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生产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3:14: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机械化生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大豆机械化生产思索
菜用大豆(GlycinemaxL.Merr)指在R6(鼓粒盛期)至R7(初熟期)生育期间采青作为食用的大豆,是一种特用大豆。此时豆荚鼓粒饱满,荚色、籽粒呈翠绿色,籽粒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时,但籽粒填充达到荚长的80%~90%m。我国菜用大豆的主产区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目前栽培面积lO万~l5万hm2,平均产量5t/hm左右[23,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相比,菜用大豆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还处于发展初期。其中,菜用大豆中的豆荚脱荚基本上靠人力完成,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菜用大豆生产发展和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菜用大豆机械化生产主要包括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灌溉、施肥、施药)、收割、脱荚、剥壳及贮藏等环节。其中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机械设备已相对成熟,直接应用于大田作物的通用机具。而菜用大豆收获后的脱荚与剥壳环节的机械设备很少,本文所述菜用大豆生产机械化主要包括收获后的脱荚和剥壳机械化。
1菜用大豆生产现状
我国菜用大豆的发展相对较日本和中国台湾晚,2O世纪8O年代才开始重视菜用大豆的研究[31。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用大豆进口国,日本菜用大豆的年消费量约14万t,而年产只有7.8万t左右,速冻毛豆依赖进口,2000年的进口量约7.5万t,占世界速冻毛豆贸易量的87.7%,主要来自我国大陆地区、我国台湾省及泰国等[41。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健康食品热的兴起和对大豆保健功能的不断认识,美国人逐渐重视食用大豆制品,国际市场对菜用大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由于日本、台湾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菜用大豆的生产效益下降,许多日商和台商逐步把菜用大豆生产、加工基地转向福建、浙江等我国沿海地区,中国对菜用大豆的研究才得以逐步发展,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菜用大豆已成为东南沿海一带的重要出El产品,中国也逐渐成为菜用大豆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当前,我国菜用大豆收割后的脱荚机械化水平还相当落后,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一些专门的毛豆剥壳设备,但功能还不够完善,技术不是很成熟,缺乏成型的毛豆脱壳机具[51。这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菜用大豆生产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利于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的日趋突出和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机化发展扶持力度,经济作物的生产机械化问题才逐渐被引起关注和重视。总之,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和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菜用大豆的社会需求逐年增加,种植面积也逐年上升。所以,了解我国菜用大豆的发展现状、菜用大豆机械化水平,对发展我国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十分巨大。
2菜用大豆机械化脱荚技术
菜用大豆生产季节性较强,在菜用大豆大量上市时货源充足导致价格很低,而在淡季时市场供应又严重不足甚至脱销,导致毛豆仁价格大幅提高。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加快菜用大豆的上市时间来提高价格,获得成倍增长的经济效益。我国关于菜用大豆脱荚机的研究较少,仅有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了5TD60型青大豆脱荚机(如图1所示),该机脱荚率可达500~1000k,脱净率达98%,并使豆叶、豆枝和豆荚的分离率达96%以上。大豆脱荚机是一种将果实和茎秆脱离的机械,南京农机所研制的5TD60型青大豆脱荚机实现了菜用大豆脱荚生产的机械化闸。青大豆脱荚机l71主要包括机架、机架上部的输送链、下部的清选风机;输送链中部的旋转脱荚装置;输送链之上的夹持压板;脱荚装置由至少一对位于夹持输送机构内侧的上、下脱荚辊构成,脱荚辊的辊轴上具有间隔分布且径向延伸的柔性脱荚齿。工作时,将未脱荚的豆秆随输送链的运动逐渐进入上、下两脱荚辊之间,在交错的柔性脱荚齿由根至梢顺序渐进的击打作用下,豆荚纷纷从豆秆上脱落。在掉落过程中,清选风机将掉落的豆叶吹离机架,落到振动清选筛上的豆荚在振动中筛除瘪荚,从而完成大豆脱荚的机械化作业。图2为青大豆脱荚机脱荚后效果。
3菜用大豆机械化剥壳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
1机械全程化技术分析
所谓机械全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机械完成水稻的生产,加工,包装。而详细地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主要包括一些农业技术和农艺要求,比如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以及耕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一些机械化操作。1.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置、播种、盘土规格。1.2水田机械化整田技术:基础整地、播秧前整地。1.3泡田技术。1.4水稻机械插秧技术。1.5水稻机械收获技术。1.6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在近几年宝应县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买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机具、并且引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宝应县地区水稻是最主要的大众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植保、排灌、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完成机械化作业有极大的困难,所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方面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2宝应县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各种应用成效
2.1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为一年两熟制。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对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择以及其生产效率问题是不明确的。以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的耦合,构建了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概念模型,归纳得出江苏省当前有24种典型的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并分析了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历程,并与日韩发达国家相关机械化生产模式相比,得出其还有进一步发展优化空间。
2.2我县在用机械化创造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对周边地区的村民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和先进装备的引进,还为宝应县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农业机械化事业在生产实践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宝应县的农业生产力。
2.3我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正在对其它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经验进行探索,以期建立起适合现代农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平台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宝应县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
青毛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
摘要:介绍了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生产技术,结合试验结果总结提出起垄种植青毛豆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分析了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
南通市启东、海门等旱作地区农民喜种植蚕豆、豌豆、大豆、花生等四青作物,随着广大居民对鲜食四青作物需求的增加,种植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大,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据统计,2016年种植大豆2.88万hm2,其中收青毛豆1.97万hm2,而启海地区青毛豆的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制约了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南通市农机部门引进青毛豆起垄机、高效植保机、大豆播种机、4LDZ-48型青毛豆联合收获机等机具,建立示范基地开展青毛豆机械化生产试验,试验取得成功,探讨并提出了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本技术融合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收获等关键机械化生产技术,强调农机农艺有机配合,主要包括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
1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
1.1概述。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播种技术是指前茬早玉米或者小麦收获后,按照农艺、机械化收获等要求的最佳播种行距、穴距、肥量,直接进行机械播种作业的一种青毛豆生产技术,尤其适用于江苏、浙江、上海、海南等沿海地区青毛豆种植需求。本技术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农时、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1.2增产增效情况。2015年8月,在海门江心沙农场试验机械起垄种植青毛豆3.47hm2。种植的青毛豆喜获丰收,通过作物栽培部门测产,与同期相邻地块平栽种植的相同品种青毛豆相比,机械起垄种植的青毛豆在单株结荚、百荚鲜重、每667m2鲜荚重与平栽种植数据相当,机械起垄种植的青毛豆百粒鲜重90.3g(相比平栽高8.5%),出籽率59.1%(相比平栽高5.8%),每667m2鲜籽重359.2kg(相比平栽高9.9%),机械起垄种植青毛豆每667m2产量增加近10%。1.3技术要点。1.3.1田块要求。前茬地整平,机械起垄标准按垄高20cm、垄面宽50cm、每垄2行、垄距110cm。1.3.2种子要求露地夏播、秋收毛豆选用“小寒黄”、“天鹅蛋1号”、“通豆6号”。1.3.3。肥料要求基肥:每667m2施普通复合肥20~25kg加过磷酸钙15~20kg或氮磷钾比5-15-5专用复合肥25~30kg。另外每667m2施有机肥500~750kg。1.3.4机播要求。机械播种时严格按照播种机说明书要求操作,播种规格为每穴2~3粒,穴距26cm,每667m2约4700穴。1.3.5农艺要求参照DB32/T1523-2009鲜食夏大豆通豆6号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
2起垄种植青毛豆机械化收获技术
马铃薯栽培农艺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
摘要:马铃薯是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广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其原因是马铃薯的生长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种植方法简单、耐存储、作用广,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广受人们的喜爱。马铃薯早在16世纪时传入中国,慢慢地被人们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在全国范围内种植的产量、品质等均不一样,并且相关的生产方法和栽培农艺也不相同。为了了解更多马铃薯的栽培农艺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对马铃薯的主产区展开调研,为今后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农艺;机械化生产;技术调研
马铃薯是我国继水稻和小麦后的第三大主食,我国大部分地区人口食用马铃薯的比例较高,因此要想提高马铃薯的生产量和品质,我国必须要重视马铃薯的机械化生产,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才能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也就是将现今的农艺技术利用机械化投放到生产实践中,进而降低生产费用,减少劳动力,扩大单位产值面积,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水平。
1调研马铃薯区域种植情况
我国地形复杂,地势东高西低,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宜粮宜饲,还能制作多种原料,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中国属于马铃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世界首位。目前马铃薯的种植区域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北方作区和西南作区的种植面积最广,其次是中原和南方地区,北方一作区重点以东北三省和西北各地区为主,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总值的50%以上。而西南作区的高寒区,栽培技术是一年一作,一般选择春种秋收,而盆地河谷区是两季生产,其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5%,中原作区和南方作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比例分别是10%和5%。
2马铃薯的种植模式和播种
山东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
大蒜是一种百合科葱属植物,其幼苗、蒜头、蒜苔等都可以食用,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微量元素,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大蒜除了供应人们的日常使用外,还在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种植优质高产的大蒜可以给农民朋友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
1山东大蒜主产区及其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大蒜的国家,而山东是中国大蒜的主要生产区。山东大蒜的产区主要分布在济宁市金乡县、临沂市苍山县、商河市商河县等地,其中以金乡大蒜最为著名。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达到了4万hm2左右,是国内生产大蒜的第一大县,也是国内甚至是国际上大蒜价格形成中心,大蒜产业则被评为是山东省十大影响力产业集群之一。金乡大蒜具有非常多的优点,例如蒜头大、辣味纯正、抗霉变、不散瓣等。而且金乡大蒜不仅仅是用来鲜食,已经被加工成蒜茸、蒜粉等产品,广泛的应用到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生产领域。在1992年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金乡大蒜获得了银质奖,在1996年金乡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在2003年还荣获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在同年3月,获得了国家质检局批准使用金乡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在2011年地理标志得到了欧盟的认可,为金乡大蒜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山东大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2.1整地施肥
大蒜的根是弦须根,没有主根,其主要根群分布在10~25cm的土层中,属于浅根性,根毛少,吸水力较弱,喜肥,喜湿不耐旱,所以,种植大蒜以肥沃、松软、保水、保肥力强、排水、灌水方便的中性或者微酸性的砂质土壤为最佳。在种植大蒜前要施足基肥,基肥最好是经过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或者是生物有机肥菌,也可以是缓控释肥,通常情况下,地施有机肥4000~5000kg/667m2,如果是控释肥就是70~100kg,生物菌肥是100kg。在把肥进行撒施后,要深耕土壤20~30cm,耕平地面,按照1.2m的距离作平畦。种植大蒜的土地不能施生粪,因为生粪在发酵时会引来种蝇,种蝇会产卵生蛆,这对蒜根有很大的危害。在大蒜生育期间,会吸收大量的氮素,根据检查显示每生产50kg蒜头,就需要纯氮0.75kg。增施磷肥也非常的重要,其可以使蒜头增大,增加蒜苔的产量,降低蒜头的裂头率。
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论文
1影响贵州红薯机械化作业生产的因素
1.1耕地
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2.5%,种植红薯的大多是梯田、梯土和坡耕地,地块小,细碎分散,机械作业空行程多、效率低。贵州土壤以红壤、黄壤、黄棕壤为主,土壤普遍粘重。如遇多雨潮湿的天气,马铃薯机械播种时,开沟、起垄不易成型,覆土困难;马铃薯机械收获时,壅土、缠草时有发生,升运、分离、铺放等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土壤、杂草、根茎等会拥堵在一起,不能作业。如遇少雨干旱天气,土壤容易板结,土块大,红薯机械收获时,入土阻力大,小机具常常不能入土,在升运、筛分过程中容易伤薯,机械作业效果差。
1.2农艺
贵州小气候特点明显,各地红薯种植习惯不一,栽培方式多样。如有净作、套作,有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有平作、垄作,有穴播、条播,垄作有单垄单行、单垄双行等。即使是同一栽培方式,行距、行向、株距等也不尽相同。贵州红薯栽培方式的复杂多样性给机械化生产带来了很大难度,要求机械化作业技术及机具都要有较强的适应性。根据2006年以来贵州实施红薯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情况,贵州毕节西北部的威宁中西部、北部(草海、双龙、小海、麻乍、凉山、哈啦、秀水、观风海、迤那等20多个乡镇),赫章(兴发、珠市、可乐等)局部,是典型的高山平原,耕地连片成块,坡度小,土壤沙性,红薯种植分布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大,套种少或无套种,播种、收获季节少雨,红薯生产机械化作业效果好,效率高,是机械化作业适宜区,可配套中型、小型机具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遵义、安顺大部,毕节中部(七星关、大方、黔西)、毕节西北部(威宁、赫章、纳雍局部),六盘水水城、盘县局部缓坡地春薯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铜仁大部分地势较低的河套、山间坝地及水田冬薯区,红薯种植相对集中连片成规模,属机械化作业基本适宜区,可配套小型、微型机具实行半机械化生产。
2适宜贵州红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技术分析
摘要:做大做强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必须实现中药材生产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跨越发展,没有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是无法实现的。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中药材生产人畜劳作、耗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成本高、抗灾能力差等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关键词: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技术
1概述
定西市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中“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已成为我国中药材知名品牌。为了充分发挥全市中药材的道地特征和种植规模优势、品种品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近年来,我市提出了将定西打造成“中国药都”的战略举措,并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力促发展,使中药材基本完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的历史性跨越,开始步入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新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缺少适用适宜机械及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市的中药材特别是根茎类中药材的收获仍然以人工挖掘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药材品质损失严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绝大多数地区基本保持了绿色无公害的环境,是优质中药材生产发展基地的优质区之一,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全市的道地药材大多数以原药材或初加工走向市场,技术含量低,种植、收获费工、费时成本高,价格便宜,产权得不到保护,无竞争力,与国家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我市中药材产业土壤耕作方式沿用传统铧式犁耕作,耕深浅,一般为15~20cm左右,且由于坚固犁底层的存在,制约药材生长的纵向发育,使药材主根(茎)短、分叉多、品质低。由于沿用该种耕作方式,中药材移栽育苗,种植大多使用平栽方式,使根(茎)生长水肥需求不够,影响了中药材产量与质量。2)土地产出率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我市陇西、渭源、漳县、岷县四县,气候阴凉,海拔高,适宜中药材生长发育,但由于种植、收获,特别是收获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收获中药材需要大量劳动力,每亩收获成本800元左右,从而使中药材种植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效益差、纯收入低。3)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近几年我市农机部门在中药材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药材收获方面研制出了新型收获机械,大多采用大型拖拉机作业,由于作业地块小、分散,机具不能连片作业,转移地块需要资金大,从而使该机械使用推广难度增加。4)中药材清洗环节费工、费时、用水量大,浪费水资源严重。我市中药材清洗大多利用人工作业,清洗率低,且需水量每吨中药材大多约4~5t水,对我市这样一个干旱地区而言,长期人工清洗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做大做强我市中药材产业,必须实现中药材生产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跨越发展,没有农业机械化技术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是无法实现的。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市中药材生产人畜劳作、耗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成本高、抗灾能力差等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多年来我市农机部门为了提高中药材生产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在中药材种植、土壤改良、节本增效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先后在陇西、渭源、漳县等地进行了对比试验,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比人畜力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采用机械化深松改良土壤,使中药材主根茎长、分叉少、药材品质大大提高。二是采用中耕机除草、施肥、培土作业,使中药材田间管理成本和人工费大大减少。三是使用中药材挖掘机收获,可降低中药材收获成本每亩400元左右,提高工效30倍。四是对引进的生姜机械化清洗技术做了改进,用与中药材清洗,使药材清洗提高40%,成本大大降低。五是机械深松、机械施肥提高中药材单位面积产量。此外,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如果育苗、移栽、灌溉、喷药、刹秧、装卸运输等作业全部采用机械化,可降低生产成本30%~40%,同时可增加产量15%以上。
水稻机械化生产困境以及解决举措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多数选择宁波或18马力四轮车带五铧犁以翻地为主,水田旋耕整地面积少,田面平整度高低不平,欠沟,生地楞伐块比例大,翻耕地块一般需48小时浸透,增加泡田时间泡田用水,旋耕整地一般约4~5小时即可泡透粗耙。整地质量粗糙,地表面根茬多,沉淀时间掌握不准,耙地过细腻,渗水速度慢,延迟插秧时间,高差大等都影响插秧与灌溉都不同程度影响插秧作业质量。
2机械育苗质量差,壮秧效果不达标
主要问题有软盘床土厚度不够,播量过大,秧田管理不科学。底土过厚或过薄,农户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担心底土厚盘根不好,插秧时漏穴,一般铺设1.5cm以下,底土过薄种子密度大,床土养分消耗快,未到插秧秧龄秧苗出现发黄脱肥现象,出现小苗弱苗现象,播量过大,农户过分担忧插秧缺苗,补苗问题,随意加大播量,最多由650g增加到700g多至750g/m2,最多达到800~1000g/m2,播量大,单位面积秧苗根条数多,地下部水肥争夺激烈,地上部秧苗徒长,苗弱,茎弹性减弱,第一鞘长增加叶间距拉长。插秧时植伤率提高。田间保苗率下降。再者秧田管理粗放,机插秧要求适宜的株高、叶龄,否则对插秧质量有一定影响,秧田管理不及时,温湿度不适宜,不能按照秧苗生长最适宜温度进行放风管理,浇水次数多,秧苗整齐度不好,出苗率、成苗率低不能达到机插要求,田间易造成缺苗断条现象,水分过大达不到旱育壮秧标准,盘根受影响不能形成毯式秧盘。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论文
摘要: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今天,如何发挥机械效能,提高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准,使水稻生产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水稻生产的首要问题。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及经验教训,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索与总结完善。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购机补贴范围扩大,农户购置机械积极性十分高涨,但实际操作技术应用水平低,生产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技、农艺技术不配套,各技术环节标准化作业程度低,使产量效益提高缓慢,自2007-2009年跟踪调查结果
稻谷价格按照国家三等收购价计算:2007年1.50元/kg,2008年1.64元/千克,2009年1.90元/千克。
连续三年最高亩产达到602kg,亩增产86kg稻谷,最高增产幅度15.38%,最低亩产487.0kg,但也有减产地块,最多亩减产45kg,最大减产幅度为8.39%。增收部分来源于增产和节省投入两部分。2007年机插总体表现为减产,2008年由于技术的逐渐完善,表现为增产点次多,增产幅度大,效益较可观。2009年由于特殊年份在水稻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机插增产比例增大,增产幅度12%~15%,仍有减产地块。但如果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水稻亩产达到600kg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黑龙江省阿城区何长海自2007年开始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每年种植水稻200多亩,购置粉土机、育苗机、施肥机、收获机等配套机械12台套,在2009年种植东农429,平均亩产达到605kg产量水平。虽然水稻机械化生产总体应用水平还是逐年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水田整地机械应用普遍,但整地方法欠科学,质量难保证
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已经在大范围推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生产技术效率、节约了资金的投入,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以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为例,简要介绍了我镇的棉花种植情况以及生产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仅供参考。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侧,与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相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总面积为1642.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为主。全镇的地势东南部比较高,西北方向比较低,中部与北部草原的地势比较平坦、土壤比较肥沃,是棉花种植的主要产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降低了棉花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减少了资金的投入,节约了成本。
1机械化整地技术
机械化整地技术是指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机械深耕、深松、旋耕耙地使得耕地平整,从而使得棉花在播种过程中能够得到最优质的条件,获得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同时,机械深耕和深松能够深入地基底层,并打破犁底层,增强底层土壤的通透力。除此之外,一旦底层土壤的通透力增强,在秋冬季节雨雪水的帮助下,有利于植物的根系深扎,促进棉花作物的生产效率和产量。在深秋或者初冬季节进行机械化整地,应该在上一茬作物完全收获之后,利用机械设施进行深耕或者深松,同时在深耕或者深松之前需要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是需要将耕地上上一茬作物遗留的残膜使用残膜回收机进行回收,同时在耕地上均匀撒施有机肥料或者其他肥料,从而确保这次种植过程中土壤内的肥料充足。进行深耕或者深松的深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镇进行机械深耕的深度一般保持在25厘米,深松的深度在40厘米左右,同时在进行深耕或者深松之后,需要观察耕地表面是否平整,是否有残茬、漏耕。一般来说,耕地需要3年内深松一次,第二次的深松需跟第一次方向交错进行,同时无论是进行深耕或者深松之前都需要使用残膜回收机回收残膜。我镇的春季干旱少雨,因此需要在播种前的20天内灌水造墒,使用耕机、动力旋转耙、联合整地机等设备进行整地,为棉花播种准备合适的条件。
2机械化播种技术
棉花的机械化播种技术是利用棉花(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完成棉花种植包括开沟、施肥、除草、播种、镇压、覆土、覆膜、膜上覆土。由于棉花在种植过程中以穴播方式为主,使用棉花(覆膜)播种联合作业机进行播种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棉花种子种植的密度一致,从而提高苗种的存活率。2.1地块选择。由上所述,使用机械化播种技术的生产效率虽然比较高,但是对于耕地的要求很高。其一,进行机械播种的耕地需要地势平坦、土地比较肥沃,同时便于进行灌溉并且交通比较便利;其二,需要根据各地使用的播种机械,不同的播种机械要求的耕地面积不同。2.2品种选择与准备。目前我镇可选择的棉花品种比较多,如新陆中42、新陆早系列等,不同的品种适合的生态条件、种植模式以及生态气候不同,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综合性能比较强、高产抗逆的品种或者选择棉花的果枝比较短小、始果枝节位高、抗病抗倒伏、开花结铃比较集中、吐絮畅同时含絮力好、纤维品质优、对脱叶剂敏感、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棉花品种。除此之外,在进行播种之前还需要对选择的种子进行处理,如可以在播种前5~7天进行晒种,同时还需要确保种子的完整,避免存在病种、虫种,从而给棉花苗的生长带来影响。2.3播种要求。使用复式精量播种机播种对播种的时间、品种等有要求,建议统一播种时间、播种品种等。复式精量播种机对于棉花种植的行间距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同时发挥机械作用,建议采用等行距种植。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后的播深一致且比较稳定,棉花苗之间的距离能够保持均匀、行距一致。在播种后需要使用膜进行保温保湿,因此在播种后要将膜边压严压实,防止大风揭膜。在棉花生长期内,需要将所需肥料在播种期间一次性施足,建议在种子的下方或者侧下方,分层施肥。
3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