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22:39: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救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疗救助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号)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城市低保对象医疗难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资助低保对象参加医疗保险,使低保对象在遇到大病时能得到及时救助,并逐步实现多层次、多途径的城市低保对象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条市民政局、市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是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行政主管部门,市民政局负责参保人员的确定和医疗保险费的筹措、缴纳;市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所属的医疗保险办公室负责具体医疗保险业务。
第四条市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保险公司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搞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
第二章救助的范围和对象
司法救助细则
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3、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4、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5、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第一条总则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10号)、《**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医疗救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民低〔2004〕223号),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救助对象
凡具有市区常住户口的下列困难群众,均可提出医疗救助申请:
(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对象;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缓解城乡特困居民医疗困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城乡医疗救助,是政府从救急的角度为缓解特困居民医疗困难提供的一种资金帮助。
第三条城乡医疗救助实行政府救助、费用减免、社会互助和个人负担相结合,实行属地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条城乡医疗救助实行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综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区设立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具体负责有关工作。
民政局作为牵头部门,负责城乡医疗救助的日常管理、协调以及救助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工作。
自然灾害救助预案
一、制定目的
为健全全乡救灾工作的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紧急救助的能力,推进救灾工作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确保乡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我乡发生重大、特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时高效、快速、有序地做好抗灾、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部门配合
乡政府统一领导全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参与救灾应急工作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行动、密切配合。
2、以人为本、减少灾害
自然灾害救助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城乡贫困疾病医疗救助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缓解城乡贫困群众就医困难问题,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和《湖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城乡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以下简称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第二条城乡贫困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包括以下四类对象:
(一)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并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包括在各类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户);
(三)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确认并发给《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农村特困户;
社会救助城乡意见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就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明确意见。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和具体体现。
(二)城乡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遇有紧急、突发困难时,由政府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资金、物资、法律上的援助或服务,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及合法权益的行政管理活动。(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指由国家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障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
(四)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把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强化措施,不断提高我区城乡社会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
社区救助现状调研报告
发展社会救助事业,关注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困难群众,是我党“执政为民”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义和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具体反映。党的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适应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与历史的必然。区人大代表组对社区社会救助的工作背景和工作方法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目前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一、社会救助工作概述
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因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个人生理、心理等原因而导致陷入生存困难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时,由国家或社会有关部门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资金的救助和扶助,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证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它主要包括经常性的社会救助、紧急救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互助活动等四方面内容。由政府主要承担的经常性社会救助和以慈善事业为主的社会互助活动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紧急救助和临时性救助分别是应对自然灾害情况和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
近年来,市在中央有关精神的指导下,通过积极探索,已初步形成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分类施保”的政府救助体系,即通常说的四位一体救助体系。其中,生活救助是对民政传统对象(孤老、孤残、三胞胎、散居归侨)、重残无业人员、失业人员及其家属等对象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其它各类补助(协保补助、粮油帮困卡、节假日临补等);医疗救助主要针对“三无”人员、低保家庭中患病住院以及门诊大病治疗的人员、低收入家庭中患大病重病的人员;教育救助内容包括学生学杂费减免、学生免费午餐及相关申请减免的出证等;住房救助的主要形式为房租减免和廉租房。另外,近年还发展了支内支疆生活困难补助和分档帮困补助等一系列解决历史形成和遗留问题的相关政策措施,从而使社保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公平稳定和文明和谐。
二、社区(街道)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情况
社区(街道)位于徐汇区的中部,是80年代建成的新型居民社区,面积4.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7.6万人,外来居住人口2万余人,有20个居委会,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城市社区。社区极端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基数较小,据统计,年被纳人城市低保的困难人口为389人,仅占社区户籍人口的0.5%,而且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见图1)。但贫困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社区内还存在着相当多生活不富裕和由于各种特殊和突发情况致贫的居民,社区的困难家庭一直在1000户以上,几年来,通过广泛排摸、及时走访和数据动态更新,年纳入困难家庭数据库的有18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