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吸烟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20:41: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禁止吸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禁止吸烟

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

第一条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环境,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根据《四川省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实行限定场所、单位负责、社会监督、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市、区(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市、区(县)爱国卫生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管理和本规定的实施工作。

第四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托儿所、幼儿园及青少年活动基地;

(二)医疗机构的候诊区、诊疗区和病房区;

查看全文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控制吸烟危害,保障公民健康,保护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市卫生局、市爱国卫生运动生员会办公室及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卫生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卫部门),为本辖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监督部门,依职能分工负责本辖区禁止吸烟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交通、民航、建设行政部门对本系统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系统实施本规定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负责做好本系统、本单位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实施工作,并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条本市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医疗机构的候诊区、诊疗区和病房区;

(二)托儿所、幼儿园及青少年活动基地;

查看全文

办公区域禁止吸烟的规定

为保护全体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积极配合绿色奥运工作,营造无烟、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根据*市无吸烟单位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禁烟区域

全部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档案室、值班室、大厅、走廊、楼梯、电梯、卫生间等室内场所以及办公楼院内、车库、楼前广场等室外场地。

二、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局禁烟工作领导小组及处室禁烟管理小组。

2、局禁烟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担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全局禁烟工作的领导、指导。处室禁烟管理小组组长由各处室负责人担任,负责对本处室人员的管理监督。

查看全文

市公共场所吸烟相关规定

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了控制吸烟的危害,保障公民健康,保护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主管部门)

*市卫生局(以下简称市卫生局)是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工作的主管机关。

本市各区、县卫生局负责本区域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督和管理。

民航、铁路、交通部门负责卫生防疫的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禁止吸烟工作实施监督和管理。

查看全文

公共场所控烟立法思考

委员长在第二十四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民生领域地方立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从法治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卫生与健康是民生领域的重要方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老百姓感受比较直接、具体和真切,因而也是加强民生领域地方立法的重点方向。

一、总体情况

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国。这一公约是第一个关于控烟问题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公约,旨在向各缔约方提供一个控制烟草使用和烟草烟雾接触措施的框架,减少由此带来的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的破坏性影响。2003年5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该公约并供开放签署。2003年11月10日,我国签署了该公约;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了该公约;2006年1月9日起,该公约在我国生效。目前,公约有181个缔约方,覆盖了世界90%以上的人口,是联合国历史上最广为接受的条约之一。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烟草需求,减少烟草供应,防止和减少烟草消费、尼古丁成瘾和接触烟草烟雾。公约第八条提出,各缔约方应采取立法、行政等措施,防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适当时包括其他公共场所接触烟草烟雾。从国家层面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一审稿)规定,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国务院拟制定《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送审稿)》,但因各方面还存在争议,该条例仍未出台。目前,我国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的规定主要集中于地方性法规。

二、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地方性法规

截至2018年9月20日,我国关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地方性法规有19部,其中,3部为省级立法,16部为设区的市立法。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已经制定了省级控烟法规。石家庄等16个设区的市制定了关于控烟的地方性法规(见表2)。这16个市均为原较大的市。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目前尚未出台控烟领域的地方性法规。从法规名称看,在19部已制定的控烟立法中,有6部法规名称为“控制吸烟”,5部名称为“公共场所控制吸烟”,7部名称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哈尔滨则以“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为法规名称,旨在突出对不吸烟者健康的保护。从法规出台时间来看,14部法规制定或修改于2010年以后,本溪、淄博、成都、乌鲁木齐等4部法规制定于二十世纪90年代且目前未作修改,银川法规制定于2008年。据了解,重庆、浙江、广东、郑州、海口、张家口等省、市已将控烟立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新修订的《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已于2018年8月经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实施。此外,新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已于2018年7月由西安市人民政府第六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三、控烟范围

查看全文

乡委控烟办法与措施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县政府颁发的《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要求,要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倡社会公德,减少吸烟造成的危害,动员全社会参与,共同努力创造无吸烟环境,促进我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包含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责任制度细则、单位内部禁止吸烟管理细则、控烟监督员选举办法及管理细则等三项细则。

细则

一、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制度细则

1、本细则所指公共场所为单位公共场所。

2、公共场所内严禁吸烟,发现有吸烟行为的,工作人员应当立即制止并进行教育,拒不接受教育或无视工作人员警告者可以罚款5-10元。

查看全文

景区非吸烟区管理制度

为控制吸烟危害,保护广大游客的健康,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维护和改善景区内的公共环境,确保景区环境安全,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结合景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景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的划分:

1、景区售票处停车场和验票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为吸烟区;

2、除上述地点外,其他的地方均为非吸烟区。

3、景区观光车内、林区内禁止吸烟。

二、景区禁止吸烟区域的管理工作由古镇景区管委会负责,景区内所有员工均有责任对景区内禁止吸烟工作进行监督。

查看全文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旅游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爱卫办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16年省公共场所控制吸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苏爱卫办〔2016〕14号)文件精神,落实公共场所烟草烟雾危害控制措施,紧紧围绕“推动转型发展、建设美丽张郭”总体目标,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卫生镇、文明镇创建成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省爱国卫生条例》也对各部门履行控制吸烟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做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既是政府各部门应尽的工作职责,更是努力提高我镇居民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内在要求,全镇上下必须对此形成强烈共识。

二、工作目标

从今年起,在全镇公共场所范围内组织开展禁止吸烟工作,控制吸烟危害,有效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创建公共场所无烟乡镇,努力构建富强、文明、和谐、健康的新张郭。

三、组织机构

查看全文

无烟医疗卫生机构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相关要求,结合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卫生镇、卫生村建设要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省爱国卫生条例》为准则,进一步巩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成果,减少烟草烟雾危害,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执行标准

1.卫生部2012版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分表(附件1);

2.省爱国卫生条例;

3.省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制作标准与张贴规范(→爱国卫生→规范性文件进行下载)。

二、时间部署

查看全文

对禁烟立法的思考和探索

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法规及政策现状

根据该公约的要求,自2011年1月9日起,中国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仍没有一部完整的禁烟法令。相关禁烟法律规定更多的是出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或细则中。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及1991年卫生部的该条例的实施细则,规定了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商场、书店、公共交通等候室、铁路客车、航运客轮、客机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总则中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2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室吸烟。1997年全国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颁布《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对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烟提出进一步要求。2009年5月20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和武警部队后勤部联合印发《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要求2011年实现军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我国卫生部于2011年3月10制定、并于3月22日修改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5月1日起施行。该细则虽然规定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此修订案还不是全国性的法律。1993年,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首先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之后,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也颁布了类似的规定。截至2006年ro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54个城市颁布实施了本地区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3]近些年来,中国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立法从无到有、从粗到细,对控制各地区公共场所吸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立法数偏少,立法空白占相当大的比例。全国只有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颁布了此类规定,还有相当多的地级市在控烟方面存在立法空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因为地方立法负有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责任,一般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这种立法体制特点决定了地方立法的基本模式是先有国家法律法规,再有地方法规和规章。国家专门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长期空缺,仅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爱国卫生条例》中的极有限的条款或细则显得苍白无力,这就使地方类似规定没有立法规划,没有立法压力,从而形成目前地方立法较少的状况。各地控烟无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烟草消费的遏制力度。因此,尽快制定一部全国范围专门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律已迫在眉睫。第二,立法内容粗糙、模糊,使规定的效力受到影响。有相当一部分规定的条文规范不够明确肯定,个别条文伸缩性偏大。如一些城市的规定中对违反规定者“予以行政处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没有说明具体给予何种行政处分,具体给予多少数额的处罚。某市的禁止吸烟暂行规定中对违反规定者“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进行处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就是一个很具体的规定,却要按另外的条例、规定处罚,这无疑削弱了该规定的效力。

禁烟立法要立法与执法相结合

虽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施行。但是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其一,制定该细则是由卫生部制定的,因此其法律效力不高,执行起来有难度。其二,公共场所难以界定。在1987年4月1日由国务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公共场所包括:(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五)展览馆、_一一~沈烹然鬓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六)商场(店)、书店;(一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对于室外场所及露天公共场所的界定则缺少相应的规定。其三,虽然该细则规定了禁止在室内外的公共场合吸烟,但是仅仅是一种禁止性的规定,缺少涉及禁烟的惩罚条款。对于那些在公共场所吸烟被抓住的吸烟者,只能进行说服教育,其惩罚措施不利,难以达到杜绝的目的。其四,虽然该细则规定了公共场所经营者应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但是很多公共场所人员有限,很难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劝阻,从而使禁烟效果难以发挥。其五,一些烟民在公共场所长时间不吸烟的话,反而容易引起情绪焦躁身体不适等症状,因此,在公共场所是否建立专门的吸烟区也是立法者需要考虑的,这样才能既保障不吸烟人群的权利,同时也能保障烟民的权利。无烟立法本是控烟举措中的一记“重拳”,但由于存在着立法与执法的双重尴尬,无烟法律几乎成为“空拳”。那么,如何订立一部有效的国家级的无烟立法,才能达到禁烟控烟的目的呢?首先,应该明确由谁来领导管理,是由卫生部带头领导,其他部委协同管理,还是由多部门共同领导管理。如果只由卫生部领导,可能会因为人员有限,导致无法高效全面的开展工作。如果是由多部门共同领导,又可能会因为部门太多,导致权力分散,从而出现监管漏洞。其次,如何制定罚款限额。因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虽然规定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处罚措施,从而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制定合理的罚款限额也是治理公共场所禁烟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规定,违规吸烟属于犯罪,最高可罚5000港元,对不遵守法律并拒绝出示身份证件者,一经简易定罪,最高可被处罚10000元港币。这使香港的成人吸烟率下降到只有11%的水平,成为全中国吸烟率最低的城市。由此可见,制定合理的处罚措施,是降低吸烟率的有力方式。第三,我国公共场所禁烟,应该正视烟草和“二手烟”的危害,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宗旨,制定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立法;应该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标尺,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成功立法经验,选择科学可行的执法模式,推动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法治运动。当前公共场所禁烟执行不力,除了立法缺位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烟草消费是不少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2010年,烟草业仅上半年就实现工商税利3253亿元。在创收思维导引下,一些地方一面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一面又默许甚至纵容烟草广告的存在。有的烟草企业还以助学为名利用希望工程打烟草广告。禁烟的难度可想而知。“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已纳人“十二五’,规划纲要,此举为我国控烟工作确立了“路线图”和阳寸间表”,这是我国烟草控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从长远来看,经济利益再重要,也不能以牺牲民众健康与环境卫生为代价。倡导禁烟氛围,构建健康的烟草文化十分必要。在这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应该率先禁烟,在工作场所、公共场所不递烟、不吸烟,积极引导社会潮流。政府要逐步摆脱对烟草财政的依赖,为全面禁烟提供动力支持。要加强财政预算约束,管住公款烟草消费腐败;同时也要提高禁烟执行力,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国家出台或者修订公共场合禁烟法以及避免“二手烟”危害法,就应该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法规,重新修订针对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以及制定禁止对青少年出售烟草的详细规定。这些立法和执法需要有法律专家的参与,有立法和执法的指南,有媒体的支持,更要有公众的参与。和所有立法一样,无烟立法也有它的准备期和立法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推行。相信通过制定完备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每个公民对香烟危害认识的提高,我国公共场所无烟目标终将会实现。

本文作者:都贝特工作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