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3:32: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机械教学怎样不机械
一、启发引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想学、乐学,学有所得。机械专业的课程既来源于实践又直接服务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如可以利用洗衣机讲解带传动的应用,为什么脱水的衣服会贴在滚筒壁,那是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带传动的带速不能过高,否则离心力会降低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从而导致带传动传动能力的降低。又比如可利用自行车讲解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此外,还可以利用学生骑自行车的体会讲解内啮合棘轮的超越。再比如可以利用饮水机讲解凸轮机构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中充分联系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勤动手勤思考,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专业通常的课程结构是:先文化基础课,再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往往分开教学,习惯于先理论学习,再安排技能训练。在理论学习时,由于缺少感性认识,学生只能对枯燥的书本知识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更不会举一反三,学生有了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论教学也由此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到了实习课时,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也有了学习的兴趣,可是之前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大多都忘了。甚至有的在上实践课时,还没有学过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时,缺少理论的支撑,也只能是知其表而不知其里。学生实践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新的教学模式提倡模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完理论,学生能够及时实践,这样,学生既能及时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动脑,锻炼综合技能。如学习齿轮变速机构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车工实习时为什么车床主轴可以输出多种转速,还有为什么手动档汽车挂不同的档位可以输出不同转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从中学习到车床和汽车的变速机构之所以能够变速是因为改变了齿轮的啮合方式。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动手制作教具,在制作四杆机构的过程中,体会杆长和取不同的杆作为机架对四杆机构运动形式的影响。自行车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常见了,通过学生骑车的感受可以体会内啮合棘轮的超越作用,还可以看到链传动的原理,还可以通过拆装链条,看到链传动的组成以及滚子链的结构。机械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帮助他们少一些抽象,多一点直观,感觉到学习并不是那么难的事。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多给学生说和做的机会,不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除了上述的鼓励学生自制教具以及拆装设备之外,在讲解轴和轴承的结构和种类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实物讲解。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多采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辅助教学,一些机构的运动,如四杆机构、棘轮机构以及凸轮等机构的运动通过动态演示都可以清晰直观的表达从而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种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使课堂教学有了艺术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学可以不拘泥于课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参观齿轮的加工,可以使学生了解切削法加工齿轮的过程,参观牛头刨床、插床等往复工作的机械,学生可以看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急回特性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和意义。
中职机械制图教学
1《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基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教学平台,结合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提升软硬件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和实现理论实验教学“双师化”三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并进行初步成效分析,为高职院校同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随着现代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课程涉及的实验设备、教学内容、评量方式以及学生积极性都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如何全面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致力于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程改革背景
1.1实验教学概况。教研室遵循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中开设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共计48学时教学外加36学时(两周)课程设计,课程涵盖的实验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1.1演示类实验。包含机构运动演示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前者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构件间运动关系及主动件、从动件概念,并深化机构及其组成概念;后者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比例尺运用、视图选取、运动副符号及自由度计算等方面。1.1.2验证类实验。包括齿轮范成原理实验和齿轮参数测绘实验,前者要求学生使用范成仪绘制正、负变位齿轮和标准齿轮,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区别;后者要求学生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奇、偶数齿轮基本参数,了解齿数、模数、分度圆、齿顶圆、齿根圆、齿距等参数和尺寸计算基本知识。1.1.3减速机拆装试验。该实验为演示性试验,10-20人一组,部分同学拆装,部分同学观看,主要了解减速机的结构、轴上零件的装配关系、窥视孔、放油塞、油标尺、放气孔、及吊钩等附件的位置、尺寸大小等,为减速机设计奠定基础。1.2教学改革前存在问题。1.2.1部分实验设备老化,无法满足实验要求。由于实验室搬迁和设备自身老化,部分实验设备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此前开设的相当一部分演示与测绘实验已无法开出,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大影响。课程相关实验在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减速机拆装实验,但由于设备有限,分组时每组学生较多,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1.2.2教学方法较为模式化。多数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学生严格按照步骤详细、易于操作的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教师主要指出原则性错误并负责学生安全。该模式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素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与激发学生求知欲、树立其创新精神并最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矛盾。1.2.3个性化考核方式有待实现。目前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完成度和按时到课情况。实验内容的设定方面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水平差异,学生完成的实验项目以及实验报告内容基本相似,而考勤情况相同的学生基本会取得相同的实验成绩。评量方式与因材施教、个性化评估的初衷存在冲突。1.2.4学生的学习重视度有限。由于上述原因,外加本课程实验为课内实验,并未单独设置考核学分,学生对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有限,直接导致日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毫无头绪,也对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学历提升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传统“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程设计选题突出陶瓷机械特色,切合工作实践,完善课程综合性。对照专业认证标准从机械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组织实施三方面提出了改革。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设计;陶瓷机械;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实施的专门性认证,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工科专业教学质量,对标国际标准,教育部于2006年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13年,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组织[2]。“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培养学生综合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3]。课程主要任务为简单结构运动分析,简单的机械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整合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所学知识:机构运动简图、基本零部件设计校核、传动方案设计等,以期培养学生工科思维。如何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认证的新要求,是摆在各工科院校面前的一大挑战。
1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状的分析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作为机械专业学科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设计大纲明确了常用机械零部件、机械传动系统、联系实际设计过程、正确的设计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要求指标。但传统的课程设计难以满足新时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本校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①机械课程设计的选题较为单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只是对典型机构、四杆机构或凸轮机构运动分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以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题目传统单一,学生抄袭现象严重,不求甚解风气较重。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尚有差距。机械作为一门工科,理应与实际接轨,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充分体现出各地区高校的机械专业特色。②机械课程设计的相关性不足。虽然机械原理中的执行机构和机械设计中的零部件设计都得到了训练,但学生学完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后,缺乏对整体机械的认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着重于运动分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着重于机构零部件性能参数,二者甚至不在同一机构中,两门课程没有建立必要的对接点,使学生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工程的认识以及掌握机器设计的完整过程。
2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独立学院机械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课程的安排和教师教学方面机械设计课程的开设基本是在学生学习完高等数学、机械原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技术等前期基础课程后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的,所以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几乎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将内容讲授一遍,完全忽略了学生对难点知识的消化和掌握。而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后面很多章节的内容只是针对了不同的研究设计对象(比如连接件、传动件等),但是研究的主要内容还是集中在疲劳强度、接触强度以及基于强度展开的其他参数计算设计上面。所以,忽略了这个问题将直接导致学生越学越感觉枯燥,面对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完全丧失学习兴趣。实践和设计上敷衍了事大部分学生由于在理论学习阶段对很多知识没有掌握清楚,所以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就完全不明白了。具体体现在:设计中整体结构选择不合理、零件选择不合理、计算错误多、不会查阅手册选择合适的参数值、验证错误等等,这样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这个环节大量抄袭。有的学生设计说明书出现大量错误,最后导致零件在结构上无法装配或是零件结构尺寸明显错误现象出现,尽管这样,他们还是不能找出错误所在。从以上反映出来的一些情况看,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这种完善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对此,我们在教学的方法、手段、内容选择与时间安排上做了积极探索,这里,仅就“教”这个方面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以供探讨。
选一本好的教材,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关于教材的讨论前面已经叙述过,作为独立学院,我们还是偏向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对此,我们选择了与总校一样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濮良贵主编第八版机械设计[2]。该教材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确显得深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该教材的内容做了取舍,比如:整个第七章,以及变位齿轮、圆弧齿圆柱齿轮等一些内容不做介绍;对该教材的某些重点内容做出调整,比如:第二篇连接,第三篇机械传动,第四篇轴系等,里面的各种零件都涉及疲劳强度、接触强度等的计算。那么我们将该部分内容的重点放在了第一篇总论的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里面做了重点介绍。在后面几篇内容的学习中,我们会将不同零件的强度公式、计算等拿来跟第三章零件的强度反复比较,讲清楚它们的联系与不同,让同学们将这部分重点内容连贯起来。这样一来,做到了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又能了解不同零件各自的设计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时间,做好一次课程设计大部分独立学院目前都安排有64课时的理论教学时间,我院也参考总校给这门课程安排了64课时的理论教学。此外,我们还安排了24课时的课程设计时间。由于我们对教材的一些内容做出了调整,突出了一些重要知识点,相应的弱化了一些知识点,这样一来,64课时的理论教学时间基本上能满足我们的教学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同学们在学习完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知识的一个总的检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往往就是这个过程做得不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排的24课时是远远不够的;二是设计过程中同学们普遍存在抄袭现象。造成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是由于该门课程本身需要很长的理论教学时间,基本上要上到学期末,所以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就非常紧凑。另外,从这门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来看,需要应用大量的机械原理、工程力学[3,4]、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等课程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一般都差不多忘记了,现在要求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应用起来做某一机械设备的设计,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愿花时间,也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这次课程设计。针对这些现象,课程组老师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集思广益,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目的在于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次好的课程设计。具体做法是:在学习完第三篇机械传动后,开始布置课程设计内容,设计分为几个组,每个组选择两个合适的设计方案,同时复习机械原理、高等数学等知识,熟悉绘图软件。这个时间段差不多有一个月,与教学活动同时进行。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每个组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让每个组将各自的设计方案在课堂上答辩,最后选择一个总体设计方案。在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后,给出每个学生具体设计参数,再用两周时间完成计算、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和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通过组的方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方案设计与选择,最大程度调动了每个同学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让每个同学了解了各自设计的具体内容;二是充分利用了课程设计前的时间对关联知识进行充分复习,能与新学到的机械设计知识融合起来参与设计,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此前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抄袭现象;三是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设计参数,让每个学生在集体讨论选择方案的基础上得到锻炼,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避免了抄袭。四是将24课时的设计时间化整为零,避免了一学完理论知识就进行设计的计划安排,将设计的整体难度让学生分时间段进行消化,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上述方式,在每次设计答辩时,我们明显发现近两年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以往那种设计内容不饱和、方案不完整、计算错误、装配图、零件图与设计说明书不符、答辩时不能对设计作出合理阐述等现象有了明显减少。精选习题,上好一堂习题课针对不少同学抱怨这门课程的习题题量大,计算复杂,公式繁多而且难以理解等问题,我们采取了精选习题,上好一堂习题课的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敢于面对解决这些难题。具体做法是在完成每一篇的内容学习后,安排一次习题课。习题的选择既有结合零件设计的实际应用,又有一些不同高校的考研试题。对于独立学院的同学们来讲,他们对之前接触到的教材上的习题显得有些排斥,需要老师给他们一些信心。这时,我们适时的精选一些考研试题,让同学们体会到原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难度也不过如此,让他们感受到原来基本知识还是在教材上;让同学们认识到他们也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些难题。这个方法体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明显,以至于每次的习题课反而成了同学们最爱听的一堂课。而且在习题课上,我也充分感受到了我们独立学院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那种渴望。他们经常会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解题思路。通过在学习完每一篇知识后安排的一次习题课,还让学生对前面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明显地感到同学们利用习题课的复习,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除去以上介绍的三点,我们还积极安排学生参与实验、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一些机械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创新等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机械设计课程的积极性,变被动枯燥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变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公式的生搬硬套为解决实际设计过程的理论工具。
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设计方法,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其他本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所以对于“教”与“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这些方法跟思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有很大帮助。结合近几年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总结出上面几点新的教学方法,供老师们参考并共同讨论,希望能形成一套针对独立学院机械设计课程更加科学、严谨、完善的教学方法。
本文作者:彭伟顾晓勤工作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学院机械制图教学革新
《机械制图》课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些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零件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基础。由于学生基本是从高中到大学,不仅对机械部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和了解,难以树立空间模型,给教学带来了难度,更重要的是高职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上述问题,从2008级开始,我们尝试将《机械制图》、《AutoCAD》、《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三门课整合为一门,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对三门课程进行课程改革。
一、课程整合的原则
课程的整合绝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相加或混合,而是以能力为主线,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改变原有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通过“项目”或“任务”,以完成专业技术工作的过程、行为为导向,将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一门新的课程。课程在形式上,要体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逐步培养工作能力;在内容上,必须涵盖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上,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编写新教材。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整合方案
(一)整合的依据
课题组走访了唐山北车集团、小型机加工厂、民营焦化厂等单位,并对近几年从事机械技术操作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家制图标准并能正确使用国家制图标准绘制机械图样和进行尺寸标注;掌握正投影规律并能用于解决“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的问题;掌握零件基本的测绘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掌握AutoCAD机械绘图软件的使用。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应具备的能力:(1)使用绘图工具并按国家标准正确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1)正确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3)根据零件图拆装装配图的能力;(4)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CAD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机械设计学课程教学探究
1功能原理设计之教学实践
“功能”是机器的灵魂。功能原理设计的重点在于提出有创新的构思,是对后续的产品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工作,使机器的品质发生根本性和革命性的变化。好的功能原理设计既应该有创新构思,同时,又应周全考虑其市场的竞争潜力,脱离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盲目创新是死路一条、没有任何意义的。“综合”是功能原理设计的良策。“综合”是不可能有现存的、任何约定方法的;即:不可能只需按某种“方法”去做,就可以寻找到好的解法;功能原理设计的问题往往是有多解的问题,既不可能只有唯一解,也不可能绝对无解。这是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难点所在。广义功能原理设计的思想引入学习中。千百年来人们洗衣都是靠手工搓,擦板擦、刷子刷,更原始的方法是用棒打或脚踩。洗衣的目的是解决附着在衣物表面的污垢脱落问题。为了分离污垢和衣物物料,可以设计多种功能原理来实现,搅拌式洗衣机就是常见的解决方案:即在洗衣筒中心装上一竖直的立轴,在其轴上部靠筒底处安置摆动翼,由传动机构带动,使它周期地正反向转动,使水流和皂液能与衣物不断相互摩擦、碰撞冲击、翻搅等,这样就能达到洗涤的目的。人们总希望洗衣机的功能越全越好,后来又出现了集洗涤、漂洗和脱水功能于一身的全自动洗衣机。近年来,洗衣机家族越来越庞大,种类越来越多,新出现的洗衣机有:冷沸腾洗衣机(绿色环保,不需要洗涤剂)、烘干洗衣机、电磁洗衣机、气流洗衣机、仿生搓板式洗衣机、模糊逻辑洗衣机等。这些都是广义功能原理的设计成果。在打印机的打字功能发展的历史上,原来的纯机械式打字机由于受惯性作用的约束而难以提高打字速度,一开始人们只从纯机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于是出现了字球式打字功能原理和菊花瓣式字盘打字功能原理的打字机;这两种纯机械式的打字功能原理在提高打字速度方面的潜力是很有限的。其后出现了针式打印功能原理的打字机,这种针式打印功能原理引进了电磁对针的控制,基本还是纯机械的,但是它却是作为一种纯机械向广义物理效应过渡的类型,因为它打破了字头打印方式的局限而采用了点阵方式,这就为随后的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开辟了成功的途径。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则是典型的广义物理效应的应用。打印机的发展历史很好地证明了广义功能原理以及广义设计学思想的成功运用。
2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颇具绩效。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实用化设计是在功能原理的基础上,将原理方案进行结构化、转化为实体,使原理构思一步一步地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实体机械产品,达到实用的目的要求。对于机械产品来说,工作原理确定后,首先要进行工艺动作构思和分解,初步拟定各执行构件大动作和各动作的相互协调关系,即进行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械简图设计。总体布局的原则主要有:(1)有利于功能的实现;(2)结构紧凑;(3)动力传递路线力求简短、直接、提高传动效率;(4)各零、部件的位置安排布局应该方便拆卸、装配、调整、维修等,提供高度可靠的安全保护。总体布局此时引入案例教学恰到好处。如轮式装载机、开式压力机的案例。轮式装载机的总体布局为水平方向,工作头在前部、发动机在后部、中间是司机室,布局非常合理,有利于提高作业稳定性、有利于作业准确、有利于安全生产。而开式压力机则为垂直上下的总体布局形式,该机的动力布置在上部,下部有机身和工作台,便于操作,整机的稳定性好,方便冲压成型作业。在机械运动协调设计方面,不同行业的作业机械大有不同。如起重机械广泛应用于企业、港口码头、建筑工地等;起重机械不仅可以作为典型的辅助生产设备,完成原料、半成品、制成品的装卸搬运作业,还可以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等,而且也是一些流程作业(如钢铁冶金生产)中的必需关键重点设备;而起重机械一般由四大机构(起升机构、变幅机构、运行机构、回转机构)、金属结构、动力设备等组成;四个独立的机构只能采用“集中控制、分散驱动”的设计。而在比较小型的机器设备中,如点钞机、家用缝纫机、蜂窝煤成型机等,一般均采用“集中驱动、分散控制”的设计,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分配轴设计。
3商品化设计教学实践
竞争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也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机械设计要提出创新构思并使之迅速转变为有竞争力的产品,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和生命力。检验设计成功的唯一标准是市场。设计的产品进入商品市场:(1)首先给人以直觉印象的就是其外观造型和色调。普遍心理选择是先入为主。在市场经济的竞争背景下,某商品的外观一旦被看得“入眼”,极大可能地通过“预选”、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如林林种种的各色轿车和城市SUV,均有各自的拥磅者和消费群。(2)要使设计的产品胜于其它,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要力求做到“价廉、物美”。价廉必须降低成本;物美必须保证质量和优越的性能,就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价值优化设计。(3)产品的通用性是现代产品不可忽视的问题。为缩短设计周期,使设计的产品以高速度、高质量、多品种去参与竞争,产品的结构件和组合件要实现三化: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4)适用性是争取用户的重要手段,可以拓宽面向,考虑一机多用和具备多功能,更新产品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5)绿色环保的要求、可回收设计,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的机械产品。以前的机械设计教学不太重视机械产品的实用化、商品化,现在尤其应该改变这种固有的观念,要让学生懂得功能原理设计、实用化设计、商品化设计都是同样重要的。
“教学做合一”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析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的学科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显然,中职学校教育特性是与“做学教合一”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开展要点相契合的,也是非常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本文笔者就从“教学做”合一的角度探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中职学校;机械专业
中职学校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所谓职业教育自然就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活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教育这一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于一般中小学教育。其更侧重与学生劳动素质和技能培养。因此,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时也会侧重于学生技能提升,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要求。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整好契合中职教育特性,为中职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1“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其实这一理念的根本宗旨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发展需要,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从学生个体出发,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学”处入手,以“学”为导向来展开“教”的活动。主要探讨学生怎样学,然后教师怎样教。而“教学做”也不是一件事,而是“教”、“学”、“做”三件事情,强调的是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链接学和教的中心。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论中并没有过于强调做的重要性,二是其学生徐德春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思想。无论是“教学做合一”还是“做学教合一”,笔者以为最本质的仍然是学生的学。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做中验证这种方法,从而应用知识,提高技能,这就是中职教育的核心方向。
2中职学校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与机械教学的结合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不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并对多媒体教学结合机械教学的具体途径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机械教学;教育
当今社会,计算机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日常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社会的发展和课改的推进,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发展,传统的机械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走信息化的教学道路,是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必然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和机械教学的结合,就是对信息化教学道路的践行。因此,对多媒体教学与机械教学的结合途径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统机械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机械教学的所需学习的课程种类较多,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以及机械制图等。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的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以机械制图为例,要进行制图,首先就要有模型作为参考,然而由于找不到模型,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很难将模型的细节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描述来进行制图。由于不同的学生的思维不同,对于教师语言的理解不同,因此制图的结果也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学生由于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单靠教师的描述根本无法完成制图。一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将模型画在黑板上,结果往往模型还没有画完就下课了,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再比如金属工艺课,由于缺乏实践过程,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很低,教师花费很大精力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效果仍然很不理想。尽管长期以来机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从未停止,但收效甚微,课堂教学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多媒体教学的产生,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和新课改的要求,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教师而言,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起到替代板书的作用,教师无需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奋笔疾书上,只需根据课件PPT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即可,为教师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留出了更多的余地。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能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带给学生全面而直观的感受,化抽象为形象,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大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同时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形象化和具体化。通过多媒体技术,枯燥难懂的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图片、影像、动画等等。举例来说,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古诗文或现当代作家作品朗诵,这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配乐,并通过幻灯机投射出作品场景的图片,甚至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为学生营造朗读意境;化学课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动画来全程演示实验过程,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易于掌握和理解。有了多媒体教学的补充,机械教学枯燥、刻板、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得到了大大地改善,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带给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2动画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