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8:4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记者观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记者观察

记者观察力研究论文

记者要具备的基本功很多,其中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观察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手段,也是一种应有的采访作风。记者只有深入现场目睹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新闻,从而增强说服力、可读性和可信度。

运用眼晴发现新闻

我国历来有眼见为实的说法,新闻就是要真实,所以应该用眼睛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而发现实实在在的新闻。

2000年初,我在湖南农村采访中发现,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除了调减早稻和棉花以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一些县市出现一哄而起的大搞蔬菜百亩片、千亩片、万亩片,甚至十万亩片的情况,许多公路旁的田野里掀起了大种蔬菜的热浪,到处搭塑料大棚,下种育苗,插上蔬菜示范田的牌子,给人一种增收就要种菜的感觉,而且这些地方发展的多是旺季大路菜品种,市场相对饱和。看到这个动向以后,我接着采访了湖南省蔬菜办的负责同志,他们也担心在新一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部分地方盲目发展蔬菜,不看市场需求,弄不好可能出现“小白菜倒在水里喂鱼”、“种苦瓜吃苦果”、“生姜烂在马路旁”的惨剧。为此我写了一篇记者来信,《盯住菜蓝子种好菜园子》(新华社2000年3月29日长沙电)提出“冷思考”,并给农民传递哪些菜可以适当发展,哪些菜不宜盲目扩种的信息。此稿由于来自生产实际,所以3月30日被《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等报纸全文刊出,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定推动作用,受到农业和蔬菜管理部门有关同志的赞扬。平时,我写一些动态新闻也必须观察后再下笔,如《春节市场货丰价稳》、《早稻生长良好》、《湖南市场优质农产品增多》都是眼皮下的消息。

回顾前些年,湖南分社的报道中还有两条用眼睛采访来的典型报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条是一位老摄影记者到绥宁县黄双山区去参加森林资源考察时,看到路边的大树被一些不法分子把树皮活活地剥了,让大树枯死,然后再来砍伐,这种肆意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令人痛恨,这位记者立即就将现场拍下来,发往总社,评了好稿。再一篇论文是一个老记者见到湘北农村在给老人祝寿时,将许多100元的人民币用大头针一张一张地撇在一大块花布上,然后两人抬着去喝寿酒,显示“气派”。这种不保护人民币的举动,使我们的记者抓拍了,稿件发往总社后很快编发,并为中央多家报纸采用,成为一张很好的社会新闻照片。以上两稿看出记者的眼力高人一筹,很值得学习。

须知,我们的观察在多数情况下,是眼见为实,不容怀疑的,但是,有时也不尽然。电视里曾播过,有的乡村为了开现场会表扬养牛专业户,把周围农户养的牛,集中到一个专业户家里,弄得户主很为难,事后揭穿了谜底。这些事告诉我们眼见的情况也要当心有假,应防止上当。

查看全文

深度报道的告知和社会价值论文

摘要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新闻调查小组所作出的深度报道为例,分析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正确实现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定位,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实现告知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新闻各元素的价值博弈中实现其最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深度严肃定位价值博弈

身处这个经济与文化全面转型、社会变动剧烈、信息传播全面提速的时代,公众每天都遭遇海量的信息。作为媒介,作为公众代言人的记者,不仅有义务去报道那些已哄传街巷的新闻事件、茶余饭后娱乐大众的小道消息,还要去揭示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本质,调查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相,解读与观察新的社会现象,以求公正与正义。深度报道多角度、深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信息传播中释疑解惑的历史重任。笔者结合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师生在《中国社会导刊》、《记者观察》、《新京报》等新闻报刊发表的数十篇深度报道,以此为例,对深度报道的原理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正确理解深度报道

1.海量信息下的公众知情权

传统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快捷、互动、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必须寻找证明自身存在必要性的理由。其中,深度报道和报道深度就是传统媒体难以替代的强项。

查看全文

深度报道分析论文

一、正确理解深度报道

1.海量信息下的公众知情权

传统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快捷、互动、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必须寻找证明自身存在必要性的理由。其中,深度报道和报道深度就是传统媒体难以替代的强项。

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电影、直投杂志、移动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竞争导致的信息轮番轰炸,让更多的人、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世界与社会的动向,但海量的信息流入也让公众“乱花渐欲迷人眼”,无所适从,不知应该相信谁。而深度报道作为更全面、更详实、更深刻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复杂联系,还原各重要元素的细节准确性的报道,已经成为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公众知情权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新闻专业是一个在观念意识上比较前卫的传媒研究与实践场所,比较媒体而言,它能够摆脱信息的琐碎与功利,更加容易宏观地把握舆论导向,判断各种信息的社会意义、文化背景与新闻价值。因此,在高校新闻专业开展新闻调查,进行深度报道的实践,是训练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有效的手段与过程。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针对诸多社会问题,深入实际,展开调查,受到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2.娱乐大环境下的严肃、厚重。

查看全文

深度报道分析论文

一、正确理解深度报道

1.海量信息下的公众知情权

传统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快捷、互动、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必须寻找证明自身存在必要性的理由。其中,深度报道和报道深度就是传统媒体难以替代的强项。

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电影、直投杂志、移动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竞争导致的信息轮番轰炸,让更多的人、更多、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世界与社会的动向,但海量的信息流入也让公众“乱花渐欲迷人眼”,无所适从,不知应该相信谁。而深度报道作为更全面、更详实、更深刻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之间的复杂联系,还原各重要元素的细节准确性的报道,已经成为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公众知情权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新闻专业是一个在观念意识上比较前卫的传媒研究与实践场所,比较媒体而言,它能够摆脱信息的琐碎与功利,更加容易宏观地把握舆论导向,判断各种信息的社会意义、文化背景与新闻价值。因此,在高校新闻专业开展新闻调查,进行深度报道的实践,是训练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有效的手段与过程。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针对诸多社会问题,深入实际,展开调查,受到了明显的实践效果。

2.娱乐大环境下的严肃、厚重。

查看全文

深度报道的正确价值定向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山东大学威海新闻调查小组所作出的深度报道为例,分析如何认识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如何正确实现深度报道记者的选题定位,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实现告知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在新闻各元素的价值博弈中实现其最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深度严肃定位价值博弈

身处这个经济与文化全面转型、社会变动剧烈、信息传播全面提速的时代,公众每天都遭遇海量的信息。作为媒介,作为公众代言人的记者,不仅有义务去报道那些已哄传街巷的新闻事件、茶余饭后娱乐大众的小道消息,还要去揭示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本质,调查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相,解读与观察新的社会现象,以求公正与正义。深度报道多角度、深层次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信息传播中释疑解惑的历史重任。笔者结合山东大学威海新闻研究所新闻调查小组师生在《中国社会导刊》、《记者观察》、《新京报》等新闻报刊发表的数十篇深度报道,以此为例,对深度报道的原理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正确理解深度报道

1.海量信息下的公众知情权

传统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快捷、互动、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必须寻找证明自身存在必要性的理由。其中,深度报道和报道深度就是传统媒体难以替代的强项。

查看全文

媒介融合下如何做好新闻传播

摘要: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促使受众所处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意识、传播能力以及创造的生活方式等。同时也为信息交互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渠道不全和信息相对滞后的缺点,改变传统媒体的单路传播模式。使媒介信息传播更加多样,受众信息接受更加通畅。新媒体技术对于传统新闻业是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改变的是媒介,不变的是新闻。传统新闻业只有以新闻为基本;新技术为支撑,兼容并蓄,才能在媒介融合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媒体发展;新媒体;融媒体;变革

一、引言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播媒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新技术向传统新闻业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适应现在的媒体形式,利用媒介更好地为新闻服务。我们要遵循发展规律,从信息传播的历史中一探究竟。早在远古时代的人类,信息传递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来源于身体结构的如声音、表情、打手势等体语来传递。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活生产的发展,使得传播需求的增大,人们逐步创造出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方式,如标记、图画等一些象形符号。语言的产生使传播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生活逐渐复杂,传播的活动也越加频繁与复杂,原有的传播方式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文字产生了,传播史上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字的传播创造了发展的机会。直到20世纪初,电子传播工具的发展才使人类进入电子传播时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传播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方式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在新闻方面的突出表现是信息量的急速增长,使得由新闻机构新闻变成由公众选择新闻,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新闻传播事业从单一集中的形式更多地转向多维度的专业化和模块化方面发展,新闻信息传播者不但要成为专业学术精湛的专家,而且还要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相比于传统媒体,互联网是一个高维度的媒介。传统媒体的转型是互联网、智能化和融媒体对新闻业的重塑。重塑让新闻本身定义就在发生变化,从内容属性逐步转向了产品属性,新闻信息的单向传播也逐渐向双向、多向交流发展。从单线叙事,到多重演绎;从被动接收内容,到主动沉浸式体验。在千千万万用户为主体性的新语境下,编辑记者都意识到了随着媒介维度的变化。新闻已经从内容属性逐步转向了产品属性,新闻价值发生着游移,获取信源、核查事实的方式都在这种新语境下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作为一名新媒介语境下的传统新闻记者,如何在新的媒介环境背景中生存和发展?如何做好新闻报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二、坚持内容为王的主导思想

早在1990年,维亚康姆公司总裁萨默•雷石东在决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内容提供商时,就有过如下发言:“总会有不同类型的传播渠道,但内容永远是根本。”当代的新闻媒体,所有的技术手段运用,最终也还是为了信息内容传播的准确、快捷、丰富、多彩。因此,不同的传播渠道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更非谁取代谁。我们要把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特点,安放在新媒体中,让具有真实、权威、正能量的优质内容,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价值追求。

查看全文

电视新闻报道对现场采访细节的把握

【摘要】电视新闻报道中现场采访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在现场采访中注重细节的把握,不仅有利于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具感染力。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采访细节包括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动作、语言、场景等诸多细节,新闻工作者要从自身观察能力、前期准备工作、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充分利用现场优势条件,提高新闻采访水平。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现场采访;细节把握;提升

在电视新闻报道现场采访中,对细节的把握是不可忽略的内容,细节的优化一方面可以保证现场采访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能让新闻报道本身更加具有感染力,带领受众走进新闻现场。新闻工作者要把握现场采访的细节,从细节本身入手,了解现场采访中常见的动作细节、语言细节及场景细节等。同时也应该提高个人专业能力,从采访前准备、观察能力提升、与采访对象沟通、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等方面,积极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更好地进行现场采访的细节把握,提高采访质量。

一、电视新闻报道中现场采访常见细节

1.动作细节

电视新闻报道现场采访中常见的细节之一是动作细节。现场采访中,记者往往与采访对象有着密切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会经常运用肢体语言。在现场采访中,不同职业、年龄的人在动作和着装方面往往有不同的表现,新闻工作者往往可以通过适当的动作与采访人物进行沟通。采访对象本身的动作细节也是现场采访中颇为重要的内容,其眼神、表情、手势等细节,都会传达出丰富的采访信息,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对动作细节进行重点关注。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选题和准备探讨

【摘要】在进行新闻采访的工作中,新闻采访内容的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步骤,成为整个新闻采访工作的重心。新闻内容的价值和新闻的选题息息相关,新闻选题要做好全方位的工作,严格地按照新闻选题的原则做好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选题的主要依据,其次概述了新闻选题的原则,最后详细地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表述,为新闻工作者顺利地进行采访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采访选题;采访准备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了最大化地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对客体进行的观察以及采访、记录的全过程。在新闻工作的采访过程中,新闻选题在采访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广播电视新闻的选题工作决定着新闻工作者工作的目标,确定好新闻选题的主要方向,有利于新闻记者顺利地开展新闻采访工作,精准地给新闻采访活动进行定位,指引新闻采访工作的进行,帮助新闻记者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一、广播电视新闻选题主要依据

一般而言,广播电视新闻的选题主要是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对采访的题目进行准确的定位。广播电视新闻的选题还要具备典型的特征,在当下社会发生的新闻热点中,找到更具代表性的新闻事件,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新闻事件内容,拟定好新闻事件的标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广播电视新闻进行采访过程中要选取最适宜的角度,更能体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更准确地确定新闻的事实以及题目。在进行新闻选题时,要严格地把握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选题的主要依据,对时下新闻产生的时间以及内容进行有效性分析,严格地遵循国家的政策法规,站在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新闻价值进行重点定位,是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广播电视新闻选题的原则

查看全文

记者的观察力研究论文

记者要具备的基本功很多,其中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观察是一种重要的采访手段,也是一种应有的采访作风。记者只有深入现场目睹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新闻,从而增强说服力、可读性和可信度。

运用眼晴发现新闻

我国历来有眼见为实的说法,新闻就是要真实,所以应该用眼睛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而发现实实在在的新闻。

2000年初,我在湖南农村采访中发现,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除了调减早稻和棉花以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一些县市出现一哄而起的大搞蔬菜百亩片、千亩片、万亩片,甚至十万亩片的情况,许多公路旁的田野里掀起了大种蔬菜的热浪,到处搭塑料大棚,下种育苗,插上蔬菜示范田的牌子,给人一种增收就要种菜的感觉,而且这些地方发展的多是旺季大路菜品种,市场相对饱和。看到这个动向以后,我接着采访了湖南省蔬菜办的负责同志,他们也担心在新一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中,部分地方盲目发展蔬菜,不看市场需求,弄不好可能出现“小白菜倒在水里喂鱼”、“种苦瓜吃苦果”、“生姜烂在马路旁”的惨剧。为此我写了一篇记者来信,《盯住菜蓝子种好菜园子》(新华社2000年3月29日长沙电)提出“冷思考”,并给农民传递哪些菜可以适当发展,哪些菜不宜盲目扩种的信息。此稿由于来自生产实际,所以3月30日被《人民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等报纸全文刊出,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定推动作用,受到农业和蔬菜管理部门有关同志的赞扬。平时,我写一些动态新闻也必须观察后再下笔,如《春节市场货丰价稳》、《早稻生长良好》、《湖南市场优质农产品增多》都是眼皮下的消息。

回顾前些年,湖南分社的报道中还有两条用眼睛采访来的典型报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条是一位老摄影记者到绥宁县黄双山区去参加森林资源考察时,看到路边的大树被一些不法分子把树皮活活地剥了,让大树枯死,然后再来砍伐,这种肆意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令人痛恨,这位记者立即就将现场拍下来,发往总社,评了好稿。再一篇论文是一个老记者见到湘北农村在给老人祝寿时,将许多100元的人民币用大头针一张一张地撇在一大块花布上,然后两人抬着去喝寿酒,显示“气派”。这种不保护人民币的举动,使我们的记者抓拍了,稿件发往总社后很快编发,并为中央多家报纸采用,成为一张很好的社会新闻照片。以上两稿看出记者的眼力高人一筹,很值得学习。

须知,我们的观察在多数情况下,是眼见为实,不容怀疑的,但是,有时也不尽然。电视里曾播过,有的乡村为了开现场会表扬养牛专业户,把周围农户养的牛,集中到一个专业户家里,弄得户主很为难,事后揭穿了谜底。这些事告诉我们眼见的情况也要当心有假,应防止上当。

查看全文

新闻采访的语言符号特点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在新闻采访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记者巧妙、有效地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采访的质量。文章试从分析新闻采访语言的有效性和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采访;语言符号;有效性;非语言符号;重要性

长久以来,记者采访水平的高低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采访中技巧的运用成为记者个人的法宝,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符号。文章拟就这些信息符号在采访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采访中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传播学认为,人类使用的信息传播符号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符号;另一类是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人类进行信息传播与感情交流的主要工具,包括了声音语言(有声符号),文字语言(写作符号)两部分。语言符号传播的特征是概念清晰,陈述按照时间顺序,推理合乎逻辑规范,富有抽象概括性。非语言符号是指在声音语言与文字语言以外的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接收的各类表象符号,例如人的神态、姿势、服饰、色彩、人际距离、环境景别、音响、画面等。非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于符号自身。表象是具体的,但含义往往模糊容易产生多义性。因此,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往往无秩序,且多通道,不如语言符号便于控制。

二、采访中语言符号的有效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