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2:30: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举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举报信

举报信

ΧΧ市人民检察院:

为了打击经济犯罪,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现将我门了解的ΧΧ的犯罪事实,举报如下:

被举报人:(基本情况)

事实与证据:

(写明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

查看全文

举报信

ΧΧ市人民检察院:

为了打击经济犯罪,纯洁干部队伍,提高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现将我门了解的ΧΧ的犯罪事实,举报如下:

被举报人:(基本情况)

事实与证据:

(写明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和证据)

此致

查看全文

税收举报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纳税主体在数量上加速度增长,在结构上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受法制观念的制约和物质利益的驱动,必然会出现花样翻新的各种税收违法犯罪,这不仅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如果仅仅依靠税务机关的监管,不但势单力薄,而且会疲于应付,无法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打击。面对现状,税务机关必须与时俱进,在加强税务监管体系建设的同时,依靠社会力量,群防群治,构建类似防治“非典”的强大的社会监控体系。因此,进一步加强作为社会监控体系重要内容的税收举报工作,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税收举报是单位或公民及其他个人就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向税务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检举,使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受到处理、制裁的一种行为。《征管法》第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这一规定,明确了税务举报应有的法律地位。目前,税务机关通过成立税务案件举报中心、设立举报奖金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务举报工作,但实际效果与建立社会监控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税收举报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对税收举报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忽视了税收举报的舆论宣传,出现了税收工作依靠地方党政和税务自身的多,依靠人民群众的少,宣传税收法律法规的多,宣传税收举报的少,宣传打击税收违法犯罪的多,宣传提供税收违法犯罪线索的少等现象,使当前的税收举报工作形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二是税收举报工作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目前,税收举报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出台的《关于印发〈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8]211号),缺乏对接受税收举报、处理税收举报、为税收举报保密等相关的工作制度,导致各地在处理税收举报时不规范、不科学。三是侵害举报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泄露举报人身份、致使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没有认真宣传举报奖励的有关规定、刻意避开举报奖励等,漠视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鉴于这些问题,笔者从税务机关接受举报的角度,提出几点看法,供决策者参考。

第一,应加强税收举报工作的宣传。这一点尤为重要,其道理也很简单:因为税收举报打的是群众牌,只有更多的人了解了税收举报,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举报。宣传的形式和方法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容易被群众所接受。可以采用免费发送短信、赠送幽默画册、公益广告、访谈典型案件、举办主题文艺活动等。建议2004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为“税收举报与百姓生活”,以利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重点宣传。

第二,应做好税收举报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做好坏与否,既关系举报人的切身利益,还将对日后的可能举报者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税务机关接受举报后,往往出现多人浏览举报信件或举报记录、个别人员又会有意无意把举报内容向外界透露的情况,举报人员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和后果。为此,税务机关必须制定专门的针对税收举报的保密制度,制度内容包括:专人负责接受举报;举报资料专人专库保管;实施检查人员不得了解、查阅举报人信息;对举报人信息未予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等等。

第三,应拓宽税收举报的渠道。从接受税务举报的主体上看,不要将举报渠道限制在举报中心,要拓宽到各级税务机关,实行举报中心牵头管理、各级机关各司其责的办法。从接受税务举报的方法上看,也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设立举报箱,接受上门举报、信件举报、电话举报,也可以接受网络举报、短信举报等。从举报的主体上看,既要接受署名举报,也要接受匿名举报。在拓宽举报渠道的同时,要做好接受举报制度的完善工作,防止泄密。

第四,应完善税务举报奖励制度。其一,扩大税收举报奖励对象,对匿名举报人按与署名举报人同一标准实行奖励。原有《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规定:举报奖励对象原则上限于实名举报人;但对匿名举报案件查实后,税务机关认为可以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的,酌情给予奖励。这一规定存在三点不足:一是不利于调动举报人的举报积极性,二是没有充分考虑举报人担心自身安危的举报心理,三是忽略了匿名举报与署名举报最终效果的一致性。其二,提高税收举报奖励比例。权衡打击日益猖獗的税收违法犯罪与增加有限财政支出的利弊,笔者认为:对税收举报应设重奖,将奖励比例大幅提高,并取消奖励最高限额规定。其三,确立有税收举报必奖励的原则。一些接受举报的税务机关有“少花钱、多办事”的活思想,没有看到税收举报奖励的积极作用,对大部分税收举报没有予以奖励。为此,税务机关应当要向社会公开承诺:有举报必奖励。其四,建立税收举报奖励发放的“绿色通道”。对不愿公开的举报人,以银行卡、转账等保密性较强的形式兑付奖金。对愿意公开的举报人,召开由新闻部门参加的税收举报奖励大会,以现金支付奖金,并可以考虑授予“荣誉税收卫士”等称号。

查看全文

审计局投诉举报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全市审计系统廉政建设,提高效能建设,促进依法审计,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投诉举报是指被审计单位、社会各界或其他组织对全市审计机关干部有行政过错或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的投诉举报。

第三条市审计局设立投诉举报工作机构,由监察室、办公室、法规处组成,负责受理全市审计系统方面的投诉举报。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地址。

第四条对投诉举报的办理,市审计局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可直接办理,也可根据投诉举报情况转交相关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办理。

第五条被审计单位、社会各界或其他组织对本市审计机关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投诉举报,投诉举报工作机构应予受理。

第六条投诉举报者可通过来信来访、电话等进行投诉举报,也可委托他人代为投诉举报。投诉举报提倡署真实姓名。

查看全文

加强纪检信访举报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对信访举报工作的要求更高了、领域更广了、节奏更快了。近年来,**县纪委、监察局对信访举报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心理准备不充分、贴近中心不紧密、服务大局不明显等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对当前“四无”现象,即:无心、无人、无力、无效,形成了“四有”机制。

一、注重加强教育,形成“有心”抓的机制

信访来源于群众,信访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和亲民爱民的意识。一是要用心爱岗敬业。积极开展“学《条例》、察民情明责任”教育活动,使广大信访工作者对信访举报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份、用心观注、静心恭听、细心思考、用心解决。二是要热心教育引导。通过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把正信访导向,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群众树立依法文明、有序信访意识。正确引导上访群众要依法、逐级、有序、文明反映情况;三是要诚心善待群众。变摇摇手、指指手、挥挥手为招招手、握握手、牵牵手。打开“店门”诚心欢迎群众举报;畅通“耳门”听群众诉求;张开“嘴门”细心引导稳定上访者情绪;畅开“心门”平等沟通化解怨气,纪检监察干部切实要把信访举报工作作为践行“为民办滞、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做群众贴心人的平台,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好民情社情的“显示器”,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全县安定的“稳压器”的作用。

二、注重制度建设,形成“有人”抓的机制

一是建立合理的分流处理机制--“分出去”。在严格执行“三个一”即: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池子”储存、一个“龙头”出信的基础上,推行了一个流程作业,一个口子初审,一个标准了结的“双三”工作作法,对受理的信访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对于纪检监察受理范围内的信访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了层层分解信访工作任务,人人肩挑责任。二是建立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统起来”。对于牵涉多个部门,或某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交叉、复杂、疑难的信访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能硬得起、站得出、挂得帅,及时主动牵头组织协调,针对不同信访问题采取召开联席会议、组成联合调查组等方式,积极协调部门关系,全力扫清办信障碍,齐抓共解,变“单兵作战型”为“团体协作型”。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抓起来”。在明确部门责任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不能只当传声筒、中转站、批发部,要敢挑重担,善唱主角,主动靠前指挥,及时贴紧帮助责任部门研究、制定解决信访问题的办法措施,并加强跟踪调度,强化督促检查,全面掌握进展情况,督促部门按要求抓紧落实,抓好整改。

三、注重加强领导,形成“有力”抓的机制

查看全文

匿名举报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匿名举报一直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的主要方式。吉州区纪委监察局200年受理信访举报118件(次),其中匿名举报92件,占78%;200**年受理76件(次),匿名的64件,占84%。近几年来,虽然在提倡和鼓励署实名举报方面作了些尝试,但收效甚微,匿名举报仍居高不下。因此,认清匿名举报量变化的走势,并采取相应对策,妥善解决匿名举报问题,进而引导、提倡署实名举报,仍然是我们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匿名举报的弊端

匿名举报作为群众实施民主监督和同腐败现象及不正之风作斗争的一种方式,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匿名举报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弊端:

1、不利于案件调查。大多数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往往比较抽象、空洞,使信访初核无从着手,困难重重,特别是一些重要信访件,由于反映人提供的线索不够具体;调查人员又无法找反映人了解,致使案件难以深查细究。

2、引起重复信访。不少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虽已作了调查处理,但是由于无法向反映人反馈或作出解释、说明,而反映人又缺乏对政策法规的正确理解,加之对解决问题的期望值过高,处理结果又不能满足其要求,因而常常再次举报,甚至越级举报。

3、诱发乱告诬告。由于匿名举报人不署名或署假名,导致一些反映人缺乏责任感,所反映的情况仅凭道听途说,难免捕风捉影,有的甚至借机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既妨碍了信访举报工作,又影响了安定团结。

查看全文

民间举报形成论文

因为涉嫌违反《刑事诉讼法》,沈阳首个民间举报网站——“中国举报网”被关闭了。从创建到关闭,这个网站的“寿命”总共1个月零7天。(《华商晨报》2004年09月06日)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下发的《通信网络断开接入决定书》写道:经沈阳市公安局检查认定,你开设的“中国举报网”涉及的以电子邮件形式,接受群众举报信息并转交有关职能部门,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个人无权受理公民举报和对举报内容进行核实,属违法行为。根据辽宁省通信管理局《断开违规使用和经营通信网络接入管理办法》第三条五款之规定,决定从2004年8月27日起,断开对你单位的通信网络接入服务。

笔者查阅了《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从该规定来看,单位和个人有权利和义务向司法机关报案或者举报犯罪,但并没有禁止单位和个人向其他个人举报犯罪,按照“公民权利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理,怎么也推导不出“个人无权受理公民举报和对举报内容进行核实”及开设举报网站属违法行为的结论。因此,只要不从事传播黄、赌、毒及危害国家安全、侵犯他人名誉等违法犯罪活动,任何公民个人和单位都可以开设民间举报网站。当然,民间举报网站在从事监督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对公民名誉权的侵犯,但这不是取缔其的理由,因为如果网站涉嫌侵权,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

相反,关闭举报网站涉嫌对公民言论自由和监督权利的侵犯。《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因而,公民在向国家机关举报犯罪的同时,向其他公民和媒体举报犯罪以寻求援助,其他公民有权接受这种举报进行核实,都是公民行使正当权利的体现,关闭举报网站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剥夺的公民言论自由和监督权利。而且,如果按照辽宁省通信管理局的逻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和进行了舆论监督的各大媒体全部最好关门了事,见义勇为者也趁早回家,因为他们不是国家司法机关,而他们监督和与犯罪斗争的前提大多是要有公民的举报和求助及进行核实,而这是“属违法行为”,多可怕的一顶帽子!

开设民间举报网站非但不违法,而且还更有利于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对权力的监督。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民间举报网站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到了国家机关和传统媒体不可代替的作用,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民间举报网站为涌现更多负责任的公民,培育监督政府和在更大程度上自立、自主、自我管理的“公民社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中国舆论监督网对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的腐败行为的揭露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正是该网站的揭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李信才得以被及时查处。

因而,用对《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来解释关闭民间举报网站的理由是掌握权力的部门的一种权力话语霸权和“强盗逻辑”,其本质是惧怕公民权利意识的崛起和贪恋权力对社会控制的无所不能,其结果必然会打压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笔者建议,“中国举报网”的创办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争取自身的合法权利。

查看全文

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思考

推行信访举报工作办事公开制度,是当前信访举报工作的有益尝试。从信访举报工作的实践看,大力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做好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的必要性

(一)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在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信访举报形式呈现出多样化。除正常的来信来访外,电话、传真、网上举报的情况增多,最为明显的是一信多投的情况增多,此外联名访、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异常访等多种信访形式越来越丰富。二是信访举报内容呈现出广泛性。过去信访内容一般都比较单一,问题也不复杂。而现在信访问题涉及领域广,内容错综复杂,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和不应由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都掺杂在一起,给解决信访问题和查办案件增加了难度。三是举报动机呈现出复杂化。举报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群体,其举报的心理动机也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义愤型、不服型、自卫型、报复陷害型等。四是举报者心理呈现出崇上性。有些举报者对基层组织不信任,对在基层解决问题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机关越大,领导级别越高,批阅信访件“震动”力越大,因而越级上访。面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只有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适应新形势下信访举报工作的需要,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今后信访举报工作深层次、广角度、多样化的要求。

(二)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内在要求。信访举报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窗口”,是与上访人直接接触的第一站,是纪检监察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经常、最直接的一条渠道。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上访人要求把自己的上访问题及处理的有关政策依据、办事程序、党纪政纪、处理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并希望纪检监察机关能够接受采纳他们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因此,只有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实行“阳光”办访,才能不断增强信访举报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才能增强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确保依纪依法办理信访举报,让人民群众及上访人真正满意放心。

(三)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真正化解矛盾取信于民的内在要求。在处理群众信访过程中,由于上访人对信访工作政策法规、工作原则、办理程序不够了解,而且有些上访人举报的问题不够真实、线索不够清晰,有些问题调查后与上访人反映的有很大的差距,因而极易造成个别上访群众对具体工作人员不信任;有时信访案件处理完结后,没有达到上访人的预期目的,认为办案人偏袒被告人,便闹访、缠访。实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把处理信访问题的每个环节都公布于众,使上访人对整个处理过程了如指掌,加深上访人对办案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矛盾化解在基层,真正取信于民。

(四)推行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是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人们迫要求政务公开透明,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前哨阵地,信访举报工作既是把握群众思想脉搏和意愿的“窗口”,又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纽带和桥梁。来信来访是人民群众发扬民主参政议政,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形式。只有推进信访举报办事公开,让信访人了解事情的真象,参与整个办理的过程,才能保障其民主权利,更好地行使人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才能切实地推进信访工作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

查看全文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制度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受理范围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和《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的规定,党的纪检机关受理群众对党员、党组织违章和其它党内法规,违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其它败坏党风党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对所受党纪处分不服或对纪律检查机关所作的其它处理不服的申诉;其它涉及党风党纪的问题。

国家行政监察机关受理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以及违反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行政处分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

信访(举报)接待登记制度

(1)对群众的来访(来电)应认真对待、主动接待,做到态度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好记录。

(2)对群体上访或反映重要情况的,应详细记录,及时向领导汇报。

查看全文

信访举报公开调研报告

**年,我县作为全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工作试点县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市纪委的正确指导下,以促进信访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化解矛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新机制,增强工作透明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了信访举报办事公开,有效减少和预防了群众越级访、集体访及重复访现象的发生,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突出三个重点

信访举报办事公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人力、效率、保密等角度出发,不可能件件推行信访办事公开,必须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以点带面,达到公开效率与公开效果双赢局面。

一是以群众反映的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为信访办事公开的重点信访事项。初信初访一般不采用公开办信的方式,选择群众最关心、涉及群体性利益、已经或正在调查处理却仍有群众重复来信来访等集体访、越级访、缠访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信访积案、疑案、难案。今年以来,我委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2件(次),其中涉及群体性利益问题32件(次),已作调查处理仍重复来信来访的3件(次),我们对重复来信来访问题100%进行了信访公开,涉及群体性利益问题有27件(次)进行了信访公开。

二是以公开受理情况和办理结果为信访办事公开的重点内容。信访办事公开包括信访渠道及制度公开、受理公开、办理公开、处理公开等。在办理信访件过程中,群众最关心的是谁来办理,何时办理和办理结果。因此,我们将公开受理情况和办理结果作为公开办信的重点内容,不断创新信访渠道,通过网络、电视、宣传栏等形式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信访公开平台。一方面在纪委书记接待日、开门接访周的基础上推出了“行风在线”电视栏目,公开答复群众问题,明确告知责任单位、办理时限等事宜,既解决了具体问题,又宣传了政策法规,“行风在线”自今年10月开播以来,共播出4期,现场共接待群众162人(次),受理热线电话诉求36件(次),解答群众政策咨询113件(次),解决实际问题57件(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另一方面在实名举报反馈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网上公开受理反馈和匿名举报反馈制度。今年我委共在中国泰和网上公开答复网民投诉11件(次);以公告、公示或会议的形式对35件(次)匿名信访案件进行了反馈。

三是以举行信访听证会为信访办事公开的重点形式。群众由于不了解办案程序,加上“官官相护”的偏执意识,容易产生对我们调查结果的猜疑。信访听证会作为一个多方参与、平等对话的平台,使信访双方能够把问题摆在桌面、把观点亮在明处,公听、公议、公决,有效打消群众的猜疑和顾虑。同时信访听证会也是诸多公开形式中对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素质要求较高的一种形式,它不仅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有过硬的办案本领、丰富的政策理论,还对干部的应变能力、论辩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委在推行信访办事公开工作中,强调以信访听证会为办事公开的重点形式,要求有条件的乡镇要选择1-2件有代表性的信访问题举行信访听证。今年以来,全县22个乡镇纪委有14个乡镇举行了信访听证会,解决信访问题18件(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