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10:51: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集中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学集中制思想汇报
编者按:党的十四大党章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为何我党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如此重视民主集中制?那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来说,民主集中制也能运用到对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绝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重具体材料请详见: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四大党章第一次提出民主集中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十六大党章中又进一步将其完善,规定:“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为何我党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如此重视民主集中制?那是因为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兴衰成败。列宁、斯大林以及戈尔巴乔夫从不同侧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党的成长历程中同样也是有着血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陈独秀、王明、等人在党内的个人专断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个人崇拜、独断专行思想在党内的滋长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党和人民蒙受了巨大损失。
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来说,民主集中制也能运用到对班级的建设工作中。在班内发扬民主,让班上同学自由提出自己意见,同时在民主的基础上统一大家的思想,让全班同学齐心合力为班级建设而努力。这里所说的民主绝不等于自由涣散,这里所说的民主是有集中作指导和归宿的。作为学生干部,就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度,不能走向极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班上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动员他们都来参加班级建设事业,一起为班级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又要求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在布置工作,不仅要让同学知道怎么去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好的学生干部,应该是思想上的积极调动而不仅仅是命令的生硬传达,要让大家从心里愿意去做,而不是因为应付形式出于任务的要求而去做。当然另外一点就是还要尊重同学、以身作则。只有班干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了,才能调动全班的参与热情。
在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绝不能对任何一方有所偏重。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同时集中又是民主的指导和归宿。只有正确把握好了两者的辨证关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将班级建设工作开展好。
民中集中制落实情况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中共兰西县委员会2004年11月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和根本制度。几年来,我们在加快脱贫解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立足县情,尊重民意,在创新实践中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精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兰西在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进程中,不断深化了对民主集中制精髓的理解和把握。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发散思维,赋予时代内涵。民主集中制虽然是党内生活的一种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没有刻意追求简单地机械执行。在兰西,我们是从广义的民主集中和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两个方面加以体会的。广义的民主集中就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营造大势。几年来,全县上下对兰西的发展定位、工作思路、主攻方向认识非常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营造了谋大事、造大势、干实事、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具体过程的民主集中就是集思广益,不局限于对某一问题的单一讨论,而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多层面听取建议的基础上,把广大民众的意愿转化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2001年,我们在研究全县“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时,就是采取“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办法,汇集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明晰了“面向哈市对接市场,发展市郊型经济,走‘四强两化’之路”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思路,把哈市作为目标市场,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地缘潜能,实现了与哈市市场的双向对接。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求真务实,反映县情民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必须充分体现并反映县情民意。1997年—2001年,兰西连续五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况是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为此,我们把谋求全县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行为宗旨,在体现民情、民意、民声的过程中,班子成员勇于和善于实事求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意,把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作为发展定位,用足、用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政策,主动赢得国家、省、市支持,推进亚麻、畜牧、医药化工和绿色特色四大主导产业升级,改善、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质量,营造了全民创业态势。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做大发展成果。几年来的脱贫解困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必须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工作成果来体现,没有发展,民主集中制也就失去了意义。几年来,我们紧紧咬住发展第一要务,树牢经营理念,以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把分散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把被掩盖的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把粗放低效的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充分体现了全县上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效果,推进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激活内力,高效为民,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
我们在打通民主集中制实现途径上,始终坚持工作研究与方法研究相结合,当前脱贫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建设与推进社会进步相结合,激活内力,高效为民,着力在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方法研究和载体研究上大胆尝试。一是集民智、聚民力,推进科学决策。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加强学习,蓄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知识底蕴,增强超前决策的思维能力;尊重和发掘群众首创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分析确保决策不失误;严格按程序办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例如,我们做出的举全县之力推进“中国亚麻城”、“中国东北民猪之乡”、“滨北兰西经济带”、城市经营和基础设施五大类项目开发建设的决策,做出的自下而上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实施整村推进的决策,做出的以民营化办学、高中扩招、贫困生救助、中小学危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等等,都是充分尊重广大民众意愿、调动了发展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结果,做到了不通达民意不决策。目前看,五大类项目的拉动作用凸显,兰西的亚麻行业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东北民猪品牌优势已经形成;分两批启动了36个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已有9805个农户基本实现脱贫;三年来累计救助贫困生10772人,扩招高中生4600名,改造中小学危房42所8.5万平方米。广大民众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支持和拥护,体现了科学决策源于民众、还利于民众,过程服从效果的客观实在性,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途径。二是重效果、求共识,实施集体领导。实现民主集中制,最关键的是实施集体领导。在实施集体领导中,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大项推进、干部选拔任用作为重点,宏观上把握,微观上放手,在战略上达成共识,在战术上提高成效。水制约是束缚兰西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这件事拿到全委会、党代会上进行研究,达成了“不解决不行、不快解决更不行”的共识。两年多来,我们多元化融资2775万元,完成了城镇应急水源一期、二期工程,8万多城镇居民结束了“饮无可饮”的历史;打机电井382眼,增加坐水种面积93万亩;260个村屯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缓解。三是给空间、搭平台,释放个体潜能。实现民主集中制,既要有集体领导,又要讲究分工负责。我们把发挥个体优势作为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手段,建立了班子成员抓产业、联企业、包项目责任制,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抓战线又突出重点,给任务,压担子,激活了工作内力,营造了班子成员谋事干事的更大空间,充分释放了“乘方效应”。今年,兰西承担了全省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任务,在改革难度大、矛盾错综复杂、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把全部免征农业税十项配套改革任务逐一分解,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克难而进,实现了试点工作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为全市、全省铺开探索了路子,摸索了经验。
民主集中制建设思考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并进行活动的。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在这方面,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起来,对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设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实践,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一、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
列宁是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第一人。1906年3月20日,列宁在为社会民主工党拟定的一份策略纲领中提出:"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从1927年6月政治局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12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遵义会议后,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民主集中制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初步论述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提出了"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晚年的逐步偏离了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正确轨道,特别是在""中,这一原则遭到了极大破坏。
鉴于党的历史上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沉痛教训,也鉴于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指出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并反复要求全党要恢复、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在对民主集中制重要性的认识上,邓小平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也是可以变质的,个人也是可以变质的。"(《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3页),把民主集中制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提到有关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在阐述民主集中制的地位和作用时,邓小平强调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一个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揭示了民主集中制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根本意义。当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时,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0页)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要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尖锐地提到中国共产党面前。对此,邓小平坚定地回答"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凡是违反这个制度的,都要纠正过来。"邓小平同志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党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基本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二、深刻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开展活动的,但是在建党的最初年代里,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不够,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论知之不多,执行起来也不自觉。在党的历史上,陈独秀和王明把集中推向极端,压制党内民主,实行"一言堂"和"家长制",致使党的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左倾"错误结束后,党内民主集中制有了较大发展,党对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的理解也日益深入。同志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著作选读》下册第762页)1945年七大通过的党章,把民主集中制概括为"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标志着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科学内涵的认识有了突破。然而从1957年底至结束,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等现象不断滋长,党的民主集制原则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对此,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
民主集中制体会
民主集中制建设是领导班子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地方党委换届后,必须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抓紧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健全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确保领导班子团结协调、高效运转。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领导班子的根本工作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领导班子团结协调的根本保证,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民主集中制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永恒主题。这次换届,各地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这既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级党委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把民主集中制建设摆上领导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深刻认识、全面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原则和要求。各级党委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新进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集中制的重要论述,学习我们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学习有关文件和制度规定。通过学习,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奠定思想理论基础。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根据领导班子换届后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各级党委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根据党章和有关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规则。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议事形式的职责权限,明确议事决策的范围,紧紧围绕议题确定、酝酿、讨论、表决等重要环节,严格规范议事决策程序,保证新班子从一开始就能够规范运行。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在畅所欲言、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努力避免决策失误。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特别是要根据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新情况,认真实行和逐步完善常委分工负责。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每名常委的工作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针对党委副书记减少后面临的新情况,明确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专职副书记的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要敢于独立负责;切实增强全局意识,自觉着眼全局、着眼领导班子全面工作考虑问题,积极参与集体领导,防止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切实增强合作意识,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主动“补台”,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 这次换届,适当增加了党委组成人员数量,全委会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要充分发挥新体制的优势,发挥全委会在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决策和重要干部任免中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全委会与常委会之间的关系,认真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制度。适应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的新情况,进一步理顺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党委与同级各种组织的关系,既要加强领导,及时研究、统筹解决人大、政府、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又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要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班子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领导班子协调高效运转。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一个领导班子能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把手。一把手要摆正自己在领导班子中的位置,模范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要切实增强民主意识,带头发扬民主,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包括各种不同意见,防止独断专行和个人说了算,努力在领导班子中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要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把一班人的思想、意志和行动有效统一起来,防止议而不决、各行其是。对其他领导成员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每个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仲祖文)
function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防止撑破表格 { varw=$(Id).width; varm=550; if(w
民主集中制调研报告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在新形势下,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对于加强海南省直机关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建设和谐海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制度上的集中体现。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制度,也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原则和制度,我们党就是按照这一原则和制度实施领导和开展工作的,也是按照这一原则和制度组织和发展壮大起来的。
民主集中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自由解放发展到民主自由,再从民主自由到高度民主集中的历史进程。在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彼此之间过着平等的生活,人与人的关系贫乏而又单调,人们过着近似于动物式的生活,人的自由受到自然力严重束缚,实质上是极不自由的表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从此进入阶级社会,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人从自然力中争得了一定的自由,而且表现在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野蛮状态。但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压迫是残酷的,奴隶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可以被奴隶主当牲口一样地买卖。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使历史发展进程又获得重大进步。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且表现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农民同“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相比总算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是封建社会的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受着经济的和超经济的残酷剥削,终日被束缚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但所得无几,他们的这种自由和解放是极其有限的。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使人类的解放和自由获得了全面发展,它不仅使人们对自然力争得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也加速了人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进程。人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的尊重,无产者出卖劳动力和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双方自愿的平等交易,在这点上双方是自由的。尽管这种平等和自由,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残酷剥削工人基础之上,但它说明了社会更替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在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中,从自然力控制下获得解放是人解放的基础,思想解放是人解放的前提,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解放才是人解放的根本。自然和社会对人的压迫与束缚,必然伴随着反映在思想上的禁锢与奴役。种种陈旧思想观念犹如精神枷锁,统治着人们的头脑。随着人们从自然和社会中的解放,特别是随着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日益战胜愚昧、偏见,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关系制约着人们征服自然的程度和效果。人们只有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才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从而实现思想上的彻底解放,获得对于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的意志自由,成为精神上自由的人。有了自由才能有民主,没有自由就没有实现民主的可能。人从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由,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它总是伴随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存在发展的。从民主自由到民主集中,都是通过人的价值来实现的。人的价值就整个人类来讲,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及其成果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程度和状况;就个人来讲,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以及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先在党内建立了民主集中制,并迅速在各抗日根据地推广。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从战争年代打败日本军国主义,打败蒋家王朝,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再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就是不但充分发扬了民主,而且建立和实行了民主集中制。
二、省直机关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力民主集中制探索
把握五个环节落实民主集中制
把贯彻民主集中制作为提高领导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问题,是我局领导班子认真总结本局历届班子运作的经验教训所取得的共识。基于此,我们在创建“四好”班子和带领企业前进的实践中,积极探索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牢牢把握理论修养、制度建设、执行推动、强化监督、持续改进五个环节,不断提高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能力。使班子成员素质得以升华,整体功能较好发挥。
一、把理论修养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先导
**年8月省公司调整我局领导班子后,第一次班子成员会即把如何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能力列为重要议题。两年多来,始终把增强理论修养、统一思想认识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先导,深入开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采取党课、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自学等形式,系统地组织大家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论党的建设》、**大报告、党章等重要文献和省公司印发的《基层“四好”领导班子检查评比办法》、《基层党委工作考评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并相继举办了“新时期党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等专题讲座;召开了学集中制理论心得交流会、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专题分析会。通过学习教育,使班子成员提高了民主集中制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集中统一、发挥班子整体功能、抵御腐败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原则;明确了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少数与多数、集中领导与个人负责、班子内部相互关系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局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历史经验教训,找出了当前存在的差距,理清了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思路;澄清了模糊观念,强化了民主意识、集中意识、群众意识、大局意识、团结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了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从而为我们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把健全制度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必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才不会因领导者的变动或认知和注意力的改变而走样。为此,我们在认真落实上级规定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的同时,着力于民主集中制具体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创新。一是坚持和健全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和调研制度。以此促进班子成员思想理论和领导水平的提高。二是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和完善了班子议事规则、党委工作细则,对党委会、局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的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包括议案的酝酿与形成、集体研究、决议的形成)、决议的执行与督促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以此促进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三是坚持和完善联系基层和职工的制度,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四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提高了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五是逐步健全干部聘用管理制度,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六是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局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七是坚持和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监督制度,促进班子成员自律,防止执行民主集中制出偏差。八是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在生产、经营、多经系统建立并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物资采购、城农网建设与改造等项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置于程序文件的强力约束之下。提高了管理水平,限制了违纪违法。通过制度的坚持与完善,力求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以具体的规范。
干部民主集中制思考
在去年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换届过程中,唐山市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尝试用“两推一述”、“量化评价”、“数量线型分析”等方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落实民主集中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
“两推一述”由第一次民主推荐、第二次民主推荐和个人陈述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次民主推荐是指在所在单位召开干部大会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确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初步人选。第二次民主推荐是指召开所在单位党委扩大会议,从考察对象初步人选中推荐考察对象。个人陈述是指通过第一次民主推荐产生的考察对象初步人选在第二次民主推荐会上进行口头述职。经过这些程序,确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的建议人选,经县(市、区)委常委会研究、报市委同意后确定拟新进班子考察对象人选。
“量化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以百分制的形式,对干部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分为基本素质、民意情况、工作业绩三项内容。基本素质的评价分为基本条件、德、能、勤、廉五项,民意情况的评价分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三项,工作业绩的评价分为工作思路、履职情况、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成效四项。以上各项分别以一定的比例进行评价。
“数量线型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我们把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细化为13项指标,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勤政敬业、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品德作风和公众形象。在领导干部会议上,与会人员对测评对象的13项指标作出评价,填写专用机读卡。评价分优(A)、良(B)、中(C)、差(D)四个等次。分值分别为:优(90分)、良(75分)、中(60分)、差(45分)。在此基础上,运用光标读卡机和分析软件,读取机读卡上的原始数据并完成数量分析,形成分析结果,生成线型分析图及得票统计表和转化分值表。根据线型分析图,对被测评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评价、比较,分层次、分类别作出相应的结论。
二
民主集中制原则教学误区
【摘要】民主集中制是《政治生活》第五课的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将民主集中制分解为民主制与集中制两个部分来理解。笔者在本文中尝试引入政治学界对民主集中制原则溯源的一些经典成果来纠正这个误区。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教学;人民代表大会;政治生活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三层两面式”剖析法的疑惑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作为必修2•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难点,多数教师习惯于在讲解时将课本列举的三层表现分解为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在人民与人大的关系上,人民民主选举、代表民主决策体现民主;人大统一行使权力体现集中。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举其他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各司其职体现民主;权力机关集中行使国家权力体现集中。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地方充分发挥积极性体现民主,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体现集中。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解方式存在误区:将民主集中制分为“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似有将二者人为割裂之嫌,有悖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真谛。
二、问题的解决:社会主义民主的丰富形式
党史专家、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先生曾在《民主集中制正误》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在对民主集中制的解释上,往往把它解释成是‘民主(制)’和‘集中(制)’两个实体构成的,然后再说它们是对立统一的或辩证统一的。这就有想当然地贴辩证法标签之嫌。”按照王贵秀先生的考证,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与“集中”是“属性”与“实体”的关系。“‘民主的’这种属性是内在地规定‘集中(制)’这一实体的性质的。具有了‘民主的’这种属性、性质或规定性,‘集中(制)’就成为‘民主的集中制’;不具有或失去了‘民主的’这种属性、性质或规定性,‘集中(制)’就不是或不再是‘民主的集中制’,而成为‘非民主的或专制的、官僚的集中(制)’”。因此,“民主集中制是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基础的集中制。”[1]不难看出,这个定义更强调集中制的民主属性,也更符合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没有民主的过程,就不可能有集中的意志。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主集中制时,可把民主集中制具体化为两个过程,即在民主基础上最后达到人民意志集中的过程和在业已形成的集中意志指导下进一步推进民主的过程:1.从人民与人大的关系看,直接的民主形式是选举民主。这层关系的重点是强调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基础,也即只有经过法定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也正是因为经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才必须坚持民主议事的方式,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离开了民主选举这一过程,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这层关系体现的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已故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剑先生特别指出:“民主的本意就是多数人的统治,少数人要服从多数人的意志,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表现形式,而不是集中的表现形式”。[2]2.从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直接的民主形式也是选举民主。这层关系的重点是强调其他国家机关的产生基础。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代表民主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一府两院”必须在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法律框架内活动,其权力不能“越雷池一步”,则体现了在法律这一人民集中意志指导下的民主。3.从中央国家机构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看,直接的民主形式是分权民主。这层关系的重点是强调地方国家机关的活动基础是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型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比如上下级人大之间的关系是工作指导关系,地方人大的民主活动必须在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进行。因此这层关系主要体现了一种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过程。
党内民主比民主集中制更根本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而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那么,应如何认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之间的关系呢?由于重民主集中制而轻党内民主的倾向在我们党内长期存在,这就导致在二者关系上的一些认识误区:
把民主集中制等同于党内民主、甚至认为高于党内民主的有之;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来冲淡甚至代替发展党内民主的亦有之;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把“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混为一谈、进而把党内民主简单归结为民主集中制的一部分。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先民主、后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上,强调先群众民主,后领导集中;二是在党委会内部的关系上,强调先委员民主,后书记集中。这就把“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看成是一前一后两个阶段的关系,把民主集中制变成了“群众民主,领导集中”、“委员民主,书记集中”一前一后两个过程的机械相加,从而使领导者和书记个人成了“集中”的主体,其个人意志成为统一意志。
正因为如此,“实行民主是为了集中,集中是目的,民主只是手段”、“既是手段,就表明民主的从属地位,就表明集中高于民主;为了集中,就可以抛开甚至牺牲民主”等模糊和错误认识就出现了。这些认识割裂了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内在有机的联系,并且由于把领导者个人和书记个人看成是“集中”的主体而极易导致民主集中制扭曲变形为个人集权制。同时,这些认识又把“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等同于“党内民主”,进而把“党内民主”看作是民主集中制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民主集中制的一半是民主,而另一半是集中。这种看法相当普遍。这就带来了不适当地夸大民主集中制的作用,相应地贬低党内民主的作用的问题,导致了民主集中制功能的泛化,使得民主集中制的地位高于党内民主了。
事实上,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首先,从二者的区别来看:第一,二者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范畴。党内民主是政治原则,属于政治范畴,它与党的性质紧密相连。十六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就是从政治上说的,它表明我们党是一个民主性质的政党。而民主集中制从建党开始就一直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属于组织范畴。第二,二者由于属于不同的范畴,因而在党内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占有不同的地位。党内民主作为政治原则,它表明全体党员是党的主人,也表明党员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而这些归根到底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建党的根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改变。而作为组织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归根到底由政治原则决定并为其服务。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通过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结合,来建构党的组织体系和权力体系,来规范党的组织活动和权力运作。因此,党内民主这一政治原则要比民主集中制这一组织原则更根本,处于更高层次和更高地位。
其次,从二者的联系来看,第一,党内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前提。任何政党组织,只有它在政治上是民主的,它在组织上才需要也才可能实行民主集中制。我们党在组织原则上必须也只能选择民主集中制,而绝不允许搞专制集中制,归根到底在于党的民主性质的内在要求;民主集中制之所以会扭曲变形,归根到底也在于党内民主原则遭到破坏。第二,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在组织原则上的体现和保证。把民主集中制凌驾于党内民主之上,或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或把党内民主简单归结为民主集中制的一部分,都是不符合两者的真实关系的。
政府议事民主集中制交流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集体决策速度慢,效率低,决策方式上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认为市场经济要由价值规律起作用,集中统一领导影响下级自主性,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三是将民主集中制本身与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被扭曲的错误现象等同起来。产生这些疑虑的原因是对民主集中制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及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政府重大决策中实行民主集中制未作很好地研究。笔者就上述问题,围绕政府重大问题决策机制中的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效率性、合理性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
政府重大问题决策要讲究科学性,就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首先体现在对经济工作的正确决策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在决策方面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
(一)民主性。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借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决策主体的分散,利益矛盾的冲突,使党的领导工作面临许多复杂的情况,这一切大大增加了决策难度,对领导的决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要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决策,单靠个人的智慧、能力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健全民主集中制来集中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集中,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正如同志所说的:"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如果没有民主,不了解下情,情况不明,不充分搜集各方面的意见,不使上下通气,只由上级领导机关凭着片面的或者不真实的材料决定问题,那就难免不是主观主义的,也就不能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集中。"离开了民主集中制,也就脱离了广大党员和群众,脱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性为决策的科学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保证。
(二)稳妥性。科学性与稳妥性紧密相联。这种稳妥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委讨论做出决定。所谓重大问题是指那些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干部调配、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充分酝酿、协商和讨论,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这种依靠集体经验和智慧所做出的决策当然具有相当的稳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