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情况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20:24: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就业情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就业情况

就业创业安排情况报告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乡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情况,根据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调查摸底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截至年春节前,我乡有1925名农民工返乡,其中拥有在本地再就业和创业意愿的300多人。根据这一情况,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采取积极行动,努力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现将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创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与驻乡企业联系,帮助返乡农民工本地安置就业。我乡是北乃至全省重要的钙业基地,拥有各类非煤矿山及钙化物加工企业22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用工短缺的现象。根据这一情况,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积极与驻乡企业进行沟通,为企业提供返乡农民工基本信息资料,同时向返乡农民工提供企业的用工信息,并召开用工单位与返乡农民工面对面的洽谈,使企业与有再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双向选择,提供返乡农民工实现本地就业岗位数近100个。

二、组织返乡农民工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春节过后,我县召开了大规模的春季现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企业达百余家。获知此信息后,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迅速通知各村返乡农民工,并组织安排了5辆招聘专用车集中免费运送了100多名返乡农民工到达招聘会场参加招聘,并帮助返乡农民工设计应聘简历的内容,有相当数量的返乡农民工在这场招聘会中实现了再就业。同时,我们还积极主动的了解其他企业用工招聘信息,并及时通知各村,努力实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三、为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提供便利。一些返乡农民工在年后仍计划外出就业,为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加便利,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积极搜集目前沿海发达地区的就业形势信息,为返乡农民工介绍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引导返乡农民工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外出务工。同时帮助返乡农民工联系外出长途车辆,为计划外出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出行提供便利。截至目前,返乡农民工中,已有近1700人重新回到原工作单位范岗就业或到东、南及沿海发达城市实现再就业。

四、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培训信息。在返乡农民工中有很大一部分学历低、技能少,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行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很容易被用工单位淘汰。因此解决这一困境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增强他们的技能。我县今年为返乡农民工开办了多个免费技能培训班,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得到这一信息后,主动宣传,将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的相关信息传达到返乡农民工手中,并告知报名登记所需的手续和需携带的相关证件。

五、为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相应的帮助。我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在为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的相关信息的同时,还积极为他们办理各项手续。有些返乡创业人员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乡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还会积极指导他们如何申请小额贷款和告知所需的证明材料和担保方式,帮助他们在合法、合理的的前提下顺利获得贷款。目前我乡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中已有部分成功创业

查看全文

妇女就业情况调研

就业是妇女实现劳动权的基本前提,更关系到妇女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掌握我区妇女就业现状,更好地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大兴安岭地区妇联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我区妇女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妇女就业问题现状

本次调研共面向210家用工单位和700名适龄妇女开展了调查。接受调查的210家用工单位中,女职工比例为32.46%;对女职工文化程度要求略高于男性,其中要求女职工达到大学学历的为7%,高中以上学历的为53%;接受调查的单位均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66%的单位要求女职工年龄为18-45岁之间,13%的单位要求女工年龄为30—45岁之间。在接受调查的700名适龄妇女中,已经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为37%,其中自谋职业的占6%;37%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为了促进我区妇女就业再就业,全区各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技术培训、职业介绍、创办实体等形式,拓宽妇女就业渠道。一是着重强化就业用工观念的转变。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女性就业,减少就业性别歧视;鼓励求职女性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积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区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开展“春风送岗位”、“巾帼创新业”等活动,积极为女性提供就业致富途径,扶持女性自主创业,在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妇女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其中也包括了不少下岗失业女工。她们不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创业成功,还带动吸纳了一大批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二是着重强化妇女就业技能的提高。针对妇女特点,多种途径、灵活多样的开展了妇女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大幅度提高了妇女就业技能,增强了她们的市场就业竞争力,拓宽了女性就业的渠道。三是制定和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对妇女就业、再就业的帮扶。2003年起,我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实施“4050”再就业援助工程,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女性求职者,特别是就业困难妇女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积极协调工商、税务、社保、财政等相关部门,为妇女就业创业争取减免税费、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开发保洁、交通协管、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女性。四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保障女职工劳动权益。劳动、工会等相关部门在指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充分考虑女职工的特点,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对劳动合同中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的内容作了重点规范,纠正了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在推荐、录用过程中的性别歧视行为,落实了国有企业女职工享有经、孕、产、哺乳期等“四期”特殊保护及禁忌从事有毒、强体力劳动等女职工劳动保护有关规定,女性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二、妇女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工作下,我区妇女就业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妇女就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就业局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报告

为积极推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返乡农民工实际情况,通过加强动态监控、采集用工信息、注重政策宣传、强化就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劳动协作等措施,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有序流动,有效的促进了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或就近就地就业。

一、基本情况

1、全市劳动力资源情况。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富余劳力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万人,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万人。

2、返乡农民工人情况。截至2010年2月12日,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总数万人,累计返乡农民工万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

3、返乡农民工春节以后外出务工情况。春节后,截止2月25日,我市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已达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万人,本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农民工万人;滞留农民工数万人,其中自愿创业农民工万人,等待外出就业万人。

二、我市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主要做法

查看全文

就业局零就业家庭援助情况汇报

自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以来,我县高度重视,认真贯彻省、市的有关要求,把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制定了援助工作方案,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力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今年,我县新增5户“零就业家庭”,其中低保对象1户,截止目前,已消除“零就业家庭”5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工作,实施动态管理

为落实省、市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的目标要求,2006年6月,我局与恩江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组织开展了全县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从各居委会入手,分组进行入户调查,摸清了零就业家庭的基本状况。今年3月份,再一次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下岗失业人员状况入户调查,对目前零就业家庭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经过两次入户调查,较为准确地掌握了零就业家庭的数量、生活现状和就业需求,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援助责任

为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我县明确提出了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的标准,即被用人单位招聘的,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灵活就业人员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提供协约式就业服务等方式,推进援助工作。

查看全文

地方就业扩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就业近况,更好地推进全市创业就业任务,近日,市当局办公室构成调研组,就扩展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任务近况

市总生齿125万,个中,春秋内乡村劳动力63万,充裕劳动力45万;全市年均新增乡村和城镇劳动力2.2万余人,回禹高校卒业生1000余人,此外还有相当一局部下岗职工、“4050”人员需求就业,就业情势比拟严肃。多年来,市委、市当局对峙把扩展城乡就业摆在凸起的地位,并在理论中获得了积极成效。2010年,该市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下岗赋闲人员再就业4700人,发放小额担保借款1.4亿元,城镇注销赋闲节制在3.03%以下;转移乡村劳动力5万人,个中当场转移3.52万人,劳务输出1.48万人,被人社部表扬为“全国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示范县”。

(一)城乡就业效劳系统不时完美。该市现有公共就业效劳机构1家(市职业引见所),民办人力资本效劳机构11家,市乡两级18小我力资本市场对社会具体开放。在全市26个乡镇(办)和657个行政村悉数树立了创业就业效劳中间,并延聘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担任专干或信息员,当场就近为群众供应效劳。该市接踵建成了2个政策优惠、功用完美、效劳优秀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经过“百村联网工程”,657个行政村悉数完成了联网,构成了掩盖市、乡镇(办)、村(社区)的创业就业任务收集和信息效劳收集。

(二)掩盖城乡的职业培训收集不时健全。充沛应用职业黉舍、就业培训中间等各类平台,接纳定点、订单、定向式和校企协作形式,普遍展开各类培训,推进培训局限从城镇向乡村延长,培训对象从下岗赋闲人员向一切劳动者延长,培训治理从教室向就业全进程延长。还,鼓舞、支撑其他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培训任务,鼎力施行“阳光工程”、“雨露方案”、“乡村劳动力技艺就业方案”。2010年,该市完成再就业培训3169人,乡村劳动力职业技艺培训5216人;市人社局14家培训基地展开各类科目培训9536人,尤其是增强大学生村官培训,进步创业才能,引领乡村创业,全市有创业愿望的700余名大学生村官已根本培训一遍。

(三)促进城乡就业的政策效应不时展现。针对各类创业主体,在项目审批、融资效劳、财税政策、地盘运用、人才引进、劳动保证等方面做到应免全免应减全减,初步构成了以小额担保借款为重点,以税费减免为支撑,以创业培训为根底的全民创业搀扶政策系统。仔细落实高校卒业生相关就业政策。2010年全市创业就业人员4万余人次,坚苦人员就业2650人,他们辨别享用到了创业就业指点、职业引见、创业项目推介、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小额借款、税费减免等政策搀扶,政策效应的不时展现带动了4127人成功创业。

查看全文

透析女研究生就业情况研究

摘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然而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研究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女研究生因其自身特点就业问题凸显,本文就女研究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女研究生毕业就业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创新人才的重任。随着近年来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03年的26.89万增加到2009年的47.5万人,2010年研究生将继续扩招5%以上。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多,研究生就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女研究生就业形势更是令人堪忧,女研究生由于自身条件的特殊性面临着更多的限制和困难。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女研究生在求职中既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就女研究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女研究生就业现状

选择职业是研究生人生中继大学毕业后的又一次重要抉择,决定着研究生以后的生活道路。攻读研究生,本意是追求更为精深的学识,然而高学历却在一定程度上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负担,根据对近年招聘市场上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除少数要求特殊技能的职位外,大部分职位不会特别针对研究生,而是打出“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招牌,这样的招牌后面常隐含着“本科生优先”含义。虽然很多企业的人事部门都不肯坦白承认这一点,并异口同声地答复,“我们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视同仁”。但研究生的高学历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就业上的高门槛。这种情况下,研究生陷入了进退两难中:进,是和本科生相同的职位和薪资待遇,且用人单位并不乐意;退,除非继续读博,他们已别无选择了。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形势也严峻考验。加之研究生大幅扩招后的毕业生不断进入就业市场,研究生就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研究生的普遍关注。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毕业研究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其中,我们不难忽视一个弱势群体,那就是广大的女研究生。在许多招聘过程中,潜在的“性别差异”经常会凸现出来,一些用人单位“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认为女生的知识、能力总是比男生低,条件最好的女生也比男生稍逊一筹。由于机会的不均等,女研究生就业总体情况呈现出“门槛高、机会少、待遇差”的现象。

查看全文

民生就业360活动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我们以创建“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为契机,强化各项目标考核管理,狠抓目标任务落实,“1112”行动计划进展良好,各项目标任务均按时间进度完成。

一、进展情况

(一)万人培训取得实效。我们根据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的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区培训中心、街道培训、培训基地“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全方位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截止10月底,开展保健按摩、月嫂、公共营养、手工编织、心理咨询等20个专业共10期,免费培训各类失业人员11920人,其中:区就业培训中心培训3667人,街道培训6973人,基地培训1280人,完成年任务11200人的106.43%,培训后就业9655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1%。

(二)万人社保补贴发放有序推进。我们严格社保补贴资金管理使用,细化完善社保补贴发放政策,规范发放操作流程,实行发放公示制度,认真做好辖区灵活就业人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社保补贴发放工作。截止10月底,已申报社保补贴6824人,目前我们正积极协调市上有关部门落实资金,待资金到位后发放社保补贴。

(三)万人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我们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征集和推介创业项目,建设创业就业园区和网上创业孵化园,举办创业明星报告会和创业者训练营活动,提供创业培训与指导服务,认定创业就业示范点,在张掖路繁华地段举办“创业就业示范点授牌表彰暨创业企业展示周”活动等措施,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截止10月底,已为1492名有意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9678万元,征集创业项目467个,推介创业项目450个,建设创业就业园区和网上创业孵化园各1处,举办创业训练营6期,创业实训180多人,提供创业指导3200多人,开展创业培训1212人,进行创业孵化110人,召开创业明星报告会、交流会23场,认定创业就业示范点100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9460人,完成年任务10000人的94.6%。

(四)两万人新增就业按进度完成。我们通过每周六定期举办用工洽谈会、联合榆中就业局举办专场招聘会、“一对一”就业帮扶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创业就业、鼓励和引导自主创业、帮助灵活就业等多种途径,全力帮助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截止10月底,实现新增就业21356人,完成年任务22600人的94.5%,其中: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435人,完成年任务2700人的201.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6%,控制在了市、区要求的4%以内。

查看全文

劳保局就业保障情况报告

今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劳动保障局认真落实区委二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年初的工作部署,不断强化措施,努力实现我区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服务窗口更加优化,管理制度更加科学,服务意识更加增强,全面推进了全区就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12月20日,全区新增就业14285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487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945人、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92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413人、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304个、农民工培训3887人、建立创业培训基地42个,实训人数432人,分别完成市下达我区全年目标任务的114%、139%、105%、115%、282%、132%、117%、105%、108%;劳动合同签订率98%以上,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定率为94%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目标管理,城乡统筹就业成效显著。今年来,我们根据市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的文件精神,及时下发全年劳动保障工作要点,制订了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并对任务层层进行分解。区就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建立了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月通报、季讲评制度,推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全区各街道、镇始终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措施,跟进服务,通过实施“四项就业帮扶”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主要有:一是广泛信息,引导就业。区劳动保障局向社会承诺,凡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只要不挑不拣,保证在一周内帮助其找到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出现一个,安置一个。区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在办事大厅利用电子屏现场用工信息,通过《》报岗位信息8期,各街道、社区也分别利用政策宣传栏公布用工信息,多层次的信息,为劳动者自主择业提供了足够的选择余地。二是挖掘社区岗位,就近就业。各街道、镇依托劳务公司,利用辖区资源,建立岗位储备,多渠道促进就业,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包公街道召开辖区用人单位座谈会,建立下岗失业人员“两库一桥”的网上社区就业工作思路;望湖街道通过与新建的望湖城小区沟通,向小区物业推荐了56人从事小区保绿、保洁和物业管理工作。三是开展用工对接,推荐就业。举办了“新区第四、五届被征地农民大型招聘会”,1100余名被征地农民成功转移就业;芜湖路街道对辖区大、中专毕业生多次开展用工对接,安置了216名大、中专毕业生到供电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就业;常青、包公、骆岗等街道和淝河镇也相继举办社区用工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广大求职者家门口。四是针对需求办培训,稳定就业。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结合市场需求,对于有就业意向的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举办多批量、多层次、多种类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了使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联合镇街相继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淝河镇与辖区企业绿色港湾联合开展订单培训,通过园林绿化技能培训合格后,有40余名被征地农民被企业录用上岗。

(二)扶持自主创业,创城活动推进迅速。全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区成立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创业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了实施方案,分解了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发文成立创业服务中心,各街镇建立创业服务所,各居村建立创业服务站,并在各级服务窗口增设“创业服务窗口”,全区目前已基本形成区、街、居三级创业服务网络。各成员单位通过部门联动,通过实施降低创业门槛、举办创业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资金扶持、规划创业摊点、创业园(创业街)孵化等创业扶持措施,大力开展“创业型城区”创建活动,全区建立创业实训基地42个,实训人数432人,创业培训136人,新增非正规就业组织304户,孵化成功企业101个,年纳税1149万元,累计为创业街减免费用27.35万元,为入驻创业园的非正规组织减免费用228.18万元,为入驻农民工创业园的企业减免费用22.6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3503户,新成立的各类私营企业1436户,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约26305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为积极应对经济形势,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我们在全区范围类进行调查选址,在征求省市有关部门意见后,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确定在淝河镇席井工业园,采取园中园的方式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建筑面积5000㎡已完工,6家返乡农民工企业已入园创业。

查看全文

妇女就业工作情况

东海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东海县农村劳动力就逐步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县内转向县外、省外甚至国外。在高峰时,全县在外劳务人员达17.8万人,其中女性6.5万人,县内就地转移7.5万人,其中女性2.3万人,年均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随着大批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女性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5%以上,成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开展提升农村妇女素质、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工作,今年以来,东海县妇联深入平明、安峰、山左口、双店、石榴等乡镇,与基层妇女干部、广大农村妇女、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思路、新建议。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东海县农村妇女劳动力的现状

调研发现,目前东海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四大特点:

一是总量大。现有农村劳动力52.3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23.8万人,尚有富余劳动力30万左右,其中妇女占了65%,她们多数文化素质低、无专业技能。

二是递增快。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增长较快,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较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呈现总量逐年递增趋势。

三是岗位少。我县每年有近万名城镇结转失业和转失业人员需要再就业,有7.5万名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需要工作岗位,这无疑加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

查看全文

省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有关工作的调研情况报告

编者按: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社区就业指导处于7月19日至27日参加了吉林省公益性岗开发管理经验交流会,并对长春、通化、白城市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小额担保贷款等工作进行了调研。期间,听取了吉林省、长春市、通化市劳动保障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并实地考察了白城市、通化市、集安市、梅河口市及长春市的双阳区、朝阳区的街道社区及县以下乡镇、村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发挥作用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全文刊登,供各地学习参考。

一、会议基本情况

吉林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于7月19日在白城市召开,共有9个市、州的1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吉林省两年多来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交流了各市的经验,并组织了现场观摩,对下一步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进行了部署。此次会议是吉林省贯彻落实沈阳会议的一个具体措施,会议开得很实,效果很好。吉林省的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吉林省的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对消除零就业家庭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二是数量上达到规模,管理上规范有序。为了落实好省政府"三年开发十万个公益性岗位"项目,吉林省自2005年以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采取省统一开发与各市州自行开发相结合,已开发了7.17万个公益性岗位,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的制度、职责,建立了运作规范、监管到位、进出畅通的管理机制。目前,省劳动保障厅会同财政厅起草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拟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四是稳定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有效地降低灵活就业比例。

二、调研情况

1、关于吉林省零就业家庭工作进展情况

吉林省自2006年推进此项工作,通过努力,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4.6万多户零就业家庭均得到援助,安置就业近6.3万人,提前实现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他们的做法: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和有关政策。今年,吉林省将零就业家庭援助列入省政府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下发了《2007年城镇零就业家庭援助工程方案》,明确了"源头控制、全程服务、政策扶持、托底安置"的工作原则,确定了全年援助任务。2006年,吉林省劳动保障厅与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为零就业家庭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公益性岗位安置、组织劳务派遣、扶持自主创业、实行责任包保、建立援助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今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协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增加了9条扶持政策,完善了申报认定制度、建立援助长效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等措施。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为零就业家庭就业开辟绿色通道。在公益性岗位中强调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开发了治安巡逻、交通协管、环卫保洁等大量适合零就业家庭就业的岗位,成为安置零就业家庭的主要渠道。三是以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为抓手,推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2006年全国在辽宁召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会议后,吉林省启动了创建工作,他们首先把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指标。截止去年底,吉林省共有612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评估标准,占全省社区总数的39.9%。拟在年底前达到55%。四是实行零就业家庭援助预案机制,探索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长效机制。各市州、县、街道、社区层层制定预案,层层落实责任,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在申报认定后,层层启动援助预案。社区、街道(乡镇)启动预案6天内解决不了的,上报县,县里7天解决不了的上报市州,市州在7天内给予托底安置,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稳定一户",动态为零的目标。五是着手推动零就业家庭实现"双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使零就业家庭就业更加稳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