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03:49: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技术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水利技术管理能力
[摘要]基于当前的水利技术管理,结合遵义市中桥水厂工程实例,在简单介绍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利技术创新有效提升水利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水利事业;水利技术创新;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在新时展的背景下,水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水利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但这也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如何合理应用水利技术,促使其发挥最大化作用,为工程带来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焦点问题。从水利管理的角度讲,其对水利技术的需求较高,水利技术作为管理的重要支撑,在实际应用与创新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不断积累学科知识,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和优化,以此提升水利技术水平,为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工程概况
遵义市中桥水库水厂位于新蒲新区新蒲组团西部、326国道北部、四合头山以东、厂坝北部、三坝水库下游约1.5km的农田区,与江天水泥厂毗邻,工程设计总规模为供水30万m3/d。水厂距新蒲镇政府1km,距遵义市中心城区15km,距326国道350m,现有350m的水泥厂进厂公路到水厂厂址位置,交通较好。因中桥水厂建设需要,须对三坝河中桥水厂段进行改道,其工程范围为:中桥水厂上游鱼塘上游侧人行桥至水厂下游第二口鱼塘下游侧人行桥,改道河道长度为690m。
2水利技术管理存在问题
Web应用技术教改能力培养
1概述
《Web应用技术》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性质为纯实验课程,总学时32。其教学目标是给出一个网站的具体需求,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运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完成网站的设计及开发。使学生在掌握Web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近几年教学情况总结及学生反馈,发现目前该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授课教师是借助于某一个网页设计工具如DreamWeaver、Frontpage等完成网页设计各个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学生来讲,可能效果较好。因为最终学生掌握了某一个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我校本专业学生对后继课程如.NET应用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实践等课程的学习,因为仅仅通过一门开发工具去实现网页设计忽视了学生自写HTML、CSS、搭建网页设计框架等能力的培养。借助于某个工具,很多网页代码都是自动生成的,导致学生对网页代码理解就比较肤浅。
2)Web应用技术方面的教材市场上比较多,但是很多只是介绍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网络三剑客Flash、Dreamweaver、Firework等,缺少系统全面讲解网站开发的步骤、思路及方法,没有通过一个完整的网页开发案例贯穿其中,有些书籍虽然带有网页设计的案例,但是很多涉及到数据库知识,对于还未接触到数据库设计的大一同学来说非常吃力。因此,目前需要编写介绍网页设计开发实例的教材,在这些教材的指导下,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能有所提高。
3)在以往教学任务中,该课程主要是完成一个“个人博客网站”的制作。随着网络技术及时展,博客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紧跟时展,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在保证网站的功能要求不变的前提下,需要适当调整网站所完成的内容,比如男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做一个游戏专题网站,女生可以选择喜欢的影星做一个专题网站等等。因此,鉴于目前现状,我们申请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对《Web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并以资助资金为支撑,自行编写了《Web应用技术》实验指导书。并完成《CSS+DIV网页设计案例》教材初稿的编写,预计明年3月份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Web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思索
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含义却是大不相同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为了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对两者作出明确区分。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05年4月,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3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并侧重教学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
关于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同志特别强调:这是新一轮国家级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由于需要培训的教师有上千万(据2003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统计,在编的中小学教师有1028万,若加上幼儿园教师则有1300多万),其艰巨性可想而知,其社会效益与影响之大也不言而喻。
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25.0软件,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并针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制造业指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分析
随着全球不同国家高新技术制造业计划的相继推出,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又需要依靠制造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来体现,而高新技术产业最能体现制造业能力和前景。因此,高新技术制造业水平是影响地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行业,其经济发展水平就会高。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近年来,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如何均衡不同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经济布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建立
根据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内涵与特征,结合有关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文献的阅读与研究,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及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并经过相关性和适用性的检验,文章选取了17个指标构成高新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R&D活动的企业数、R&D人员、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外部支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引进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机构数、机构人员、机构经费支出共17个变量。
2实证分析与数学模型
新媒体时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构建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在教育的领域,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本文首先阐述了构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新媒体时代的必要性,之后就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新媒体时代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技术能力;新媒体;构建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前线工作者,要想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就必须重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建,让教师能够具备更专业的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和能力,成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合格的教师,为教育工作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一构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性
(一)提升教师技术能力对教育工作的作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标对教师教育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才可以从网络信息中提取出对课堂有利的资源,才具备熟练运用学校引进的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转变角色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浅析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动态能力理论得以出现并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当今社会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动态能力理论是当今最热的发展战略。本文针对动态能力理论发展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从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到动态理论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再到动态理论下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和构成,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及发展,动态能力基础下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三个方向突出主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析,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竞争中的优势来源。
关键词:动态能力;技术创新;企业绩效;创新能力;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理论不断发展,在不断的演化中形成了多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从波特的企业竞争理论开始,企业战略理论不断更新换代,新的企业战略理论从其他方面着手,不断研究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态能力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竞争和核心能力之间出现矛盾的基础上,针对动态演变理论以及整合企业能力理论而提出的。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针对动态能力理论方面进行了研究,而面对这一热的企业战略理论体系,学者们除了对动态能力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外,还要关注动态能力在面对企业发展时拥有的优势,同时如何培育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也需要企业高层的深思。
1动态能力理论产生背景与构成要素
1.1动态能力理论的特征。动态能力理论的观点认为,企业需要及时有效地收集、整合、利用其内外部资源,达到企业竞争时保证的优势性。相对于其他两种企业竞争时的优势来源,外部环境的动态特征是尤为重要的,企业在发展时应当予以重视,而动态能力理论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为了企业在竞争时获取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在发展时分外重视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开放、开拓和复杂是动态能力理论的主要性质特征。动态能力的开拓性,动态能力理论吸收了许多核心能力理论的观点,因此与核心能力理论在特征上有许多相似的观点。动态能力需要企业在面对问题时具有开拓性思维,即具有再生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放弃企业依赖原有经验渡过难关的惯性。企业动态能力也要放在克服能力惯性的创新上,而不只是关注企业原有的动态能力。为了在长期的企业变革中提供新的战略观念占有优势,企业的开拓性必不可少,社会的快速发展将淘汰许多旧事物和旧思维,企业想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被打翻,必须具有开拓性创新能力。企业的知识体系繁多,企业的动态能力具有复杂性,如何将企业原有的旧知识和创新所带来的新知识结合,为企业谋利显得相当重要。动态能力理论需要建立从外部吸收知识的能力。这些动态能力的建设相当复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动态能力的建设方案,其过程难以复制。企业流程的组织能力之所以在不同的层次上都具有一致性,是因为企业流程具有紧密联系性。因此,动态能力的复制是很困难的。1.2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从相关文献中看动态能力,整合、资源和管理分别是动态能力的三种不同观点,也是当下最热门的三种观点,动态能力的整合观就是普通能力的整合,在这种观点下,动态能力是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重新建立企业内外部的能力,可从多个角度分析动态能力,企业做事方法是过程,或者当前做事的模式是过程。企业当前的定位、拥有的技术、顾客资源、现有资产等特殊禀赋都属于位置要素。企业的能力发展轨迹是路径。动态能力的动态管理概念出现得较晚,出现以后,其将资源单独拿出来,与企业断开,即动态管理能力形成于普通基本能力之上。在组织惯例的建立之上形成了动态能力的惯例观,惯例观的观点是竞争优势的形成是建立在组织惯例上的,而不是动态能力导致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来源是经过扩大和充足的组织惯例,而动态能力却是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的资源观是建立在对资源的利用和重组基础上的,在这种观点下动态能力的形成是为了匹配市场的变化,动态能力是建立在资源改变的过程上的,动态能力是由明确的过程组成的,这些过程包括动态能力的整合资源、动态能力的获取和抽离、动态能力的重新配置资源。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动态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使企业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稳步发展。从上述不同的观点可以看出,动态能力分别建立在不同的观点上,是因为他们对企业发展的基本观点不同。1.3动态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动态能力理论中最复杂、最关键的是动态能力形成影响因素,动态能力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对动态能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解决,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根据其特点可对其进行评析。动态理论与能力理论共同组成了动态能力,不同速度的动态市场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不同,不同动态市场的动态能力变化速度也不同。时间是影响动态能力变化过程的另一个关键要素,不同的时间对企业动态能力的要求不同。社会资本也是动态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想要获得资源来适应社会环境,需要有有价值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可以为企业获取和整合资源提供必要的信息,因而对企业的动态能力非常重要。学习也是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学习是增强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成本作为一个可以对能力进行调整的可变因素,不同成本的动态能力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和利益也会有所不同。企业领导者、组织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态能力的形成。
2企业动态理论形成机理和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研究
摘要: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利工具。文章借助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中。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为例,根据校本培训需求目标,从培训环境资源、培训内容、培训过程、效果反馈等几个方面,初步提出了基于微课形式开展的培训模式。对于微课工具在培训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微课;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脚步的加快,各高校对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升也越发重视。校本培训仍然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提高校本培训的效率和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微课教学的优势不断呈现,微课成为教学和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企业培训中也产生不错的效果。依据成都中医药大学校本培训的实际情况,探索基于微课形式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模式是有必要的。
1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组前期,针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情况,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组织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从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与责任、认知与技能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科研与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两种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该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一般,更多的老师愿意接受校本培训进行提高。该校教师的整体教育技术水平提升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整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较强,较为认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应用水平不高,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普遍停留在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等初级阶段。二是大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如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主流的教育理念、常用的教学方法等,也了解一些较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但大部分教师只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停留在理解层面,并未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研究组认为,针对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结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和教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是提升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
2校本培训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针对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以《现代教育技术》总目标为前提,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对教师所应具备的技术素养的要求,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需求分析、设计、以及对教学实践结果的分析等阶段提出一套用于面向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技术素养培养的参考教材———《技术使用指南》.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技术使用指南;技术资源
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2005年提出的TPA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提到了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必须不仅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技术知识、教育知识,更加强调教师要能掌握他们的结合技术融入的学科教学知识.2014年6月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教师(包括在职教师和未来教师)的这些教师专业知识进行规范,强调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而纵观目前师范生实习情况以及在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使用目前比较主流的技术,且大部分在职教师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的原因归结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所使用的教材中所呈现的技术较为陈旧.(2)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意识要利用技术的优势来优化教学,一方面是不知道使用技术,另一方面是不知道怎么使用技术.根据最新的《能力标准》规定,教师的技术素养要求教师具备利用技术进行教学、学习、研究、交流等,因而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需要让师范生理解技术与教学、技术与学习、技术与研究等的关系,从而培养师范生的技术素养,信息化教学素养.综合目前教育技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能力标准》对教师的最新要求,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的教材进行重新构建.新课程的《现代教育技术》配套的教材主要包括:《学习手册》和《学习资源包》,其中《学习资源包》包括“理论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案例”和《技术使用指南》3部分.本文主要解释构建《技术使用指南》的思路,内容组成、呈现方式及使用方式.构建《技术使用指南》首先需要回答“它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怎么使用?”这几个问题.
1《技术使用指南》中内容筛选的理论依据
要构建《技术使用指南》首先要考虑该教材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技术使用指南》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材,主要用于培养师范生教学相关的技术使用能力及培养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意识,利用技术来进行教学、研究,促进自身发展的能力及意识.为实现这些目标,就要考虑《技术使用指南》的主要内容应该包含哪些?如何构建《技术使用指南》?首先需要考虑师范生应具备的技术素养有哪些?1.1两个《标准(试行)》中对技术素养的要求2004年12月25日,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4个方面规定了教学人员技术所应达到的标准.《标准》对教学人员关于技术的要求从“会用”—“能用”—“应用”层层深入到教学中.因此在《技术使用指南》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师范生所要掌握的技术内容,还要求考虑如何来呈现这些内容,从而达到《标准》中的“意识与态度”的目标.《标准》要求教学人员能认识到技术对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利用技术进行评价,使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利用技术就教学方面展开科研活动.归纳起来,《标准》要实现的就是让教学人员能认识技术与教育、学习、教学、评价、研究、教师专业发展6大模块,并进一步来运用技术到各个模块(见表1).而《技术使用指南》正是要向学习者解释相关的技术在这6大模块的重要运用.此外,最新颁布的《能力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5个维度.《能力标准》的发行,更进一步阐述了教师(包括在职教师和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信息信息素养具体包含的内容.它分别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方面规定了技术应用.1.2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技术使用指南》作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子课程,担任了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以及信息化教学的重担,即《技术使用指南》重在培养师范生技术素养的培养.《技术使用指南》是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指导下建立自己的子目标,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师范生对技术与教育、技术与学习、技术与教学、技术与评价、技术与研究、技术与教师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学科教学实践建立“教育技术信念”.因此,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能力标准》中对技术素养的要求,我们归纳师范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目标具体是:(1)掌握技术与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与学习、技术与评价、技术与研究、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2)具有利用技术优化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发展、改进评价方式等的意识.(3)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学习、研究、促进自身发展.
2《技术使用指南》中内容组织的理论基础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摘要]创新能力的建设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当前,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驱动力以及技术创新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问题。吉林省要通过充分利用科教资源、针对性培养科技人才、不断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明确企业科研主体地位等措施来提高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区域化特征[1]。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具区域性,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的形成,区域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建设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所有要素中,技术创新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2]。
一、区域技术创新的内涵及作用
创新是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发展环节,也是科技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区域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个经济范畴,其最大的价值是促进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是经济从萌芽到起步再到发展的过程。区域技术创新主要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进行生产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开发新技术,或对现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区域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区域技术创新促进了生产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是因为如果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时,该区域就会依靠物资资源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会进一步透支资源,恶化环境,经济增长举步维艰。如果一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时,技术创新的成果会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利用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改善生态环境。第二,区域技术创新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际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徘徊,经济效益很难实现本质上的增加,导致的后果是该地区工业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和服务业发展落后,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只有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驱动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与融合,增强工业竞争实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使经济增长单纯依靠第一与第二产业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第三,区域技术创新能够优化需求结构。由于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是依靠劳动力来赚取利润,实现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迈进,必须要加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掌握世界核心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世界名牌产品,不再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利润。同时,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扩大国外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优化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浅谈水利技术创新提高管理能力
水利工程建筑、水利管理等与水资源相关的企业均可以纳为水利事业,不但直接关系着现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还关系到信息时代背景下水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水利技术与水利事业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铺相成、相互促进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水利事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水利技术的发展,而水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则能够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因为水利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管理能力及水平,进而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故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成为水利管理人员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下文先简单分析了当前水利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水利技术创新及应用,再次分析了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1当前水利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1.1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水利发展是我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三大产业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农业发展中的地位,理应在农业发展中得到高的重视,但就目前来说很多农业发展领域中人们对水利技术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没有得到人的时时关注。这导致用于农业发展的水利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进而导致水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地区直接忽视。农田水利技术的应用,致使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有部分地区虽然对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给予了重视,也对水利技术进行了创新,但在水利技术操作方面还不熟练,导致水资源被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1.2城市化发展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负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提高,使城市化建设力度越来越大,相应的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及浪费问题。水资源污染及浪费无疑是增加了水利管理难度,这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即副作用,故城市化发展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