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预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16:11: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纠纷预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预防医疗纠纷及处理提议
《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69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0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为做好《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快建立我县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置机制,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目标
以《办法》为法律依据,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规定,加快组建相关调处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明确调解处理医疗纠纷相关流程及制度,全面建立我县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置机制,力争做到及时、有效、公平、公正地处置各类医疗纠纷,防止国有资产任意流失,最大程度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组织机构
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要形式的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置机制工作,是一项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作。要根据《办法》要求,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医患纠纷预防分析论文
一、医患纠纷的发生原因:
(1)、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事故的发生、处理方面的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主导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无利不作为,有利乱作为,无利严管理、乱管理,有利轻管理、不管理。从体制上、制度上造成医疗服务市场的混乱和无序,按照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2条、39条、42条、43条、46条、55条、56条、58条规定,医疗事故发生后县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进行调处和委托医疗事故鉴定,并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给与必要的行政、纪律处分,57条对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工作人员在鉴定过程中违规行为也作出明确规定。可事实上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医疗事故中要么是机械的执行法律条文,要么是在执法过程中明显偏袒医方,不能秉公执法、公正处理,处理结果以法律规定相差甚远,更不用说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要求赔偿的心理期望值。河南登封县开胸验肺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心目中造成挥之不去的伤痛。因此,医患纠纷在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时不能得到及时的化解,案例大量存在……
(2)、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偏重经济利益,轻视人际伦理,风俗良俗等方面的追求。
人生价值的体现,表现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的行业。一般说来,只要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和谐有利的,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思想在世界上仍然比较出名。年轻的战士雷锋,走过自己短短的26年人生之路,却能够名垂青史,更使凭他那熠熠发光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而著称于世,并不断被世人所推广。回顾新中国的建国史,无数革命先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计个人得失牺牲自己闹革命,那时我方的条件无论是物资供应、还是军事装备都远不如敌对一方,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有一个崇高的理想。他们之所以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厚重彩的一笔,不是他们这些人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他们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那时人们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时时讲团结处处比奉献,虽然处在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的年代,但人们毫无怨言。市场经济虽然主要是以物质的使用价值为考量对象,在物欲横流到处都充满着各种诱惑的今天,由于长期以来轻视精神方面的教育,使现在人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许是经济转型期的必然,人们的世界观发生裂变时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吧。在这种社会的大背景下,医院及医院的医护人员医德远不如从前,他们的一切诊疗行为都围绕经济利益转,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6条明文规定于不顾,做出一些侵害患者身体健康的行为,这才是医患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医患纠纷发生后双方当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各自的利益,在得理不让人,无理也要抢占三分的情形下,双方矛盾必定尖锐无疑。
(3)、医院在履行医疗服务合同时,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草菅人命,是医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预防和调处医患纠纷工作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一)属地管理。按照行政区划,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工作由乡综治委组织实施。
(二)部门联动。根据部门职能,医患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以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三)预防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最大限度减少医患纠纷,最大限度防止医患纠纷激化。
(四)教育疏导。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坚持教育疏导为主,引导医患双方通过正当渠道和合法途径解决问题。
(五)重在调处。坚持实事求是,查清事实,准确定性,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明确调处责任,及时化解纠纷。
劳保局纠纷预防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积极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化解劳动纠纷于基层和萌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需要,特制定劳动纠纷预防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劳动纠纷预防体系,创新劳动维权机制,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打造劳动纠纷预防体系,达到普法宣传社会化、案件预防网络化、案件处理规范化、延伸服务人性化、奖惩结合制衡化,为建设首善之区构筑和谐用工环境打牢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做法
律师见证对医疗纠纷的预防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方面的纠纷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上升趋势,因此,如何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或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各个医疗机构不容回避的亟待解决问题[1]。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6年开始,率先创造性的提出并执行了律师见证制度,即在医院医疗管理者的组织下,由律师、医生、患者或者其家属共同对难度大、风险高、费用多的手术进行讲解、沟通并记录签字的过程。5年多以来,律师见证的病例数高达1315例,无一起医疗纠纷发生,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本文通过对2006至2010年律师见证病例的分析,能够相对客观地从多个角度反映出参与见证病例的特点,这对于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研究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参与律师见证的病例的资料,共1315份,提取其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Epidata和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分析用SPSS15.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律师见证病例1315例,其中2006年135例(10.27%),2007年164例(11.47%),2008年253例(19.24%),2009年368例(27.98%),2010年395例(30.04%)。可见2006年至2010年参与律师见证病例数呈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增幅较小,2008年、2009年增幅较大,2010年增幅放缓。出现增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律师见证制度刚刚实施,其意义和效果还不被大多手术科室认同,加之对此的宣传力度不够,所以2007年增幅少;而随着律师见证制度的进行,各个临床科室对见证病例意义的认识逐渐提高,所以2007年至2009年见证病例增长幅度加大;2010年由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楼新建,对住院患者量有一定影响,所以增幅较小。
小议产科护理纠纷缘由以及预防举措
产科是我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风险极高,工作性质特殊的科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产妇及家属对产科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技术水平、就医环境条件都有较高的期望,一旦不能满足就会引起不满,从而对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另外产科就诊的人群基本都是健康者、不同于一般的患者,妊娠与分娩都属生理过程、所以稍有意外往往认为不是疾病所致,而是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失误造成,从而容易引起纠纷。因此,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适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或减少发生护理纠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产生纠纷的原因
1.1护理人员的问题
1.1.1护理质量的问题产科工作繁琐、周转率极高、产妇与新生儿均需观察与护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病人来住院的时间、人数、病情都难以预料,这给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压力,特别是晚夜班的护理人员一人当班时更为紧张。
1.1.2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如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制度。未能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
1.1.3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如产妇及家属提问不能正确作出回答及解释,静脉穿刺操作不能一次成功。判断能力差、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如遇急、危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抢救。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
近几年来,我县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协助基层政府调处了百余件“三大”纠纷,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制止了数十起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械斗事件,防止了数十起民转刑案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巩固和发展人民调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势在必行。
一、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所谓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是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项化解民间纠纷重要法律制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近百万个人民调解组织,数百万人民调解员每年调解的民间纠纷都达几百万件,有的年份达千万件。就我县来说,2001年至2003年间,每年调解的民间纠纷均在1000件左右。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在进行调解工作过程中,防止了大量的民间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避免了大量非正常死亡案件的发生,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同志最近肯定地说:“人民调解已经成为我国解决民间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司法部部长张福森等领导同志也作了指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组织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人民调解工作也进行了明确规定。我县目前有乡镇一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5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43个,厂矿企业调解委员会5个,人民调解员2916人。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农村的工作优势,对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新时期的社会矛盾纠纷,建立长期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护我县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努力探索和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调解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当前民间纠纷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原有的人民调解工作范围、组织形式、队伍素质等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人民调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总结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有益做法,建立新的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人民调解工作要扩大工作领域,完善组织网络、提高队伍素质,规范工作程序,增强法律效力。同时要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基层民间政治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相结合,使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县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巩固、健全、完善和发展人民调解组织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是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层次矛盾纠纷触点增多、燃点降低,且带有明显的行业性专业性特点,往往涉及利益群体复杂、激化升级诱因较多、社会关注度较高,一旦不能及时化解,极易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对于深化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是指各行业专业领域及相关部门为化解发生在本行业、本领域的矛盾纠纷,依照《人民调解法》等法律规定,在本行业专业领域建立的一种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网络,增强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推动行业专业领域矛盾问题的依法妥善解决,为行业自身健康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3.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是做好群众工作、依法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是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各行业专业领域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优势,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引导、联系服务群众,准确把握群众意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不断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二、准确把握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
4.基本原则。(1)依法原则。根据《人民调解法》规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处理矛盾纠纷,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收取任何费用。(2)中立原则。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作为第三方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调解组织应积极吸纳离退休法律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调解工作中既要兼顾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说服各方当事人相互理解、互谅互让。(3)公开原则。调解组织的成员、职责、调解程序要在工作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本行业及法律专家库人员应方便当事人查询,调解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4)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着眼于推动行业自身发展,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设立、运转及工作保障等提供支持,为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健全护理记录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记录是病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护士对病人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的真实记录,它是病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文件,能为医院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规定,护理记录为客观记录,是可以被病人及家属复印保存的,护理记录和其他病历一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为了防范医疗纠纷,加强病案管理,维护医院、医护人员、病人的合法权益,应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管理。
护理记录之常见问题
护理级别与病情不相符
按照常规,医生会根据住院病人的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护理级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病情做出标识,并实施相应护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病人病情好转,医生未能及时更改医嘱,很可能由此埋下医疗纠纷隐患。
小议出口保理商预防贸易纠纷风险难题
一、案情简介
我国出口商E以D/A方式出口服装给澳大利亚进口商AI,并委托中国银行(出口保理商)CB叙做出口保理业务,双方签署了两份议.即出口保理业务协议和保理融资扣款授权书、E将一份金额20万澳元的发票交给了CB,获得融资14万澳元,同时CB将该发票转让给了进口保理商AF,货抵目的港后一个月,CB收到AF的贸易纠纷通知书和法定检验部门出具的品质检验证书,AI称因服装中的耦氮成份超标,AI要求退货并获得赔偿,此时CB应如何应对此种情况?
二、案情分析
根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所颁布的《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第14条第1款的规定:“如果债务人提出抗辩、反索或抵消(纠纷)并且如果出口保理商于发生纠纷的应收账款所涉及发票的到期日后270天内收到纠纷通知,进口保理商不应被要求对债务人由于这种纠纷拒付的金额进行付款。”但是此条款的规定存在着很多漏洞,比如没有具体规定进口商提起贸易纠纷所需要的合理原因,这是否意味着不管提起贸易纠纷是否有真凭实据,只要进口商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货物质量不合格或者怀疑货物质量有问题而拒不付款,就可以暂时免除进口保理商的付款责任?此外,该条款也未明确规定当进口商认为货物质量存在问题时,是否需要提供经有关权威机构检验的证明文件以及在进口保理商就贸易纠纷向出口保理商发出正式通知时,是否应同时提供由进口商亲自签发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纠纷声明书。《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的其他条款也没有对此给予补充说明。但是我们站在法律的角度看待这个案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如果进口保理商认为保理合同项下存在贸易纠纷,就应当在向出口保理商签发贸易纠纷通知时,同时提供由进口商亲自签发的正式声明存在贸易纠纷的书面文件以及经过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货物质量存在问题的证明文件。
在本案中,货到目的港后,澳大利亚进口商AI声称服装质量有问题,因此拒绝付款,要求退货并获得赔偿,进口保理商AF向出口保理商CB出具了贸易纠纷通知书和法定检验部门出具的品质检验证书,即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证明货物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出口保理商CB也在应收账款所涉及发票的到期日后270天内收到了此通知,因此进口保理商AF可以免除付款责任。此时,风险转移到了出口保理商CB上,因为他之前给予出口商E的14万澳元的贸易融资可能将无法收回。本案中,出口商E与出口保理商CB签订了保理业务协议和保理融资和扣款授权书,因此CB的正确做法是根据保理业务协议和保理融资和扣款授权书的相关规定从出口商帐目上冲抵贸易融资款项及其利息费用,避免贸易贷款收回的风险。《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明确规定,只有在“出口商按时按质按量地履行交货义务”的基础上,保理商才存在赔付的法律责任。因为在保理业务中,出口商所出售的应收账款均被认为是产生于已经或将会被买方所接受的销售或服务中,所以如果买方对此提出异议、抱怨或索赔,均被推定为是发生贸易纠纷,保理商将立即通知出口商去处理。如果贸易纠纷未能在合理时间内得到解决,保理商将有权主动冲抵,并且该类冲账会显示在每月出口商与出口保理商的对账单上。对于发生贸易纠纷的应收账款,不论其是否在信用额度内,均被视为不合格应收账款,保理商有权主动冲账,并不为此承担任何坏账风险责任。此案的进口商AI已经提供了货物质量存在问题的充足证据,出口商E确实未按要求提供货物,对此出口商无法反驳.因此应由其独自承担货款的损失。
三、出口保理商防范贸易纠纷风险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