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7 01:58: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技术方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培训方法与技术
人员培训是一项在时间和金钱等各方面花费都比较大的工程,组织对不同人员的素质要求的抽高也有轻重缓急。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培训的投资效益,就必须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培训对象和选择培训方法和技术。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有几种在职培训的方法可供选择:师带徒式的培训、工作岗位轮换以及岗位指导训练等。
(二)脱产培训
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它又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两种。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脱产培训,下面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是在日常开展的培训工作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的,可供选择的。它们是:课堂教学、视听技术(电视、录像、电影、录音带)、计算机辅助指导、情景模拟、学术会议与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高级游戏、讲座、多媒体技术、新员工培训学校等。
造林技术与育林方法研究
【摘要】在林业经营中,新时期的林业工作需要通过加强造林技术与育林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林业的良好发展,以“管”、“护”、“防”各方面作为出发点,从科学的造林、育林技术出发,调高林业资源的培育效率,提升林业资源的整体利用率,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育林方法
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对于林业的重视程度,并逐渐加大了对于林业造林和育林项目的投资建设力度,这促使我国林业得以更加健康高效地发展。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掌握并充分应用目前世界领先的造林技术,并结合当地情况引入优质的育林方法,将先进的理念、技术应用于具体的林业建设中,实现对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加速林业发展。
1林业造林技术分析
1.1播种造林。播种造林,就是将树种直接播种于土地当中的操作方法,是一种最为基本并且被广泛应用的造林技术,也被称之为直播造林。虽然播种造林技术门槛较低,操作简单,也不需要育苗,优势显著,但播种造林的方法也存在明显缺陷。具体应用播种造林技术时,对于土地的要求较高,需要土壤保持非常充分的水份,并且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良好的环境中,不能处在常发生自然灾害的环境里,此方法比较适用于地广人稀的地域[1]。另外,播种造林完成后,需要较高的抚育管理水平以保证幼苗的良好生长。而在播种的过程中,则需要尽可能选择粒大、易发芽并且种源充足的中子。常采用播种造林技术的林木种类包括油桐、核桃等。播种造林的重要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快播、缝播和条播等。1.2分殖造林。在造林过程中,分殖造林是将种子的地下茎或树木的根枝等部位直接植入到土地当中的技术,通过此方法能够有效节省育苗的成本,降低育苗所需的时间,促使幼苗以更快的速度生长,还能够保证所种植的树木都能够得到前代的优良遗传基因,使其性质最接近母体。分殖造林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并且通常情况下幼苗成活率都较高。但此种植方法和播种造林技术一样,也需要较好的土地和环境条件,而且幼苗不仅能继承母体优良的基因,也会携带母体不良的基因,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来,影响林木价值。目前广泛应用分殖造林技术的林木种类包括柳树、杨树、松树以及大量竹类。1.3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技术主要将苗木当作造林的基本材料进行栽培种植,这一造林的方法能够对大多数树种起效,并且相比于播种造林技术和分殖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不会对土地提出严苛的要求,限制因素较少,是非常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相比于播种造林而言,在创造人工林郁闭上能更早实现,因其具有较快的前期生长速度优势,也不需要过大的种量[2]。植苗造林技术在种源少并且价格高昂的林木种类造林应用中效果非常明显。但植苗造林同样具有一定的弊端,其培育过程十分复杂,并且需要投入较多劳动成本,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造林技术和操作水平,在总体成本上,远高于上述两种造林技术。
2林业育林方法探究
松树营林育苗技术种植方法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植被种类丰富,其中松树作为一种常青树种,具备生长优势,相对于其他树种其繁殖能力更强,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松树种植广泛,其被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植被。为确保松树种植成活率,必须确保育苗工作顺利地开展。本文就北方地区松树育苗技术及其种植方法进行研究与介绍,通过分析为种植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北方地区;松树;育苗技术;种植方法
松树是我国植被种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且受到土壤与天气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生命旺盛,能够充分发挥植被优势,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加强松树营林育苗技术以及种植方法是当前植被种植过程中的关键。如何实现苗木种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确保种植质量是需要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实现松树科学育苗、采取科学种植方法十分重要。
1松树育苗工作程序
1.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是否做好松树育苗工作与松树后期存活率的高低有着直接关联,而松树育苗工作的开展最为主要的保障便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育苗生长要求科学选择育苗地。一般来说,对松树育苗提的选择需要确保土壤条件和外界气温条件。像松树育苗地一般选择酸性土壤,同时需要对之前种植过的作物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来看,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育苗环境选择。第一,就苗圃环境来说。松树的苗圃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而对适宜苗圃环境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地势情况、土壤情况、水源情况。第二,就地势来看,不同的松树种类对育苗地势要求并不统一,一般来说较为平缓的坡地是进行松树育苗最佳的苗圃选择。考虑到地势平缓且有一定坡度,利于松树的水分灌溉,同时利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防护设备的安装、运输。如若在地势方面不具备优势,平缓且有一定坡度的地势则可根据松树对光线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苗圃环境。在阴凉处更有利于生长的松树类型,应被选择种植在背光地区,防止阳光直射幼苗,影响幼苗成活;对喜光松树品种,应将其种植在山坡西南面,确保光线充足,提供适宜生长环境与温度。第三,就水源来看,松树苗圃需要建立在靠近水源的地区,能够满足育苗对于水资源的需要,同时水质越好,越能够确保育苗在发育中的需求。一般来说苗圃的选择通常在水源下方区域,既能够确保每日幼苗对水源的需求,同时减少工作人员人工补给水源的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能确保幼苗的生长。第四就土壤方面来说,一般松树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除盐碱地、湿润土壤外,一般土壤都可种植松树幼苗。其次,做好幼苗苗地整理工作。在选择合适的苗地后,需要对苗地进行休整。工作人员需对原有苗地进行深翻整平,并在过程中使化有机肥,在准备时期,确保幼苗种植地没有病虫生长。同时在种植期间,定时添加适量化肥,确保土壤肥力。最后,选择合适幼苗品种并进行幼苗处理工作。选择合适时间采集树种,一般8月到10月是采种最合适阶段,一般对树苗储存时间为5个月,在进行储存过程中,不仅确保储存空气流通性,同时确保储存空间较为干燥。在播种前需要对树种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的消毒方式采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两小时,拿出放置温水,将容器中放置阳光充足地方,每日温水冲洗,直至树种发芽。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及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质勘查技术的描述,对其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应该遵循统筹规划原则、科技创新原则、合理分布原则、领域拓展结合重点突出原则,并按照遥感地质法、地质填图法、重力勘测技术等方法进行实施。通过原则和方法的描述,希望能够让行业人员重视并提高地质勘察技术。
关键词:地质勘查;勘查技术;探究方法
1地质勘查技术概论
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简称,是根据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国防建设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地质勘查目的的不同,分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地质勘查工作[1]。地质勘查技术的提升不仅是有关地质工作的基础与要求,它同样也是社会发展基础要求与根基。在遵从地质勘查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地质勘探方法进行勘探,发掘更加广阔的地质勘探技术空间。地质勘查是包含多方面并涉及多种行业的基础性技术,根据所涉及的不同领域或不同的目需求,勘查工作大致也可以分成矿产、水文以及工程等地质的勘查等,在多种领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其重要性强,涉及行业技术深、广,所以需要专业人员在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重点探究。
2地质勘查技术的基本原则
当前在我国的国内地质勘查一般主要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地质勘查,一种是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质的地质勘查。各种地质勘查的方式方法可能具有区别,但是无论运用何种勘查方法,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根据原则进行勘查,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工作。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
摘要:指出了林业造林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保障,还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林业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造林前的准备工作及对林业造林的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问题;思考
1引言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林业资源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保证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良好运行,还能带动相关经济行业的发展,从而为人们的经济收入提供保障。然而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我国的造林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林业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林业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有效的林业造林技术。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探讨。
2林业造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储量小,质量较低
环境效益审计技术方法初探
环境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包括环境信息收集技术方法和环境效益分析评价技术方法。前者用于发现事实、收集数据、核实有关说法、测试相关程序,后者用于将环境损失或环境效益货币化,以经济评价反映项目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环境信息收集技术
环境效益审计的信息收集技术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函询法、观察法、盘点法等,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方法,主要有:
实地观察。对整个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观察,了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获得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对环境进行实地观察,取得环境治理状况的直观印象;对于项目、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环境保护项目的运作过程。
面谈。向有关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被询问者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高级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当事人,也可以是有关外部人员包括某方面的专家等。通过与对方的交流了解不同观点、发现线索,但审计人员对所提供的信息应保持客观评价。
问卷调查。当需要向很多单位和人员了解相同或相近的问题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关键环节:一是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非常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导性;二是保证调查对象对有关问题有清楚的了解;三是要求问卷发送渠道的顺畅。
农业技术视频化方法探索
1农业技术标准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农业技术标准的使用和推广过程中,由于其使用者主要是广大的农民,加之农业技术标准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标准应用的日益广泛,农业技术标准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出于标准本身的特性。标准作为一份规范性的文件,标准用书面化的语言,将其主体内容以直接、简明的方式传递给标准使用者,辅以使用图、表等对其技术内容和要素进行分析和诠释。例如,标准本身具有简洁、精炼、严谨的特性,其书面化的文字增加了农民的阅读、理解难度;在强调结构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简化原则的应用使农民较难掌握农业生产实际操作中的尺度、频度;标准中大量的表格、图示内容和数据等,不便于农户理解,且在农民理解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错漏;标准的纸质媒介特点,不便于在农业生产学习和实践中使用。其次,鉴于农业技术标准使用者的特殊性。由于农业技术标准的使用者多数是农民,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但对于广大农民而言,专业知识的匮乏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通过看纸质的标准文本,通过学习、理解、领导会后将其标准内容、技术要点等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这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技术标准在农村和农户的学习、使用和推广。
2农业技术标准视频化方法介绍
如何让农业技术标准真正“落地”,让标准使用者真正读懂标准,并将标准的技术内容和要点与实际相结合,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这是农业技术标准使用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也是首要的问题。在农业技术标准的宣贯和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针对标准的特点及标准使用者的特殊性,将农业技术标准转化为影响视频的模式,并通过视频化的手段对标准进行解读、展示和讲解,是农业技术标准推广的一个创新且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将农业技术标准进行视频化转化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转化方法的探索和大量的尝试,总结出了以下一些方法和经验,以期为今后农业技术标准的使用和推广,以及该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3标准视频化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3.1读懂、读透标准的技术内容
简述榉树育苗培植技术方法
摘要:介绍榉树的繁育与造林技术,并重点介绍榉树的育苗方法,主要包括扦插育苗、嫁接育苗、播种育苗、组织培养等方法,从而为培育榉树苗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榉树;繁育方法;造林
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H-M),又名大叶榉、血榉、红榉、黄榉、岩郎木等,榆科榉属树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属二级保护植物,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风景园林观赏树种。目前,榉树苗木已被广泛用于园林配置、城市街道绿化美化及生物多样性方面。
榉树为深根性树种,是一种落叶乔木,主、侧根系都很发达,性喜光,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条件,在酸性土、中性土、石灰岩山地及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榉树初期生长较缓慢,八年生以后加快,可持续生长70~80年,成年树高达30m,胸径1m以上。榉树在我国分布很广泛,主要产于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多生于海拔800m以下山坡。
一、育苗方法
1.1扦插育苗
探索花椒丰产培育技术方法
摘要:介绍了花椒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苗木繁育、整地栽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花椒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花椒;苗木繁育;整地栽植;栽后管理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效,还是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它喜阳光、耐干旱、耐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是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兼用树种,是西部干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理想树种。现根据岐山县曹家镇鱼龙村群众近几年在实施“退耕还林”中的实践经验,将花椒的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苗木繁育
一般8~9月是花椒收获的季节,也是花椒育苗采种的大好时机。当前推广的品种主要有大红袍(狮子头)、小红袍、黄金椒、油椒等。采种树应选择树势强壮、结实多、品质优良的中龄树。采收时选用成熟充分、果实外皮紫红,种子外表蓝黑色、饱满、无病虫的花椒作种。新采的种子先用清水选去秕籽,然后用温水配制成1%的碱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d(用水量以淹没种子为宜)。反复搓洗种皮上的油脂,直至种子表面呈灰白色为止。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种皮上的碱液,拌入草木灰即可播种。花椒从幼苗开始就要求阳光充足,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播前精细整地,打碎土块,做到上虚下实。结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60~75t/hm2,尿素120~150kg/hm2,过磷酸钙450~600kg/hm2,草木炭750kg/hm2或硫酸钾150~225kg/hm2。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做畦,畦宽1.0~1.2m,畦长6~10m。在准备好的育苗畦内开沟,沟间距20~25cm,深4~5cm,沟宽8~9cm,沟底踏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沟上培土,翌年开春后,检查发芽情况。当少量种子破土时,刮去上部覆土,留下部覆土3~4cm厚,当种子80%以上破口时,再刮1次土,留1~2cm。播种量75~90kg/hm2。播期应在土壤封冻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花椒产区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后立即播种。花椒秋季育苗,种子出土时间长,较春播出苗早,因此在干旱地区或苗床土壤黏重的地方,播后可采用地膜或麦草覆盖,干旱时可喷水,但不能大水漫灌,经常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到3~4cm高,有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当苗高达到10cm时定苗,苗距5cm左右,留苗30~45万株/hm2;及时灌水排涝;适时追肥,促苗早发;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苗床杂草;保证花椒幼苗健壮生长。
二、整地栽植
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助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在教育领域已渗透到高校法学教学中,在司法领域正逐步推动司法实践信息化,由此,对法学教师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法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影响,总结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融合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工具能够提高法律检索效率、使复杂法律关系可视化等等,从而革新法学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法学教学;融合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各个传统行业,凡二者深度融合的行业,信息技术都能为其催生创新力和新的发展形态,促进该行业的创造性发展。同时它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教学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在信息技术应用已成常态的时代环境下,我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各类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融合,形成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世纪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法学学科作为经管类学生和法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一方面,使课堂教学逐渐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丰富的技术工具和教育资源使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鉴于我国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由来已久,非朝夕之间就能变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类问题,下文将集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法学教学方法融合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各高校多媒体设备已普遍更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教育技术软件,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载体。华南师范大学博导桑新民指出,谁首先意识到电子技术、互联网这一力量并将其与新的教育学习技巧有机联系起来,谁就会在教育学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同时司法实践也不断完善“线上”工作方式,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学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已具备多媒体硬件设备,教学模式信息化已成为常态,不再似初期使用般让师生眼前一亮。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被PPT办公软件取代[2],讲读案例被音频和视频替换,抽象的法学理论可以选取实时案例直观的讲解,节约师生书写时间的同时,化繁为简,紧跟时事,摆脱了传统法学课堂思维固化、生搬硬套的模式。其次,信息技术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更多选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理解或者没有及时记下的知识点,可以课下通过网络搜索或相关法学视频讲解再次复习知识点,避免了老师进行“二次”课堂,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敦促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法学课程资源,学生可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在互联网站搜索下载法学课程,而不必局限于教师与课堂。电子邮箱、微信、QQ等通讯工具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法学师生的学习资源,信息软件如各高校网上图书馆、电子书、大数据库、教育网站等提供海量法学资源可供查阅。总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密不可分,这是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大势所趋。(二)司法实践的信息化对高校法学类课程的教学提出新要求。法科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会择业于公检法司法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信息技术在这些部门的运用逐渐深入并日益密不可分。为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效率以便更好的服务群众,互联网法院、“智慧法院”正在逐步推行,人民法院大力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将诉讼全过程由“线下”搬到“线上”,推行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执行、网上信访、网上阅卷、网上公开[3],庭审记录语音化等等。近年来,人脸识别在逃犯技术助力公安机关抓捕在逃犯,审讯过程也要全程录音录像……信息技术与法院审判相结合,节约诉讼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因人工失误而使群众利益受损的情形,促进司法公正。律师作为当事人利益的维护者,其执业水平也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一方面,司法信息化要求律师熟悉公检法的网上办公程序;另一方面,对于复杂案件中盘根错节的法律关系,律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以清晰的思路向当事人解释,在庭审中向法官阐释,既证明了本身的执业能力又使他人易于理解。这些司法工作信息化的出现在提升司法质效的同时,倒逼高校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培养新型信息化的法官和律师,以使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执业中适应新的司法环境。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法学教学方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