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5:58: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急性酒精中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其神志清醒的时间。结果:47例患者在1h内清醒,21例在4h内清醒,总有效率100%。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院从2005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急性酒精中毒68例,我们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急性酒精中毒68例患者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19~47岁,平均33岁。饮酒量相当于52度白酒200~800ml。中毒至就诊时间0.5~5h,就诊时处于兴奋期20例,共济失调期21例,昏睡昏迷期27例。
1.2诊断标准[1]:(1)发病前有过量饮酒史;(2)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气味;(3)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有共济失调或昏睡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呈昏迷状态;(4)排除药物、化学性气体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昏睡、昏迷,无其他合并症。根据酒精中毒的程度,在临床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兴奋,出现头痛、头昏、乏力、自控力丧失,自感欣快,言语增多,绕舌,有时粗鲁无礼,易感情用事,颜面潮红或苍白,呼出气带酒味。中度:患者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语无伦次、眼球震颤、躁动、复视等。重度:患者沉睡、颜面苍白、瞳孔散大、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深昏迷、陈-施氏呼吸、血压下降、心跳加快、二便失禁等。
急性酒精中毒治疗研究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酗酒、酒精中毒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并且有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女性不断增多的趋势。饮酒是人们表达友谊宣泄情感的常用方式,它既可给人们带来欢快,又可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医学问题。
1病因
醉酒的发展决定于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05%时,出现微醉,感到心情舒畅、妙语趣谈、诗兴发作,但这时眼和手指的协调动作受到影响;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1%以上时,表现为举止轻浮、情绪不稳、激惹易怒、不听劝阻、感觉迟钝、步态蹒跚、这是急性酒精中毒的典型表现;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到0.2%以上时,平时被抑制的欲望和潜藏的积怨都发泄出来,表现为出言不逊、借题发挥、行为粗暴、滋事肇祸;如果继续饮酒,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达到0.3%以上时,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呕吐狼藉、烂醉如泥;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4%以上时,则出现全身麻痹、进入昏迷状态;当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升至0.5%以上时,可直接致死。当然并不是每个醉酒者发展过程都会如此界限分明的一步一步进行,症状的强度如何,还取决于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
2诊断
饮酒史结合临床表现如急性中毒的中枢神经抑制症状,呼气酒味、戒断综合征的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慢性中毒的营养不良和脑病等,以及血清或呼出气中乙醇浓度测定等可以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心血管检查,脑电图、肌电图,胃肠疾病其他特殊检查,CT检查):(1)血清乙醇浓度:急性中毒时呼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2)动脉血气分析:急性中毒时可见轻度代谢性酸中毒。(3)血清电解质浓度:急慢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4)血清葡萄糖浓度: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糖症。(5)肝功能检查:慢性肝病时可见肝功能异常。(6)心电图检查:可见心律失常如心肌损害。鉴别诊断包括:(1)急性中毒:主要与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2)戒断综合征:主要与精神病、癫痫、窒息性气体中毒、低血糖症等相鉴别。(3)慢性中毒: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鉴别,肝病、心肌病、贫血、周围神经病也应与其他原因的有关疾病相鉴别。
3治疗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护理论文
【关键词】酒精中毒
饮酒过量称酒精中毒,俗称酒醉,就是摄入了过多含有乙醇(酒精)的饮料。乙醇具有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迅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并抑制呼吸中枢使皮质下中枢和小脑受累,最后导致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出现休克。由于对酒精的耐受性、中毒症状出现的早迟与轻重不同,个体差异颇大,一般在空腹状态饮酒极易中毒。由于酒精中毒后的患者记忆力与自控能力差,往往在酒后开车肇事、行走摔倒或与人发生冲突、打架、斗殴而发生酗酒事故。酒后的患者一般表现为兴奋或昏睡等精神状态,当事故发生后,往往是由旁人送入医院,一时难于准确判断受伤的时间、程度。笔者对其采取以下一系列急救护理措施。
1迅速了解病因和准确评估病情
检查受伤的部位,协助医师抢救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四肢活动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通过询问陪送人详细了解患者饮酒量、饮酒后受伤的情况、受伤的时间、伤后是否清醒,有无中间清醒期,呕吐次数、呕吐物性质及数量。对有昏迷半小时以上的患者,常规送CT检查,对准确判断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有重要意义。
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的供氧
患者伤前有过量饮酒和饮食,颅脑损伤后呕吐较频繁且量多,由于酒精和脑损伤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意识障碍者不能主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反流,造成呼吸道梗阻。护理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目、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对呼吸困难、呼吸暂停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使用呼吸兴奋剂。
剖析纳洛酮在救护中的用途
纳洛酮是合成的氧吗啡酮17N—丙烯基衍生物。本品水溶液为酸性,PH为3.0---4.5,遇三氯化铁显淡紫色。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仅在吗啡结构17N上以丙烯基取代甲基。6位羟基变为酮基和14位上增加一个羟基。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对抗4种阿片受体亚型。小剂量阻断μ受体,大剂量能阻断K受体。无内在活性,血浆半衰期短,45~90min,能通过血脑屏障,经肝代谢,主要代谢产物是纳洛酮—3葡萄醛酸化物,由尿排出体外。合成后的纳洛酮镇痛药的理论研究中是重要的工具药。近来临床上救治酒精中毒、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休克效果较好,越来越受到重视。
1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
关于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获得明显临床疗效,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报道。笔者也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获得满意效果。纳洛酮0.4~0.8mg静推或静点,需要时再次静注,疗效显著,一般10~25min后,轻度中毒者兴奋和共济失调症状明显减轻;重度中毒、昏迷病人开始清醒;15~35min后,中毒症状明显减轻,能正确回答问题,完全清醒;25~45min后,中毒症状完全消失。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伴有昏迷,血压不稳及呼吸抑制的效果更显著。
酒精中毒的机制为大量饮酒后,经胃肠进入血液循环,不能在肝内被及时氧化分解成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和水。血中乙醇浓度超过一定数量,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EP释放增多而引起。纳洛酮是内源性阿片阿片样物质特异拮抗剂,可阻断阿片受体而逆转酒精中毒。目前酒精中毒救治均用纳洛酮注射剂。但有人研究表明纳洛酮舌下含片的效果也确切[1]。
2纳洛酮对急性重度安定中毒的治疗
急性安定中毒是急诊常见病,我们救治安定中毒,患者来诊时以服药30min~5h,昏迷状态,服用量为30~300片不等,女性较多。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救治,治疗组为对照组的救治基础上再用纳洛酮,剂量为根据中毒情况选用8~15mg。苏醒时间和血浆中毒药物浓度下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纳洛酮能明显缩短安定中毒苏醒时间和快速降低血中毒物浓度。作用机制专家[2]提示:急救药物中毒等应激状态下,β—EP释放增多,而纳洛酮阻断阿片肽的毒性作用。许多学者认为重度安眠药中毒血液净化和纳洛酮联合用效果更佳3。
探求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状态的途径
摘要:目前高校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较多,对其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探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运动;重视健康体检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2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剖析目前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
摘要:目前高校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较多,对其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探索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运动;重视健康体检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一、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二、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医学教学中急诊方法探微
1急诊医学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急诊医学课程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展开,在大多数教学医院仍是选修课或仅占用内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几个学时;
(2)临床见习:目前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急诊见习目前还是空白;
(3)临床实习:首先是院前急救未开展,仅有极少数的教学医院试验性的展开过[3]。其次在急诊科的教学计划安排,多分插至内科和外科的实习,时间短,多未结合急诊医学的临床特点;
(4)特色教学:急诊医学的特点使急诊对医患沟通、医德医风有特殊的要求,但现有的教学中,虽一直强调,但鲜有实施;
(5)其他:因急诊科特殊的轮班倒休制度,在教学上主要依靠医学生的自觉性,加之不少医学生面临着考研、寻找分配单位等压力,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难以有保障。
科技创新科普知识竞赛试题
1、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于什么时间揭晓?谁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1月9日,中科院院士叶笃正、吴孟超两位专家)
2、2005年,反映国家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获奖项目总数分别达到多少项?两个奖总数比去年增加了近多少?(38项和40项,40%)
3、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在于何时成功发射?(2005年10月12日)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什么?(科学技术)
5、今后15年,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6、什么是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