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04:39: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技术特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技术特色

当归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

农业气象服务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北部,N28°36'~29°13',E107°21'~107°51',地处贵州高原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和东南分别向芙蓉江河谷倾斜,西北部和东北部略高于东南部和南部[1]。自2005年以来,道真县烤烟种植面积均在66km2左右,烤烟生产专业村组及烤烟种植大户快速增加,随着烤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烟叶品质不断提升,道真县烤烟赢得了“中国烤烟看贵州、贵州烤烟看道真”的美誉,清香型烟叶收到国内外卷烟厂的普遍青睐。在道真县大面积种植烤烟的背景下,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在保证烤烟生长条件的情况下,部分种植大户进行了多种烤烟套种模式尝试,本文就烤烟套种当归模式作以下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分析。文中所用观测数据按来源于道真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7年的观测资料及与园区距离约5km的花园区域站的观测数据。

1农业气象指标

1.1烤烟适宜气象条件。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在吴进忠[2]等人《道真县烤烟种植的气候划分》研究中,烟草植株对气温的要求前期低、后期高,生长最快的温度为31℃,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烤烟大田生长期要求月平均降水量在100~130mm,移栽期土壤湿润有利于还苗;生根期要适度干旱;旺长期要求月降水量在100mm左右为宜;烤烟生长前期对水的需求较大,中期达到最高,后期减少;烟草在生长发育时需要充足而温和的日光照射(光照时间在每天8~10h较为适宜),特别是在到达成熟期后,要有足够的光照条件才能提升烟草的品质。1.2当归适宜气象条件。当归药材栽培一般需要3a,第1年为苗期、第2年为成药期,第3年为结籽期。前2a为营养生长阶段,第3年为生殖生长阶段。一般在第1年的6月上旬、中旬进行夏季育苗,让幼苗作为种苗生长2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次年定植,进行移栽用来延长生长期。第2年的当归能耐高温,8月以前生长缓慢,9月后当日平均气温降至8~13℃时地面部分开始停滞生长,而根部则开始快速生长,生长时不抽薹则可在秋季收获根部入药;第3年5月下旬开始抽薹现蕾,6月上旬—7月下旬开花结果。当归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在海拔1500~3000m左右均可栽培。最佳适宜生长温度在20~22℃;当归对土壤水份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土壤含水量在20~40%之间较为适宜,充沛的降雨是当归高产的条件之一。幼苗期要求有充足的雨水,生长的第2年较耐旱,雨水太少会使抽薹率增加,雨水太多则易积水;当归为喜光作物,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能快速生长,而当光照不足时会影响产量。1.3园区气候条件。在烤烟育苗期(2—5月),日平均气温13.5℃,2—3月平均降水量在20~40mm之间,4—5月平均降水量在100mm以上,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5%~84%之间,日照30~106h之间,苗期>8℃的活动积温为400~600℃,苗期光照充足,有利于烤烟幼苗生长,现在普遍采用大棚育苗,水份条件可不考虑;烤烟移栽期(4月下旬—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16℃,平均降水量126mm,月平均相对湿度65%~79%,土壤墒情在20%~40%之间,日照约95h。这段时间温度稳定,雨水适量,光照充足,适宜进行烤烟幼苗的移栽以及第2年的当归的移栽;烤烟成活期(5月中旬—下旬),此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日照在40~150h之间,平均年降水量150mm。日照较为充足,能够保证烟苗成活;第1年的当归幼苗在盖草遮阳的情况下能正常生长;到了6月上旬—下旬,烤烟生长期为团棵期,此时第1年的当归也进入了夏育苗阶段,日平均气温在18~22℃,月平均降水174mm,日照99.8h,适宜烤烟生长、当归幼苗发芽。烤烟现蕾期(7月下旬—8月上旬),日平均气温23~26℃,平均降水量这段时间内要求温度在20℃以上,既能保证烟叶的品质,又能使当归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烤烟的生长前期对水的需求较大,而生长中期又需要适度干旱,而恰好当归在第1年育苗时不需要太多的水份,而在第2年移栽后能够较为耐旱,耐受强光。烤烟的植株较高,能使当归在生长期间避免受到夏季强烈阳光的照射,避免因日照过强而导致产量减少。因此,在保证烤烟生长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将烤烟与当归进行套种,以此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道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平均最高气温20.3℃,平均最低气温12.7℃,降雨量1032.1mm,日照时数1009.9h,4月上旬开始稳定通过10℃,园区活动积温>3300℃。烤烟套种当归种植示范基地位于隆兴镇浣溪村,海拔高度在1248~2352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9~13℃之间。园区温度适宜、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和,降水充足,及气候条件有利于烤烟、当归的生长。1.4不利气象条件。烤烟、当归在生长期间,由于天气原因,植株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从而造成减产或绝收。园区内影响套种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倒春寒、霜冻、旱害、暴雨洪涝天气和天气影响而产生的病害。1.4.1倒春寒倒春寒是初春时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现象,倒春寒天气过程中,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而造成气温快速下降,将会使烤烟幼苗持续受冻害。道真地区的倒春寒天气一般发生在2中下旬—4月之间。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过去36a中,“倒春寒”天气出现时间最长的为1998年3月9日至月末,强度最强的为1992年,强度最弱的为1986年。共出现倒春寒天气过程14次,平均每2.5年发生1次;1a中出现倒春寒天气过程次数为1~2次,只有1988年出现了2次,其余为1次。有7次出现在3月下旬,有2次发生在4月上旬,4月中下旬则普遍没有出现倒春寒天气。1.4.2霜冻作物的新芽最易遭受霜冻和冻害的影响,会使植株长势萎靡,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在过去36a里,无霜期在260~320d之间,但每年都有霜冻产生,平均每年出现11.6次,主要发生在1—3月和11—12月。1992年初霜早,霜日多。应该注意的是,由于烤烟育苗主要在大棚中进行,受霜冻的影响不严重,而第2年的当归此时处于苗期至移栽期之间,且育苗区海拔较高,更易受到霜冻的影响。1.4.3旱害由统计结果来看,道真地区春旱一般不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7—8月,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晴热少雨天气引起的。36a以来,出现伏旱的次数在10次以上,而发生在1990年7月上旬—9月中旬的大旱尤为严重,致使地势高处作物大幅减产。此外,干旱天气在近20a来呈现越来越频繁的趋势。1.4.4暴雨洪涝天气受暴雨洪涝天气影响,将会导致套种区域积水,使土壤湿度过大,不利于当归的生长。而此时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更易使病害入侵套种作物,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通过统计:36a中,平均每年出现2.4次大于等于50mm的降雨,最长连续降水量为125.4mm,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4d。其中1996—1997年的2a中发生的暴雨强度较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1.4.5由天气影响而产生的病害经过调查,在园区套种作物会发生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症、根腐病。白粉病:烟草白粉病由寄生菌引起,发病时叶片上会出现黄褐色的斑,随后叶片上会蒙上一层白色的粉,叶片慢慢变黄,逐渐干枯死亡;当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发病后叶面会有灰白色的粉状病症,后期变黑,直至全株枯死。根腐病:烟草根黑腐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至现蕾期,影响根部发育较重,使植株矮化,根部变黑腐烂;当归在发育期都可能受到根腐病的影响,发病期间叶片枯黄,植株枯萎,根部变色,后腐烂,最终整株枯萎死亡。

2烤烟当归套种农业气象服务研究

在进行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时,要明确重点服务对象。对烤烟当归套种模式的种植户信息要及时收集更新,与园区技术人员建立互动关系,并通过不定期走访、电话联系、微信群等方式建立起“直通式”服。深入了解套种作物的生长习性、种植户的服务需求,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现有观测预警技术及设备,下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套种作物作出具有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将服务产品通过多种渠道(手机短信、微信群、LED显示屏等方式),争取将服务覆盖95%重点服务对象,尽力扩大服务群体,扩大服务效益。2.1做好套种作物生育期的直通式气象服务。2.1.1冬春交接(元月初—2月中旬)加强园区对于温度的监测预警霜冻、冻害、低温对于植株的影响也很大,新芽最易遭受霜冻和冻害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温度长时间低于18℃时,不利于烟苗成活,烟苗在移栽后遭遇长期低温时容易形成早花现象,会使烟苗长势差。要提前霜冻预警,就要做到在值守时重点关注地表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关注日平均气温是否在-4℃以下,预防冻害的发生,而一般在初春或深秋时节,0:00—6:00地面温度≤0℃,而白天气温又快速上升时,当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在晴朗、微风的夜晚或早晨就极易产生霜冻现象。在即将出现霜冻或已经出现霜冻的情况下,应及时霜冻预警,提醒烟农做好防范措施。2.1.2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防范“倒春寒”天气由统计显示,初春时节,烟草正处于大棚内育苗期,当归在种植后的第2年的4月则处于移栽期,当日平均气温达到5~8℃时就可将幼苗移栽至套种区域,移栽后的当归可以开始发芽,日平均气温达到9~10℃时出苗。由于春季“前暖后冷”的倒春寒天气气温下降快、日平均气温≤10℃,日照偏少,阴雨天气多,幼苗易受冻害影响,易造成幼苗长势低迷、烂秧等情况。气象部门应做好春季趋势预报,并重点关注园区的气温指标,当春季前期出现日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较明显偏暖时应提高警惕,当日平均气温≤10℃,持续时间≥3d时,就应确定为倒春寒天气过程。结合春季趋势预报、短期预报结论,在冷空气来临前,要做好针对“倒春寒”天气的服务产品,产品内容应包括当前天气形势、受影响的园区作物情况、气温实况、未来预报趋势、相关农事建议。要将服务产品通过多种渠道给园区技术、管理人员,并对烟农作出相应的指导,例如:最佳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达到18~28℃、日照条件达到80~160h、土壤水份条件达到60%~80%时,应采取集中育苗的方式,减少分散播种带来的不同移栽后还苗期长的问题;要做好烟苗的管理,注意大棚增温,适时补光;抓紧时机进行当归幼苗的移栽工作,并加强保温措施,使幼苗在适宜温度条件正常出苗。2.1.3春夏交接(5月上旬—6月下旬)雨水充足加强田间管理烤烟处于移栽—成活—团棵期,此段时间内,气温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为充足,适宜烤烟生长发育;当归可在6月上中旬开始第1年夏育苗,幼苗不宜受阳光直晒,且受其生长习性影响,当归幼苗应另选高海拔育苗区,到次年就可以移栽到海拔较低的地区。相关农事建议。烤烟移栽时,采用地膜覆盖移栽等方法保温,保墒,如果土壤墒情较低,烟苗移栽后就会受旱,底肥不好分解,容易导致烧根、滞长甚至死苗。协调平衡施肥技术。全面科学使用烟草专用肥,提高施肥水平和施肥技术。移栽后要适时浇水,目的是促进小苗生长控制大苗生长。做好蓄水工作,及时进行烟地灌溉,减轻干旱危害。当归育苗应选在海拔较高,日平均气温在12~18℃,土壤相对湿度在20%~40%的地区。2.1.4夏季(7月中旬—8月上旬)加强干旱期间服务工作道真县每年7月中旬—8上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影响,会导致持续的晴热少雨的干旱天气,导致烤烟植株老化、营养期变短。这段时间为烤烟现蕾期,第1年的当归处于返青后生长期,第2年的当归耐强光,则由于气温的原因而处于生长缓慢期。2.1.5夏秋季(8月中旬—9月下旬)做好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工作此段时间内,烤烟处于工艺成熟期,第1年的当归均处于营养生长期,第2年的当归可在秋季收获。前期应做好烤烟采烤期的服务工作,后期应注意当归生长的温度变化要求。这段时间降水频发,且多是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因此需要人们全力做好每次暴雨过程的预报服务。2.1.6分析出现的病害的气象指标白粉病在中温中湿条件下可发生(在温暖潮湿、日照较少、温度在16~23℃,相对湿度在73%~83%之间时易发生),在大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抑制病害发生;根腐病则是气温在17~23℃之间,土壤相对湿度较大,特别是在接近饱和时更容易发病。气象部门应定期开展病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服务产品给园区技术、管理人员,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动态监测,对烟农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例如很多病害都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挖沟排水,注意通风排湿,在发病后及时选用药剂防治,同时要加强烟农对病害的防治技术培训,使其能开展有效的防治。2.2强化技术支持与面对面交流结合。“一县一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运用智慧农业气象等技术支撑系统,以科研为基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为一线生产者、管理者、决策者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联合农牧局专家,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烟农进行交流,为他们提供烤烟、当归的栽培技术、向他们讲解关于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法等,也从烟农的方面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明确对今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烟农的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也能让人们对今后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找准方向。

3结论

查看全文

剖析油茶培育管理技术特色

摘要:油茶是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和营造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从种植地选择与整地、种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九龙乡油茶栽培管理技术,以供油茶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油茶;选地整地;种植;抚育管理;浙江景宁;九龙乡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常绿小乔木,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是景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九龙乡位于滩坑库区边,在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北部,是该县山林面积较大的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1℃,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9.1℃,年日照时数1848h,年平均降水量1510mm,年相对湿度79%,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势复杂,自然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九龙乡具有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充裕,目前已规划油茶基地30hm2,油茶低产改造20hm2,乡镇府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笔者对九龙乡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供种植者参考。

一、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选择海拔高度100~500m、坡向南坡或东南坡、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中下坡酸性、微酸性红壤、黄壤。油茶是深根系树种,根深1m以上,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适应油茶造林。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一般在栽植前1个多月进行,通过翻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使土壤充分熟化。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情况,可进行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平地采取全垦整地,陡坡上采取块状整地,缓坡上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施足底肥。

二、种植

查看全文

剖析无公害蔬菜培植技术特色

摘要:指出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生产技术要点,以期为无公害蔬菜生产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问题;技术要点

前言

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中的主要种类之一,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蔬菜,其生产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2001年农业部提出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迅速发展。生产包括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认证,关键是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控制。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规程和标准数量不足

查看全文

剖析稻田养鸭生产技术特色

摘要:利用稻田养鸭控制稻田病虫草害发生,可以达到有机水稻生产的标准。在选用优良品种、培育壮秧、实行三旱整地、适时机插秧、培肥地力、浅湿管理的前提下,利用稻田养鸭,可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并能有效供给养分,使生产出来的稻米达有机稻米标准。

关键词:稻田养鸭;有机稻米;栽培技术

我区于2007年在林盛镇建设了有机水稻生产基地33.3hm2,利用稻田养鸭控制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从而不用化学药剂,达到防控水稻病虫草害的目的。通过生态防控使全区水稻生产形成一个有机水稻生产的模式,从而达到有机水稻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现将其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统一购种,品种选择优质、高产、高抗品种沈稻7号、苏粳香、津川1号等。

二、培育壮秧

查看全文

剖析冬季桑园套种芥菜培育技术特色

摘要:介绍了冬闲桑园套种芥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闲桑园;芥菜;套种;栽培技术

桐庐县桑园面积逾2133.33hm2,主要地区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该地区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及产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蚕桑行业来说,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对效益下降,已成为广大蚕桑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在茧丝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对冬闲桑园进行套种作物,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总体效益,增加蚕农收入,对稳定蚕农情绪,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考虑对桑树生产的影响及产品的经济效益等因素,2008年笔者在桐庐县分水镇指导蚕农在桑园套种芥菜,一般收入在1.2万元/hm2左右。芥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各种土壤都可以栽培。桑园套种芥菜提高了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和蚕农的收入;节约了桑园管理成本,冬季种菜前进行翻耕施肥,省略了桑园的冬季翻耕和施冬肥,春期也只要施点催芽肥即可,并减少了桑地杂草;改良了桑园土壤质地与肥力,芥菜收获后老菜叶及根茎可以留作桑园绿肥,春季结合施催芽肥翻入土中,能使桑园土壤变黑、变松,减少桑地杂草,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质量。现将桑园套种芥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种

芥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环境,因此在栽培时都以秋播为主,秋冬季节生长,于冬季或第2年春季收获,即在9月播种。芥菜种子小,整理苗床土要特别精细。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半遮荫桑地育苗,有利于提高育苗成活率。在除净杂草后施腐熟人畜粪15t/hm2,浅垦后再施过磷酸钙面肥300kg/hm2、氯化钾225kg/hm2、碳铵225kg/hm2,用耥耙使肥泥混融,将土块整细、整平,作畦后播种。早秋播时,由于气候炎热,播种量可适当多一些;晚秋(9月中旬以后)由于气温温和,可适当少些。一般用种量750~1500g/hm2。

查看全文

探索有机生姜盛产培育技术特色

摘要:总结了生姜在主要发育阶段的有机丰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姜农生产达到30t/hm2以上的目标产量。

关键词:生姜;有机;丰产;栽培技术

一、姜田选择和目标产量及施肥量

生产有机生姜应在已通过有机转换的种植区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且前3年未种过姜科作物。前茬作物为茄科、薯芋类作物及粘重涝洼地不宜作为姜田。鲜姜目标产量为30t/hm2以上,其产量结构为种植10.5万株/hm2,平均单株根茎鲜重300~500g,有机肥施用量为氮(N)345~360kg/hm2,磷(P2O5)150~195kg/hm2、钾(K2O)360~390kg/hm2。

二、主要生育阶段及栽培技术措施

2.1发芽期

查看全文

地方特色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发现当前队伍建设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能力不足和晋升通道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分类分层渐进式培训发展体系、深化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等举措,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地方特色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才是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承担着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同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和推进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向内涵式发展。其中,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和管理服务人才队伍”。202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实验技术人才是学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加强科技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可见其分量之重、要求之高,为地方高校做好新时代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育部发布的《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支撑平台”纳入高校的学科评估体系中。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有力支撑,是学校进行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而一流的实验室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实验技术人才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师资力量,是加快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学科影响力的有效推动者,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室发展水平。因此,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来满足地方高校当前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西安工程大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纺织高校,坚守纺织行业特色,2021年获批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现结合学校实际,调研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从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等方面,深入剖析地方纺织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促进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一、地方特色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一)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作为地方高校,西安工程大学在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拥有教学实验室共134个,实验分室471个,配置实验技术人才103人,分布于全校设有实验室的15个教学单位,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学科建设需求。1.年龄结构分析。近年来,学校加大了青年实验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35岁及以下占到50%以上,考虑到之前学校补充的实验技术人才相对较少,使得实验技术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2.学历结构分析。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仅占4%,学历整体偏低。近年来,学校一方面引进博士教师和硕士实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出台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培养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才,但由于部分人员转岗到了教师岗位,使得实验技术岗位博士占比位偏低。3.职称结构分析。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占27%,中级及以下占73%。根据陕西省职称评审有关规定,学校对实验技术岗位开设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条件设置比专任教师低,但高级职称27%的比例与专任教师44%的比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大部分实验技术人才是中级及以下职称,使得实验技术岗位职称结构不合理。(二)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1.实验技术队伍结构失衡,仍需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与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对比后,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2.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不足,队伍培养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和教学单位面向实验技术人才开展的培训相对较少。尽管有部分新进人员参与了国内访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项目,但培训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综合素质提升的系统性培训。目前学校中青年实验技术人才占73%,大多数是硕士毕业直接上岗,没有纺织行业背景或企业实践锻炼经历,缺乏仪器设备操作、维护以及更新等实践技能,影响了岗位工作质量。3.实验技术人才岗位职责不明、晋升通道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对新进实验技术人才引进后的岗位培训不到位,新进人员主动学习岗位职责和基本操作的意识不强烈,导致当前实验技术人才岗位职责不清晰。同时,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多元化的分类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晋升通道较为单一,导致大多数人很难达到高级职称的评审要求。

二、强化地方特色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

查看全文

剖析均陶堆贴装饰技术的新特色

摘要:均陶堆贴装饰工艺是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堆贴装饰技法。在江南陶都的民间陶文化艺林中,它与精陶、紫砂、青瓷、彩陶曾繁极一时,史称陶都民间陶艺的“五朵金花”。时至今日,陶都陶瓷业界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时代生活发展的趋势使然,然而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剖析研究它的装饰工艺手法,而后结合时展的需求进行艺术创新。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一、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查看全文

医学美容技术校企合作特色分析

摘要:为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改革期间应重点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全面实行校企之间的合作方法,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医学美容技术及与管理人才,为产学研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医学美容专业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体系;医学美容;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改革期间应重点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本文旨在分析“模块式”教学体系下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特色。

1教学改革目标及价值

1.1教学改革目标。一是改变往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人才观等教学理念;二是改变当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重点突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特点,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改变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行医疗美容专业就业方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四是改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专业技能等能力,发展其专业优势;五是改革教师队伍,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更高水平的实践技能。1.2改革价值。首先是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整合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各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知识,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利用自身技能更好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出更高端的医学美容人才队伍。其次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解决当前医学美容学生实习环节缺失问题,利用模块教学体系使学生加深对医疗美容专业的认识。再次,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现专业教学特点,并向其他医学专业借鉴更多的教学改革经验,切实解决学生实习环节薄弱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为医院培养更多高端美容人才,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社会的供需矛盾,促进医学美容专业的良性运转[1]。

2“模块式”教学体系下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策略

查看全文

谈浅山区大果沙棘培育技术特色

摘要:介绍了大果沙棘在**浅山地区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苗木繁育、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开发利用大果沙棘资源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大果沙棘;栽培技术;**;浅山地区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是青海三宝之一,俗称酸刺、黑刺、醋柳,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条件较差,甚至是恶劣的环境中能顽强生存,并且在生存过程中能改善周围环境,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沙棘又是青海地区增加土表植被、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乡土造林树种之一。它主要生于河滩漫地、低阶地、洪积扇和山麓,在阴坡和半阳坡上形成较大面积的单纯群落,也能零星生长在阴坡和半阴坡云杉林缘和林中空地上,但由于果实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引进大果沙棘进行人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实现沙棘由野生向人工栽培,是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实现沙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选择。

**县平均海拔2500m,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3.4℃,年均降水量368.2mm。近年来,由于引进的大果沙棘具有果大、高产、品质好、好采收等优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此,现将其在浅山地区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苗木繁育

1.1种子育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