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21:34: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集群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集群发展

皮革企业集群发展报告

*市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市辖15个乡镇,341个行政村,面积960平方公里,耕地106万亩,人口62万,其中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8万。20*年国内生产总值110亿元,财政收入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1元,全市人均储蓄超万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省十强县市。

皮革业是*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始于明,盛于清,历史上曾享有“*皮毛甲天下”之美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投入,全力促进皮革业发展壮大,实现了“兴一个产业,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目前,全市拥有皮革企业14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1家,拥有自营出口权的131家。20*年产草皮3566万张,皮衣595万件,皮具1700万件,完成销售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8.97%,出口创汇4.1亿美元,同比增长20.89%,税收1.654亿元,同比增长41.3%。2001年,*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荣誉称号。

一、规划建设工业小区,促使企业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皮革业作为*市的传统产业,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皮革业蓬勃发展,到1992年,皮革业户发展到4000多家,形成较大的群体规模,但散布在全市12个乡镇150多个街村,大部分是家庭生产,作坊经营,有市无场,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按照“依托产业建市场(工业小区),建好市场带产业”的发展思路,确定建设中国*皮革商城和锚营制革加工区。从1993年始,采取政府启动,业户出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兴建皮革商城。经过10年建设,现占地1300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3亿元,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拥有企业820多家,年产革皮服装530万件,皮手套、皮箱包等制品1500多万件,年销售额4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皮革制品生产交易中心之一,主要生产革皮服装、裘皮服装、羊绒时装、尼克服四大类100多个品种,产品以中高档为主,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为实现制革与制衣业的协调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按照集中生产,统一治污的原则,从1997年开始,规划建设了锚营制革加工区,引导制革企业进区集中发展。目前,加工区拥有企业56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总占地1360亩,年产革皮2430万张,年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产品以绵羊服装革皮为主,近两年又开发了羊皮鞋面革、牛皮沙发革、箱包革等新产品,其中绵羊革皮质量国内一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20*年,在皮革商城和锚营制革加工区新规划1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亿元,为皮革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政府坚持以“四创”(创知名产业、创知名市场、创名牌企业、创名牌产品)为目标,全面实施名牌战略,靠质量创名牌,靠名牌占市场。目前,17家企业通过IS09000系列认证,36个品牌的皮装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4个品牌的制革产品获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称号,西曼集团、束兰集团的西曼牌皮装、束兰牌皮装连续3届荣获“全国十大真皮衣王”,“束兰”牌皮衣20*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菁华皮装、东明、腾跃革皮连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东明集团名列全国制革业排头企业,其产品代表着我国羊皮服装革的先进水平。

二、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使皮革业外贸出口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市政府通过三项措施推动皮革业出口创汇:一是大力开发国际市场。采取“兵团作战”方式,先后在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市设立了*皮革制品批发销售中心,现有110多家企业在俄直销,并创出了西曼、束兰、雪媚、雪峰等在俄罗斯市场叫响的品牌。同时,连年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国、德国、芬兰、丹麦等国际性皮革展,加快与国际市场的对接。20*年,出口革皮450万张,制件1200万套,皮革服装出口达500万件。二是积极发展外向型和外贸企业。通过引导扶持,目前全市有进出口权的皮革企业发展到131家,为企业皮革制品自营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准入关。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意大利璐仙奴、香港米兰、台湾应大、德国拜尔、美国劳恩斯坦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皮革企业到*市落户发展,引进外地资金2.8亿元。最近,西班牙格勒美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已和*市达成投资意向,准备在*市投资建设合资或独资制革制衣企业。三是构筑外贸出口服务平台。经过各方争取,河北海关、商检在*市设立了办事机构,使*市成为河北省唯一设立海关的县级市,极大方便了企业的外贸出口。目前,退税等服务机构也在努力争取中。由于措施得力,近年来*市皮革业出

口创汇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年,全市皮革业出口创汇4.1亿美元,使*市以皮革业为主的外贸出口保持连续四年居河北省县(市)之首。

查看全文

政府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现就加快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的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目前,全省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246个,从业人员47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2708亿元,利税1212亿元。全省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577个,部分产业集群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产业基地县(名城、名镇)。产业集群已成为我省中小企业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对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省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和凝炼项目的意识,对当地工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工作力度不够;二是县域或一定区域内的企业关联度低,企业自我衍生能力弱,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三是政府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人

才、信息、质量监测、现代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比较弱。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查看全文

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同时,产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一些地区盲目搞园区建设、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重;部分产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些对分散排放没有集中治理,环境污染严重,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查看全文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查看全文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政发[]6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争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抓住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提升,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作用研究

摘要:文化产业集群的实质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进行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最终目的是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但是,文化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单靠文化产业集群本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外在助推力量。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但仍然存在文化产业规划总体地位偏低、文化产业法制体系有待完善、文化市场的培育仍然滞后等问题。为此,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培养良好的文化市场成为当前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政府作用;问题;对策

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着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召开的各项重大工作会议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反复提出,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政府为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有力举措。

文化产业集群的本质

文化产业集群是指众多文化企业、创意人才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等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通过创意集中和合作竞争而在一定区域集聚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

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查看全文

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摘要]西安曲江在资源条件、可进入性条件、市场条件(社会旅游需求)、政府扶持条件、发展机会、人才条件及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但其也在集群发展方案、相关及支持性要素、产品的设计组合与推广、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及资金链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和不足。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旅游产业虽集聚而不成群,还没有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集群。

[关键词]西安曲江;旅游产业;旅游产业集群

西安曲江系西安曲江新区的简称,位于西安市区东南部,以闻名中外的大雁塔和曲江园林遗址为中心,东起马鸣路,西至翠华南路、纬一街、长安南路南段,北起小寨东路、西影路,南至雁塔区南界址,近期规划面积15.8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是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旅游产业领域内地域上接近的相互联系的一定数量的旅游企业、旅游相关企业和组织机构,通过商品和辅助活动而集聚在一起的一个有机网络系统。旅游产业集群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与旅游产业领域有关,这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二是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个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三是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旅游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旅游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这是旅游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一个地方旅游产业集群经常包括多个旅游景区,这些旅游景区之间联系紧密,结盟运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西安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威胁共生。

一、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查看全文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摘要: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文献回顾

自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集群(Clusters)的概念后,集群被看作一种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式。2000年秦立公[1]提出“培育生态系统型旅游企业集群”的对策,2003年3月袁莉等[2]在《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对旅游集群进行了探讨。尹贻梅等[3]从旅游业是否具备集群的特征研究角度,认为旅游业具备集群存在的两个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一是旅游目的地企业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发生密切的产业联系;二是旅游业具有创新性,并从集群产生的效应角度证明了如昆明、大连、深圳、桂林、杭州等已出现了旅游集群的雏形。李鹏飞[4]认为,从“游客需求精致化”、“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面对合作的要求”等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

目前,对旅游产业集群存在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集群理论和旅游产业的认识,以及从国外文献中引入国外案例展开的。学者们对于中国旅游产业集群存在地区是出于一种学术直觉得到的判断,也是基于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来判断的。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更没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来论证。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

查看全文

乡村振兴下乡村集群发展的思考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腾飞,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农村经济发展却十分缓慢,为此我国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多地开始探索试点乡村集群发展。课题组以广州市从化区的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乡村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实践表明,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土地抛荒问题和乡村集群发展的土地问题,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业全面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大幅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产业;集群发展

0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为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出台的国家战略,该战略对我国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文化繁荣、乡村生态建设、农村基层工作队伍建设、自治法治德治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全面系统的部署[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产业是物质基础,只有做到乡村产业的振兴,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地区开始采用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广州市从化区的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1乡村集群发展现状

1.1我国乡村集群发展现状

查看全文

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分析

一、特色产业明显,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玉米制种、马铃薯加工、肉牛养殖、高原夏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产业是张掖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围绕这五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开展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百万头肉牛基地等工程建设,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经过20多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像奥瑞金种业、金象种业、爱味客马铃薯加工等龙头企业加工集群已经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全程衔接,龙头、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日趋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已初步形成。地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发展生态经济有潜力2007~2011年,张掖市生产总值从146.5亿元增加到256.6亿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137元增加到646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8元),年均增长11.26%,全市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位于全省前列。张掖市还充分利用甘肃省建设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机遇,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种养加结合等产业循环式组合和生产的实践中,为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张掖市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W)

1.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生态农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必须借助若干掌握一定技术的农业企业作为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和龙头。张掖市的龙头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竞争实力较弱。截止2011年底,全市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仅132家,建成产业化基地面积29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4.9%,现有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仅1家,省级龙头企业仅34家。除玉米制种外,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认知度低,缺乏特色农产品品牌,而且市场占有率低,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等流通组织规模小、季节性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2.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协同增长实践表明,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与组织化程度正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对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要求不断全面化和复杂化。同时,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家庭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剧。2010年,张掖市已建成运行良好的专业合作社和协会387个,其中,工商注册的合作社328个,入会成员3.61万人,带动农户11.7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0%。合作社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部分产业规模小、辐射面窄,合作经营的有效半径基本上不超出村社范围,跨乡镇、县区合作的较少,辐射带动能力弱,与市场的契合度不高,张掖市的农业主体仍然是传统农业,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导致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可强可弱,使农户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表现出两面性的行为,典型的表现就是订单农业的违约率较高。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效应,农户的这种机会主义的行为直接限制了集群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3.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集群生存缺乏市场支撑张掖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专门从事农产品的营销机构数量和规模都很有限,同时受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又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农业科技部门的官办色彩较为明显、涉农金融部门的金融支持力度还有限、技术研发部门与农户和企业的合作机制尚未理顺、农资部门的服务理念还不到位等现象,都使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生存和发展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