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11:11: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集团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集团化

深究酒店集团化发展策略

从我国目前的酒店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酒店经历了从单体经营到集团化经营的转变,这一期间,许多优秀的酒店集团纷纷涌入中国,对中国本土的酒店形成了冲击,我国的酒店业与他们相比,存在“小,弱,散”等缺点。中国集团化只处于初级阶段,并不理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化发展的困境

酒店集团是以饭店企业为主体,以经营饭店资产为主要内容,通过产权交易(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融合、管理合同、人员派遣以及技术和市场网络等形式而相互关联的企业集团。酒店集团一般至少拥有、经营两个以上的酒店,使用统一的名称、标志,并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联合经营。

(一)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化发展的过程

中国酒店业是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来中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也以中国为目的地,给中国的酒店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中国酒店慢慢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纵观中国酒店集团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对外开放,引进阶段(1982年-1989年)此时,中国本土酒店开始对外开放,许多知名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1982年香港半岛管理集团托管北京建国饭店正式开业,这是中国第一次有境外的饭店管理公司。这些酒店集团给中国的酒店业带来了新的管理方法,经营模式和服务标准,对中国的酒店集团化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查看全文

出版业集团化趋势分析论文

我国出版集团的组建是为了顺应世界经济竞争的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符合我国特色的新闻出版体制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大致来讲,我国出版业集团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跨地区出版组织的松散联合体。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政府推动企业集团建设拉开了序幕。1988年11月,花城出版社等11家出版机构联合成立了“地方文艺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1989年4月,华东六省一市成立“华东省级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这一阶段的出版联合体严格来说不能称为出版集团,因为联合体成员之间既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也没有资本纽带关系,仅仅是为了出版物的市场销售而形成某种协议,主要是为了互通信息、协调关系、壮大声誉而所作的一种“联合行动”。但这一行动透露出的信息是,市场规律要求出版业实力壮大,呼唤出版组织与机构整合优化。

第二阶段: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由地方政府批准成立出版集团。1992年4月,新闻出版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出版行业的联合,进行出版、印刷、发行企业集团的试点。此后一批省级试点出版集团诞生,例如山东出版集团总社、广州新华书店总社等。出版业的集团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全国部分省市进行了试点集团的运行。这一阶段,出版集团主要是依靠行政隶属关系组建,但同时也开始逐步探索企业集团运营机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1996年3月,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局长会议上,国家体改委有关人士作了《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报告,介绍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走势,报告涉及到出版业的结构调整和集团经营化的问题。代表们经过讨论,认为出版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组建出版集团。但要积极审慎,大力推行。1997年,和新闻出版署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综合考虑了全国各地出版市场的环境、出版单位的实力等情况,确定推广出版集团试点工作,并确定将组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五家出版集团的思路。

第三阶段: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以资产为纽带的国家试点集团。1998年2月,新闻出版署了我国《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要扶持有影响的党报实施兼并、重组,建立起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到2010年,报业集团要有较大的发展,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报社要达到总数的10%。”1999年2月24日,我国第一个国家试点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挂牌成立。此后,北京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等纷纷亮相。在出版集团中,有的是以出版业为主业的专业出版集团,如北京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的则是编、印、发一条龙,以出版为主业,科工贸一体化的综合性出版集团,如辽宁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等。此外,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批准的一些出版集团也不断组建亮相,集团化建设一时成为我国出版界的热门现象。

上篇:我国出版业集团化的主要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出版业实行严格的行政管理,因此出版业形成了以资源垄断、专业垄断、地区垄断、行业垄断为显著特征的基本格局。而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则要求在公开、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强者脱颖而出、强者吞并天下。因此,当我国出版业呼唤做大做强之时,现实的出版组织却是划地为池、各自为战,并且大多数缺乏市场的适应力、生存力、搏击力与可持续发展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产权分割严重阻碍了出版资源的整合。因此,依靠国家行政力量进行第一步的推动与组合便必不可少。因为依靠行政力量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版业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这种组建方式却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出版产业的市场规律,必然带有某些弊端。

查看全文

出版业集团化趋势论文

那么,如何对企业集团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呢?专家们认为,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少数几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或影响的法人企业为外围,通过资金或契约等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系构成的经济组织。

据资料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经济生产总值约70%来自4万家跨国企业集团,其中的500家大企业又占到40%~50%。欧美巨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如美国在线一时代华纳、麦可劳—希尔集团、德国的贝塔斯曼、法国的阿歇特集团等都已经成为实力雄厚的跨国出版集团而跻身全球500家大企业之列。

在西方,出版业的垄断和集团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新闻出版行业开始出现垄断现象,实力雄厚的报业巨头通过竞争、收买、兼并、扩张,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报业托拉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报团”现象,但此时新闻出版领域中的自由主义和独立媒体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版业集团化进入第二阶段,新闻出版业垄断的势力范围急剧扩大,从过去的日报业迅速波及所有报刊、图书领域,涉及影视、广播、通讯等一切媒介。出版集团规模不断扩大,数目不断减少,跨行业、跨媒体、跨地区的趋势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是新闻出版业集团化的第三阶段,表现为一方面新闻出版业与其他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业相互渗透、兼并加剧,另一方面,许多出版集团开始实施跨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垄断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一般而言,国外的大型出版媒介集团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发展,经过大浪淘沙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资金经雄厚、规模巨大、拥有高额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引领着世界出版媒介发展的潮流。

我国出版集团的组建是为了顺应世界经济竞争的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符合我国特色的新闻出版体制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大致来讲,我国出版业集团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跨地区出版组织的松散联合体。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政府推动企业集团建设拉开了序幕。1988年11月,花城出版社等11家出版机构联合成立了“地方文艺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1989年4月,华东六省一市成立“华东省级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这一阶段的出版联合体严格来说不能称为出版集团,因为联合体成员之间既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也没有资本纽带关系,仅仅是为了出版物的市场销售而形成某种协议,主要是为了互通信息、协调关系、壮大声誉而所作的一种“联合行动”。但这一行动透露出的信息是,市场规律要求出版业实力壮大,呼唤出版组织与机构整合优化。

查看全文

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从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的相关概念入手,针对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的理论研究了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阶段、并结合当前采购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了提升集团企业化采购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几项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几项措施的研究,为当前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带来新的帮助。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现状;措施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新一轮改革,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化企业的管理质量愈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企业采购效率与质量,成为当前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所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采购管理是一项涉及到众多理论分支的研究内容,采购管理的改革需要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营销执行、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倾力配合。只有在实现集团各个子公司、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组织整合,才能完成跨越式的资源调配,提升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效率。

一、集团化企业采购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

1.集团化企业管理概念

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将集团化企业的采购管理纳入集团管理的整体战略还需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Dean•S•Ammer提出的集团化采购管理流程理论。集团化采购的具体概念有很多,结合当前我国的集团化企业发展现状,应该被定义为通过规划和设计采购控制战略、执行采购实施战略的采购决策和管理过程。

查看全文

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路径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改变和进步,人们开始思考职业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而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诞生的。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对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传统教育方式所培养的旅游人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教育体制的改变,而旅游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正能满足这个需求。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

职业院校的集团化发展完美契合了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职业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职业院校集团化的办学道路中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是就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有欠缺的。在职业教育中,针对旅游教育应该注重创新和突破,要合理的使用教学资源,均衡各个方面的利益,促进其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人才。

一、建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强制性责任机制

教育事业也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俗话说得好“无以规矩,难成方圆”。规矩是促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教育集团化的发展就应该如同集团公司一样,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度,落实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构建起高效化的教育模式。首先,旅游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制度化的理念,加强教育管理。这就需要旅游职业院校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校规制度来规范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措施,另一个方面是严格的按照法律中的规定和要求对旅游职业教育的服务标准和行业间的规则进行执行。其次,要将旅游行业的国际信息公开化,让学生及时的了解到旅游专业的市场变化。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最后,要对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是检验一种教学模式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试验阶段开始就需要做足充分的评价工作。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们不能只是关注教育的成效,而洋洋得意,应该将重点放在不足和欠缺之中,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发挥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帮助作用。

二、改善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外部环境

查看全文

旅行社企业的集团化样式研讨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我国的旅行社企业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集团化道路。本文在总结我国旅行社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及国内外旅行社企业集团化发展沿革进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旅行社企业在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所列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旅行社企业要进行集团化发展时应选择的目标模式,即纵向一体化模式。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我国旅行社业的新型经营体系——垂直分工体系。最后,引用实证,简要分析了广东广之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采用纵向一体化这一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

关键词:旅行社;集团化;一体化;模式

根据国际旅游组织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客源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市场前景广阔。2004年7月,中国提前对现入世承诺,允许在华设立外商独资旅行社。随着最后底线的突破,中国旅游业的垄断壁垒开始瓦解,规模巨大且快速成长的中国旅游市场将面临着更加惨烈的国际竞争。外国旅游集团公司的进入和我国旅行社企业经济效益的逐年滑坡,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行业管理者和企业领导人深刻地感受到规模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表明:集团化将成为旅行社企业确求得生存并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同时也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势力的根本途径。

一、我国旅行社集团的发展现状

旅行社集团属于旅游企业集团的范畴,它以旅行社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旅行社的集团化就是指单体旅行社组建旅行社集团,进行集团化经营的动态过程。旅游社集团化的主要功能有:一是由规模和范围而来的效率优势;一是由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节约而来的成本优势。然而,我国旅行社集团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现状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1989年,国家旅游局批准设立国旅集团,国旅集团于1992年经国务院经贸办(现国家经贸委)批准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立。国旅集团经国家旅游局推荐成为旅游行业唯一进入百家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行列企业。中旅集团和青旅集团也同时成立;1995年1月隶属铁道部的华运铁路旅游集团成立,其间地方上的大大小小旅行社集团相继成立。10多年的发展进程,我国旅行社集团化步履维艰,旅行社业“小、散、乱、差”状态至今没有明显的改变。三大旅行社集团(国旅、中旅、青旅)除国旅集团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外,中旅集团和青旅集团都趋于停滞状态,从而导致三大旅行社集团的市场占有率总和不断下降。这说明旅行社集团化以后,其竞争力不但没有大幅提高,而且有下降态势。跨地区的联营更是障碍重重,例如中国最著名的CITS品牌,各省市都在用,实际上却无资产纽带和统一的管理模[1]。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国的旅行社企业在集团化的发展过程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这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查看全文

出版业的集团化趋势

在西方,出版业的垄断和集团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新闻出版行业开始出现垄断现象,实力雄厚的报业巨头通过竞争、收买、兼并、扩张,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报业托拉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报团”现象,但此时新闻出版领域中的自由主义和独立媒体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版业集团化进入第二阶段,新闻出版业垄断的势力范围急剧扩大,从过去的日报业迅速波及所有报刊、图书领域,涉及影视、广播、通讯等一切媒介。出版集团规模不断扩大,数目不断减少,跨行业、跨媒体、跨地区的趋势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是新闻出版业集团化的第三阶段,表现为一方面新闻出版业与其他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业相互渗透、兼并加剧,另一方面,许多出版集团开始实施跨国的全球发展战略,垄断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一般而言,国外的大型出版媒介集团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发展,经过大浪淘沙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资金经雄厚、规模巨大、拥有高额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引领着世界出版媒介发展的潮流。

我国出版集团的组建是为了顺应世界经济竞争的趋势,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符合我国特色的新闻出版体制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大致来讲,我国出版业集团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跨地区出版组织的松散联合体。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政府推动企业集团建设拉开了序幕。1988年11月,花城出版社等11家出版机构联合成立了“地方文艺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1989年4月,华东六省一市成立“华东省级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这一阶段的出版联合体严格来说不能称为出版集团,因为联合体成员之间既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也没有资本纽带关系,仅仅是为了出版物的市场销售而形成某种协议,主要是为了互通信息、协调关系、壮大声誉而所作的一种“联合行动”。但这一行动透露出的信息是,市场规律要求出版业实力壮大,呼唤出版组织与机构整合优化。

第二阶段: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由地方政府批准成立出版集团。1992年4月,新闻出版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出版行业的联合,进行出版、印刷、发行企业集团的试点。此后一批省级试点出版集团诞生,例如山东出版集团总社、广州新华书店总社等。出版业的集团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全国部分省市进行了试点集团的运行。这一阶段,出版集团主要是依靠行政隶属关系组建,但同时也开始逐步探索企业集团运营机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1996年3月,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局长会议上,国家体改委有关人士作了《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报告,介绍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走势,报告涉及到出版业的结构调整和集团经营化的问题。代表们经过讨论,认为出版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组建出版集团。但要积极审慎,大力推行。1997年,和新闻出版署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综合考虑了全国各地出版市场的环境、出版单位的实力等情况,确定推广出版集团试点工作,并确定将组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五家出版集团的思路。

第三阶段: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以资产为纽带的国家试点集团。1998年2月,新闻出版署了我国《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指出:“要扶持有影响的党报实施兼并、重组,建立起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到2010年,报业集团要有较大的发展,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报社要达到总数的10%。”1999年2月24日,我国第一个国家试点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挂牌成立。此后,北京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等纷纷亮相。在出版集团中,有的是以出版业为主业的专业出版集团,如北京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的则是编、印、发一条龙,以出版为主业,科工贸一体化的综合性出版集团,如辽宁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等。此外,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批准的一些出版集团也不断组建亮相,集团化建设一时成为我国出版界的热门现象。

查看全文

集团化企业预算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企业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而不断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加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团化应运而生,研究如何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高集团化企业的管理效率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集团化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对集团化企业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集团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刻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对集团化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举措

企业管理是管理控制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预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全面的安排,是贯穿整个管理系统工程的关键要素,预算管理是现代集团化企业管理和有效管理方法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合理地促进集团化企业的资源整合,强化对子公司财务风险的管控,并提升集团化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集团化企业全面预算是指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为实现企业集团的经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形成一个详细的量化管理解决方案,对集团企业和从事各种具体活动提供有效的监督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集团化企业全面预算按照涉及的业务活动领域可以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几个部分。

一、集团化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集团化全面预算是集团化企业的奋斗目标、协调工具、控制标准和考核依据,实施集团化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集团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1.实施集团化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内在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管理模式下,为约束经营管理层,保护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励和约束。通过预算编制和实施集团化综合预算管理以及考核评估,可以促进集团企业内部各方利益取向趋同,从而有效降低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本。因此,集团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2.集团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引领集团化企业经营活动对于集团化企业,实施集团化的综合预算管理,可以帮助集团化企业实现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全面控制和协调,增强集团化企业内部横向子企业和纵向产业链的业务和资金协同,从而更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益。3.集团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进集团化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集团化的综合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实现集团化企业的资金和固定资产的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可以及时反映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进而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避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实施集团化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促进集团化企业资源的集中调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集团化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探索

摘要:作为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职业教育二次飞跃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客观需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想促进其稳定健康的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地改革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义与重要性,分析了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了改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的有效路径,希望对以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义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宗旨是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共同的利益目标是培养人才,多个不同的个体独立的职业院校为了达到办学目标和实现办学宗旨以某一种固定的形式相互联结以集团的章程为共同的行为规范,开展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办学行为或者办学模式等。办学资源实现共享与办学的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不可替代的特点与优势。与此同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地整合企业、政府和职业教育院校等多方面的力量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办学利益上实现了共赢,在办学模式上又实现了多样化。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存在着数量过多和教育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而职业教育主要的投入与支持来自政府,这就使得职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争夺生源与教师资源以及政府教育资金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加强对职业院校的约束管理,进而很好地改善这些弊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保证重点教育工程尽快完成的同时也能使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资金更加有重点和目的性地集中投放。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可以使师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第二次飞跃。第一次职业教育的飞跃我们通常是指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是人口大国,高考的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学生由于高等院校的条件限制无法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因此为学生提供继续接受教育学习服务的职业教育院校在这种情况下便应运而生便迅速发展。然而由于数量过多,供大于求且各方面的体制都还不健全,因此教育质量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与监管。职业教育原有的发展模式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院校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使得职业教育从重量变为重质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第二次飞跃。(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职业院校在寻求企业进行合作时,经常由于自身资源与力量的有限受到众多的限制,从而影响到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而通过对现有的职业院校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很好的促进了集团内部成员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分配,形成了一个力量强大、成员众多的教育组织[4]。对于企业来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更能使企业信服,同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各成员也可以利用社会关系网和自身的地位来吸引更多的企业与集团进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寻求到符合自身的需要的合作方案与合作项目,所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查看全文

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质并举、以质为本”,拓展办学领域,创新办学方式,优化办学机制,强化办学保障,着力破解“上学难”特别是“上好学难”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目标,打造教育强市,为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2、主要目标。至2015年,六个老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75%,幼儿园名园集团化覆盖率达到45%;全市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参与面达到100%;全市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90%,其中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45%;全市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80%;全市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85%。通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质教育覆盖率,在全省率先让*的孩子都能享受十五年“一条龙”式的优质教育,确保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全省领先、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拓展名校集团化办学领域

3、向学前教育延伸。加快城区名园集团化进程,按照“托幼一体化”要求,统筹本市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需求,调整建设规划,完善配置标准。按照新建一批、置换一批、改造一批“三个一批”要求,切实解决好幼儿园用房问题。在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空置楼宇、旧厂房和学校等资源,将其置换、改造为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凡新建的公办幼儿园,原则上采取“名园+新园”办学模式。市、区两级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逐步增加市、区两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各区学前教育事业经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经费的8%以上,县(市)达到5%以上;拓展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投资举办民办托幼园所。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制订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和岗位定员标准,合理配备教职工,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

4、向农村教育延伸。深化义务教育段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完善区域内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规划,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考核。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鼓励名园以办分园或教学点等多种形式与“民园”、“农园”合作办学,提升办园质量和等级。整合利用农村优质成人教育资源,创建区域性中心成校,并以此为核心,辐射、带动、指导周边乡镇成校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和服务平台,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整体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