在企业中决策能力

现金就象身体里的血液一样,在企业的各部门和经营环节中流动。这就要求企业在现金是持有,还是进行投资间进行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

1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是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可以用来满足生产经营开支的各种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和履行纳税义务的保证。因此,拥有足够的现金对于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债务的可清偿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金对企业越来越重要,现金流量已经成为评价企业信誉、企业发展潜力和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某些银行已开始把企业现金流量情况作为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的重要依据,有的甚至把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作为还款的保证。可见,加强现金管理对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重要。

2企业中的现金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让公司保留着足够的现金是一件不可轻视的大事。公司的生存能力其实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来维持它的运作。除了人为的错误外,大部分公司失败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因为它们缺少一个有效的现金管理方法。当大部分有机会成功的小公司在它们最困难的年度宣告倒闭的时候,这一个原因就更加显著了。因为管理层没有预算到资金困难的来临并为此做好应付的准备,结果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渡过其困难的时期。其实,即使是发展迅速的行业本身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即不断涌来的销售伴随着原材料采购和新聘职工工资的加大,而这些发展迅速的公司最后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资金极不平衡的位置:应收账款来不及回笼、供应商要求立即支付尚欠的应付账款否则就拒绝供货。这种新增加的销售有时候不能及对变成现金来应付新增加的费用和成本。并且公司也不一定能让银行加大对其提供的资金信贷或者延长其贷款的还款期。这时候,若没有充足的现金后盾,企业依然可能破产。

3在企业中对现金管理进行正确的决策

查看全文

领导要不断增强科学决策能力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委员83人,市委候补委员14人。习主持会议。

全会选举为市委书记,韩正、殷一璀为市委副书记;当选为市委常委的还有沈德咏、吴志明、王仲伟、沈红光、杜家毫、、江勤宏、杨雄、丁薛祥、徐麟。

全会批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市纪委书记沈德咏,副书记唐周绍、顾国林、程志强、李芬华。经全会批准的市纪委常委还有陈龙、赵增辉、李红、陆光明、黄建平、胡敏。

全会选举以后,上海市委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说,我们这届市委班子受命于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历史重任。面对庄严的使命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机遇,履行历史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务必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努力使各级党组织始终保持战斗力,使整个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特别是市委班子要不断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建设一个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和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说,要始终坚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履行好职责的第一需要,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要以学明志,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学立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要以学广才,带头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坚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注意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和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增强履职本领。

查看全文

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诠释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是严峻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企业能否经营出特色,能否变挑战为机遇,实现转“危”为“机”,主要取决于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和能力。企业决策者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从而引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根,在复杂的环境下率先寻到新的风景。

关键词:素质磨练;能力集合;危机管理;企业;决策者

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成功的决策者就没有成功的企业。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要求企业决策者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概括起来,笔者认为,企业决策者应对金融危机至少应具备以下五项素质和五种能力:

一、企业决策者应具备的五项素质

(一)道德素质

2008年9月27日,总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时指出:“企业是经济的主体,企业家要有道德。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每个企业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合法经营与道德结合的企业,才是社会需要的企业。”广大企业决策者要按照温总理的要求,牢固树立平等互利、自由竞争、公平交易、以义求利、诚实守信、勤俭廉洁、遵纪守法等维系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观念,将道德、责任、能力集于一身去经营企业。道德是企业决策者品格的核心,是其事业的支撑点。假若把企业决策者比做一棵大树,道德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有了根基,大树就会枝繁叶茂、浓荫如盖。根基出了问题,这棵大树就会衰败、枯萎[1]。

查看全文

财务核心报告对企业决策能力的影响

1企业财务核心报告定义

企业财务核心报告的定义来源于对“管理会计”的重新解读,一般来讲企业的财务报告主体内容就是“财务会计报表”,报表的内容应该包括对相关数据的统计,或者是近几年来的财务情况的统计等,主要反映的就是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盈利情况,短期或长期的投资能力等,还可以反映出需要投资项目的回收率等。财务报表是较多数据的反应,而财务核心报告则是报表后面所附属的财务会计说明,也就是对报表数据的相关解释和说明,这就是核心报告的内容。财务核心报告是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重要体现,主要反映的内容应该包括管理信息、能力信息和财务活动信息。

2企业财务核心报告对企业决策能力的影响

2.1财务核心报告中的“管理能力信息”影响企业的管理决策能力

财务核心报告要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这些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能力影响较深。首先,企业的决策离不开当前财务管理效果与整体组织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体现表现出了企业组织的计划、预测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能够表现出在投资经营过程中是否能够全面组织和谐工作,创新完成任务,利用较好的激励与控制管理能力来督促经营投资任务胜利完成。这些能力的量化需要在财务核心报告之中表现出来,其主要影响包括:第一,财务核心报告提供了最近一段时间内管理效果与薪酬体系的反馈结果,这样能够促使企业更好地完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的完善,构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第二,财务核心报告能够体现出财务报告制度的表现情况,这样便于企业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制度,完善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等社会中介组织在金融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第三,财务核心报告中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分析能够有助于企业尽快确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出台短期财务风险预警和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短期财务预警是建立一个滚动现金流量预算,由周、月或年的未来预期收益,分析投资情况。长期预警是以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财务指标掌握的经营状况,挖掘潜在问题,及时监测财务风险。第四,财务核心报告对于当前企业的人员工资、旷工情况等,结合人力资源的数据提出分析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便于企业改善管理办法,以适应宏观变化。总之,企业财务核心报告之中对于“管理能力信息”的报告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决策能力,能够降低企业管理方面犯错误的可能性,及时调整,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减少因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环境的变化。

2.2财务核心报告中的“表现能力信息”影响企业的发展决策能力

查看全文

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考

继党的十六大突出地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之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我们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要提高执政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说过,领导干部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拿主意需要决策,选干部也需要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基本功。决策的正确与否,对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能对一个地方生产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错误的决策不仅浪费了财力、人力、物力,也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决策的失误。综观尤溪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曾经的决策失误,让尤溪背上了大包袱,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而近年来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如争取“一路一电”两大项目建设,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等,则带动和激活了尤溪的发展全局,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因而,科学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十分重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时时提醒自己,下功夫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一要理清“脑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才会去努力追求决策的科学化。所以,首先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决策的理念。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任上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但是,我们也看到,确有一些人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很多决策,决策者并不是不知道那是不科学的,只是一种扭曲的政绩心理在作怪,明知不该为而为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为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引导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只有这样,才能抱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脚踏实地,扎实肯干,埋头实干,尽心尽力为人民谋利益,树起真正造福人民的政绩。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实现科学决策是一脉相承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推动决策的科学化。从尤溪的实际出发,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该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即:处理好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在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进程的同时,保护青山绿水,把尤溪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省会城市后花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不能偏废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防止出现短期行为。三是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机也在于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最大的表现就是决策时不考虑群众意愿,没有充分维护群众利益,没有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总觉得“对上负责得实惠、对下负责活受累”,在决策中往往也“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因此,必须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群众观,时时心中装着群众,事事决策尊重群众。四是树立强烈的学习观。有些同志由于受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制约,往往视野窄、起点低,看问题提不上“纲”来,主意拿不到“点”上,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这说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非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政策水平不可。领导干部应该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知识,并将这些理论和知识逐步转化为基本的思想理论素质,转化为观察、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实际能力。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谋得准,在决策中以理性思考取代直观判断,以敏锐的视角取代习惯思维,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五是增强创新意识。决策是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决策,没有创新的决策,就不是与时俱进的决策。尤溪这几年能够较快打开发展局面、走出发展低谷,和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出台了“三个一”、“三个头”、“三个平台”等发展机制是离不开的。发展没有止境,创新就没有止境。今后要把这种好的发展局面保持下去,各级领导就必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拿出符合尤溪实际的新举措、新办法,为发展加温度、加速度。

二要沉下身子。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有些领导干部不调查、不研究,对上级指示理解得不深不透,对下面情况若明若暗,以致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办法多”的盲目决策;有的同志下基层身到心未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摸不到实情,出现轻率拍板的随意决策;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挂村驻村觉得是迫于上级要求,下乡热衷于打牌喝酒,没有真正入户调查、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政策不好,只是我们干部没有把好政策向群众宣传,没有把好的办法传授给群众;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的群众没有意见和建议,只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没能听到,以致决策没有充分反应群众的意愿;很多情况,不是我们的领导不愿执政为民,只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作出的决策不符合现实要求,以致“好心帮倒忙”。这些错误行为无疑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的意识,在决策中先调查再议事,先知实情,再谋对策。要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依托“我在农家”、“驻村夜访”等活动载体,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实实在在抓落实,真正沉下身子,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多搞典型调查,解剖麻雀,获取大量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论证,形成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正确意见,从而使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

三是铺开“垫子”。也就是要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有的领导民主作风差,把集体领导变成“一言堂”,结果堵塞了言路,导致决策偏差,工作失误;有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广泛征求意见会影响决策效率,在做重大决策时仅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而且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往往带有某种暗示,导致班子成员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事实上,在一些重大决策上,广泛征求意见一时可能要多花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减少麻烦、防止工作陷于被动、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要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广泛征求意见,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抓好三个阶段工作、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发挥好三个群体作用,即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在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决策中,应邀请有关专家帮助论证;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在事关广大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上,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多渠道让群众周知,让群众发表意见,并结合群众的意见对方案加以改进,在“征求-改进-再征求-再改进”中集思广益、取得群众的支持;要广泛征求班子成员意见,对一些常规性的决策,也要提交会议请班子成员讨论。抓好三个阶段工作,即在决策前吸纳各方的建议;决策中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方案;在决策后勇于面对现实,真心听取反馈意见,该修正的修改,该中止的中止。现在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有些领导明明知道自己的决策不太符合实际,却不愿意对原先的决策作出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事实上,能发现自己决策失误而又能听取群众意见加以改正的领导才是成熟的领导,群众才会更加信任,应该要有自我改正的勇气和魄力。注意三个方面要求,即领导者要乐于倾听各种意见,不能搞真主意,假商量,煞有介事地做样子;要敢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可以根据多数人意见进行决策,也可以力排众议按少数人意见决策,唯以正确性为准绳;要勇于承担责任,一旦实践表明决策失误,领导者应主动承担责任,切忌把决策失误归咎他人或归咎客观条件。否则,群众就不愿参与决策,导致民主作风不能实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要用好“锤子”。就是要在条件成熟时当断则断、“一锤定音”。在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握大局的能力差,优柔寡断,导致民主变成了扯皮,会议讨论变成了无休止的争论;有些部门、单位在决策过程中,议事程序不规范,仓促开会,临时动议;有的对有分歧意见的问题,事前不做个别酝酿和统一思想的工作,动不动就采用举手、投票等简单表决的方式。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揭示了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党委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因此要懂得,必要的程序,是实施有效决策的可靠保证。作决策,一定要严格按“十六字”方针办事,该拿到党委会上集体讨论的重大问题必须上会,而对不属于党委的议事范围,政府首长有权决定实施的问题,或者机关职能部门经请示有权处理的问题,则无须再议;在集体决策时,主要领导应坚持原则,把好第一关,坚持先议政后议事,先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学透,把规定要求搞明,把实际情况弄清,再来研究具体事情;当出现不同意见时,不要强行作决议,而应反复分析比较,共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逐步达到议深、议透、议准的目的;当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该断要断,果断作出决策。同时,也要建立违反程序追究制度,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的决定都要取消,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都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了损失,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注意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查看全文

地税局决策能力调查汇报

地税基层各级领导班子直接担负着联系、团结和组织群众的任务,直接担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重任,是组织税收收入的最前沿“指挥部”,是地税事业发展的“基石”。加强地税系统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需要。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能否构建和谐、平安、发展的地税,关键在于基层“指挥部”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能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省局党组审时度势,站在地税系统长远发展的高度,将提高决策执行能力作为地税系统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地税各级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一、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市地税系统基层领导班子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基层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能够围绕省、市局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但是,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思想不解放。部分领导班子在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趋缓、组织收入工作面临极大困难的情况下,对完成各项收入目标缺乏信心,存在畏难情绪,解决困难的方法不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点子不多,措施不力;有的干部固守传统观念,循规蹈矩,习惯于常规打法、缺少敢于碰硬、勇于负责的进取意识,主观上不想解放思想;有的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思想,在已有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安于现状,缺乏工作动力,不愿解放思想;还有的干部视野窄、素质低,没有思路和办法,心有余力不足,尤其是在上级部署的重点工作上缺少创新的办法和招数,不会解放思想。

二是精神不够振奋,缺少精气神。部分班子和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工作魄力和劲头明显不足。由于地税干部出口窄、领导职数有限,当年龄一过45岁,职务晋升希望不大时,滑坡思想严重,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满足于过得去、一般化,缺乏应有的朝气和活力,没有精气神。

三是决策能力不强,群众有意见。部分基层领导学习抓的不够,对上级政策、决议、指示理解不够准确,执行不够到位,决策失误增多,影响了班子在干群中的威信,导致工作凝聚力下降,工作落实缺乏合力。

查看全文

职业决策能力发展研究论文

Super于1955年提出职业成熟度(occupationalmaturity)概念。当时,社会发展相对稳定,一个人进入某职业之后,基本不大改变,故常用词语是occupa-tion和vocation,反映的是职业静态性和分类性的一面。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快,相应地,职业的稳定性降低,变动性增加,人们用career的频率增加。Career代替occupation和vocation反映的是职业动态性和发展性的一面。职业成熟度(careermaturity)作为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理论概念,用于评价个体是否具有做出符合其年龄特征的职业决策的能力和态度。Crites等人的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水平能够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和行为。

本研究尝试以职业成熟度理论的相关研究为指导,从参加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的2087名有效被试中,选取大学四年级中找到工作的学生2名和未找到工作的学生1名,深入探讨职业决策发展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发生事件对求职行为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大四学生A(男,未找到工作),B(男,已找到工作),C(女,已找到工作)。

(二)结构化访谈

查看全文

企业预算管理的决策能力分析

一、预算管理的基本功能

决策是做出决定或者选择的意思,它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而预算管理中的决策功能,是指通过预算过程,将组织中某些专属知识和信息传递到组织中的另一部门,以便做出资源配置决策[1]。预算管理的决策功能是为了达到某个既定的目标,建立体制,制定方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确定企业目标,促使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与上下级沟通协调等内容。

二、预算管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应用:以中港三航宁波分公司为例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下文以中港三航宁波分公司为案例,综合分析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预算管理功能的效用以及预算管理功能之间的冲突及其成因。

(一)中港三航宁波分公司预算管理的基本情况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是响应国家开发宁波港号召而组建的交通部直属专业建港企业。中港三航宁波分公司预算管理流程主要如下:1.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办公室逐级下发上级单位下达的预算目标,各级预算单位编制各自的预算草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2.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一经审批下达后即成为执行的依据,各预算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细化分解预算指标,以保证预算计划的严格执行。一方面,各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支出的控制管理,对支出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另一方面,各部门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目标的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偏差。3.预算调整:当在预算实践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时,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此时由各预算单位提出预算调整的书面方案,经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后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但是,为了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预算一经确定,一般不得调整。4.预算的监督与考核:预算监督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所有部门和员工都要接受来自单位内部和预算上级的监督,以保证预算的执行与落实。预算考核主要分为动态考核和综合考核,由预算委员会进行考核。通过预算考核,在各预算部门建立起预算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奖励和惩罚并存,以促使全体员工努力达到预算目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