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08:02: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计算机审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怎样推动计算机审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正受到强力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加快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的创新,如何加快审计队伍的技能转型和素质提升,如何使信息技术真正在促进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审计人员当前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计算机审计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快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计算机已势在必行。
(一)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审计事业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技术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李金华审计长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就要把信息化建设,把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看成是我们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首先,计算机审计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社会经济各方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综合和分析,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国家审计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
(三)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此外,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建设性作用。
浅谈计算机审计质量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审计的工作由传统的手工审计转向互联互通的网络审计,因而审计系统软件由此诞生,早起的审计软件只能检查会计报表中的差错,并提供相应的财务审计工作,随着审计系统的升级,一些审计软件开始有了更为健全的功能,为了适应更复杂的审计工作,审计部门还需对其系统进行调整,以信息化为着眼点,全面改善审计软件,使得审计工作安全高效。
一、计算机审计在政府投资中的应用现状
为了随意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我国审计部门已经构建了一套由局域网、区域网和因特网相互独立的系统,各个网络在实际工作之中可以相互协调。而由于审计工作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审计软件的开发由此出现了一定的瓶颈,随着审计工作多年来汲取的经验,国家也规定了相关准则对各个系统的开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了规范,使得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也有了标准的工作原则,审计工作的不确定性也变得相对较低,相关软件的开发进程也得到加快。19世纪90年代,我国的审计署了《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独立审计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等相关规章制度,初步建立起了政府等机关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审计的规范。2001年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各个系统和工作人员在计算机审计中的义务进行了规定。同时,计算机审计的中级考试、“金审工程”、AO认证等项目的陆续开展,使得计算机审计工作在政府投资中项目的进一步普及。我国审计系统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二、政府投资审计中计算机审计制约因素
(一)基层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够。部分政府基层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积极性不足。部分政府基层审计部门工作人员仍认为计算机审计只是辅助审计,仍认为传统审计才是主流。这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对计算机审计取代传统审计做好准备,没有推进计算机审计取代传统审计的动力和信心。(二)计算机审计人才缺乏。计算机人才缺乏的有几个原因。一是计算机审计对人才的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计算机审计相对传统审计来讲更为复杂,需要将审计知识同计算机应用结合起来,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门类。但是我国真正具有这些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是非常紧缺的。(三)审计的法规和准则不完善。计算机审计工作必须依法开展,但是我国法律在计算机审计这一块的规定还比较滞后。在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这块的法律法规还存在比较大的漏洞,甚至一些方面还处于几乎空白的状态。这一问题使得计算机审计工作无法按照规定的法律法规实行,为计算机审计的依法开展带来了很大问题。(四)审计软件的实用性不强。从市场上的运用的软件来看,计算机审计可以使用的软件种类已经十分丰富,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这些软件中的大部分存在着实际性操作不强,功能单一、广告泛滥等问题。开发的审计软件不在少数,然而被应用到一线操作中的审计软件并不多,并且被使用的软件其兼容性较差,使用起来体验较差、作用差强人意。
三、政府投资审计中计算机审计建设对策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地税审计中的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同级预算执行审计中,我们针对地税部门不断升级更新的地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没有地税通用审计软件的情况下,成功运用SQLserver、Access、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全市地税系统数据库进行了数据处理,为系统地编制和分析税收申报、征管、入库、欠税、漏征、漏管等情况奠定了基础。
一、通过现场连接,建立审计基础数据库
审计人员在对地税征管平台有一个基本了解的前提下,现场登录“山东地税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获取了“基本信息库”、“征收库”、“申报库”、“登记库”及“票证库”等基础数据库,然后存储到审计人员的移动硬盘,利用SQLserver或Access软件将数据库表导入Access数据库中,初步建立起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作环境。随后,审计人员对获取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测试,将拷贝的地税数据与地税会计统报表、金库报表分别验证一致后,依托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处理成果共享,再根据审计分工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甄别,确定审计重点,从而加快了审计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传递速度,实现了与地税征收、管理、申报、登记等主体业务的全流程贯通和融合。
二、围绕审计重点,搞好数据整理分析
一是对纳税人已缴入库税款的详细数据库,采用数据筛选、分类汇总、数据关联查询、分析、对比等辅助审计方法,对所有纳税人的已入库税款分税种汇总、排序,取得全部纳税人缴纳各项税款的详细资料。二是通过对欠税原始数据库进行欠税时期筛选、数据透视分税种汇总、数据关联查询等数据处理,分清欠税期限,摸清欠税规模,全面掌握地税部门陈欠、新欠税收的增减变化趋势。三是通过取得的纳税人纳税详细资料,对税源大户进行重点抽样检查,与纳税信息进行对比,找出税收增减变动的原因,针对税款整数入库现象及对流转税和城建税的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比率,确定疑点纳税户,再手工查阅征管资料,掌握其应缴各项税额,对照已入库税额,发现少征漏征税款问题,进而审查地税部门是否征收预交税、重复税和人情税、过头税等问题。四是针对近几年各地相继出台“引税”政策、相互挖挤税源、侵占其他区域税收的问题,通过入库税票数据库,对特殊单位代码进行分析和筛选,查出未在征收税务机关登记而在其区域纳税的情况,掌握挖挤侵占其他区域税收的审计线索,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五是通过对入库日期超过限缴日期的纳税记录的分析处理,掌握延压企业税收的规模、各税种情况,查出地税部门延期积压当期税款和人为调节税收的问题。
三、抓住审计重点,开展辅助审计
计算机审计原理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论述了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法,分析了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计算机审计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各个行业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它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作为监督的重点。它是根据各个行业的法规和制度,兼顾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特点,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计算机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效益性、安全性、正确性以及参与各个行业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核、鉴证、评价、监督、协调,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
1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是审计人员深入基层行业单位或计算机中心机房现场实际观察业务操作程序,以核实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一种审计方法。
(2)顺查法。它是按照记帐程序,从原始凭证开始到帐表输出为止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按照业务发生的实际流程、记帐程序顺序地仔细进行核对,便于检查错误。在各个行业计算机会计、资金、融资、管理临柜应用系统中,这种方法是一种日常使用的普遍方法。
基层审计计算机论文
一、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审计把大量的电子信息输入数据库系统,然后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进行自动筛选、分析、查询等功能,将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使审计思路清晰可靠,突出重点,全面反映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的线索,节约了时间、人力、使有限的审计资源更好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大地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适应财务环境的要求
随着电子化财务时代的来临,被审计单位财务处理、财务电算化日益普及,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以电子账为主的财务环境。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使企业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则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同时使企业内部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外部网(Extranet)使企业对外有选择地对合作者开放或提供有选择的服务,使信息共享。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的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
(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内部审计论文
【摘要】计算机在审计领域应用较为广泛,辅助审计的计算机技术也多种多样。但是计算机审计的性质和目的以及范围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由于计算机审计的涵盖性较为广泛,很难将计算机审计和人工审计进行分割开来。因此,计算机的辅助审计不可能独立于人工审计,不可能独立于审计人员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本文将从审计人员的角度对计算机审计进行明确的界定,提出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条件下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与分工的问题,并且阐述了进行协调的工作原则与协调的内容等相关联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协调与分工
一、何为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的出现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浪潮一块到来的。在审计工作中,对于数据的处理采取电算化的方式是计算机审计最早的应用。它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计算机是辅助的审计工具;二是审计的系统由人工审计系统改变为了计算机辅助的审计系统,这实质上是一种自动化的系统审计的过程。是对存储有财务会计信息等数据载体进行的可靠性分析。在目前来看,计算机审计主要有这几种:内部控制审计,系统控制审计,外部控制的审计,以及对于数据信息的审计等。计算机审计技术在方法技术上与人工审计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就本质意义上来讲,它们两者在审计的目的和性质上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因此我们说计算机审计和人工审计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现在有人会猜测,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最终计算机审计会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管理中分割开,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从审计的范围来看,计算机审计的内容与范围正在发生改变。依照这样的趋势,计算机审计极有可能会独立于传统的财务审计之外。但是,从大的范围上来讲,计算机审计在审计主体上,还只是审计的一种辅助的手段,其不可能独立于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而自己独立运作。从另一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很难真正把计算机审计和人工审计真正意义上剥离开来,这种工具往往和自身被审计的业务进行结合,很难单纯来讲属于哪一种具体的审计业务。这样来讲,计算机审计必然也会存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分工与协作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审计人员应该更加重视这类课题的研究。
二、计算机审计中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分工进行协作的原则
计算机审计在审计范围上比人工审计要大的多。这种系统最后输出的正确性其实取决于人与机器的协调配合。因此,进行审计时还要特别对审计所用计算机的各种系统和审计程序与文件进行详细的审查,并且还要对计算机使用人员的配置进行审查。由于计算机审计的特殊性,前期犯的小错误会在审计的后期被放大,因此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时必须要进行事前的审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建立信息管理模式,都必须要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进行有效的结合,坚特规范性审计和效益型审计同等重要的原则。
论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审计
中注协在1999年7月1日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这个准则是针对审计客户使用财务软件对审计的具体目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所产生的影响的问题。在企业日益发展,交易日益扩大和复杂的情况下,传统的手工审计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的审计的需要,此文意在为事务所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会计电算化所出现问题方面提供一些思路。
一、微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微机可以在以下方面帮助注册会计师审计:
l描绘客户系统的流程图,有专门的流程图软件可以使用。
2.估计审计风险。
3准备审计程序。
商业银行运用计算机审计探索
摘要:由于金融企业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金融审计必须运用计算机审计,结合商业银行审计中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实例,对计算机审计的必然性、审计方式和审计内容改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
审计署从1998年开始明确信息化建设,到2002年5月“金审工程”正式启动作为标志审计信息化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在金融审计领域,由于金融企业实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数据复杂、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金融审计必须运用信息化审计技术,即运用计算机审计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创造审计信息化的新模式。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对商业银行审计中运用计算机审计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金融审计必须开展计算机审计
金融企业业务量大、数据量大、贷款档案和会计凭证多,在传统的手工审计下,只能根据报表、明细帐、内外审计报告等有关资料进行经验分析,确定抽查的重点和对象,这种方式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难以全面性反映问题,但若采用详查方式人力物力又难以组织和实施。计算机审计的开展,使金融审计人员能够从大量原始、繁琐的数据和枯燥、重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运用计算机知识从容的提取、分析和判断被审计单位海量的财务、业务信息,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2审计方法的改变决定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变化
计算机审计风险成因研究论文
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一方面由于系统本身的无意差错少、会计信息的查询轻易等,避免了会计人员因笔误或汇总错误而出现的各种核算错误,减少了审计人员复核的工作量,使审计人员快速地收集资料和获取证据,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计算机审计的风险。据美国向兰特·艾伦的调查,在158起计算机舞弊案中,由审计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发现的不足半数,计算机审计风险可见一斑。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l、审计线索的缺乏性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在计算机内运行,所需的审计线索除少数部分打印出来以外,绝大部分是审计人员不能直接看见的。虽然,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仍然保留一部分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但这些有限的审计线索,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和手工系统情况下有很大不同。另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审计线索极易被销毁或修改,但又无明显痕迹,使审计发现错误的机会减少,难度增大。
2、审计内容、范围的广泛性
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中,除了手工审计的内容外,还必须兼顾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两个方面,包括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审查、系统应用程序的审查,如审查系统应用程序的处理功能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财经法纪的规定、能否正确完成各项业务的处理、程序控制是否恰当有效等。另外,除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进行事后审计、监督其合法性和正确性外,还提倡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审计人员要对系统的开发进行事前和事中审计。审计内容、范围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现有很多审计人员并不具备,计算机审计风险也不可避免。
计算机审计发展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审计的产生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审计发展思路
一、计算机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的产物
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立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必由之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审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尤其突出。实施了会计电算化,审计线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中断甚至消失。其次是对审计内容的影响。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再次是对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必须采用新的审计技术方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最后是对审计人员的影响。计算机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有关的政策、法令依据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
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必然影响审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传统的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发展需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
二、制约计算机审计发展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