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社会保障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19:23: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就业和社会保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和社会保障讲话

省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就业再就业、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工问题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肯定成绩,查摆问题,研究对策,强化责任,推动我省大社保体系建设更好地发展。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完善大社保体系的重要性

这些年,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步认识到,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责,主要是围绕两条:一是确保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还不完善,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化解社会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无论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仅因为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经过全省上下大胆探索、不懈努力,目前全省已基本建立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浙江特色的大社保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一是初步形成了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35万城镇就业岗位,帮助近16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年以来,累计新增217万城镇就业岗位,帮助120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成12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其中7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从20****年、20****年的4.2%、4.1%下降到20****年的3.7%,今年上半年继续降为3.55%。二是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实际缴费人数分别达911万人和679万人,分别比20****年末净增276万人和219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达24个月,比20****年末提高13个月。三是率先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

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慈善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省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由20****年末的29.8%和33%提高到92.5%和97.6%,目前已转入稳定巩固阶段。全省208万被征地农民被纳入有各类保障范围,其中174万人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实施,2800万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71.3%。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实施面扩大,目前全省已有59个市县的1万多户家庭享受到了该政策。应该说,我省大社保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不少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大社保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扩大就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广,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刻认识完善大社保体系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查看全文

社会保障和就业总结

*年,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促进就业。两项工作继续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一、积极开展创业扶持工作

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围绕创业富民,根据“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搞好服务,注重效果”的工作理念,着重在政策引导和提升服务方面,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鼓励创业、引导创业、扶持创业、促进创业,为我市的创业富民营造了良好氛围,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政策扶持体系和服务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自主创业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纳,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走上了创业求富之路。预计*年,全市建立了60个创业基地,向社会征集推介100个创业项目,建立了1个创业网络;全市创业培训7157人,完成年度指标4000人的180%,其中创业意识培训2863人,创业能力培训4294人(SYB培训3564人);创业培训合格已有7*1人,其中成功创办企业的1288人,自谋职业1503人,新创造就业岗位7943个,较好发挥了创业致富、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

1.制定实施了鼓励劳动者创业的政策。建立起城乡创业推动政策机制,出台了《*市区创业引导性资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运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及一系列的贯彻实施意见,市本级建立了创业引导性资金。各市、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创业引导性资金,相继出台了创业基地认定、创业引导性资金管理、创业实体补贴等规范创业富民工作的政策措施;适当放宽了创业贷款对象,将贷款额度提高到最高为10万元,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政策扶持体系已初步建成。并对制定《关于鼓励市民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进行了调研和准备。

2.开展了创业推进活动。建立起城乡创业推进协调机制,市政府于4月份召开了全市创业促就业现场推进会,以建立创业资金、开发创业载体、加大创业培训、推介创业项目、宣传创业典型为关键举措,积极推进创业,实现富民强市。同时首次举办了创业项目推介活动,现场推介的93个创业项目,达成有意向人员的项目数有78个,项目意向率达84%。这次推进会后,各地区创业促就业工作全面展开,积极引入社会中介力量,定期举办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加大各街道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沧浪区“第一起点”网上创业培训学院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

3.建立完善了创业服务体系。通过积极开展制定实施创业政策、调整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织进行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推介及专家评估等活动,以及个性化和互助式服务,已初步形成了融政策扶持、资金资助、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推介、专家评析、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服务于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

查看全文

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思考

摘要: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以及农机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被解放出来的农民如何更好的就业并融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当前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完善举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农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

就业乃为民生之本、发展之源,“”已经明确指出要做好促进农民就业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持久工作来抓。然而,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多不具有一技之长,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岗位需求普遍难以胜任,农民劳动就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一个棘手问题。社会保障是我国为保证低收入人群以及遭受意外伤害的公民能够继续维持生存通过立法、整合社会各方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一项利国利民政策。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将农民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有机结合成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围绕此方面内容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农民不具备一技之长。被解放出来的农民绝大多数会选择前往城市中务工,但因其缺乏一技之长而不得不从事建筑等基础行业,加之农民就业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其难以在某一个岗位长期工作,普遍扮演着“临时工”的角色。作为工作时间、工作性质不确定的社会群体,用工企业自然不会为其提供保险等社会保障服务,而城市管理部门亦无法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福利待遇,使得农民就业保护权形同虚设。特别是一旦某个行业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又会导致农民丧失当前就业机会,不得不面临着下岗失业局面,保护农民就业权亟待解决。(二)就业保护权缺乏有效保障。目前,我国农民的就业方式比较单一,只是依靠种地来维持自己的收入,在家从事务农工作或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这类工作缺乏政府的保障与支持,国家在农民方面虽然有一定的补贴,但补贴力度不大,当出现自然灾害时,农民的损失会很严重。此外,由于农民种地并没有很高的收入,所以一些农民选择外出打工,但由于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农民不得不从事建筑之类的工作,这种工作不能享受一定的待遇,还对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危险,国家对此也并没有重视,因此,导致农民就业保护权缺乏有效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使得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民也被纳入到了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但是,在保障的背后仍然存在着福利分配不均的问题,如:城市福利待遇显著优于农村福利待遇,尤其是当下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多种制度并行的局面,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则仍然局限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加强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

查看全文

政府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省、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全面做好我县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有利条件。刚才,洪军县长代表县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年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年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会上,县政府与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签订了*年劳动保障目标责任状,这是一项钢性指标,务必按时完成。下面,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安国之策,也是社会稳定之基,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城乡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巩固和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即:工作成绩是主流,困难和压力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和服务意识,推动全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净增就业岗位、实名制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普惠制培训、劳务输出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十项钢性指标都完成得很好,每年都有新突破、新发展,位居全市前列;社会保障方面,全县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参保人数每年都有相当幅度的提高,农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启动和持续发展,惠及全县近1*万名职工,为数万个家庭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所有这些,都是历史性的跨越,代表了全县四十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县劳动力资源总量较大,每年都有一批新生劳动力面临就业,加上物价上涨,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因素,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严重,农垦企业拖欠统筹金矛盾突出以及城镇职工、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失衡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工作持续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应该说,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主要是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更加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责任和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更加主动,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因此,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脚踏实地,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适应人民群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期待,积极应对面临的新挑战,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创新思路,开拓视野,统筹谋划并努力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二、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查看全文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问题,就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就能在生活上受惠,生产上受益,就能安居乐业,逐步走上富裕安康之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维护。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带着感情去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要部署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将劳动保障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并进一步强调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务院首次实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明确了到2010年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党的十七大进一步要求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更加突出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普惠性,这有利于社会中每一个人有效规避养老、疾病、失业等社会风险,保障全体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要求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做好新时期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实做好新时期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三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实现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正处在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急迫问题为主向进一步完善制度、协调推进和建立长效机制转变,从主要面向城市和企业职工向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从初步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向健全、完善、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为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一个开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了“坚持大开放、狠抓大项目、构建大旅游、营造大环境”的发展战略,其根本宗旨是要全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盼望着通过发展得到更多的实惠。民生连着民心,只有民生不断改善,民心才能持续凝聚,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经济才能更快发展。

查看全文

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被征地农民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因政府统一征收部分或全部土地后失去土地而无业的、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农业在册人口。农民失去土地处于无业和无社会保障的状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好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客观要求,是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至关重要的利益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工作,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搞好就业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被征地农民比较充分就业;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被征地农民逐步纳入社会保障。

(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对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培训率达80%左右,就业率达70%左右,并建立起我市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到2015年对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培训率达95%以上,就业率达到85%左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三、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

查看全文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正被社保边缘化

据估计,目前我国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可能高达4000万至5000万人。国家强制性大量征地造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严重,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

(一)失地农民的总量和分布

除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和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一般人均耕地不足0.7亩。目前,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每年约250万至300万亩,如果按人均1亩地推算,那就意味着每年大约有250万到300万农民失去土地,变成失地农民。1987年至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共3395万亩,多数研究者估计,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完全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

这里讲的非农建设使用土地数量,是指依法使用的耕地,不包括违法占用的耕地。许多专家估计,如果考虑违法占用耕地,目前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高达4000万~5000万人。2000年至2010年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是1850万亩,2000年至2030年计划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如果计划用地指标突破,违规用地得不到控制,失地农民还要大大增加。

查看全文

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上的讲话

一、回顾改革历程,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劳动保障工作信心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略)

(二)社会保险征缴办法得到创新发展(略)

(三)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起步(略)

(四)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行(略)

二、分析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大局,理清劳动保障工作思路

查看全文

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根据省政府《关于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鲁政发〔2003〕115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6〕9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以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其年老后的基本生活为主要目标,坚持“政府能承受、群众能接受”和政府、集体、个人三方筹资的原则,坚持统一制度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第三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国土资源、财政、建设、民政、农业、审计等部门配合。

第二章就业和培训

第四条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鼓励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查看全文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

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征文活动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们走访调查了我镇石龙、晓墅、梅溪等一些村,就被征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