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8 01:41: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绩效工资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绩效工资制研究思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资与绩效工资的区别;教育绩效工资制的初衷;教育工作与教师工作绩效量化;激励机制与学校教育工作;绩效工资制与学校教育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工资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就本质而言,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种现实形态、教育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时代与民众也寄予教育更多更高的期望,时代需要学校教育不断焕发自己的生命活力,它也理所当然的需要相匹配的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制度作为一种管理技术,最早产生并成熟于企业管理之中,长期的实践证明,绩效工资制在企业管理中依然彰显着它的激励效应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制,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以及教师工作的重视与肯定。但自实施以来,这一改革举措成为热议的话题。这一方面折射出人们的思想自由和社会的民主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一制度本身值得深思的一些问题。
1.工资与绩效工资的区别
工资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后,按预先规定的绝对数德额定期支付。工资分配一般有计时工网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或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多种方式。
绩效工资又称薪给工资、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孝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制是工资制的一种形态,它的最大特点便是通过对于具体工作质量的细化衡量与对应性强调,激发工作人员对于高效工作的努力追求,进而实现工资发放主体价值目标的理想实现。
2.教育绩效工资制的初衷
关于绩效工资制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资与绩效工资的区别;教育绩效工资制的初衷;教育工作与教师工作绩效量化;激励机制与学校教育工作;绩效工资制与学校教育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绩效工资又称薪给工资、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绩效工资制是工资制的一种形态,它的最大特点便是通过对于具体工作质量的细化衡量与对应性强调,激发工作人员对于高效工作的努力追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教师准入与试用期机制、学年度考核机制、职称评定机制、年度评优机制、要在绩效工资实施的技术层面不断地加以完善,同时要在思想认识层面加强必要的学习与调适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义务教育阶段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制,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以及教师工作的重视与肯定。但自实施以来,这一改革举措成为热议的话题。这一方面折射出人们的思想自由和社会的民主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一制度本身值得深思的一些问题。
1.工资与绩效工资的区别
工资是企业、事业、机关、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后,按预先规定的绝对数德额定期支付。工资分配一般有计时工网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或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多种方式。
绩效工资又称薪给工资、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孝劳动强度和环境优劣确定岗级,以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力价位确定工资总量,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是劳动制度、人事制度与工资制度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制是工资制的一种形态,它的最大特点便是通过对于具体工作质量的细化衡量与对应性强调,激发工作人员对于高效工作的努力追求,进而实现工资发放主体价值目标的理想实现。
申论时评之绩效工资制
9月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从10月1日起,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这是继今年初义务教育学校先行试水之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迈出的又一大步。自明年1月1日开始,中国所有事业单位都将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的推出,主要是出于明确事业单位性质、遏制其创收冲动的考虑。一直以来,由于公共财政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承担起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因而其创收的口子便被顺理成章地打开。既然自己的工资奖金要自己去挣,在“多挣多得”的激励下,各事业单位的创收热情自然蔚然成风。一些本该属于公共保障类的事业,都因无法遏制的创收冲动极大增加了民众负担。从这个角度来看,倘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的实施,能够从制度层面封住事业单位创收的口子,让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回归本位的话,无疑是件值得期待的好事。
但是,事业单位个人绩效考核迄今尚无系统的成功经验。因而要保证绩效工资制的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借鉴企业做法,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
既然叫绩效工资,理应依据“按劳分配”原则,合理体现出“绩效”之意,决不能搞成平均主义或大锅饭。对医护人员而言,所谓绩效,也定要看成绩和效率,自然要与工作量挂钩。但现行医疗体制下,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工作量不能简单以时间或治疗病患数量来计量,而实际操作中更容易与医疗收费挂钩,因而医护人员的绩效便极有可能顺理成章与创收挂起钩来。果真如此的话,医疗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制不过是兜个圈,最后又回到创收的原点。
事实上,绩效这个词本来自企业,也更适用于生产型企业职员,每个月制造了多少商品,完成了多少销售额,这些都是可以放到桌面上的指标。如果想把绩效制发展到“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并不恰当。当医生薪酬与所谓绩效挂钩时,难免会成为滋生“大处方”与“过度治疗”的土壤,原本欲制约医疗事业单位创收的初衷,最终却极有可能只是为创收机制换个头目而已。
在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制固然值得期待,但如何不让绩效工资制沦为“旧药新吃”,甚至成为变相创收的激励机制,则更是改革的难点和成败关键所在。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效率探讨论文
一则“事业单位将实行绩效工资制”的消息,引起了舆论的热议。据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事业单位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将有四项配套改革:第一,要全面实行聘用制,打破铁饭碗;第二,实行绩效工资制;第三,财政投入体制改革,通过不同的投入机制,既保公益性又保福利;第四,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是误传。
实行绩效工资制,只是推动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一个配套环节。在剖析其实际意义之外,其实透露给我们这样的信息:事业单位改革不会因为阻力半途而废,相反,它一直处在艰难的推进过程之中。尽管胡晓义否认事业单位改革是“甩包袱、减待遇”,但至少对这个庞大集体中原来“养尊处优”的一批人来说,实际结果确实如此;因此,在今年两会上,才会有那么多政协委员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激烈反应。
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有产物,发展到今天,不仅拥有数倍于公务员群体的庞大人头,更是早已背离了其“专业技术服务”的原初属性。有数据显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财政负担异常沉重。正如有论者所言,清除这个附着在市场经济肌体上的“包袱”只是迟早的事情。这个意义上,事业单位改革当然是非常必要之举。
之所以会遭到事业单位的“既得利益者”如此强烈反对,只因为改革缺少他们的参与,属于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的“被改革”,而推动者本身却依然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要打破别人的铁饭碗,自己的铁饭碗却捧得更紧;要改别人的公费医疗为基本医保,自己却独享着违背公平的公费医疗——改革留有权力特区,改革者不能以身作则却自我豁免责任,当然难免让人腹诽。
相比于企业改革职工下岗、教育改革学费猛涨等平民“被改革”,事业单位“被改革”应该说已经相当温和,甚至带有很多赎买性质,绩效工资制度也许正是赎买方式之一种,至少对于事业单位有权一层来说大概如此。因为我们知道,绩效工资也是分级别和岗位的,级别越高岗位越好,绩效工资就越高。何况,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而言,绩效工资意味着自身权力的增大和集中。
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而且,诸如教育行业、科研人文领域、垄断企业等,是非常不适合搞绩效工资。但是将有权阶层纳入“喜”的范畴,从而有望减少事业单位改革的阻力,或许可以看做,是为了加快改革进程的“效率”,而牺牲了一种内部分配的“公平”。
绩效工资改革调研报告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先后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改革:1956年建立了等级工资制;1985年建立了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1993年,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以职务和级别为主的职级工资制,事业单位建立了五种不同类型、符合行业自身特点的分类工资制度,与国家机关的工资制度脱钩,按照事业单位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2006年7月第四次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下面笔者就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淡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按现行工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分为三部分,即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代替原来的固定工资和活工资,目前已经执行,而绩效工资代替原来的各种津(补)贴和奖金,因分配办法尚未出台,还没有执行。
据统计,我市事业单位共有2296个,在职人员52269名,主要涉及教育、卫生、农业和文化体育等行业。由于绩效工资尚未兑现,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上仍然存在“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工资制度改革预期的激励作用还没有得以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意义重大
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行绩效工资制度具有以下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内部管理力度,促进完善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制、工资基金管理等制度。二是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的服务意识和内部成本核算,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三是有利于扼制年度考核走过场的现象,倡导讲服务质量、重实际贡献的新风尚,建立公正、科学、规范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四是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工资随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好坏自行调节的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革除事业单位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痼疾,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管理综述
【摘要】工资制度是一个企业推进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构建组织与个人生命共同体的有效工具。本文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实际出发,对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资制度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问题与差距,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工资制度再设计
工资制度是一个企业推进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构建组织与个人生命共同体的有效工具。面对我港发展战略的日渐清晰、周边港口的迅速崛起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股份公司也应及时审视现状,针对自身的工资制度面临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强化工资制度的激励、保障和导向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1秦港股份公司工资制度现状
1.1岗位工资制
计时人员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位工资制,计时人员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保留工资、年功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其他奖金(嘉奖、安全奖、节能奖)组成。岗位工资体现各岗位之间不同劳动要素的差别,根据各岗位在企业中所处地位的重要程度,确定若干类和不同级别的岗位工资标准;保留工资由原技能工资演变而来,与工作年限、学历相关联;年功工资与工龄挂钩;津贴补贴是对在特殊劳动条件下工作的员工的一种货币补偿,如有毒有害作业的保健津贴,夜晚工作的夜班津贴等;加班工资为正常劳动时间以外加班加点工作的工资;绩效工资与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相关联,由股份公司控制总量,各单位二次分配。
现行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综述
摘要:阐述了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起源和弊端,介绍了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定义和优点,分析了企业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从而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高效人力资源体系。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体制,工资制度,利润,优点
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企业和良好的薪酬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企业活力的大小,在于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这是企业在转轨变型重组改制过程中无法回避但又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课题。随着现如今各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进行,企业薪酬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首当其冲。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一直实行的是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体的薪酬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被新的薪酬管理体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所取代。
1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起源和弊端
1.1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由来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1993年根据国家要求在废除等级工资制后,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建立的工资制度,是在当时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工资制度。由于此种工资制度是建立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之上,岗位测评是以劳动者在不同劳动岗位的劳动为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劳动管理、劳动生理、劳动卫生、环境监测、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状况诸因素的定量测定和评定,把劳动者在生产岗位上所付出的智力、体力及劳动环境的影响抽象化、定量化,来反映劳动者的劳动负荷量和不同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充分突出了工资中岗位与技能这两个结构单元的特点,更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调动企业员工努力学业务、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岗位技能工资制在实际运行中己产生和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缺陷越来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的内部分配机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
国企工资分配制变革论文
摘要:工资分配制度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作为人力资源的价格,其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影响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以及适应和促进企业发展需要的工资体系,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而十分重大的课题。从有关工资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企业现有工资体系的剖析,提出了工资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工资;制度;改革;管理
1背景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执行全国统一的工资管理制度,企业没有工资分配和管理的自主权,所以,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关心工资问题,更不会明白合理的工资水平及其分配机制对人才竞争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从1978年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就开始了工资改革,从实行“弹性工资计划”,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新模式”,直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政府逐步放开了对企业工资的直接管理和干预,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和有效的实践经验,以及体制上的惯性,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工资制度改革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获得生存空间,从劳动报酬的分配方面来说,就是如何利用工资杠杆,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人才,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和持续地发挥。目前,我国企业的工资制度,从总量决定上主要实行“工效挂钩”制,这种制度意味着工资总额必须跟着企业利润走。但是,由于利润中含有大量非劳动因素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导致国有企业因占有国有资源的不均等而导致工资水平差距悬殊,不仅劳动收入与劳动投入严重背离,而且这种工资总量决定机制排斥劳动力供求对工资水平的调节。从个量决定上,大部分企业是把挂钩后提取的工资总额沿袭着传统的“职务工资制”进行工资分配的。这种分配制度,更多地考虑员工的潜在劳动能力,主要反映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而忽视对每个员工所做的工作本身的分析,更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工作岗位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造成了严重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挫伤了员工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工资改革的重要性,国家劳动部也相继出台了新的企业工资政策,要求建立起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市场分配机制。人们开始在工资制度上探索新的方法,但在改革时,往往又缺乏对现代奖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认识,使其设计方案背离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不能真正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甚至连企业急需人才也留不住。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再设计综述
【摘要】工资制度是一个企业推进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构建组织与个人生命共同体的有效工具。本文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实际出发,对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资制度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问题与差距,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企业工资制度再设计
工资制度是一个企业推进企业战略、提升企业文化、形成核心竞争力、构建组织与个人生命共同体的有效工具。面对我港发展战略的日渐清晰、周边港口的迅速崛起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股份公司也应及时审视现状,针对自身的工资制度面临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强化工资制度的激励、保障和导向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实现新起点上的新跨越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1秦港股份公司工资制度现状
1.1岗位工资制
计时人员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位工资制,计时人员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保留工资、年功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其他奖金(嘉奖、安全奖、节能奖)组成。岗位工资体现各岗位之间不同劳动要素的差别,根据各岗位在企业中所处地位的重要程度,确定若干类和不同级别的岗位工资标准;保留工资由原技能工资演变而来,与工作年限、学历相关联;年功工资与工龄挂钩;津贴补贴是对在特殊劳动条件下工作的员工的一种货币补偿,如有毒有害作业的保健津贴,夜晚工作的夜班津贴等;加班工资为正常劳动时间以外加班加点工作的工资;绩效工资与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相关联,由股份公司控制总量,各单位二次分配。
现行的企业薪酬管理机制探讨
摘要:阐述了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起源和弊端,介绍了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定义和优点,分析了企业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从而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高效人力资源体系。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体制,工资制度,利润,优点
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企业和良好的薪酬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企业活力的大小,在于企业薪酬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否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这是企业在转轨变型重组改制过程中无法回避但又迫切需要取得突破的重大课题。随着现如今各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进行,企业薪酬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首当其冲。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一直实行的是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体的薪酬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被新的薪酬管理体制岗位绩效工资制所取代。
1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起源和弊端
1.1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由来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1993年根据国家要求在废除等级工资制后,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建立的工资制度,是在当时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工资制度。由于此种工资制度是建立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之上,岗位测评是以劳动者在不同劳动岗位的劳动为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劳动管理、劳动生理、劳动卫生、环境监测、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状况诸因素的定量测定和评定,把劳动者在生产岗位上所付出的智力、体力及劳动环境的影响抽象化、定量化,来反映劳动者的劳动负荷量和不同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充分突出了工资中岗位与技能这两个结构单元的特点,更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调动企业员工努力学业务、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岗位技能工资制在实际运行中己产生和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缺陷越来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的内部分配机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绩效考核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