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现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20:42: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就业现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前景研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学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法学教育规模激增,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高校法学专业的本科生人数以几倍的数量来增长,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在我国2100多所普通高校中,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近1400所,超过高校总数的60%,其中理工科院校有173所。从20世纪90年展至今,我国近一半的理工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从理论上讲,法学专业的扩招导致的人才高供给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背景对人才的高需求应该是不谋而合,而不是无缘吻合的。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的背景下,无论是法治建设还是法学教育,其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也不能否认的。然而,在盲目扩招的情况下,大家都忽略了法学专业本身是一个精英专业,这是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需要去为社会矛盾做出裁决与协调的专业。大部分高校对此却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对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方面出了问题,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缺陷。所以,法律人的精英本质与大规模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法学毕业生产上的矛盾结果就是现在社会整体大环境都不看好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对法学学生的就业状况持消极态度。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并不失时机地认准中国法治发展的当下特征与未来走势,并引导学校和学生转变思路,真正契入中国法治发展潮流,实现法治改革与就业问题同步解决的双重效果。近年来我国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为我国的法治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也对法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法治国方略给法学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是新时期社会的使命。
二、法学专业就业现状
在国内,法学就业率自2002年起就低于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水平,2005年甚至滑至末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就美国来说,他们的人口总数仅占全世界的5%,律师总数却占全世界的35%。我国一个十几亿的人口大国,律师总数却只是全世界的7%。中国如欲达到西方的法学人才的普及率,预计到2020年,以我国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律师数将增加到3人计算,我国律师行业从业人数的增量在这几年内平均将达到每年2.9万人。同时,为了缓解基层法治人才匮乏,我国基层法院一年需要增加1.9万个在一线审判岗位的法官;我国基层检察院需要安排1万多名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法科毕业生充实基层检察官队伍。就当前每年毕业的法学专业人数与我国法学专业人才存量以及按照各国对法学人才的需求比例来看,远未达到应当具有的需求总量。十八大以来,国家全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这是对法学专业的一个大转折,新起点。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对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视,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中对法治的前所未有的重视,更是中央全会首次对法治重大问题专门作出决定,将全面小康与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依法治国紧紧相关联。我国正处在国家大力发展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健全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法学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法治大环境。
三、应对措施
(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提高法学专业就业率的应对措施。1.深化特色学科建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不同于普通院校法学院,要确立理工院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关系更加趋于复杂化、多元化。法律法规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很多工程技术类规范,还包含很多新兴领域内规范,头绪众多,空间很大。华水法学院应当以水法水行政特色为依托,关注中国水利事业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变,深化水法领域的研究,服务于水利法治化的实践,培养专业“水法”法律人。再有,依托得天独厚的理工科特色,和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等联合教学,深入研究互联网侵权、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等等这些新兴领域的瓶颈问题,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迎合市场需求。2.建立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基于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基础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结合”理念,根据不同基地单位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单位。不仅重视通过法院等司法部门培养学生通用法律职业能力,更为重视通过具有理工学科特色机构培养学生在特色学科领域实践能力。例如,知识产权法院、经济法庭、环保巡回法庭等。3.改进与创新四年制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应着重研究培养目标,分析并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培养目标多样化、分流培养的特色。根据本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必修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准备进一步或研究生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理论型的选修模块;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应用型选修课程模块,应用型模块下又可以根据各个学科划分为多种子模块,例如环境法模块、水法模块、知识产权法模块、公益诉讼模块、计算机侵权模块等等。(二)学生个人促进就业的应对措施。1.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学生应加强热点知识学习,努力成为复合型法学人才。在今天,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是很多企事业单位和部门所急需的。当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已不是简单的精通法律,单位更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法律、英语、经济、计算机的全面结合。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法律人,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在面对复杂的法律关系、日益完善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制度时,不仅要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法条和诉讼程序,而且要理解和掌握法律规则和法律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提出法律应当是什么,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再有“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职业的生命也是如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职业基本职能。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冷静分析现状,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面向“基层法治”“西部法治”的就业理念。目前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对法律人才需求量大。“基层法治”包括:“基层政法”,特指基层政法委、党委与政府组织;“基层司法”,包括区县级公、检、法、司四大机关;“基层法务”,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行各业。2016年6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规定,“创新机制吸引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了解国家的政策,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
农村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非凡是**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年,平均每年转移540万人左右。1**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幅下降,平均每年转移360万人左右。**年以后,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又开始大幅度增长,**—20**年年均转移380万人,年均增长约4%。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速度在4%~5%。
(二)中西部地区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
20**年,外出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比重按序排列:江西省46.0%、福建省41.5%、安徽省34.4%、重庆市31.3%、河南省30.0%、湖北省29.9%、四川省29.0%。全部外出劳动力中,各省所占的比重按顺序是:河南13.2%,四川10.9%,安徽9.4%,江西8.4%,江苏6.6%,湖南6.4%,湖北6.3%,山东6.0%,重庆4.1%。以上9省份合计占全部外出劳动力的71.3%。
社保与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此次调查我首要在两个当地开展,一个是在全国排名都靠前的大城市,一个是国家级贫穷县。因而,在调查进程中,我能明确地感触到这两个当地的区别。
(一)两地显示出的共同点。
1.对一些根本的社会保证准则,两地的劳动者都有必然的调查,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然则关于那些不经常见的准则两地劳动者大都不晓得,比方企业年金、工伤保险等。
2.在与被调查对象的攀谈中,我调查到他们对国家实施的社会保证准则十分支撑,但关于分歧行业、分歧类型居民之间社会保证的差距以为是不公道的。
3.大多都被调查对象关于本人单位或小我所交纳的各类保险的详细金额不调查,他们大都不晓得单位为他们交了几多金额的保险,也不晓得本人今后可以取得几多保证金。
(二)两地的区别也很分明。
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1.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1.1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直接影响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业范围、地点、性质和领域。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够留在机会较多的一线城市,这将拉大城乡发展的差距,导致小城市及乡镇经济发展将更迟缓。就职意向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就职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而民营企业却面临着招不到人的窘境,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1.2就业动态性亟待提高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大学生都不太乐意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一毕业出来,他们异想天开地以为很容易找到高薪职业。但众所周知,由于毕业生一出来社会,便会因技术含量不高,实操能力差而不得不低头弯腰地接受了低工资待遇的现状。等到一两年后,当他们经济独立、能力独立和人格独立的时候,也即是等到学成技术之后,他们才有能力跳槽到工资待遇、发展前景更好的公司。在面对如此的客观现状,他们是经过反复尝试和反思,才不得不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
1.3创业意识仍需加强
对求职与就业现状调研范文
大学生们应当多了解社会,这个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下。把握机遇,早做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大学里学好知识,提高能力,如此才能不惧挑战,社会上站稳脚跟。有一身真本领才能胸有成竹的面对未来!
电子商城附近进行了关于求职与就业的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行人、顾客和一些商场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暑期实践小组于年月日。不仅掌握了很多有关求职与就业方面的资料和知识,而且感受到工作的辛苦、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调查目的和调查方式
一.调查目的
1.解人们对工作的要求和满意度。
2.解人们选择工作时的价值取向。
失业人员就业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就业方式正在由单位正规就业为主向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方式转变。我市从20*年到20*年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下失业人员再就业5.7万人。其中,有1.8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是通过灵活就业的形式实现了再就业的,占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32.8%,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面对这样一个数量较大的就业群体,他们的就业状况如何?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全会《决定》把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任务之后,如何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的有效管理,扶持他们稳定就业?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认真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灵活就业人员的现状
我国的灵活多样就业形式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因:一是当时传统的就业模式已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已无力单纯依靠国有和集体企业安置数以千万计的城市新成长劳动力和返城知青,“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应运而生,大批就业者走上自谋职业的道路;二是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也是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就业观念变革的结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为应付瞬息万变的产品市场,随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企业也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灵活用工方式和组织管理方式;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流通业、生活服务业、保险业的兴起,客观上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加工制造业的灵活的用工方式。此外,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极大地促进了灵活多样就业形式的兴起和发展。我市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群体。
灵活就业就是指在正规形式就业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而且,这一就业群体会随着全市企业改革步伐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实现正规就业的人员会大量从事到灵活就业队伍中来。据统计,20*年到20*年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分别为38.3万人、36.3万人和35.2万人;20*年到20*年全市私营个体等非正规就业人数分别为11.2万人、23.6万人和29.6万人。相比较可以看出,全市的就业形式已经出现城镇单位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而个体私营企业中非正规灵活就业人员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数占城镇其他劳动力通过临时性、季节性、劳务性、承包性等灵活形式实现就业60988人的30.7%。最近,我们对主城区灵活就业人员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就业状况是不稳定、不充分和没有完全参加社会保险的。其现状是:
1、无固定劳动关系。灵活就业的人员从事就业的范围广泛,但各类用人单位都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自我经营就业的也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下岗职工还与原单位保留着劳动关系。
2、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在与灵活就业人员座谈时,他们一致反映劳动收入低,如给人卖服装、餐厅、家政服务等每月收入300元左右,有供养老人、抚养孩子上学的生活就很困难。
人口和就业现状汇报
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努力构建和谐全县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格局日趋稳定。
一、全县人口和就业形势良好
(一)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人口生产方式转变。年,全县总人口为63.85万人,与年相比增加0.86万人,年均增长0.19%。全县出生人口5220人,出生率8.54‰,比年下降了0.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196人,死亡率为3.59‰,比年相比下降了2.1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人口3024人,自然增长率为4.95‰,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96年以来基本控制在5‰以内。
(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但人口负担处于较轻时期。年,全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3%,年上升到9.2%。县老龄化步伐加快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加大;二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儿童少年组人口减少,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应的儿童人口系数下降,从而推动老龄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虽然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但生育率下降带来的较低的少儿抚养比例,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也就是“人口红利期”。调查数据显示,年全县人口总抚养比为43.2%,年降至26.3%。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县城“南延西扩、发展新区”建设,稳步推进等中心小城镇建设,提高了城市聚集、辐射功能,增强了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纳能力,促进中心城镇对区域发展的积聚和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年,全县城市化率达33.25%,比年相比提高7.8个百分点。
(四)就业政策逐步完善,就业格局保持稳定。近年来,全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的办法和措施,制订并逐步落实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五年来,全县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万人,引导和帮助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全县就业格局基本稳定。
稳定就业现状方案
年省委、省政府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工作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培训政策措施,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并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现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关于下达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劳社文[]94号)和市劳动保障局《关于下达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劳社[]154号)精神以及省、市、区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目标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1、我区有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愿望的农业富余劳动力。
2、城镇各类单位就业转失业人员。
3、外省、市进入我区的农村劳动力。
二、目标任务
广告设计专业就业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长三角地区高等职业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高等职业平面广告设计专业,一般指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大学中的视觉传达设计、电脑艺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也包括艺术类大学中的成教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装潢设计专业。近几年来,由于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继广东之后一个新的商业经济中心,社会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广告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形成服务行业缺乏人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怪象。导致这一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缺乏,不能满足“上岗即工作”的基本要求。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他们很需要大学毕业生,但是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离他们的用人要求相差很远。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进行人才招聘时,希望新进人员有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够马上上手,最好有一些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是企业招聘人才中始终排在第一位的,对技术技能的要求居其次,第三才是专业理论知识。企业抱怨招不到毕业生,毕业生抱怨用人单位要求具备工作经验,要求过高。这充分说明,毕业生就业“技能与经验”缺失,也就是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上信息提醒笔者及时把握就业动向,认识当前形势,及时调整专业教学的发展策略,是培养更多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头等大事。
二、毕业生实习与就业跟踪调查
(一)对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意向的跟踪调查
笔者对2014、2015两届本校广告设计毕业生实习与就业进行跟踪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就业导向、毕业去向等方面。两届学生的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真实状况。
1.重待遇
商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商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益受到各方关注,就大学生自身而言,需要了解基本的就业现状及对策,以便未雨绸缪,更好地选择就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本文简要阐述了商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包括基本的就业特征和就业矛盾,而后探讨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兼顾长远与当下,综合考虑,灵活选择,从而拥有一个精彩的职业未来。
关键词:商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对策;职业生涯规划
商科涉及多种基础而重要的专业领域,如工商管理专业、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电子商业商务专业等。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商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愈益受到各方关注,就大学生自身而言,需要了解基本的就业现状及对策,以便未雨绸缪,更好地选择就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以下拟就商科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展开较为具体的探讨,冀对商科大学生有所助益。
一、商科大学生就业现状
1.三个基本的就业特征。第一,就业途径多但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这是当前阶段商科大学生就业现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一般来说,除了少比例的商科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之外,目前商科大学生主要通过线下和线上两条基本渠道寻找工作,前者包括校园招聘和人才市场招聘,后者则主要为网上招聘,由于商科领域的专业相对较多,各行各业的企业亦数量众多,而多数企业通常都会采取上述三种途径招聘人才。但是,由于商科大学生数量庞大,市场整体状况下呈现供过于求,因之商科大学生所从事工作的专业对口率相对偏低。第二,大体上说商科大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且平均待遇水平偏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尤其在近些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大背景下,无数小微型民营企业亦纷纷涌现,这为商科大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但也正因市场竞争的激烈,民营企业的平均待遇水平相对偏低,通常情况下无法与国企、外企以及企事业单位相比拟,当然,这也意味着有较大的待遇增长空间。第三,相对来说企业方面对商科大学生的总体认可度较高。调查显示,大多数商科大学生进入企业,初期主要是在基层岗位上发挥价值,而超过80%的毕业生能够较好地做好自身工作,获得企业方较高的评价。原因主要是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多数大学生都有着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和快速提升,而商科领域的基层工作又往往不具有太大难度,同时,毕业生刚刚走入社会,新鲜感和责任心较强,工作上严谨认真,容易获得企业管理者的认可。2.两个基本的就业矛盾。第一,部分地区对商科大学生需求较小导致该地生源相对过剩。这类地区多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从表面来看,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商科大学生数量过多,供大于求,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地的人才应用观念和机制落后,尤其是人才管理部门对人才的挖掘、储备及使用意识欠缺,导致商科领域就业岗位不足。这一矛盾的存在,很多时候会造成一种而恶性循环,即促进商科大学生越来越流向就业岗位多的相对发达地区。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人才管理部门采取长期而有效措施。第二,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商科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不符。从宏观层面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沿海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对商科领域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但人才资源亦较丰富,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二是企业单位对商科人才层次的要求逐渐增高,有的企业甚至明确要求商科人才的学历必须在研究生以上。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商科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往往又是较高的,不仅希望获得好的薪资待遇,也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就业。于是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商科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之间就形成一种必然的矛盾,这一矛盾要求商科大学生应不断地增强自身就竞争力,从而获得自身满意的就业机会。以下就来较为具体地探讨商科大学生的就业对策。
二、商科大学生就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