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再就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20:59: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就业再就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就业再就业交流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工作目标,想了很多法子,做了许多努力,现就我县上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上半年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及措施。
(一)、上半年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6月底,全县新增就业人员6567人,占全年目标的91.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72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15.2%;其中,“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人数112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加强就业再就业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就业促进法》,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全民创业,做好2008年我县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现就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着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和素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做好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工作任务
就业再就业加强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36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3号)文件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扩大就业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市场就业方针,着力构建再就业援助体系、优惠扶持政策体系、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重点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问题的同时,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推动城乡就业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从现在起到2008年,力争实现就业再就业3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确保全市就业局势稳定。
(三)围绕经济发展努力开发就业岗位。要依靠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制定新的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要注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拓宽现代服务业,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再就业的拉动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坚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培育劳务经济,推进城乡劳动者跨区域、跨行业就业和境外就业。
加强就业再就业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2006〕3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
(一)当前和今后几年,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就业,鼓励全民创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主要目标任务是:“十一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以上,“十一五”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二)进一步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就业再就业主要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考评奖惩机制,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评选表彰活动,营造自主择业、帮扶就业、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将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制定和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
(三)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每年要有适当的增长。同时切实加强对就业再就业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就业再就业宣传通知
各市、县(市、区)劳动(人事劳动)保障局: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于近日发出了《关于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的通知》(劳社厅明电〔**〕12号),现将该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
一、定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全省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月,集中宣传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省厅将会同杭州市开展一次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各地也应组织开展专项宣传咨询活动,并可将宣传咨询活动与劳动力招聘洽谈会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的气氛,提高活动的效果。
二、各地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劳动保障服务窗口,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新一轮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具体操作办法,提高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各市要及时总结宣传活动的经验、做法和效果,并于5月20日前将《宣传月活动情况表》(见附件)及书面总结材料报省厅就业和失业保险处。
就业再就业加强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省政府日前下发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闽政〔20****〕5号),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调整《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
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
(一)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二)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就业再就业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3号,以下简称省政府《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蚌政〔**〕44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推进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统筹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二)今后几年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重点做好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再就业质量;有步聚地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努力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强失业调控,规范企业裁员,减少失业人员数量;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年均增长3千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万人以上,**期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之内。
(三)把组织起来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加强就业创业基地(再就业园区)建设,使其成为组织起来就业人员的创业平台和中小企业的“孵化器”,通过实施“定期孵化制度”(两年),滚动扶持培育一批小企业。**年要完善和规范现有再就业园区,建成占地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经营户数不少于80户、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的就业创业基地;结合城市建设和方便群众生活的需要,开辟商业、饮食服务等就业再就业一条街,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经营场地。各乡镇组建劳务派遣机构,有条件的社区设立劳务派遣站,通过劳务派遣方式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及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继续发展各类非正规就业组织,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挖掘社区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安置服务。
就业再就业意见
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一)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快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果,增强就业稳定性;认真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加快就业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年至2008年,全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城镇就业180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四)围绕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再就业意见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6〕1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一)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快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主要任务是:巩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果,增强就业稳定性;突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加快就业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主要目标是:2006年至2008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万人,引导和帮助2万名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实现市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四)围绕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城镇就地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推进“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大力开展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建立省外劳务基地,更好地解决部分企业部分工种“招工难”问题。积极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
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动员讲话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件重要而紧迫的大事;要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援助工作;要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帮助零就业家庭的良好局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长远生计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周密安排,尽心落实,坚决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好、今年以来,我们关注民生民安促进社会和谐,解决了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搞好调查摸底。据前段时间初步调查统计、努力开发就业岗位、切实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件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是一项需要带着感情、责任和义务来完成的工作,是一项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系统工程、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可以说涉及各部门、各单位,涉及到方方面面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上午我们刚刚为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奠了基,现在我们又对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工程进行部署,这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构建和谐*,深化“学树保促”活动的具体行动。市委、市政府就是要从这些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来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刚才,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工程的意见》,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件重要而紧迫的大事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之基,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长远生计的大事。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新出现了一些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的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失业、待业或离岗状态,成了零就业家庭。这些家庭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十分困难。解决这些家庭的困难,除了发放低保补贴、社会救济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就业再就业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在“输血”的同时还要“造血”。做好这项工作,十分紧迫,意义重大。
第一,这是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大责任。执政为民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中,落实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上。就要从群众的衣食住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一桩桩具体事情入手,排民忧,解民难,让困难群体分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就业再就业问题,是城镇零就业家庭最现实的利益,最直接的要求,最迫切的愿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我们“执政为民”的责任所在。
第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个社会成员充分就业,有事干、有饭吃,才能安居乐业,才能社会和谐。《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维护根本利益,发展共同利益,照顾特殊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同层面的要求。零就业家庭是当前需要特别照顾的特殊群体,是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没有他们的生活改善,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我们落实中央《决定》的具体行动。对零就业家庭进行就业再就业援助,对这些家庭本身来说,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激发家庭的内在活力,使这些家庭和谐美好起来;从全社会来讲,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塑造互助友善的人际关系,这本身也是凝聚人心力量。从这种意义上讲,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在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 上一篇:就业援助范文
- 下一篇: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