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类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13:16: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酒店管理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职酒店管理类课改构思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但对职业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能力对大多数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所以,对职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课程层面上加以重新认识。换言之,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而应该在课程、专业层面展开研究,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范畴也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应该是课堂和实训场所,乃至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本文拟从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客房、餐厅服务)的角度,针对契约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以期从课程层面上切实解决中职学校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有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对现有“2+1”课程模式的反思
现有的“2+1”课程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证明,现有模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不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和要求,不利于结合企业的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企业的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
(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不足
从课程内容上看,首先是课程内容“一刀切”,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一样的,这既不符合中职生水平差异的实际,也不适应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更不符合中职生多途径发展的要求。其次是必要课程教学内容的“缺失”,一些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内容尚未纳入课程内容范畴。从课程结构上看,一是课程开设没有根据专业的需要来选择,不仅开设的课程科目相同,且使用的教材和课时的安排也完全一样。二是课程设置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缺乏综合课程,学科之间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渗透,学科知识与能力之间不易迁移,因而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课程教材上看,公共基础课程基本上都使用国规教材,教材内容普适性强,但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不紧密,与具体专业的需求结合不紧密,与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缺乏教材的校本处理。
(二)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不足
酒店管理类见习教学管理思考
一、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分析
1.客观不稳定因素分析
①酒店工作强度大。学生在校期间习惯了“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而酒店工作相对比较繁重,工作时间不稳定,实习学生刚到酒店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不愿主动适应工作,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实习失败。②酒店环境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差别。酒店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差距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实习学生要融入新的环境中需要从心理上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要跟从不相识的同事一起吃住、一起工作,人员参差不齐,矛盾在不经意间就产生了。③实习内容单一,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酒店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把实习学生的岗位固定在餐饮、客房、前厅等几个一线部门,这些部门在工作性质上基本属于简单重复的基本技能操作与服务工作,这对于实习生来说,会感到单调与乏味,产生厌倦情绪。④付出和回报的不平衡。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与酒店员工同工不同酬,工作内容一致,但报酬却远远低于酒店正式员工,待遇的差距会造成心理的极度不平衡。
2.主观不稳定因素分析
①学生角色转变慢,对酒店工作认同度低。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往往无法正确定位自己,多数学生到酒店后,面对较大的劳动强度无法适应,对酒店的规章制度、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容质疑的命令等刚性管理表现出天然的逆反心理,对管理人员有抵触情绪、寻找借口中断实习。②学生理想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大多数学生认为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实习是学习规范化、国际化酒店管理模式的大好机会,因而乐于去锻炼。但真正进入实习阶段,会发现酒店工作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对酒店服务职业产生鄙视心理,从而否认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理所当然就萌生了动摇的心理。③学生一贯的“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的工作态度。实习生不服从酒店的规章制度,不服从主管、领班的管理,认为自己是堂堂的大专生还要向那些学历比自己低的人来请教是很没面子的事。由于这种眼高手低的心理作怪,导致在工作中漏洞百出,自然会遭到同事、上司的指责批评,实习生自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不稳定因素解决对策
高职酒店管理类见习实效影响
酒店业的日趋成熟对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旅游院校早就关注到了这种变化,并把酒店人才的培养摆在战略高度加以规划,其中,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以其显著的效果及针对性强的特点,成为校企双方均不能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在专业实习结束之后,学生的实习却出现了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通过与行业和学生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样本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调查时间在实习之后),笔者发现实习酒店成为影响实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影响高职酒管专业实习实效的实习酒店因素分析
(一)酒店经营管理的状况
1.酒店的定位、星级与客源。当询问“酒店的定位、星级与客源情况对你实习效果有何影响”时,一部分实习生认同酒店的自身条件对实习的最终效果有作用。学生普遍认为跟素质较高的客人接触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好处,例如,通过跟高端商务客人接触,可以开阔眼界和见识,外国客人较多的酒店可以有效提升外语水平。
2.酒店经营状况和规范管理程度。多数实习生认同酒店管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可以帮助其在实习期间吸收实用、先进的工作经验,对自身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酒店自身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实习生是否有机会接触多样的工作情境和较为高端的服务技能,实习经历的丰富程度对提高实习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影响。
(二)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
高校酒店管理类实践教学研讨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
教师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但是,如今多数高职院校招聘专业教师是有学历要求的,一般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有的甚至要求是博士学位。受学历影响,在企业里找到符合高学历要求的教师是有难度的;有的教师虽然早年在酒店工作过,由于时间不长,之后转型做了老师,缺乏与时俱进的酒店知识、理念和技能,导致学生所学东西显得与时代脱节;而从高校毕业生招聘上的教师往往又是学院派,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实操性。
(二)教师对实习学生缺乏足够的关心
一方面,学生数量多,实习时问长,在酒店实习管理中,带队教师往往会产生麻木心理,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碰到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和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队安排到不同的酒店实习,一些被安排到离学校较远的酒店实习学生,如果实习指导教师对他们关注不够,易使学生有产生被抛弃和自生自灭的孤独感,有的甚至出现混日子的心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实习的热情。
(三)学校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酒店管理类教育发展方向
一、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一)北京的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已跻身于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预计2015年,我国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北京的星级饭店已达800余家,其中五星级酒店近300余家,新增的客房供应量将达到9000套以上。通过调查显示,北京很多酒店的专业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北京每年大概10万左右的酒店管理人才,而市场上却仅能供应3万名左右。
(二)广州的发展需求
根据广东省旅游局的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广州的星级饭店共24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有13家,嘉逸国际、凤凰城、天伦万怡(更名为建国酒店)、香格里拉等五星级饭店已经正式挂牌营业,花园酒店成为广东省唯一的白金五星级饭店。此外,太古汇香格里拉、正佳万豪、富力凯悦等10家以上五星级酒店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与此同时,为应对未来这些新酒店竞争,原有五星级酒店已经或正在投入巨资翻新设备,争取抢在各大新酒店开业前完成改造工程。而历史悠久的爱群大厦早前也爆出要用2亿元资金完成由三星级到五星级的变身。这些变化足以证明,酒店规模逐渐扩大,酒店管理趋向于专业化、细致化,更加具有深度。广州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多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那么,酒店管理专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专业,主要是培养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和国内外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因此,针对此专业,探索符合教育规律,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是一项值得研究和分析的课题。
二、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酒店管理类教师业务素质管理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保证;是旅游院校打造优质教育的关键;是适应社会竞争,提高教师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转变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培养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靠国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旅游企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方面的紧密配合,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健全法规政策。转变管理方式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求企业。社会真正承担起自身应负的责任。同时政府要转变管理方式,从自己管理。自己运作为主转向以服务。调动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为主,切实加强与旅游院校的沟通,为旅游院校搭建服务平台。
(二)加强多种合作,培养双师队伍
酒店管理类学生职业发展调查影响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旅游业和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但此专业的学生从事酒店行业的比率不高,在行业中的停留时间不长,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深深困扰着学校和酒店企业。笔者对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近7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了解他们的职业走向,收集反馈信息,获取了许多关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面的启示。
一、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现状分析
“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是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通过抽样调查92名毕业生,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基本如此,他们的职业发展情况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就业比率高,但专业对口率不高
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专业为例,该专业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比如2010年就业率为98.15%,协议就业率达到了58.4%。但是近三届毕业生大约仅有50%左右的学生与所学专业对口,2010届的某个班级全班初次择业时选择酒店行业的只有30%。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我们发现经过实习期后,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酒店失去了原有的信心,倾向于选择稳定、福利好、有保障的工作,如2010年某高速公路管理处在该院酒店管理专业一次性招收了20多名员工,其中很多是该院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优秀学生。
(二)酒店岗位停留时间不长,留存率随时间推移不断降低
酒店管理专业环境管理课体系构建
酒店业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起步最早、发展速度最快、自由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召开,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宾馆酒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2010年全国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3.4%,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酒店业的行业规模、营收状况以及经济作用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扩张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直接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由于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多数酒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酒店的环境管理,随着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和酒店业竞争的加强,酒店环境管理水平也是酒店软实力的象征和体现。环境管理类课程作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多数院校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中普遍缺失。因此,在酒店管理内部需求和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情况下,构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环境管理类课程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酒店业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严重。酒店一直被认为是住宿、休闲、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酒店业在人们心目中一度是无烟产业,似乎并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事实上,酒店每天要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碳、生活污水、废热和垃圾,酒店业普遍存在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环境问题,如废水废油污染、废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严重影响顾客和周边居民的卫生环境质量。
2.资源浪费严重。酒店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耗,主要包括日常消耗和能源消耗。酒店的日常消耗主要是纸张、布草、食品、印刷品、餐具、用具和各项设施设备等,客房中的一次性消耗品是比较典型的物资消耗。消耗品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而且这些垃圾中很多是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又成为了城市新的污染源,加剧城市环境恶化,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二、酒店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合国内外酒店餐饮业环境管理的思路和经验,根据酒店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流程逻辑,酒店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酒店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源利用、产品设计、生产控制、消费方式”四个关键环节,具体内容包括:①酒店资源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的用能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水资源的节约与回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管理等。②酒店产品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产品的平衡设计、酒店业服务的能耗管理、包装的生态管理以及酒店业环境的生态要求等。③酒店生产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生产污染及其控制、酒店清洁生产的技术要求、酒店清洁生产的评价方法等。④酒店消费的环境管理:包括酒店业绿色消费的行为模式和酒店绿色消费的发展策略等。⑤酒店环境管理的体系与政策:包括酒店环境管理的推进机理、酒店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以及酒店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等。
酒店管理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及其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行业也都迎来了各自发展的黄金时期。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行业,对旅游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各高等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目的在于鼓励培养从事酒店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以迎合和满足行业需求。但实际情况是,每年自愿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极少,酒店管理专业在读大学生愿意在毕业后进入酒店工作的人也不多,并最终表现为“供求错位”现象在酒店管理专业尤为严重,造成的就业缺口也越来越大。另外,在酒店业也存在着两种不合理的管理人员类型,一种是操作技能熟练但学历较低,长期在基层工作后得到晋升,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知识,难当管理重务;另一种是空有管理学历,但非酒店专业,对于应用性较强的酒店业比较陌生,很难深入一线,有效管理酒店,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填报酒店管理专业?怎样培养在读学生对酒店业的职业兴趣?如何培养和留住更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了我们必须了解、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背景
苏州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大市,近几年其旅游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始终稳定上升地保持在10%以上。2015年,苏州入境游客人数、国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均位居全省第一和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前列。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动的酒店业在苏州也迅速崛起,截止2015年上半年,苏州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全国第三。
三、调查分析
1.调查样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苏州地区的三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的在读大学生。包括大一学生164人,大二学生157人,大三学生171人,大四学生87人;其中,男生140人,女生439人。2.调查方法和时间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历时两个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1%。3.结果分析(1)专业满意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还可以,约40%的学生表示满意,因为“本身对酒店管理比较感兴趣”、“可以广泛交友”、“工作环境好”等,约55%的学生表示勉强满意,原因有“行业知识性不够”、“实践部分太少”等,只有约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对酒店业不感兴趣”、或是“因为高考分数较低,被服从分配到该专业,之前对酒店管理专业并不了解”等等。(2)就业方向37%左右的学生选择考虑酒店业的工作,42%左右的学生选择其他经济管理类工作,10%左右的学生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9%左右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余的选择例如“翻译”、“舞蹈”等职业。与学生就酒店管理专业比较高的满意度相反,有考虑在酒店业工作的想法的学生比例比较低,有超过六成的学生在毕业后可能流失到其他行业。(3)酒店层次与部门选择对于酒店的层次要求,79%的学生偏向高星级豪华型酒店,原因是“可以开阔视野”、“工资待遇更好”等等,19%的学生偏向低星级经济型酒店,“想要先在低星级酒店‘练练手’,积累经验后再进入高星级酒店工作”。在就职部门方面,选择“行政后勤部”“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的学生分别占40.4%、32.6%、29.5%和2.6%。客房服务是酒店服务活动的主体,工作量最大,人员工作最辛苦,因此愿意选择客房部门的学生极其少,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工作量相对较少又轻松的其他部门。(4)薪酬期望最低薪资要求方面,选择“3500-4000元”的学生占多数,约46%,其余学生中14%选择“2500-3500元”,19%选择“4000-5000元”,21%选择“5000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薪资要求在4000元左右甚至更高,而酒店业实际平均工资水平在3000元左右,差距明显。(5)留职意向当问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留在酒店工作时”,仅有约23.7%的学生表示愿意,其理由主要是“专业对口”、“工作环境较好”“机遇和挑战较多”。76.3%选择不愿意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酒店业这类服务行业”,“对酒店业还不甚了解”,且“前期在基层的工作较为辛苦,工资较低”,“晋升困难,发展前景渺茫”。4.结论根据调查,酒店管理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对于专业大多数是满意和认可的,因为课程类型比较多样,可以学习到经济管理、旅游、餐饮、茶艺等各类知识。但就以后的就业来说,只有不到四成的学生因为专业对口而愿意进入酒店工作,且选择的酒店等级和部门主要集中在高星级豪华酒店和工作量较轻的部门,不愿意深入最累最苦的酒店基层,一部分学生就是在酒店实习后感到又苦又累而放弃在酒店就业的想法。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薪资要求与实际酒店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两者间也存在一定差距。酒店业高强度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加上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之间的落差以及晋升的困难,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毕业后在酒店就职望而却步,转向其他相对轻松和稳定的经济管理类或事业单位的工作。
酒店管理课程教改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支柱性产业,作为旅游业一大版块的酒店业在我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酒店增长速度极快,然而高星级酒店的增长与酒店从业高素质人才的欠缺的不对称不平衡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如何消除或减少这种不平衡,作为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高校理应做出思考,对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方法进行反思。我国目前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酒店从业者目前的低待遇、高劳动强度、低社会认可和职业荣誉感,学生对酒店行业从业普遍抱有偏见,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更视为一种任务的完成。学生对酒店管理学习兴趣不浓厚,更有甚者主要是混学分,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很多同学是抱着混的态度在学习,他们认为自己对酒店又不感兴趣,以后又不会从事酒店行业,大学期间何必浪费时间来学习没用的课程。二是教学实践环节不落实。为了加强教学的管理,大学大部分课程要求教学在教室完成。事实上对于这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实地实践更为重要,但我们的教学机制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这些特殊的学科要求,用绝大多数理论基础性学科的特点规范约束实践性强的学科,本身就是教学设计不科学的表现,教学实践环节不落实或是落实流于形式,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最后学生是空有理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极其欠缺的理论型人才。三是教师行业背景不到位。我国高校教师选拨机制制约了有着行业背景的实战经验教师的缺乏,实践行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因为没有高学历难以到学校进行专职任教。学校有着高学历的教师又无法真正进入到企业进行长期的实际性的挂职。现在高校已经清楚地认知了这点,开始重视年轻教师的挂岗锻炼,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很少有企业能真正使用教师,很多教师的挂职锻炼是一种口号,因为只有一年或是半年的时间,得不到企业的重用或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也无力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实践岗位上,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限。国际上酒店管理的任课教师很多长期就是某一个酒店的总经理或某一个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一边在行业供职一边在学校授课,能够很好地讲行业的实际和理论结合。而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任务的完成,教师没有精力真正进入行业提升自己。四是教学计划设计不科学。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仍然在大的管理学科之下,因此很多管理类的通识课程占去了一定的学分,留给旅游专业课程安排的课时已经极为有限,而酒店管理方面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国外或国内一些高校作为一个专业需要四年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我们往往是通过三到四门课程来学完,没有了基础教学时间的保证,效果当然是不理想的。
二、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设计理念
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将旅游管理教学进行模块化教学安排,根据旅游业的几个支柱产业将学生的学习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别在几个学期安排了旅行社管理方面、酒店方面、景区方面等的教学,这样的安排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版块的专注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同期开的都是一个方向的课程更加有助于课程之间的统筹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这样的一种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旨在遵循或达成以下几点教学理念第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度。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依靠课程设计的科学来引导,需要依靠授课教师来开发,一是教师理论功底要扎实,二是内容的讲解要能吸引学生,三是关注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为期一学期酒店管理课程的系列授课,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聘请合作单位有着实战经验的经理来做讲座,可以将实践最前沿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每门课程配套的实践教学课时也保证了学生对酒店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和短期的实训,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第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教学设计很多环节需要学生参与,如课前的酒店知识品牌介绍,小组的酒店行业调研,以及调研后学生的幻灯制作和展示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课外的专业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的单边的听课式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第三,提升学生酒店就业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酒店的就业关注度一直不太高,主要原因除了社会上客观存在的酒店从业劳动强度高、薪酬低、社会认同感低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对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有些脱节,学生通过课程所了解的行业知识极为有限,进入实际行业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接轨。基于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通过教学设计的改革,通过一系列正能量的引导,学生能更加客观全面评价这个行业,而且对行业的前景能有更为科学的预判,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大学期间对自身能力的综合提升,进入酒店行业的磨合时间会缩短,职业从业自信心增强,对酒店就业关注能力增强。
三、酒店管理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改革的思路)教学改革实践思路
第一,理论采用案例教学。管理类课程的理论讲解往往过于空洞和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对其感兴趣,但是通过一个个真实案例的导引,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解对酒店的类型认知时,将三峡大学北门附近的格林豪泰酒店拿来作为案例,让学生们对该酒店的认知做出一些判断,然后通过结合理论的讲解,结果学生就发现即便是身边的酒店也有很多他们不清楚的地方,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课后再去酒店实际探访一下,找找老师讲解的理论和实际之间是不是确实如此,就会吸引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提高对酒店管理课程的兴趣。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酒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