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瓶颈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20:17: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就业瓶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大学生就业瓶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期,面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新形势——由精英教育下的卖方市场转变成大众化教育下的买方市场,高校要树立人才营销观念。大学生作为高校的最终“产品”,能否做到人才的产销对路,是高校值得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从人才供应链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瓶颈做系统分析,力求做好人才营销工作,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人才供应链理论的提出
新经济时代的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广义的供应链可以理解为: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核心企业为盟主,将客户、研发中心、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服务商,按协同产品商务(CPC)和双赢模式连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网链结构,强调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产品生产供需关系的系统工程的形象表达。
(一)人才供应链结构模式
我们透析企业产品供应链,结构可简化为“客户需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营销”;推而广之,人才供应链结构即“用人单位需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就业营销”,也即是需求拉动式人才营销: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科学地规划设计人才,培养人才,塑造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进而做好大学生的就业营销工作。
对人才供应链结构,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在路径的选择上,一条重要依据就是用人单位需求即明确的市场定位。需求确定后,高校将对过程进行设计再造。这时,运作过程的设计问题实际上已经转化为用人单位的服务需求和高校的服务能力二者的匹配问题。在系统选择上,不可忽视对高校运作过程和价值链做精心地分析,找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整个系统的建立要从投资回报最有潜力的环节切入,以便能够带来全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利润的提高,即价值链的增值。同时,还是信息共享的机制。没有互动的机制,就没有信息的共享,更没有高水平的服务。因此,人才供应链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共享的系统。
新时代农民工就业新瓶颈
魏近期又换了一个工作。
作为的高中毕业生,她几年前就在做服装缝纫工作,月收入有2000多块。不过她还是找到自己父亲曾经打过工的餐饮公司,询问是否招打电话的活。她的父母这些年来,都一直在沿海地区打工,魏自己在老家农村长大。
这家公司确实在扩张,新近在开了两家连锁店。但是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新开的店铺需要至少招二、三十人,本地招不到合适的,正在预备到西海固托人招工。
“最近几个月经济有好转,用工紧张,特别是最近哪都是招人的,但是我们缺的是做拉面以及做饼的员工,并不需要打电话的。”他说。
魏“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出现并非罕见。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王等专家的研究都指出,第二代农民工更高的工作需求,与现有产业结构无法适应的问题,正在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外出农民工就业的新问题。
第二代农民工,即拥有农村户籍,但是从未从事农活的第一代农民工后代。他们因为学历较高,定位相对第一代农民工要高。
目前高校生就业瓶颈解决对策探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大量大学生几乎一毕业就面临了失业,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此严峻呢?本文从当前企业结构现状及高校教育制度等多元化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内涵,同时以科学发展观提出全新的创业思维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产业结构知识流动性
一、我国产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企业产业链处于低端不需要大量大学生
当前,按照国际分工,我国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为主,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知识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处于初级阶段,譬如服务业、金融业、IT行业等具有附加价值高的知识型行业较为落后,而占中国经济主导的传统加工业单位产值较低,利润较薄,这种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多数企业对低学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于知识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较少,从而无法吸纳大量大学生就业,使得大学生资源严重浪费,导致知识流动性过剩。
(二)企业营商环境恶化,造成大量企业倒闭
推进优化发展环境年工作汇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抓办事窗口建设,突破服务难点;抓扶持政策落实,突破就业难题;抓人才队伍建设,突破发展瓶颈;抓劳动维权和信访处置,突破矛盾预防和化解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规范窗口办事人员服务行为,简化办理手续,压缩办理时限,明确流程衔接,细化岗位职责,对涉及同一对象的办理事项实行“一站式”审批,做到前台受理、后台流转,让服务对象少跑路、少等待、少花费、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着重人才选拔,继续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凡进必考”、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结合”等选人用人制度,优化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种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加快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不断规范服务企业的行为,积极构建劳动维权三方机制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把“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推向深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四个突破”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抓办事窗口建设,突破服务难点
规范窗口办事人员服务行为,简化办理手续,压缩办理时限,明确流程衔接,细化岗位职责,对涉及同一对象的办理事项实行“一站式”审批,做到前台受理、后台流转,让服务对象少跑路、少等待、少花费。把服务窗口建成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和“直通车”。
二、抓扶持政策落实,突破就业难题
一是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二是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依托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开展免费培训下乡活动,分期举办党员syb创业培训班,提高创业能力,大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多方搜集求职信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搭建企业和劳动者的沟通桥梁,实现人才劳力市场供应和企业实际需求的良好对接,促成更多的就业意向,达到双赢。止目前,共举办syb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60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3918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19人,“4050”人员就业93人;举办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3次,达成就业意向6000多个。
房管局年底述职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换届之年。国庆之前,我在街道工作,月29日到房管局报到。下面我向大家报告履职情况,欢迎大家批评监督。
(一)街道工作时期的情况
1、经济工作
我所在街道是一个大型的居民住宅区,没有大型工厂、商业,也没有像样的楼宇,发展经济严重缺乏载体。面对困难,班子一班人团结一心,集中精力,配强力量,千方百计想办法、千辛万苦找场地、千言万语谈项目,经过大家的努力,截至今年月底,街道共完成区级税收7003万元,完成区政府下达年度任务(8504万元)的82.3%。引进内资企业94户,完成全年任务(80户)的117.5%,注册资金1548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2亿元)的77.4%。引进外资企业6户,引进合同外资525.53万美元,完成区政府下达任务(500万美元)的105.1%,可望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目标。
2、民生保障
开辟就业直通渠道,举办就业援助月招聘会、“嫂子”专职招聘会,参与区打造“灰领”工程和青年职业启航行动,深入推进“三援助、三同时”活动,有效促进辖区“4050”对象、外来媳妇、应、历届毕业生、低学历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实现就业。截止月底,街道新增就业岗位完成1634个,是目标数1450个的113%;登记失业人控制在目标数3700人以内;完成困难边缘群体就业约515人,是目标数346的149%;完成成功创业51家,占目标数50家的102%;通过自主就业和推荐就业相结合,社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560人次。全力推进帮困救助。截止月底,发放低保等补助3055.24万元,服务人次102176。新增居家养老对象156人,总人数达到3823人。完成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受理工作,录入上报户数1463户,完成第二批经济适用房324份材料初审和上报工作。成套改造完成文化馆新建高层配套,拆四建四完成结构封顶,春节前后居民有望回搬,推进了详控规划的调整。顺利完成保障房基地的菜场搬迁,无一人上访。与蔬菜集团建立了周末社区蔬菜直供点,有效缓解了蔬菜的价格上涨趋势,受到市区领导的表扬。
乡镇关于扶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中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快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镇高度重视扶贫民生工程,现将扶贫攻坚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简介
镇位于区南端,距市区17公里,地处山区,雅望公路顺周公河穿境而过,幅员面积50.2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农户1965户,总人口5853人,其中农业人口5280人。耕地面积约3680余亩,林地面积约46100亩,退耕还林面积8890余亩,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林竹产业。
2014年7月,经过调查摸排,确立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贫困人口634人,贫困村为村和村。
二、扶贫攻坚推进情况
2014年10月,我镇贯彻落实扶贫帮扶,通过扶持产业和就业,带动33户、102人脱贫致富。2015年,我镇加大扶贫攻坚力度,6月上报脱贫42户、143人,11月上报脱贫19户、67人,目标完成率102.9%。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概括,从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三方面进行了概括,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最后,针对分析出来的劣势相应提出了几点探索启示。
关键词:酒店管理;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现代学徒制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工学结合为模式的典型特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又以学徒角色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诸多学者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化,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积极的一面逐渐大于消极的一面;同时,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也不断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从实践中发现一些目前仍存在的弊端,同时得到现代学徒制不管改革更新的启示。
一、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
1.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关于学徒制的概念,ApprenticeSystem,主要指的是按照师父带领徒弟的方式,使徒弟学习并获取一项职业的或者行业的专职技能和知识原理的一种职业教育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学徒制对于工业替代手工业的革命应接不暇,产生了职业学所,后期西方国家政府重视学徒制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学徒制,发展为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传统的学徒工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融为一体,既是学生,也是技术工人,即一个个体两个身份。学校接受企业邀请为企业派出学徒人力,企业为学校实习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接触实际技术的践行。因此,现代学徒制的特征是工学结合。
2.相关理论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当前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其中关于学徒制方面的研究诸多,本文主要从学徒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这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的概括。学徒制对于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有着正反两面的意义。谷芳(2010)指出学徒制在我国实践在目前值得职业学校和企业借鉴的积极意义---(1)师徒关系亲密,利于掌握专业技术。(2)以获得专业技术能力为最终目的。(3)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行业愿景与职业道德几者共同形成于同一学生一身。(4)理论联系实践,纯理论知识传递的瓶颈得以解决。(5)学习目标明确,可促进学生学习专项技能。(6)具有相应的行会监督管理,学徒制的灵活应用有外部制度保障。陈俊兰(2011)指出,我国目前毕业生众多,从招聘条件、职位需求、企业发展、行业前景、地区条件等诸多方面来看,学徒制有着强烈的需求,确实具有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可行性、必要性。然而,学徒制具有否定意义的一面,也有学者提出。吴玉伦(2009)提出了学徒制的弊端,他指出,学徒制的确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一些教育机构或学生本人过分依赖于实际操作的学习,而忽视理论基础的掌握;师父作为多年技术工人,在教授学生技术时或多或少带有自身经验、捷径或偏见,并不利于学徒完全掌握该门技术的实质内涵和正确操作。因此,正如陈俊兰(2006)所指出的,学徒制的构建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不断改革的,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学生工的基本权益,保障学徒制平稳运行。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的特征与挑战
从全国和西部来看,"十五"计划的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十五"计划力图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展不理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够协调,城乡间、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就业形势较严峻,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科技问题日益突出等。
"十一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时期",主要在于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和区域间产业转移以及科技进步加快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关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等。处理得好,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飞跃。
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时期",主要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由于涉及利益和权力格局调整,深化改革的难度明显提高;内外矛盾交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保持国内稳定的难度加大等。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1、指导方针
招商引资工作措施
我县明确今年招商引资工作措施,主要是“落实一项制度、突破二个瓶颈、抓好三项工作、建设四项工程”。
落实一项制度。即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做到“项目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突破二个瓶颈。一是突破工业园区建设滞后的瓶颈。要举全县之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富汇工业城和民营科技园的建设。采取“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外资自行开发建设,自行招商引资,使之成为承接县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二是突破外企劳务用工难的瓶颈。构筑为农村劳动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劳动力市场,建好信息库,积极引导农民进厂务工;加强与外地劳动部门联系,建立劳务合作体系;把培训和就业联系起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切实解决外企和民企用工难的问题。
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始兴县枇杷节暨经贸洽谈会”各项工作的筹备和落实。以枇杷为媒、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掀起招商引资新一轮的热潮,达到“洽谈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奠基一批项目、剪彩一批项目”的目的。二是切实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找准切入点、突破点,以“服务零等待、合作零距离、环境零投诉”为预期目标,不断创新和完善招商政策和服务政策。三是坚持抓好招商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造就一支廉洁、精干、务实、高效的招商队伍,提升招商竞争力。
建设四项工程。一是优势产业工程。加大对龙头型、环保型、创税型、高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打好生态牌和招商牌。在坚持“以商引商”的同时,做好相关产业的大文章,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二是优势项目工程。拓宽思路,拓宽领域,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招商品牌优势,重点抓好项目库建设,突出以规模大、税收大、带动大的大项目、优项目为主,加强跟踪联系,把前期工作做细、做实。三是机制创新工程。利用乡情资源,开展“回归”工程,在节会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品牌招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委托招商、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实现招商引资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四是优化环境工程。进一步完善服务中心、收费中心和投诉中心,在服务体系上要系统化,在服务效率上要快捷化,在服务方式上要规范化,真心招商、热心待商、诚心助商,在服务上体现“快、灵、广、细、好”,形成服务合力。努力为外商营造一个投资效益最好、安全系数最高、投资成本最低、政府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投资环境,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以及项目竣工率,让投资者在始兴安居乐业,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新模式高技能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应以人才集聚优化提升产业,以人才优势催生创新优势,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在过去的五年中,国民经济发展平稳快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经济总量大。全省生产总值已由2002年的1350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06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经济总量继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地区后又超过中国台湾地区。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2007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4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87万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三是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39∶61,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九大产业主导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农业增加值达1746亿元。这标志着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步入以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发展轨道,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完成经济转型的新时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必然带来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技术含量就业岗位的增加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使技能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17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比2005年增加了29.05万。尽管如此,由于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协调,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总量虽然增加了,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广东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技能人才总量657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1933.5万人(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3.98%,其中高技能人才98.5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①②。2007年,广东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年均增幅14.5%;技能人才总量835.62万(截至2007年上半年)③,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2145.4万人④⑤(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在2005年的1933.5万人基础上,加上2006年和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1.9万和100万)的38.9%,比2005年上升了4.92%;高技能人才总量截至2007年上半年,达到127.6万,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27%,比2005年的15%上升了0.27%。根据《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目标,以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的4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20%来测算,广东目前需要技能人才901万,缺口65.3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180.2万,缺口52.6万,占技能人才缺口总量的80%。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广东省2007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本季度,具有技能等级的求职者数量为54.08万,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增长了78.94%和29.39%,但各技术等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市场中求职人员之比分别是3.79、1.91、1.65、2.18、1.83”,均远远高出劳动力总量1.31的求人倍率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