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5:12: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制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效果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例如重组教学内容,“演练同题”教学,增进教学“互动性”和“互补性”;“三字经”口诀教学,等教学策略,以期有效地促进高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提高。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必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既有系统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对训练学生掌握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和负责精神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产实际中对机械制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根据生产实际、培养目标、生源基础和教学技术,运用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师面前的一项课题。

1重组教学内容,明确培养规格

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要求,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改变那些交叉重复、陈旧老化,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内容。补充一些新的、企业需要的、对学习提高有用的相关知识。例如以前对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以及制图的标准要求较高,现在采用计算机绘图,对字体、比例、标题栏、图线以及图纸幅面等标准可以不作要求(字体可以随意调整,比例和图线可以改变,标题栏和幅面可以选用模板);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如等分线段、等分圆周、画椭圆等旧的绘图方法已无多大用处,就连圆弧连接的方法也都不适应现代绘图的需要了。轴测投影由于计算机上的三维实体技术的出现也显得无足轻重,这些内容只作简单的介绍即可。而对于其他方面:学生必须掌握投影作图的原理与方法;点、线、面的投影和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基本体三视图及表面上找点;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等是机械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一环扣一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该系统讲解,全面掌握。学生对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国标中的相应规定必须熟悉,最终要达到用平面图形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机件的结构、形状,并标注出尺寸和技术要求。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要加强,随着引进设备的增多,学生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机器设备的测绘(这也是制图综合训练的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只有正确绘制出零部件的草图,才能顺利地在计算机上完成零部件的工作图。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图示物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识图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熟练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2演练同题教学,增进教学“互动性”和“互补性”

根据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接受能力较差等学习方面的弊端,在长期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演练同题教学法。所谓演练同题指的是讲解实例和实战训练同一题。演练同题根据实例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又可分为同题同步和同题异步。所谓同题同步就是将实例有机分解,教师讲解示范一步,学生模仿训练一步。主要应用在实例知识含量多,结构复杂,对记忆、思维能力要求相对高的场合,所谓同题异步就是首先教师将实例整体讲解示范一遍,然后学生模仿训练一遍。主要应用在知识含量小,结构简单,对记忆、思维能力要求相对低的场合。通过演练同题教学收到了“五动一体”(即目动、耳动、嘴动、手动和心动一体)、“仿用一体”和“演练一体”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典型实例教学过程的两化(一体化和系统化)和“两性”(互动性和互补性)。

查看全文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1《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查看全文

机械制图对机械制造的作用

[摘要]机械制图在一项生产活动中,往往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通过绘制零件图进一步对后续工序进行指导,从而生产出符合设计需求的产品。因此,图纸质量的高低往往影响到最终产品所呈现的状态。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图纸便是展示设计想法与需求的表现形式。本文基于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现状,主要探讨了机械制图的重要性以及与生产活动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机械制图从而提升机械制造的效果,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机械制图;机械制造;作用

一、引言

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都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图形或视频等形式进行想法的沟通并将最终的讨论结果与方案以固定的媒介形式记录下来。而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如果相关产业人员想要具体描述一个物体的形态、使用需求以及最终的作用,则必须要借助图纸设计。在漫长的工业发展阶段中,图纸设计是落实一项生产活动的重要准备条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机械制图在各行业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是机械制造还是建筑工程,都需要前期通过制图表达项目管理人员的思想与需求,并对后续所有工序进行指导与调配。从而保证生产活动的整体方向不出错,并为后续产品的性能、结构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和优化。机械制图是工业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对于任何生产活动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二、机械制图概况

(一)机械制图的指导价值

查看全文

机械制图作业评语分析

一、重视作业的重要意义

笔者教的是制图课,要使学生学好制图课,必须要以完成一定的作业量为基础。因为在制图课的教学中,看图与画图是相辅相成的。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图样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看图又是画图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图样才能快而准确地画出视图。所以,教学中既要遵循反映技工特点的“看图为主,看画结合”的教学原则,又要在作业中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想,严肃认真地去画。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正确地对待制图作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和学业,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得学习与思想的同步提高。

二、发挥教师评语的作用

采用作业评语的方法,既给学生批改作业又给作业写上评语,既注重作业考评,又注重德育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引起思想上的重视。比如,笔者写给学习不努力、作业不认真的学生的评语是“不努力完成作业,技能如何掌握?”“态度不认真,思维怎能提高?”“学习不努力空耗父兄血汗,作业不认真枉费教师苦心。”“不努力优胜劣汰,下苦功势在必行。”“错题不改积重难返,有误不纠贻误终生。”因为教师的态度是严肃、不留情面的,所以教师的做法能在学生中引起震动,从而告诉并提醒学生,在学习中不要有“混”的思想,要重视教师每一次布置的作业。在作业批改中,我们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勤写勤画勤看、多想多问多练,学习再努力拼搏,告诫他们“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灰心生动摇,动摇生失败。”学好机械制图,并非一朝一夕的,鼓励学生只有多做题才能有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完成作业、练好学习基本功,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和作业完成得比较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天外有天再努力,人外有人再拼搏”“勤于积累,善于思考,贵在有恒,志在必得”等等。教师的这些作业评语,有的批评鞭策,有的鼓励表扬,有的指出不足,有的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有意识、切合实际地给予学生适当的评语,这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成绩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教师灵活地做到了批评要严厉、表扬要及时,并结合他们不同程度的进步,写出不同程度的评语,使他们学有信心、学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以紧迫感督促了学习好的同学继续努力,以危机感促使了学习差的同学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教师的作业评语虽然话语不多,但其内涵的意义是深远的,外延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力则是不可低估的,以至于有的同学毕业后,还清楚地记得教师写在他作业本上的评语。

三、寓德育教育于作业评语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作业评语之中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它不但弥补了以往作业评分的单一性,也为教书育人及学生的思想导向架起了一座桥梁,更赋予了制图作业批改新的内容和新的含义。寓德育教育于制图作业评语之中,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既不受时空的限制,又可以丰富和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更能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另外,评语可长可短,可以灵活运用。因为学生的特点、长处各有不同,所以教师的评语可以因人而异。教师的评语是有意识的,且又语言简练,针对性强,给学生的感觉不空洞、不脱节,加之批改作业的经常性,也可以体现德育教育的经常性。这种方法不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而且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但最主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和思想上的提高,激励了学生求实、进取、向上的信念,启迪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教师也尽到了教书育人的职责。

查看全文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制图的运用

摘要:在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机械图展现在同学面前,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认识。运用多媒体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更能突出“机械制图”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多方面对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来说,“机械制图”课程是尤为重要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课程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对机械图样,进行一定的分析,并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机械制图”课程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物体的二维平面特点,还要考虑图形的三维空间信息。将图形的平面信息和三维空间信息进行一定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判断某一机械的具体形状。由于很多学生不具有相应的空间分析能力,这样一来,就加大了教学难度。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主要是通过模型以及相应的二维平面图,来进行绘图教学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率。

一、“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分析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对机械的三视图以及机械零件的构造进行介绍。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是通过某一机械零件的模型及三视图进行教学的,学生也只能根据相应的模型进行绘图,就严重影响了绘图课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某一机械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学生也很难建立对某一机械零件的具体认识。

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查看全文

机械制图课程改革论文

1《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的改革

1.1精选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学时

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上,应本着在保证制图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等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模块化思想进行绘图的能力,模块化在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图时可以大大增加绘图效率。为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还应加大断面图、剖视图、零件图及其技术要求等方法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对教学课时的安排作出适当的调整。

1.2加大实践,引入实物测绘教学环节

为培养新型适用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测绘能力,在学习完三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知识后,应间歇加入实物测绘教学环节,通过测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徒手作图能力及尺寸公差检测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测绘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采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零件。

1.3引进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

查看全文

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机械制图”属于高职院校教学中机械类专业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绘图、读图及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同时该课程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与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根本保障。目前来看,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决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影响学生今后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升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文章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重点阐述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机械专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相关企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高职院校属于机械行业人才的重要产出机构,但是近些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产教融合能够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属于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进行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基础较差

从教育体系来看,高职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学生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滞后性[1]。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面,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得到持续提高,并在教学期间完成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因为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弱,导致整体教学难度较高。在教学期间采用教师为主的单纯教育模式,学生会处于一个被动状态,此时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学生认为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枯燥,所以厌学情绪严重,长时间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会对后续专业课程教学造成一定障碍,课程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无法达到。

查看全文

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与实践

摘要:为充分发挥“机械制图”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笔者在分析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定位与学情分析,对“机械制图”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合理地将爱国主义、规矩意识、工匠精神、辩证思维、成本质量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融入“机械制图”教学之中,更好地发挥“机械制图”课程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制图;工匠精神;价值引领

为适应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的需要,解决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问题[1],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3]。专业课程是高校课程的主体部分,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学生影响最深,如何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直接关系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劣和成败。“机械制图”作为工科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实现全课程育人的起点和关键,对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影响深远。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建设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课程思政”的内涵

从2014年上海市率先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到202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一直都是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但学界对“课程思政”内涵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第一,“课程思政”是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源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但其具体实践完全区别以往的做法。课程思政要求各任课老师充分挖掘所授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以隐性的、润物无声的方式结合课程知识点表达出来。这种要求把所有课程纳入育人载体,把所有教师纳入育人主体的理念,极大地拓宽了育人渠道,增强了育人效度,是一种全新的育人观。第二,“课程思政”是方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逐渐呈现出“孤岛化”的现实困境。“课程思政”的提出为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方法,为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题进头脑提供了新思路,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方法。

2“机械制图”课程简介和学情分析

查看全文

互换性与机械制图研究

1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制造产业发展赖以支撑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他产业、技术领域和学科也起着支撑性和引导性作用[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机制专业是一个经典专业,在我国各大院校建设时间悠久。但正因为如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着授课内容重复,课程联系不紧密,知识点更新缓慢等问题。近些年来,国内诸多高校纷纷进行专业认证。与国外的课程体系相比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鉴于此,针对机制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2]。“机械制图”与“互换性技术测量”是机制专业的两门专业基础课,往往也是机制专业学生在踏入校门后的第一、二门专业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所以优化此两门课程,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3]。

2存在问题

2.1内容重复讲解。按照现有计划,“机械制图”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安排在第三学期。两门课程联系紧密,知识点上也有很对相互衔接之处。但正因为如此,存在着课程知识点重复讲解的问题。《机械制图》第八章为零件图部分,此章的教学目标之一即为掌握零件图的画法,具备读图能力。其中,图纸部分主要包含互换性的知识点,而“机械制图”仅仅简单讲授以上知识点的画法,并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图纸中各标注的意义,进而不能读懂零件图。如果针对此知识点进行讲授,又会占用大量时间。并且这四部分内容,又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重要知识。即使在制图课程中讲授,学生在进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习的时候,往往也会遗忘这些知识,影响了教学效果[4]。2.2知识点不能融会贯通。目前,学生对于精度设计的部分掌握情况不理想。在接下来的课程设计中,以及最后的毕业设计,都不能较好地应用精度设计的知识。具体反映在图纸上,就是依样画葫芦。反映在图纸上的粗糙度,形位公差,极限与配合部分,大多数都是照抄其他资料,或者随意标注。即使能够标注,也不能深刻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尽管两门课程都在讲授此部分知识,但讲授过程中各自为政,并没有融汇贯通。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学习得一知半解。“机械制图”一课中,主要任务侧重于如何绘制符合国家标准的图纸,对于精度设计几乎不涉及。而“互换性”限于课程时长,再考虑粗糙度、形位公差、极限与配合的部分在“机械制图”中已经涉及,同时缺少课程设计的环节,不能进行实际的应用训练。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精度设计部分没有得到充分的消化。基于以上问题,将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同时整合其中部分知识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利用课程设计进行实际应用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核心知识点。同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3课程整合

课程的整合并非知识点的简单合并,而是要将几门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将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进行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系统地掌握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所以,需要对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重新进行梳理,甚至做出必要的取舍,以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首先,先根据“机械制图”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两门课程,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罗列出近似甚至是重复的知识点。其中,两门课程的重复部分主要集中在图纸部分,反应在“机械制图”上,即为零件图与装配图两章。具体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如表1所示:表1所示的知识点中,第一部分为极限与配合。其中极限与配合部分需要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讲解,要求学生理解极限与配合的基础,包括术语、定义以及标法以及标准公差数值表。在此基础上需要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具体知识点包括:基准制的选择;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配合的选择;配合特性以及基本偏差的应用。在掌握以上知识点之后,通过一个应用的实例,掌握极限偏差数值的具体应用。第二部分为形位公差。其中,形位公差的基础部分放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讲解。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形位公差的术语及定义。其次需要学生们掌握公差带的定义。最后,讲解形位公差的选择。第三部分为表面粗糙度。其中表面粗糙度的知识点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能够熟悉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之后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的选用原则。第四部分为尺寸链。其中,首先需要学生们掌握尺寸链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熟悉尺寸链的组成,同时能够熟悉尺寸链的种类。在授课时需要重点强调:由于机械零件在实际加工时总有误差,所以,标注时都有公差范围。在标注时,最次要的部分不标注尺寸。如果将尺寸进行封闭标注,加工时,工人师傅往往难以把握和理解哪一个尺寸是首要的,影响加工精度在整个工序中的分配。在布置相关部分绘图作业时,也要重点强调。以上四部分内容,在两门课中均有涉及。在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将以上重点置于“机械制图”中进行讲解。大约需要增加6-8课时的课时量。在进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讲授过程中,以作业的形式复习。鉴于“机械制图”的课时量有限,所以需要对此课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保证上述四部分知识点能够有效地、充分地进行讲授。针对“机械制图”课程,首先将正投影的基本知识进行优化。具体先将直线的投影部分难度降低,把重点放在“平面上点的求法”中,之后优化平面的投影部分,将垂直部分作为选修来讲解。其次,对于制图的基本知识一技能部分也作出教法上的调整。这一章内容中,关于图纸上国家标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没有绘制图纸的经验之前,难以理解各种国家标准,只能够强行记忆。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将国家标准部分知识点,改为作业的形式,抄画一张零件图。同时要求教师需要将每一份图纸进行批改,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绘图的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常用几何作图法部分的知识进行缩减,在课程设计或作业中进行讲授。将原有的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更改为机械零件测绘课程设计,将制图与互换性两门进行结合。以企业中实际应用生产的零件作为测绘对象。首先进行零件的尺寸测绘,之后绘制零件草图,再自行查阅相关的资料确定零件精度,最后完成零件图的绘制。通过测绘课程设计,将两门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两门课程的知识进行了融合。

查看全文

机械制图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职教20条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一直对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同学去学好这门课程,该论文主要阐述了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的目标、内容、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机械制图;SolidWorks软件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尤其是德国制定《工业4.0》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装备、精密检测装备等,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全球新兴经济体也在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提上日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快速发展,让我国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现代化的装备制造过程中,人的角色也会发生转变,人是服务者、操作者,以后会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设备技术、独立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化制造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从事制造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9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文件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以职业教育改革契机,课题组教师以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为根基,紧跟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努力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机械制图进行了教学改革。

1研究意义

《机械制图》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制二维图形时,想象力差的同学学习起来会相对困难,需要通过多学多练去掌握、强化知识点,在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想象成三维立体图,离开了大量的模型,教学很难实施,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型价格很高,由于体积和重量等原因,模型易破损,携带不便;另一方面,传统的实物模型更新换代速度慢,并且不能够修改,与教材不配套,学院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型是建校初期购进的,十几年不变的教学模型已不能满足教学和科研时代不断进步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推广和普及,近几年,我院在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大,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增设了多媒体教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制图的教学需要。因此开发适合现代教学特点的机械制图模型库,以虚拟三维模型取代传统的实物模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论文主要研究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机械制图课程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研究了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库、二维模型库三维到二维、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通过模型库,学生可以多角度观看物体,对于想象力差一些的学生,实现由二维到三维,三维到二维的转换,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制图课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识图和读图能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