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06:51: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计算机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计算机产业

计算机产业领域发展论文

[摘要]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变小,性能、速度却在不断提高。人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科学家们一刻也没有停止研究更好、更快、功能更强的计算机。伴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广阔。文中就计算机产业发展中几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做以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企业计算、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产业嵌入式系统企业计算人工智能

一、企业计算的发展状况

1.企业计算的含义

企业计算(EnterpriseComputing)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系统,如ERP软件(企业资源规划)、CRM软件(客户关系管理)、SCM软件(供应链管理、即物流软件),银行证券软件,财务软件,电子商务/政务(包括各种网站),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企业计算的发展

查看全文

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研讨论文

摘要:现代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惊人,计算机产业经历了从以硬件为中心向以软件为中心、再到信息(网络应用)为中心转移的发展过程,发展日新月异。着重阐述了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和如何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产业;硬件;软件;网络

人类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遍布全球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以极快的速度获取大量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经济网络化与一体化成为时代特征。在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史上,计算机的问世与计算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普及应用可称作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以其神奇的威力,使这个世界发生着巨变。

1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概况

计算机产业是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受科技影响变动较大的一种产业。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于美国开始,人类社会自此进入了以计算机的开发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时代。计算机从发明到现在仅仅60余年的时间,经历了大型电脑,迷你型电脑,个人电脑和网络系统电脑四个发展阶段。仅从计算机芯片的技术发展速度就可以反映出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产品研制到形成批量生产,4K存储器用了35年,16K用了33年,64K用了2年,256K和1M(1兆位)各用了3年。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微处理器芯片,微型计算机诞生;80年代,微型计算机生产的工业标准化平台产生,有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从而导致全球计算机产业二十几年来的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功能和应用范围上也从最初的数据计算和处理,扩展到办公事务处理和工业控制以及数据库、网络、图形处理等方面。

美国是世界上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极其重视。1992年美国率先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投入巨资,从而把全球计算机技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阶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带进空前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时期。

查看全文

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1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状况

1.1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市场的高速成长及其结构特点

1)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销售额从1990年的39.9亿元上升到1997年的约1300亿元,8年市场销售额规模增长30多倍,年增长率90年代以后一般高于40%。中国计算机市场以硬件为主,到1997年硬件销售额仍占计算机市场的80%,软件、服务业的规模份额分别只有8.7%和11.3%。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硬件为主的结构基本未变,这说明中国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还与中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较差有关。

2)中国的硬件市场以计算机主机,特别是微机为主,外部设备比例较高。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中国1997年硬件市场各类产品的份额为:计算机整机43%,外部设备26%,耗材和零配件17%,应用产品10%,网络产品4%;计算机整机的主体是微机。1997年微机的销售额达415亿元,占硬件的比例高达39.9%,估计微机约占中国计算机整机市场的份额接近90%。微机市场的高份额源于90年代以来中国微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如表3所示,整个“七五”期间中国仅销了37万台微机,1991年销1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销售额达415亿元,1992年以来销售额年增长率一般大于60%。

查看全文

美国政府在计算机的作用及其启示论文

内容提要:计算机产业是一个收益丰厚,而且高度竞争的产业,但是美国政府大力资助计算机产业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政府在计算机产业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对我国政府如何支持产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借鉴。

关键词:

美国的计算机产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政府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对计算机产业的支持之所以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关键是政府职能明确,不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支持方向,改进资助体系和管理。总结美国联邦政府支持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政府一直是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支持者。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1976-1995年间,联邦政府对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由1.8亿美元增加到9.6亿美元,增长了5倍。其中,基础研究投入由6500万美元增加到2.65亿美元;应用研究投入由1.16亿美元增加到7亿美元。联邦政府资助中约35-45%投向大学,其余55-65%投向政府实验室和产业界;政府基础研究资金的70%投向大学。联邦政府还对其他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研究给予资助。联邦政府对与计算机研究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电子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由1972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7亿美元,占联邦总投入的比重由5%增至7%。

联邦政府从其职能出发决定资助方向,政府资金主要投向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计算机技术发展启示论文

美国的计算机产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政府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对计算机产业的支持

之所以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关键是政府职能明确,不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支持方向,改进资助体系和管理。总结美国联邦政府支持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政府一直是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支持者。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1976-1995年间,联邦政府对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由1.8亿美元增加到9.6亿美元,增长了5倍。其中,基础研究投入由6500万美元增加到2.65亿美元;应用研究投入由1.16亿美元增加到7亿美元。联邦政府资助中约35-45%投向大学,其余55-65%投向政府实验室和产业界;政府基础研究资金的70%投向大学。联邦政府还对其他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研究给予资助。联邦政府对与计算机研究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电子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由1972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7亿美元,占联邦总投入的比重由5%增至7%。

联邦政府从其职能出发决定资助方向,政府资金主要投向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支持长期的基础性研究

查看全文

美国政府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启示

内容提要:计算机产业是一个收益丰厚,而且高度竞争的产业,但是美国政府大力资助计算机产业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政府在计算机产业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对我国政府如何支持产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借鉴。

关键词:

美国的计算机产业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政府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对计算机产业的支持

之所以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关键是政府职能明确,不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支持方向,改进资助体系和管理。总结美国联邦政府支持计算机技术研究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产业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政府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政府一直是计算机技术的强有力支持者。按1995年不变价计算,1976-1995年间,联邦政府对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由1.8亿美元增加到9.6亿美元,增长了5倍。其中,基础研究投入由6500万美元增加到2.65亿美元;应用研究投入由1.16亿美元增加到7亿美元。联邦政府资助中约35-45%投向大学,其余55-65%投向政府实验室和产业界;政府基础研究资金的70%投向大学。联邦政府还对其他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研究给予资助。联邦政府对与计算机研究相关的其他技术和电子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由1972年的不到10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7亿美元,占联邦总投入的比重由5%增至7%。

查看全文

高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出现了滞销的现象,甚至在就业市场上被亮起了“红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模式阻碍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而这种教育模式也制约了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首要目标。为此,本文将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迫切需要具有丰富知识、先进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然而从相关的人才需求走势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都出现了滞销的现象,甚至在就业市场上被亮起了红灯,可见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导致我国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就业。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特别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要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都是以90后为主,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接触过很多新鲜事物,或多或少都会具备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即使学生具备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灵感,但是其实践创新的能力并不强,加上受到高职院校目前的软硬件设施有限的影响,让很多学生的创新灵感都难以得到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这是不符合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另外,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在对计算机作品的设计上都具有创新性,但是很多方案都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积累不足以及实践机会少所导致的。(二)师资力量不足。高职计算机专业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这样才能够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计算机人才。然而,在目前的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中可以看到,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甚至还有的计算机教室并非是计算机专业出身,这样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还会让学生失去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更别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另外,有的计算机教学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学习,与社会和时代脱节,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三)教学理念落后。很多高职院校到现在都还没有对计算机专业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还使用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抵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会让他们失去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被就业市场亮起红灯的主要原因。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查看全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研究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本科院校在展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时,应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关注产业发展与趋势,实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评价,逐步向“内涵发展”转型。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策略;研究

计算机相关专业是当前本科院校的热门专业,但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计算机专业设立于1956年,率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开始招生,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将计算机确立为专业类学科,并设置了基本专业与特设专业,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其中[1]。经过多年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呈现出外延发展特征,如今正朝着高质量的内涵阶段发展,新工科建设为这一专业的内涵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一)“同质化”现象普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几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设置了这个专业,但各个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机制上,并没有什么差别,“同质化”现象严重。现如今,大部分本科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都借鉴或者套用了重点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体系上,大致相同,部分内容可能有所改变,或者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整体上并没有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特征。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不一,各个地方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无法适应当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而且,时代在发展,虽然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持续进行,但是与发展迅速的信息化技术相比,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这导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二)工程实践教学缺乏。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通常会将实际案例纳入教学范畴,但受到教学时间限制,案例是局部的,不是完整的“工程”项目,这样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遇到实际的项目问题时,无法准确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不少本科院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时,学校本身没有完善的实训基地,过分依赖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培训机构,也就是说,学校在实践教学中的影响力较低,无法跟随着新工科的建设转变教学理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向“内涵发展”转型。(三)轻理论,重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提升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本科院校在专业教育中,侧重于职业技术教育,但是却忽略了理论知识教学,导致学生学科理论基础不扎实。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院校相同,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职业院校毕业生没有太大的区别,使得本科毕业生失去了应有的竞争优势。本科院校是为社会输送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领域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基地,所培养出的学生,除了过硬的技术素养、应用能力外,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部分地方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职业技术的培养[2]。

二、“新工科”背景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转型策略

查看全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中国计算机业的企业和政策

内容提要:中国计算机企业90年代以来迅速增加,已从80年代的以国有和集体企业为主转为以外资企业为主。成长迅速的中国民族品牌企业多为80年代以后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型的企业,靠少数产品起家,正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司组织结构不断变化并日益规范化。8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对产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目前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

一、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情况

1.企业数量、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如果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见电子部经济运行及体制司编《第三次电子工业普查论文集》第95页)。1995年以后中国计算机企业迅速增加,仅广东东莞就有600多家台资PC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1998年下半年数)。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一些优秀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外商的进入联系在一起的。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表1反映计算机业(整机和外设)1980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5年其份额已降至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例仅有7.2%,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84.9%。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30.6%,港澳台占27.3%,外国资本占37.5%;此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例高达56.2%,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中港澳台占36.2%,外国资本仅占23.2%。表2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查看全文

计算机业的企业和政策透析

内容提要:中国计算机企业90年代以来迅速增加,已从80年代的以国有和集体企业为主转为以外资企业为主。成长迅速的中国民族品牌企业多为80年代以后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型的企业,靠少数产品起家,正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司组织结构不断变化并日益规范化。8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对产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目前仍然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

一、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情况

1.企业数量、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如果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见电子部经济运行及体制司编《第三次电子工业普查论文集》第95页)。1995年以后中国计算机企业迅速增加,仅广东东莞就有600多家台资PC机及相关产品的企业(1998年下半年数)。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一些优秀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外商的进入联系在一起的。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表1反映计算机业(整机和外设)1980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5年其份额已降至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例仅有7.2%,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84.9%。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30.6%,港澳台占27.3%,外国资本占37.5%;此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例高达56.2%,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中港澳台占36.2%,外国资本仅占23.2%。表2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