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6:09: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急性脑卒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急性脑卒中护理论文
关键词亚低温;脑卒中;脑保护
摘要体温升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文献资料证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温度每下降1℃,耗氧量与血流量均降低679%,同时可避免深度低温的副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护理经验,我科于2002年11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脑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龄38~81岁,平均(55.6±8.61)岁,男40例,女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方法
1.2.1分组将发病在12h内入院的7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6例。亚低温治疗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6~80岁;常规药物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8~81岁。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病及开始治疗时间、并发症以及既往史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浅析急性出血性脑卒中院前救治与转送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我中心院前急救科从2007年3月-2008年3月,初步诊断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后经院内头部CT证实的68例患者。结果:68例患者,从发病到院前急救的时间为8~10min,全部患者均给予GCS评分,心电监护、末梢血糖测定、SPO2监护,保护头部、气道控制,降颅压等对症处理,30min内将患者转送回院,途中无呼吸心跳骤停者。结论:规范和完善的院前救治是最大限度降低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急救人员要树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紧急救治意识,把握转运时机,并做好病情评估,及早干预,密切监护。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转运
脑卒中是人类疾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死亡率仅次于癌症,位居第二位。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患者往往在院外活动,且大多病情危重,现场进行早期诊断、分类和评估以及提供准确的处理都是非常必要的,院前急救值得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收集我院院前急救科从年2007年3月-2008年3月,初步诊断为脑卒中(出血性),后经院内头部CT证实的68例患者,男性39例占57%,女性29例占43%,年龄在50~70岁之间。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的人占92%,其他的人占8%。GCS评分在5~12分。GCS评分3分以下无存活希望。
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n=42)和常规护理(对照组,n=42),就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认可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效果,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堵塞或者突发破裂所致,加之脑部发生缺氧缺血等现象,致使患者吞咽及运动功能受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吞咽障碍会造成患者进食困难,进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且易发生误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等,重者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3]。本研究特针对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33±2.24)岁;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Ⅱ级患者6例,Ⅲ级患者9例,Ⅳ及患者15例,Ⅴ级患者12例。观察组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9.21±2.10)岁;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Ⅱ级患者7例,Ⅲ级患者8例,Ⅳ级患者17例,Ⅴ级患者10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临床检验确诊为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认知功能正常,且经过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订同意书,参与研究患者不包括伴随口腔、咽喉占位性病变以及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即病情监测、日常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吞咽锻炼过程中需辅助者陪护,患者心里难免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负面情绪,甚至拒食。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疾病的转归,引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锻炼,建立护患友好关系,继而提升依从性。(2)基础锻炼:首先进行舌头外伸训练,该动作重复5~10次,无法自行伸展的患者,可将患者舌头用无菌纱布包裹起来,轻捏舌头上下左右进行锻炼;其次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包括磨牙、下颌微微上抬以及拒绝动作等,每次持续3~5min。同时可引导患者进行屏气、深呼吸等动作,腮部尝试鼓起后,再将口腔内空气慢慢排出,1~2次/d。(3)摄食吞咽锻炼:①体位的选择:首先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情况进行体位调整,仰卧位时:身体头部微向前屈,躯干保持30°仰卧,可借助靠枕于偏瘫侧垫起,如此进行摄食锻炼,利于食物经舌根运送,不易漏出口外,同时避免流至鼻腔,减少误咽几率;侧卧位时:将床头升高30°,于健侧卧位,通过重力的作用将食物于健侧口腔集中,从而减少食物残留于偏瘫侧;坐位时:头微向前屈,或者颈部旋转于患侧,保持躯干处于直立状态,并将患侧手放到桌子上;②食物的选择:根据患者吞咽程度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不易松散、具有黏性且通过食道不易变形的食物为主。待食物吞咽后,反复进行几次空吞咽锻炼,有助于咽下全部食物。1.3观察指标(1)吞咽功能≥7分即为基本痊愈,吞咽功能≥5为分好转;<5分即为无效;其中生活质量评分为95分,分值越高则提示生活质量恢复程度越好。(2)护理认可率根据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评估,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则提示认可程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急性脑卒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论文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摘要】急性脑卒中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大多数是由于病变直接、间接引起的丘脑下部损害所致,可作为重度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临床观察丘脑下部及脑干病变患者心功能改变明显,可能与植物神经受到严重破坏,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副交感平衡失调,导致心功能改变。
在临床工作中收集了病史及主要体征后,对帮助分析病情的诊断及危重程度,对患者抢救时机的选择,对患者亲属交待病情时有较客观的评价。
【Abstract】Theacuteapoplexyoftenthepartnerhastheobviousplantnervesymptom,themajorityisbecausethepathologicalchangeisdirect,indirectlycauseshypothalamustheharmtobetheresultof,mayandjudgespre-afterasthespecificweightapoplexyclinicaldiagnosisthenormforreference.Clinicalobservationhypothalamusandbrainstempathologicalchangepatientheartfunctionchangeobvious,ispossibleandtheplantnervereceivestheseriousdestruction,thevagusnerveexcitabilityreduces,thecrosscoupling,assistantthecrosscouplingthebalanceisoutofbalance,causestheheartfunctionchange.Hascollectedthemedicalhistoryandthemainbodyaftertheclinicalworkdrafts,tohelpstheanalysisconditionthediagnosisandtheseriouslyinjureddegree,rescuestheopportunitytothepatientthechoice,transferswhentheconditiontothepatientrelativehasamoreobjectiveappraisal.
【Keywords】Acuteapoplexy;Plantnervefunctiondisorder
急性脑卒中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大多数是由于病变直接、间接引起的丘脑下部损害所致,可作为重度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观察组50例系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年龄32~76岁,脑出血18例,脑梗死32例。对照组50例系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年龄36~78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偏瘫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将患者瘫痪肢体摆放在对抗痉挛的位置,不论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等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并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良肢位的保持情况。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
1.3评价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论文
【摘要】从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开始时间、治疗方式、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5年来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时,同时需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要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期脑卒营养治疗管理论文
【关键词】脑卒中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群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营养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的预后,而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及营养治疗在卒中康复过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脑卒中患者营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2月~2003年5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发病1周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确的肝、肾疾病和恶性肿瘤者。共入选109例患者,男67例,女42例。
1.2方法
早期脑卒营养治疗论文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群致残、生活依赖和丧失社交能力的首要原因,营养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的预后,而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及营养治疗在卒中康复过程的作用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早期脑卒中患者营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2月~2003年5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发病1周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并排除已有明确的肝、肾疾病和恶性肿瘤者。共入选109例患者,男67例,女42例。
1.2方法
1.2.1病史记录
脑卒疗效及护理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冰毯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发病12h内入院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冰毯亚低温治疗72h,使体温在32℃~35℃,药物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结果两组体温及心率均有差异(P<0.05),冰毯亚低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合理使用冰毯亚低温疗法,能降低脑组织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关键词】亚低温;脑卒中;脑保护
体温升高会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加重病情,影响预后。文献资料证明,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温度每下降1℃,耗氧量与血流量均降低679%[1],同时可避免深度低温的副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及护理经验,我科于2002年11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均经过CT或MRI检查证实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脑干梗死或出血除外),年龄38~81岁,平均(55.6±8.61)岁,男40例,女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2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