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5:22: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制造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思考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技工荒”。作为老工业城市,*市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因此,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科技强市”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适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批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各行业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20*年底,*市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整合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力争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这一战略设想,顺应时代的要求,站位高远,不仅对发展我市经济,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我市人力资源品质,在华北地区树立*优势品牌,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建设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技能创造财富,技能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靠职业培训。所谓技能人才,是指那些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员,是把科学设计转变为实用产品的能工巧匠。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市是一个老重工业城市,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是我市职工队伍的主要构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品类别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变化,对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甚至断档的局面。而目前我市的技能人才现状并不乐观,在技术工人队伍中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初级工多,高级工人少;掌握单一技能的人多,复合性技术人少;掌握传统技能的人多,掌握现代高技能人少;有高级工证书的年龄偏大的多,30岁左右青年技术工人少。这种情况造成一是招不到急需的有技能的人员,二是关键岗位上的工人技能水平不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三是缺少高技能的带头人,并且人才流失和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我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靠引进大批技能人才解决上述问题是根本办不到的,只有就地取材,从建设职业培训基地入手,通过狠抓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带动整个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下大力量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为实现“工业立市”,提供大批合格的技能人才,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试谈机械制造类课程改革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背景
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与中专、本科院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既能在机械行业从事生产、服务等岗位需要的技术人才,也能在经过继续培养之后从事设计、管理工作的工程专门人才。它的教学必须从生产实际入手,紧跟行业发展脚步,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各国制造业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新技术新发明的在行业的使用等大的国际背景下,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级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处在两个极端,一个是课程内容单一、知识面窄、课程体系残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的方法落后;另一个就是课程内容繁杂、知识面太广、无法成体系。为了改变现状,培养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素质全面的机械工程人才,为适应行业发展,我系课程体系作了相应的调整,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2建设机械制造类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内涵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机械类学生应是能从事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内的制造、销售等方面的高级专门型技术人才,也能在经过更高一级教育之后从事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它要求学生毕业后既是能很快适应生产岗位进行制造和销售,也能有能力接受更高级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动手能力。为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重基础、宽口径、强应用为原则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基础课不能放,高数、英语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能基础课是学生继续深造和知识更新的保障;知识量要跟上,现代制造行业所呈现出对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交叉性要求课程开设要齐全,比如制造过程中用到的设备大多就涉及到机和电的相互结合,也涉及到机械和计算机的相互结合,学科交叉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动手能力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所在,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在生产岗位。
3如何构建机械制造类专业新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应根据机械制造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对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进行设置。
高职机械制造类实训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不应该单纯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未来的教学趋势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而生产性实训则是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的最好方式,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和政府的教育资源,组织好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工作。内容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发展对策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业机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未来的产业竞争也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完善自身的生产性实训,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一、目前我国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发展现状
机械行业涉及较广,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民生。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完善各环节教学供学生实践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机械专业高技术人才。其中,生产性实训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综合设计制造练习的生产技术工作实践,增进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岗位操作水平。如企业订单的零件加工,提供产品设计、检测服务等。生产性实训通过生产或服务促进学校和企业的联系,缩短距离感,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价值,一举两得。然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实际的生产性实训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来约束,学生行为懒散,缺乏实训的认真态度,造成实训材料的浪费以及机械设备的毁坏;或者是学习的知识理论不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训练中,操作不规范,不能认识到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的重要性。另外,部分学校没有充分重视机械专业的生产实训环节,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接受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普及,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环节成了摆设,过程也过于形式化,学生们对于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还停留在认知的阶段上,不能有效地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生产性实训的时间不充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严重制约了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完善和发展。
二、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发展对策
本科院校机械制造类课程群建设研究
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以蚌埠学院为例,从课程分析、企业调研、学生问卷3个角度剖析机械制造课程群存在的问题,着眼教材、网络平台开发、课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置、综合实践考核等多环节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力求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课程群;实践环节;教材;综合考核
1引言
从2017年开始,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国家提出“新工科”概念。“新工科”的研究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传统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这种影响程度基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存在一定差异,应该通过不同的教改方案,来体现新工科的要求,实现新工科的发展目标。蚌埠学院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定位、教学方式等方面特色鲜明,为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的育人实践,必须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要求,探索区别化、针对性的教改路径。为此,本文拟以蚌埠学院机械制造类课程群建设为例,对其科学构建与运行实施进行整体化探析。
2机械制造类课程群的构建和现存问题
2.1组成构建
盘类零件的机械制造论文
一、设计因素
1.质量第一
在设计零件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零件的材料、加工流程的要求要保证零件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盘类零件在实际使用中正常运转,发挥作用。所以,在盘类零件加工前,需要掌握零件的使用原理,作用机制以及加工过程的要求等。同时,在盘类零件加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加工,确保尺寸、大小的精确,这是盘类零件能够使用的前提。如果加工出来的盘类零件不能够与其他零件相匹配,那么,这个零件就属于废品。
2.操作性要强
由于不同的盘类零件对加工的工艺与流程有不同的要求,有些零件的精密度高或零件结构本身比较复杂,这就对操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加工工艺、机床以及加工者素质等,选择最合适的操作方式进行加工,从而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质量的达标。
3.安装便捷
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调研报告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加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技工荒”。作为老工业城市,*市同样也存在着这个问题。因此,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科技强市”的发展战略过程中,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努力造就一支适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批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各行业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20*年底,*市委八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整合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力争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这一战略设想,顺应时代的要求,站位高远,不仅对发展我市经济,提升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我市人力资源品质,在华北地区树立*优势品牌,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建设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技能创造财富,技能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靠职业培训。所谓技能人才,是指那些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员,是把科学设计转变为实用产品的能工巧匠。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市是一个老重工业城市,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是我市职工队伍的主要构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品类别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变化,对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甚至断档的局面。而目前我市的技能人才现状并不乐观,在技术工人队伍中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初级工多,高级工人少;掌握单一技能的人多,复合性技术人少;掌握传统技能的人多,掌握现代高技能人少;有高级工证书的年龄偏大的多,30岁左右青年技术工人少。这种情况造成一是招不到急需的有技能的人员,二是关键岗位上的工人技能水平不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三是缺少高技能的带头人,并且人才流失和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我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靠引进大批技能人才解决上述问题是根本办不到的,只有就地取材,从建设职业培训基地入手,通过狠抓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带动整个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下大力量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为实现“工业立市”,提供大批合格的技能人才,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调研报告
一、建设华北地区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性
知识就是力量,技能创造财富,技能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靠职业培训。所谓技能人才,是指那些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人员,是把科学设计转变为实用产品的能工巧匠。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市是一个老重工业城市,机械加工制造类技能人才是我市职工队伍的主要构成。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产品类别和质量都有了很大变化,对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甚至断档的局面。而目前我市的技能人才现状并不乐观,在技术工人队伍中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初级工多,高级工人少;掌握单一技能的人多,复合性技术人少;掌握传统技能的人多,掌握现代高技能人少;有高级工证书的年龄偏大的多,30岁左右青年技术工人少。这种情况造成一是招不到急需的有技能的人员,二是关键岗位上的工人技能水平不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三是缺少高技能的带头人,并且人才流失和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以上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影响着我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靠引进大批技能人才解决上述问题是根本办不到的,只有就地取材,从建设职业培训基地入手,通过狠抓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带动整个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下大力量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技术人才短缺的现象,为实现“工业立市”,提供大批合格的技能人才,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有利于提升我市的整体经济实力。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就会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劳动力资源的品质,不断提供大批合格的机械制造类技能人才,参与到我市经济建设中去,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在产品交流中,提高身价,增强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二是有利于扭转我市劳动力输出人员技术结构。劳动力输出是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但目前看我市劳动力输出人员大多数是从事简单的服务行业和体力劳动,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等现象。把我市建成华北地区机械制造类技能培训基地,就会以此为契机,大力提升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层次和质量,使我市劳务输出人员逐步从体力型转变为智力型,从而在劳动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走出去,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外出一个人,致富一家人”的农村小康目标。
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研究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很大的改变,但现有的人才队伍仍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机械制造业人才队伍中开展继续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并研究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人才队伍;继续教育;探讨研究
近十几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总量快速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我国现已是世界第一机械制造大国,但距世界机械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加速完成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的转变,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继续教育。
1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我国机械制造业已发展为一项重要的产业,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提升,部分产业的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水平。1980年,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额百分之一点四,2000年,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额百分之五点九,位居世界第四。由此可见,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已从夕阳产业发展为朝阳产业。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仍有百分之八十的电子设备需进口,光纤等设备基本上全部为进口,虽为制造大国,却生产不出高端产品,达不到制造强国地位。眼下,我国应该不断提高尖端产品的制造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向制造强国迈进。
2大环境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机械制造类专业校企合作研究
摘要: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植国防工业六十载,紧抓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契机,主动对接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控制、检测、物流等智能制造产业关键技术链,重点组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通过打造特色工坊、树立职教贯通理念、搭建军民融合平台和共建产学研用基地等方式,积极开展区域紧缺人才培养、职教师资队伍培训、员工技能提升和企业技术攻关等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区域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职教力量。
关键词:工坊;校企合作;社会服务;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社会服务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1-4]。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5]。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出,应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6]。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根植国防科技工业六十载,2019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紧紧围绕设计、制造、控制、检测、物流等智能制造产业关键技术链,不断探索面向区域智能制造行业培训、校企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和拔尖人才培养等社会服务工作,助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7-10]。
1实施措施
1.1打造智造特色工坊,加大区域紧缺人才培养力度
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主导下,发挥专业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建立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产业技术链上的特色工坊。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军工领域特殊专业技能人才和企业等校外能工巧匠,优化工坊师资队伍结构,对入坊学生实施“1+1”校企双导师制,由企业确定具体培养任务、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时间和考核标准,校企共同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终身学习与“学分银行”教育模式,形成校企参与的特色工坊实施运作方式,围绕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建立学习者个人档案学分信息库,构建入坊学生自由选课和弹性学习制,培养区域紧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1明确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采用了“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在教学过程中,遵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工作过程顺序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对自身经验的反思和批判性检查,验证、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行动模式和认知结构,达到提升行动能力、解决职业活动中的问题的目的。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的情况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起咨询和辅导的作用。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
2根据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规划教学内容
可将教学资料内容规划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方案、工作任务单、课程引导文、引导性教学PPT、学习参考资料清单。
2.1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职学生已经学过了独立的和分散的专业课程。如何将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衔接,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是目前高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以下的能力:能够完成中等复杂零件图的制作和输出,手工编制较简单的CNC程序,操作数控铣、数控车床,应用一种CAD/CAM软件完成零件的三维建模,手动检测零件的尺寸精度,编写数控加工工艺文件,使用专业术语交流,借助技术手册阅读图纸的相关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