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09:31: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寄宿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寄宿制视察情况汇报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最早提倡举办寄宿制学校以来,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深入,撤点并校的展开,寄宿制学校渐成农村义务教育的主流,办学条件与寄宿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第一轮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实施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探索经验,率先开展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工作。5月25日至27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对我市农村寄宿制建设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我市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试点正式启动。2012—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150万元,分别在特区乡小学、断丘田小学、县乡小学开展试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为:
(一)特区乡寄宿制小学:2012年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25万元,建设学生宿舍500平方米。该项目于年月动工建设,于2007年7月竣工,合同平价566元/平方米,实际建筑面456.6平方米,完成投资26.47万元。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二)县乡寄宿制小学:计划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580平方米,实际实施面积596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93平方米,学生食堂103平方米。投入市级教育附加费75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其中:2012年25万元,2008年50万元。由于建设用地是粮食公司仓库,在评估和划拨过程中,耽误较长时间。该项目于2009年4月才开工建设,基础开挖完成后,由于无施工用电而停工。目前,由县教育局出资购买变压器,待地电公司安装后即可施工,预计8月底竣工,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三)断丘田寄宿制小学:2008年投入市级教育费附加50万元(含设备资金4万元),建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总面积580平方米。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竣工,9月份可投入使用,可入住学生110人左右。
寄宿制优势提升自主论文
论文摘要:寄宿制学校在众多的学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欠佳,尤其在起始年级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j-.-I和空间优势,来提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众多班主任老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寄宿制学校自主学习养成教育
笔者所在的这所学校是一所全封闭全寄宿制中学,来自省内外的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学习。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回家一次,其余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十分充足的学习时间。在寄宿制学校,教室、校园、宿舍都是很好的学习场所,“学习化的生活”、“生活化的学习”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同时,班主任既要负责学生们的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在寄宿制这样一种全封闭的学习环境中,学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而这更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对于那些刚刚走进寄宿学习生活的学生们来讲,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往往也是他们所欠缺的。另外,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对教师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完善人格以及培养良好习惯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自主学习就得转变这种观点,使“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不只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尤其是在课程和教材的设计上,要突出“以学生为主”,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便于学生接受和自主学习。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比较多,自习时间十分充足。因此,在教师制订一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通过这些自由时间,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
办好寄宿制小学 促进新农村建设
办好寄宿制小学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于××区××镇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思考
××区××中心小学××*
××区××镇面积157平方公里,是××区面积的一半,人口近5万人。全镇现有中小学校24所、中小学生6592人,占人口13.2%。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6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教育强区的战略构想。如何实现区委的战略构想?笔者作为长期在基层小学工作的教师和人大代表,下面以××镇为例(该镇是××唯一的老区镇、典型的山区镇)谈谈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和集中办学的一些思考。
一、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必要性
1、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是顺应农村客观形势变化、满足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人口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一是农村人口结构上,随着计划生育效应的显现,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适龄儿童急剧减少。近5万人口的××镇2005年小学适龄儿童仅353人,2006年小学适龄儿童也仅390人(不含炼化一体化拆迁安置户子女),只相当于峰值期的37%,这一水平在今后一个时期将长期稳定。二是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负担不断减轻,农民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这些变化,亟需农村义务教育进行适应性转变。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通过集中优势资源,为农民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三是随着外出经商、务工的青壮年农民不断增加,其留在家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农村社会问题。目前,××镇农村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2116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803人,父母单方外出的1313人),留守子女的人数达到2000多人,农村学生二分之一强属“留守孩子”。而根据现在的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镇农村“留守子女”数量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持续增长。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青壮年农民安心外出经商务工,将对建设新农村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由于基础教育点多线长,政府投入有限,小学教育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多数农村小学举步维艰,设备极其缺乏。以计算机为例,××镇21所小学3956个学生,现有计算机230台,其中中心小学70台,村级小学160台,分布在6所小学,全镇生均只有0.058台。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使每一份有限的资源都用在教育的刀口上,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进而带动初中、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分析
摘要:教师的职业认同分为职业能力、职业意义、职业特征,以及对于领导、同事、学生、工作回报、工作条件的认同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笔者根据教育教学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式,可以明确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存在职业认同感较低、对学校的归属感偏弱的问题,影响学校教学与个人发展。本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的现状、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偏弱的成因、增强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增强教师归属感。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归属感;校园文化;经济补助;精神文化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的生活;重点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加强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升补助的标准,惠及更多乡村教师等。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基本待遇,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让培训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等。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乡村教师格外重视,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仍存在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较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的现状
首先,教师并未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与教育目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新上岗的乡村教师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方式,而不是将其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在入职之前并未真正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并未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意义。其次,教师角色与生活角色存在割裂的情况。我们常说做人做事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与知行合一,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参与者,更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严于律己,为学生作出良好的示范,但是在生活中却普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表现为不拘小节,日常生活中存在懒散等问题。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割裂感,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利于教师个人长远发展。再次,教师职业发展竞争性小与缺失归属感。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一般是在远离城市的乡镇和农村地区工作,相较于城市地区的教师,普遍缺少培训与提升的机会,不易接受或者不好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教师之间的竞争较小。最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普遍安于现状。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教学任务不太重,在教育教学方面很少有竞争的机会;通常学校提供食宿或者生活补助,生活压力普遍较小。在以上工作与生活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师也就没有动力在工作之余走出舒适区和学习新的技能。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归属感偏弱的成因
寄宿制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摘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不良卫生习惯有诸多因素,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校的管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寄宿制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索,以便更好地培养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键词:寄宿制;卫生习惯;养成
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特别重视对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由于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等方面的限制,许多离家较远的乡村孩子都必须集中在学校住宿就读,由于他们在家里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本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做表率,潜移默化增意识
在学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正确的、毋庸置疑的,是要坚决执行的。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从自我做起,从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意识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切实加强学生对卫生意识的提高。教师走进学校里,要养成见到纸屑垃圾就会捡拾的习惯,同时要求学生也要养成这样的卫生习惯,在老师以身作则的感召下学生就会自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时时处处要“律己”和“垂范”,不要做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不要做指手画脚的旁观者,而要建立伙伴关系,努力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让学生在教师的长期熏陶下影响他们的行为,让学生有一种进到校园就会产生精神抖擞的感觉。
二、规范制度抓落实,强化行为求训练
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探讨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最早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2004年我国公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为突破口,加强西部农村初中、小学建设”。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数字,2004-2007年间,中央财政已为此投入100亿元,建设学校7651所,惠及学生约200万人。10多年来,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得到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也暴露出来,特别在安全管理方面,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本课题就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情况
南昌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全县有学校306所,其中农村初中24所,小学258所,农村社会力量办学3所,农村学校占学校总数93%以上。近年来,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学校规模小,条件较差等原因,加之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城市转移,所以农村生源逐年减少。南昌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条件差,投入少,办学效益不理想,年轻老师很难留得住,城乡教学差距加大。为此南昌县委、县政府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开展农村寄宿制工程,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整合资源。自工程启动以来,南昌县财政分别对南新明德寄宿小学、泾口东风寄宿小学、幽兰渡头寄宿学校划拨建设资金,用于学校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附属设施。目前,3所学校都已完工,截止到2016年,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25所,在校学生数157990人,其中寄宿小学295人,初中11149人,高中6047人。农村寄宿学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调研了解,虽然我县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农村寄宿制学校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特别在安全管理方面。
二、南昌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未形成系统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学校作为学生求学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播文明的神圣使命,广大师生在校安全理应摆在重要位置。在我调研中发现,“安全”二字虽时时挂在校领导的口上,安全制度也在四周张贴,但在具体实行操作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如某中学的学生宿舍高楼层门窗未安装护栏,如学生打闹推搡,极易发生意外。还有的学校管理的制度看似严格,可管理人员思想松懈,具体执行的人员也不专业,特别是校园保安年龄也偏大,即起不到前期预防作用,在发生校园安全事故时又难以确保师生的安全。
寄宿制中学体育卫生现状及策略分析
1引言
总结适合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理论模式和实践依据。同时使教育主管部门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近期贵州省自治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的情况。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此对贵州省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为决策部门制定学校体育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2民族寄宿制中学体育卫生现状
2.1学校的体育卫生现状
中央7号文件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要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强调要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督与指导。”[1]这一文件精神充分说明国家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指明了的方向。而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民族寄宿制中学作为国家重点投入建设的项目学校,在贵州省的调查中发现学校的体育卫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个自治县的民族寄宿制中学都实行每周两次大扫除。(2)学校厕所的清理有一半的学校是天天进行冲洗,保证了厕所的清洁。(3)所有学校都建有标准的水泥地面的篮球场。(4)所有的学校都有专门管理体育卫生的领导部门和机构。(5)学校的教室、寝室、食堂等卫生得到改善。(6)部分的学校建有专供学生用的洗澡间等。在上述所列项目中有的学校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要求,但是学校的相关体育卫生的机构和制度等都展处于积极的建设中。使其往良性的方向发。这一成效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扶持和学校领导部门的积极工作。但是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和引起重视的体育卫生问题。
2.2学校的体育卫生管理机构组成及分析
农村寄宿制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四川省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课题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已经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即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但是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农村寄宿制学校无法实现以上目标。文章以“四川省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课题组的更深入调查研究为基础,力求探讨出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教育;师资
中国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仅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的老师还扮演着家长的角色,照顾孩子的生活,进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得到了不少非留守孩子家长的认同,认为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常规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能实现这个目标的师资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批好老师就是一所好学校。不少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研究中,都提到了师资力量的问题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寄宿制学校中师资力量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存在何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师资对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性
(一)学校的日常教学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学生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程中分别列前3位的都是数学、英语、语文。观察其原因,发现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授课水平与态度有关(见表1)。
寄宿制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农村学校寄宿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陋习不改。首先,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都来自农村,其品行大多比较敦厚老实,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够严格,对子女提出的各种正当与不正当的要求都会满足或迁就。其次,农村家长因文化水平低的原因,教育子女的方式简单,与子女缺乏交流与沟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子女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打骂,导致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课、旷课现象。再次,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民主观念,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家长奉行的“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思想灌输给孩子,使孩子也认为同学间一有矛盾,就用拳头说话,行为极为蛮横、粗鲁。加之个别家庭环境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离异家庭,“隔代监护”家庭,“留守孩子”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矛盾家庭等,造成了孩子固执多疑、孤僻粗暴、情绪不稳等状况,上网打游戏、聊天,抽烟、喝酒、赌博、打架等恶习就随之而来了。
2.任性孤傲、自私自利。这类寄宿生的父母多数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缺乏温暖,这类孩子对家庭、社会怀有不满之心,父母的打骂使他们麻木,老师的苦口婆心左耳进右耳出,他们很难与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苦闷、孤单失群、嫉妒心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加之祖父母一代的宠爱,滋长了这类学生的心理疾病。
3.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由于学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个别教师又缺乏应有的耐心、做事推诿、摆老资格,班主任关心不够等,导致一些寄宿生纪律散漫、学生之间互相偷盗,导致他们从学习的困难生演变成为学习的落后者,时间一长,他们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为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他们不敢也不愿与同学交往,以至于逐渐对他人、对集体失去信心,在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的诱惑面前无法控制自己,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所谓“坏学生”。
二、农村学校寄宿生德育教育的管理对策
1.深入学生寝室,坚信爱能改变一切。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爱学生,不仅爱他们的聪明懂事,关键是理解和宽容,尊重和信任。农村学校寄宿生小小年纪就远离父母亲人,每个星期只能回去一次,冷了、热了、饿了、病了,受人欺负了,他们都希望有人乐意听他们说说,有人来关心和过问。寄宿制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育人者、服务者、管理者三重角色的统一,是教师、保姆和父母三重身份的叠加,三者缺一不可。
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对城乡接合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学生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着手研究,针对问题提出学生住宿管理对策,旨在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寄宿制;学校;住宿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居住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虽然人们生活有很大改善,但文化水平很难跟随上展步伐,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上寄宿制学校,学校在学生住宿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管理问题,加强城乡接合部地区学生教育管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城乡接合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接合部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学生宿舍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由于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不同,很多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老人帮忙代管孩子。虽然,可以解决孩子温饱问题,但是对于孩子健康成长以及人格养成都有很大影响,孩子内心感到空虚,无法感受到家庭温暖,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叛逆心理较强。其次,一些学生成长于离异家庭中,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着很大痛苦,家长忙于自己的生活,对孩子的照看管理较少,导致孩子内心冷漠。再次,一些家长文化水平有限,自我文化修养不高,缺少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虚度时光,对孩子管教较少,导致孩子不受管束。除此之外,一些家长教育意识淡薄,片面地认为孩子教育和学习使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寄宿制学校,所有的教育管理都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于孩子成长并没有付出耐心和关心。很多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学生性格内向,行为不受管制,天不怕地不怕,在遇到问题时,不想着如何解决,而是破罐子破摔,这为学生宿舍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学生宿舍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城乡接合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