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工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09:53: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集体工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镇集体工业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社深入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做好各阶段学习与调研活动,不断推进我社学习与工作深入开展。上半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保证了总体平稳,运行正常,确保了安全稳定,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1、做好企业改制后信访工作。由于历史和城镇集体企业体制等客观原因,改制后,企业除名职工争议不断,主要反映企业除名手续完备问题、要求参加社保医保问题等。由此引起信访量增加,据统计,今年1-6月份近80人(含重访)到有关部门信访,由此增加了联合社工作量也影响改革大局。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社领导和有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疑虑。对个别职工从个人角度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建议他们走法律渠道诉讼解决。同时,根据现状,成立了信访接待小组,建立健全信访档案,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及时掌握。
2、做好改制后土地收储拆迁工作。企业改制后,土地收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收储、拆迁工作也是本社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主要按照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土地收储前有关资料的集上报拟职工搬迁等有关工作。目前,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需要加强政策和理论的学习以便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3、做好企业改制后遗留问题的处理。企业改制后,企业机构已撤消,企业遗留不少问题需要处理,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反映为:改制职工户口迁移难;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生存认定渠道不畅等。对反映的这些意见和问题,不是本社有能力解决范围之事,需要协调有关部门才能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本社有关科室主动说明原因并根据程序先于暂行办理,体现“以人为本”避免了矛盾冲突和激化。
4、做好联系村——青口镇梅溪村的调研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知民情、解民忧、为民办实事、海西求先行”活动的部署,我社积极响应,按照安排的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我社配合镇政府和村两委完成了3个项目改造任务,有关部门共投入资金8万元,改善了梅西村的生产生条件和生活环境。我社领导和有关人员慰问了该村的特困户,发放慰问金2400元,同时对该村建设提供3000元补助。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1)、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各项规定,将联合社的各项收入归入县财政专户。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审核、报销管理制度。(2)、进一步完善联合社议事制度。在企业改革改制、经营承包、厂房租赁、产权转让等集体资产管理,涉及联社机构改革、人事任免、考核考评等干部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提交社联席会议讨论,集体决定。(3)、社领导能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管理好自己的配偶、子女,管好本单位干部职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工作,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工业园农村集体经济交流
**区现有198个村居,其中108个村委会、89个社区居委会。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集体可支配收入(不含财政下拨和股份社收入)超100万元的村居140个、占7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2000元和9700元。同时存在着农村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经济落后,发展较慢的问题。目前集体可支配收入不足100万元的村居有58个、占29%;有22个困难村居被区政府列为扶持对象。如何探索新思路,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是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从**外延农业到外延工业园发展新模式
(一)目前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发展问题。一方面群众对办好本村居福利待遇诉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各项成本越来越大。两方面都要求村居必须不断增加可支配收入才可应付。而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对村级组织是个重大挑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碰到的主要问题是资源不足。受中央耕地保护政策和我区集约开发政策的限制,尤其是土地一级市场依法由政府控制的严厉约束,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过去的多元化发展,转变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以单一的物业经济为主、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以土地投包收入为主的格局,经济增收的空间收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支撑点,才能保证村居有钱办事,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
(二)外延农业是**农民发展经济的一个伟大创举。1、外延农业概念。**外延农业主要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地被大量征用,**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缓解农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引导下,部分农民走出**,利用周边省市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种养业,逐步成长壮大为一个新兴产业,称之为“外延农业”。2、外延发展优势。一是承包期优势。**农地承包期一般为3至5年,而周边地区土地承包期可长达10至20年,保障了投资回收和后续发展。二是土地租金优势。**农地承包价格每亩年租2000元以上,甚至超万元,不仅价格高,而且土地资源匮乏,很难租到连片的土地,限制了规模农业发展。而周边县市相对地广人稀,地租只有**的1/10至1/4,还可以连片承租,有利于推进规模经营。三是资源环境优势。**区内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对农业影响越来越大,危及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市场效益。周边地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具有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良好自然环境。3、外延发展类型。一是市场导向型,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农民增收。二是生产拓展型,特别是**鳗业外延养殖,使**成为世界级的鳗业养殖中心,保障**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资本扩张型。**商品经济起步早,完成早期资本积累,加上近年公有企业改制的机遇,带来资本扩张的冲动。四是科技先导型。技术密集型农业的投入大、效益高,但区内5年左右的土地承包期边际成本太高,动辄上百亩的规模也不容易找到土地,因此,科技领先型企业往往外延发展生产,而把加工销售等高效益环节留在**。4、外延发展收益。目前**外延农业种养面积已发展到17万亩,年产值约20亿元,相当于区内农业总产值的35%。外出务农的农户约1000户,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的就业岗位约5000个,相当于区内8万个农业劳动岗位的6%,有力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三)从外延农业到外延工业园,经济新支撑、发展新思路。外延农业主要是农民、农户、农企单干形式为主,这一发展经济方式的创举为**带来巨大收益。借鉴**外延农业的成功经验,提出新的发展模式是跳出本村居地域局限,将发展眼光放到全镇、全区或者周边工业园区,统建厂房出租解决村居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称之为“外延工业园”。
二、政府在外延工业园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安排
城镇集体工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计划
今年以来我社深入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结合我社实际情况,做好各阶段学习与调研活动,不断推进我社学习与工作深入开展。上半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保证了总体平稳,运行正常,确保了安全稳定,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1、做好企业改制后信访工作。由于历史和城镇集体企业体制等客观原因,改制后,企业除名职工争议不断,主要反映企业除名手续完备问题、要求参加社保医保问题等。由此引起信访量增加,据统计,今年1-6月份近80人(含重访)到有关部门信访,由此增加了联合社工作量也影响改革大局。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社领导和有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疑虑。对个别职工从个人角度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建议他们走法律渠道诉讼解决。同时,根据现状,成立了信访接待小组,建立健全信访档案,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及时掌握。
2、做好改制后土地收储拆迁工作。企业改制后,土地收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收储、拆迁工作也是本社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主要按照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土地收储前有关资料的集上报拟职工搬迁等有关工作。目前,工作虽然告一段落,但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需要加强政策和理论的学习以便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3、做好企业改制后遗留问题的处理。企业改制后,企业机构已撤消,企业遗留不少问题需要处理,通过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反映为:改制职工户口迁移难;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生存认定渠道不畅等。对反映的这些意见和问题,不是本社有能力解决范围之事,需要协调有关部门才能解决。在未解决之前,本社有关科室主动说明原因并根据程序先于暂行办理,体现“以人为本”避免了矛盾冲突和激化。
4、做好联系村——青口镇梅溪村的调研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知民情、解民忧、为民办实事、海西求先行”活动的部署,我社积极响应,按照安排的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我社配合镇政府和村两委完成了3个项目改造任务,有关部门共投入资金8万元,改善了梅西村的生产生条件和生活环境。我社领导和有关人员慰问了该村的特困户,发放慰问金2400元,同时对该村建设提供3000元补助。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1)、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各项规定,将联合社的各项收入归入县财政专户。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审核、报销管理制度。(2)、进一步完善联合社议事制度。在企业改革改制、经营承包、厂房租赁、产权转让等集体资产管理,涉及联社机构改革、人事任免、考核考评等干部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提交社联席会议讨论,集体决定。(3)、社领导能以身作则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管理好自己的配偶、子女,管好本单位干部职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工作,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在全市集体工业经济系统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二届三次理事会全体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工作,安排2006年工作任务,表彰奖励2005年度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交流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强化联社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动员全市城镇集体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加快改革,争先发展,努力夺取2006年城镇集体工业经济的新胜利,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10*五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和科学制定、衔接启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城镇集体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全国总社、省联社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一争两转五突破”的工作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改革、结构调整、资产运营三个重点,保持了全市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提前两个月,实现利税、实现利润提前四个月完成年度目标,再创建市最好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省同行业前茅。
一、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目标再创新高。
2005年全市城镇集体工业(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同比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万元,年均递增率为××.*%。完成工业增加值××××*万元,同比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万元,年均递增××.*%。完成销售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万元,年均递增率为××.*%。实现利税总额××××*万元,同比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万元,年均递增率为××.*%。实现利润总额××××*万元,同比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万元,年均递增率为××*%。亏损企业*户,亏损额××万元,同比下降××.*%。
集体土地制研究论文
中国渐进转轨的相对成功是对西方产权理论的一个有力挑战,并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在比较中国和前苏联、东欧的改革时,人们注意到中国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比重很大,而后者的这些比重很小。这可能是造成转轨差别的重要原因(SachsandWoo,1994)。另外,中国农村部门中的乡镇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按西方产权理论它应很难发展(WeitzmanandXu,1994)。但事实是,它在改革中最有活力,并与农业共同成为中国80年代高增长的两大支柱。简言之,争论者们强调了中国较大的农村部门和乡镇企业在转轨中的重要作用。
但这些研究过多地重视了改革时期,忽视了改革前,似乎凡是旧体制的因素都肯定不会对转轨有积极作用。其实,所谓渐进转轨就是没有彻底迅速地抛弃旧体制的因素。那么它们在转轨中必然要发生作用,但人们本能地不去考虑它们是否会有积极作用。一个最基本却被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的耕地在改革前后都是集体所有的。这一土地制度正是以上被强调的两大因素的制度根基。如果土地在80年代初被私有化,今天不会有乡村集体企业。但这一制度的作用却从未被提及,更不用说被研究了。因此,中国渐进转轨的三大基本问题至今无答案。什么是联结改革前后发展模式的制度基础?什么是乡镇企业的制度根源?什么是中国渐进转轨的最终原因?本文尝试一揽子地解答它们。
经济史告诉我们,土地制度是任何农业社会的制度根基。如果对某一经济问题的解答追到了这个层次,就找到了根上。这一点对中国的经济转轨也不例外,因为土地制度在农业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是最为深远的。例如:土地曾是中国地主阶级权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武器正是其当时受亿万农民拥护的土地政策。它以后靠构筑集体土地制度和直接控制集体土地及其产出,能很快地建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东南亚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和价格的大幅起落,导致了泡沫经济在先,银行倒闭和金融危机随后。中国之所以未被卷入,其与周边国家不同的土地制度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正因为这一根基性因素被长期忽视,中国转轨中的一系列现象成为难以理解之谜。Oi(1992)发现乡村政府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她(1989)也曾强调它们在改革前作为国家人去掠夺农村集体组织的利益。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它们在短期内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对此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内因的解释。常与王(ChangandWang,1994)发现乡村企业的所有权在村民,控制权在乡村政府。这种两权分离非常象西方股份公司的体制,并使乡镇企业的机制效率非常高。但他们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集权和“设计”的结果。这种外因性的解释很牵强,并与改革中分权化的现实不符。DongandPutterman(1997)发现乡村集体企业不仅比国有工业,甚至比私人企业的效率还高。对此我们也缺乏内在机制的解释。
中国渐进转轨的一些宏观现象也是至今未破解的谜。诺顿(Naughton,1994)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不对称密切相关,它们有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的灵活机制。这也是一个外因性的分析,并且没回答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市场不对称的奇怪现象。Weitzman(1993)说中国转轨模式提倡竞争而非私有化,但他并没回答:为什么不私有化就能有竞争?
下面的章节就按逐个解答这些迷的顺序来安排。其逻辑关系是1-3节讨论微观问题,4-6节讨论宏观问题,第7节再回顾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乡镇企业和渐进转轨的大辩论。这里有三点需说明。第一,本文不采用西方文献用大量篇幅去证明一个简单现象或假设的方法,因为其内容建立在中国读者皆知的事实基础上。这样能以较少的篇幅容纳较多的信息。第二,本文的乡镇企业主要指乡村集体企业。第三,本文所谈的转轨主要指80年代。
加快珠海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村调研报告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会议的精神,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掌握我市西部斗门、金湾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尤其是贫困村集体经济情况,研究探索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办法,去年十月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素芝,市政府副秘书长邓群芳同志率领市委办、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市府办、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大农村委等部门的同志组成调研组,对斗门、金湾区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在万元以下的行政村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并考察学习了东莞市常平、塘厦镇和中山市长洲村等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验,提出了加快我市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统揽全局,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科技兴农,促进了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年收入元,比上年增长%,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市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非常薄弱。据统计,斗门、金湾条行政村集体资产总额亿元,平均每条村万元。年,村级集体纯收入万元,平均每条村万元。其中:年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村有条,占总数的%,—万元的村有条,占总数的%,万元以下的村有条,占总数的%。
二、西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年龄偏大,多在—岁间,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二是文化偏低,村两委干部高中水平以下的占%以上,文化素质较差,商品意识不强,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较低;三是缺乏有号召力、有魄力、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部分村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内耗严重,不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汽车工业产品符号演变研究
摘要:本文以研究红旗牌轿车的前期发展为例,从个体符号阶段与速度感知、集体符号阶段与国家进步象征、实际工具存在与普遍象征性的消解这三个视角中分析新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本土化的历程。并在新中国汽车工业产品集体符号阶段中,着重分析计划经济评价体系下的工业产品如何转变为时代符号,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产品的发展担负起正向的促进效用。
关键词:工业发展;本土化;时代符号;历史象征;社会进步
1汽车工业产品本土化历程中的观念演变
自20世纪汽车工业产品以舶来品的身份进入国人视野,在逐渐与本土交融期间,国人对汽车的认知和设计开发经历了漫长的演化与适应。人在面对汽车这一庞大、精密、新奇又颇显危险的新事物时,由认识汽车、理解汽车,直至使用并再造汽车,这样的技术吸收过程便是汽车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汽车对于使用者而言,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使用者个性甚至国家民族性格的呈现载体。而在20世纪汽车工业产品的首段本土化历程中,在信息传播和技术投入分布的过程中,国人的汽车认知观念大致经历了汽车作为“个体感知符号”“集体认知符号”和“实际使用工具的存在”三个阶段。
1.1个体符号阶段与速度感知
20世纪30年代前后,从国外引进中国的汽车开始由稀有权贵收藏逐渐转向百姓可触及的生活范畴。作为突破人力极限的机器性质的汽车,在进入百姓视野后,首先冲击了个体对“速度”与“时空”的感知。大量绘画作品中开始出现鲜明的汽车形象,在作为个体感知符号的阶段里,中国仅开始形成对汽车的认识、接受与使用能力,尚未具备任何汽车设计、开发和生产能力。汽车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尚未开始。
工业园区“中国梦”落实情况报告
一、县总工会在工业园区“中国梦”落实情况
县总工会在工业园区落实“中国梦的过程中,主要展开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组织学习十八大精神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工作会议,组织广大员工认真了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有关中国梦的论述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并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经历,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紧迫感,为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作出铺垫。
(二)明确落实岗位职责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教育学习,要求员工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并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明确为每个员工分配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固定其工作岗位,要求其讲究工作效果,按时正确、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做到日清月结,努力实现工作的高效和完美。并要具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使其承担自身的职责义务,为家乡发展建功立业。
工信委联社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机构变更:县手工业联社于1954年成立,经过多年的撤并,到1984年12月2日,与县二轻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96年10月县二轻局和县经济委员会合并,成立县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县手工业联社办公室(股级)。2002年12月,县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县外贸局、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合并,原手工业联社工作由综合管理股承办。2012年5月,撤销县经济贸易委员会,成立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全额拨款行政单位)原手工业联社工作仍由综合管理科承办。由于综合管理科是综合性管理部门,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尚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实行养老生活补助工作由人事劳资科办理。
2、机关人员情况:由于历史原因,原二轻局、手工业联社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机关行政、事业编制人员都混在一起,到现在仍存有3名事业在职人员,其社保、医保全部由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担。有8名退休人员,5名在社保发退休工资,3人在财政发退休工资。
二、2012年工作
2012年主要工作是根据赣轻字[2012]13号《关于对全省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尚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实行养老生活补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们按照文件,就围绕关于开展对我县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尚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实行养老生活补助,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经审查,全县已申报登记的2335人中,我县第一批申报了1447名手工业联社大集体企业尚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补助。经省审核已有1438人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第二批申报了706名(待批)。
三、几点体会
集体土地制研究论文
中国渐进转轨的相对成功是对西方产权理论的一个有力挑战,并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在比较中国和前苏联、东欧的改革时,人们注意到中国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比重很大,而后者的这些比重很小。这可能是造成转轨差别的重要原因(SachsandWoo,1994)。另外,中国农村部门中的乡镇企业产权界定不清,按西方产权理论它应很难发展(WeitzmanandXu,1994)。但事实是,它在改革中最有活力,并与农业共同成为中国80年代高增长的两大支柱。简言之,争论者们强调了中国较大的农村部门和乡镇企业在转轨中的重要作用。
但这些研究过多地重视了改革时期,忽视了改革前,似乎凡是旧体制的因素都肯定不会对转轨有积极作用。其实,所谓渐进转轨就是没有彻底迅速地抛弃旧体制的因素。那么它们在转轨中必然要发生作用,但人们本能地不去考虑它们是否会有积极作用。一个最基本却被忽视的事实是中国的耕地在改革前后都是集体所有的。这一土地制度正是以上被强调的两大因素的制度根基。如果土地在80年代初被私有化,今天不会有乡村集体企业。但这一制度的作用却从未被提及,更不用说被研究了。因此,中国渐进转轨的三大基本问题至今无答案。什么是联结改革前后发展模式的制度基础?什么是乡镇企业的制度根源?什么是中国渐进转轨的最终原因?本文尝试一揽子地解答它们。
经济史告诉我们,土地制度是任何农业社会的制度根基。如果对某一经济问题的解答追到了这个层次,就找到了根上。这一点对中国的经济转轨也不例外,因为土地制度在农业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是最为深远的。例如:土地曾是中国地主阶级权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武器正是其当时受亿万农民拥护的土地政策。它以后靠构筑集体土地制度和直接控制集体土地及其产出,能很快地建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近年来东南亚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和价格的大幅起落,导致了泡沫经济在先,银行倒闭和金融危机随后。中国之所以未被卷入,其与周边国家不同的土地制度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
正因为这一根基性因素被长期忽视,中国转轨中的一系列现象成为难以理解之谜。Oi(1992)发现乡村政府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她(1989)也曾强调它们在改革前作为国家人去掠夺农村集体组织的利益。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它们在短期内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呢?对此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内因的解释。常与王(ChangandWang,1994)发现乡村企业的所有权在村民,控制权在乡村政府。这种两权分离非常象西方股份公司的体制,并使乡镇企业的机制效率非常高。但他们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集权和“设计”的结果。这种外因性的解释很牵强,并与改革中分权化的现实不符。DongandPutterman(1997)发现乡村集体企业不仅比国有工业,甚至比私人企业的效率还高。对此我们也缺乏内在机制的解释。
中国渐进转轨的一些宏观现象也是至今未破解的谜。诺顿(Naughton,1994)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同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不对称密切相关,它们有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的灵活机制。这也是一个外因性的分析,并且没回答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市场不对称的奇怪现象。Weitzman(1993)说中国转轨模式提倡竞争而非私有化,但他并没回答:为什么不私有化就能有竞争?
下面的章节就按逐个解答这些迷的顺序来安排。其逻辑关系是1-3节讨论微观问题,4-6节讨论宏观问题,第7节再回顾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乡镇企业和渐进转轨的大辩论。这里有三点需说明。第一,本文不采用西方文献用大量篇幅去证明一个简单现象或假设的方法,因为其内容建立在中国读者皆知的事实基础上。这样能以较少的篇幅容纳较多的信息。第二,本文的乡镇企业主要指乡村集体企业。第三,本文所谈的转轨主要指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