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8:32: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紧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通货紧缩对策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它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价格指数出现负值;二是负值状态持续半年以上。自1997年10月开始,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一路下跌,1998年4月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开始负增长,1998年全年,这两个物价总水平都出现了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首次年度负增长。进入1999年市场物价继续走低,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8%,可见,我国正处于通货紧缩时期。

一、形成通货紧缩的深层原因

通货紧缩的出现,有其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通货紧缩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导致潜在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结构错位较大,大量的潜在的产品供给得不到实现而沦为无效供给,造成商品价格水平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货紧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特有的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爆发的结果。

(一)体制缺陷。

第一、企业产权制度缺陷。

查看全文

紧缩技术在公司的作用

公司紧缩技术是一种在公司重组技术中的相对于公司扩张技术而言的资本运营方式。它主要是通过把公司拥有的一部分资产、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从公司内部分离并转移到公司外,从而达到缩小公司规模的目的所运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公司紧缩技术现已广泛被各国采用,它主要运用于公司的上市前、上市后的重组。

一、公司紧缩技术的主要类型

1.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公司把一部分资产出售给第三方,这些出售的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甚至可以是整个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公司通过资产剥离可以得到自身发展所急需的流动资金、优化公司的结构。资产剥离方式主要有向其他公司出售资产、管理层收购以及职工持股计划等。

2.割股上市。割股上市是指母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一家全资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向社会出售并将该子公司上市。一般情况下,母公司常会保留对该子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股权。割股上市主要是为了使子公司的资产得到升值,并且子公司上市后母公司持有的股权变现能力增强、子公司的融资效率得到提高。

3.公司分拆。公司分拆是指母公司将其拥有的一家或几家子公司的股权,按照母公司的股东们所持有的母公司股票的比例分配给公司股东们。公司分拆一般是对控股公司而言的。公司分拆主要是为了优化母公司的控股结构,突出主业,提高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效率,或者希望投资者重新认识子公司的真实价值。

4.公司分立。公司分立是格一个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根据原公司是否存续可分为解散分立和存续分立。分立前公司的股东可以决定继续全部或部分作为各分立后公司的股东;分立前企业债权和债务,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分立协议的约定,由分立的企业承继。

查看全文

通货紧缩的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全球新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胀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胀率就持续走低,这使得全球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传统经济中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区别,研究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历史上的通货紧缩的不同特征,对正确认识和对待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问题将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逐步深化,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更加开放,金融市场效率明显提高,这为美国新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新经济特征正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出现,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新经济下的许多特点促使全球的通货膨胀率逐渐走低,使得全球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美国、德国、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胀率就持续走低。日本从1994年起,就开始出现了通货紧缩,通胀率一直呈现负增长。这些迹象表明,新经济给全球的最大影响之一是通货紧缩。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国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以往历史上的通货紧缩作比较研究,最后得出新经济条件下的通货紧缩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一、新经济下通货紧缩形成的经济背景特征

对美国历史上出现的通货紧缩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形成通货紧缩的经济背景有如下几个特点:(1)有些通货紧缩初始阶段与战争时期急剧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关。如1780-1791年出现通货紧缩之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812年6月英国与美国宣战,导致1812-1814年间物价迅速上涨,而1815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商品开始大量倾销美国市场,价格开始下降,引起了1815-1833年长达18年的通货紧缩;1864-1896年的通货紧缩与1861年爆发的美国内战引起政府开支急剧上升关系极大;1920-1922年的通货紧缩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起,一战期间需求增加拉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增长,而货币发行量增长更快,从而引起战争期间的价格水平急剧上升。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不断提高再贴现率,实行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导致了物价水平下跌。(2)有些通货紧缩是因为外资的流人引起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过度繁荣,而一旦外资停止流入,通货紧缩就无法避免。如1837-1849年出现的通货紧缩起因于1834-1836年期间的经济繁荣。当时以同样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的英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的资本源源流人美国,促成美国建立大批新工业企业、新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同时,美国进口商向英国银行大量贷款,后因各种原因,美国贸易陷于停顿,外资的流人停止,造成货币存量大幅度下降,引起物价迅速下跌。1857-1861年的通货紧缩也与外资流人迅速下降相关。

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是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下形成的。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被取消,每个国家都能自由出口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和服务,而从国外进口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和服务。这样,势必加剧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价格竞争也就在所难免。其次,新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将走向信息化。传统汽车业、传统电器业、传统银行业、交通旅游业以及农业等都正在或即将进行信息化革命。而新兴行业如虚拟企业、网络银行等本身就是信息化经济的产物。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又加快了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产业的信息化都将引起商品和服务价格下跌,对通货紧缩的形成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二、新经济下引起通货紧缩的具体因素

查看全文

全球通货紧缩探究论文

一、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风险日益增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出现了通货膨胀率持续显著下降的趋势,除石油外各类产品价格都不同程度地下降。据世界银行统计,以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deflator)计算,世界通货膨胀率在20世纪70年代为,9.0%,80年代和90年代持续降低到5.8%和3.7%,而2001年和2002年进一步降至2.3%和1.7%。其中,美、欧、日等工业化国家的通胀率在20世纪70、80和90年代分别为8.7%、4.6%和2.0%,2001年和2002年进一步降至1.5%和1.1%;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在20世纪70、80和90年代分别为9.5%、4.7%和2.4%,2001和2002年甚至降为-2.0%和-1.2%;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即使按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同期上述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也呈现出大致相同的下降趋势。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在世界经济增长陷入低谷、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全球各类商品价格下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信息电子类产品的价格普遍大幅下跌,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在2001年仅上升了1.0%,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2002年美国各类商品价格继续走低,其中企业设备投资价格下跌了1.0%,汽车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价格下跌了2.4%,服装类产品价格下跌了2.2%,个人电脑价格降幅高达20.9%。而且,价格下趺趋势还从制造业蔓延到美国具有优势的服务业,其中酒店价格下跌了2.1%,飞机机票价格下跌了3.8%,电话服务业的价格指数下趺了4.0%。通货紧缩正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日本的通货紧缩趋势更加严峻,消费价格指数在1999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下跌,跌幅依次为-0.3%、-0.8%、-0.7%和-1.0%。其间,虽然日本采取了实施零利率政策、诱导日元贬值和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旨在导入通货膨胀的措施,但通货紧缩趋势至今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虽然由于能源和食品类价格上涨而略高于欧洲中央银行规定的2%的上限,但许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于需求不足而面临下跌压力。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以消费价格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也降至2%以下,在2000-2002年分别仅为1.1%、1.9%和1.1%,并且至今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目前,只有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以及发生金融动荡的土耳其和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但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也趋于稳定和下降。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全球价格指数虽然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但一般价格水平仍维持一定的涨幅,说明至今尚未发生严格意义上的全球性通货紧缩。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日本的价格水平近两三年来呈下跌态势,美、欧、东亚及其他地区的价格水平仍在温和上涨。但是,由于全球通货膨胀率已经持续下降到不足2%的很低水平,许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近来普遍呈下跌态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已处于战后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几乎不存在任何明显通货膨胀征兆,因此世界经济确实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通货紧缩风险,发生全球性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在增大。

二、导致出现全球通货紧缩趋势的主要原因

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价格水平持续走低甚至通货紧缩现象的原因不尽相同,从全球范围来看,以下因素是导致出现全球通货紧缩趋势的主要原因。

查看全文

通货紧缩对发展影响论文

【摘要】通货紧缩是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2005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迹象,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本文探讨了通货紧缩对就业水平、投资以及再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通货紧缩经济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4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的话题不绝于耳。虽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表述了不同观点,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情况应引起我们对通货紧缩的警惕:第一,生产过剩,商品供过于求。根据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的报告,目前中国共有11个行业出现或存在潜在产能过剩。其中,钢铁行业目前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电解铝行业目前产能已高达1030万吨,而闲置能力就有260万吨。2005年国家商务部公布的调查显示:我国2005年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第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国家统计局6月2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5.8%,低于第一季度的17.2%和去年近40%的涨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465亿元,增长77.5%。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回落,按照国家统计局昨日同步的分析资料,今年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1.2%,该涨幅不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2个百分点,而且也与年初政府设定的3%的全年目标相去甚远。第四,金融运行存在内在的收缩趋势,也是一个通缩的信号。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1月份的报告指出,货币供应的关键指标狭义货币M1的增长大幅回落,目前不到13%,显示货币需求增长偏低,同时贷款增长持续处于13%至14%之间的相对低位。从种种迹象来看,通货紧缩是今年我国经济需要小心防范的陷阱。

二、有关通货紧缩对经济影响的观点综述

1、西方学者对通货紧缩经济影响的研究

查看全文

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思考

摘要: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表明世界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通货紧缩最坏的情况将导致经济崩溃。通过对历史上美国和日本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相互关系,发展和稳定证券市场对防治通货紧缩意义重大。因此,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繁荣,对遏制我国当前通货紧缩趋势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通货紧缩;因果关系

一、世界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挑战

通货紧缩(Deflation),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992)中定义为“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在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斯蒂格利茨则在其《经济学》(中译本,1997)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简明定义为: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下降。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通货紧缩,时至今天,其阴影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徘徊。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期刊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货紧缩,而非二次衰退。

1、三大经济体

查看全文

国外通货紧缩理论研究述评

简单地说,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下滑。我国当前正处于通货紧缩之中,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好地分析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简要地回顾并评论自宏观经济学诞生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关于通货紧缩的研究成果,以便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某种有益的启示。

一、凯恩斯的通货紧缩理论及其发展

对通货紧缩研究的回顾首先要回到凯恩斯经济学。因为作为大萧条时代的产物,凯恩斯经济学是以分析和解决通货紧缩为宗旨的。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是IS—LM—AD模型,“IS”表示商品市场均衡,“LM”表示货币市场均衡。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可以推导出总需求(AD)函数。联立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即能求出均衡的物价总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是由总需求不足特别是投资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因此,要解决总需求不足就需要改变这一框架中的一些外生变量,以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使总需求发生“再膨胀(reflation)”。这些外生变量中可以由政府控制的一般包括政府支出、税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根据不同的政策内容,可以把政府的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从几何图形上看,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引起IS曲线或LM曲线向右方移动,由此AD曲线会向总供给和总需求平面图的右上方平移,结果导致了均衡物价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同时提高。这样,通货紧缩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凯恩斯理论是一个静态均衡模型,为了使这一理论更加精细,它的很多追随者试图把“时间”引入其中,从而出现了一些动态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和加速—乘数模型。加速—乘数模型描述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它指出,经济周期是经济系统内生的,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样看来,通货紧缩只不过是经济周期运行到“谷底”时的一种状态,所以加速—乘数模型隐含了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但是这种动态化并没有解决凯恩斯模型里的很多重大缺陷。就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问题而言,这一缺陷主要体现在,由于以完全信息为理论前提,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把现代经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金融市场的作用—给抽象掉了。但这并不等于说该理论把金融市场完全抽象掉了,凯恩斯经济学中有两个地方涉及到金融市场,一个是模型,另一个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公开市场”。但是金融市场在这两个地方只充当信号传递或“操作平台”的作用,其自身结构或发展状况对实际经济不产生任何影响(参见MM定理)。

当70年代由于“滞胀”的打击而使凯恩斯主义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人们就开始批判这种周期理论,这种没有金融市场作用的经济周期理论再也不能被人们所容忍了。事实上,正是把金融市场引入到宏观经济模型,才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通货紧缩形成和发展的机理。

二、费雪的通货紧缩理论及其发展

查看全文

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研究论文

摘要: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表明世界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通货紧缩最坏的情况将导致经济崩溃。通过对历史上美国和日本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相互关系,发展和稳定证券市场对防治通货紧缩意义重大。因此,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繁荣,对遏制我国当前通货紧缩趋势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通货紧缩;因果关系

一、世界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挑战

通货紧缩(Deflation),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992)中定义为“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在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斯蒂格利茨则在其《经济学》(中译本,1997)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简明定义为: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下降。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通货紧缩,时至今天,其阴影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徘徊。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期刊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货紧缩,而非二次衰退。

1、三大经济体

查看全文

紧缩政策下公司融资研究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为政府平台公司的真正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地方与中央的权利责任划分日渐明确,以及公共财政模式的确立,使得以往依靠行政力量控制经济的形势得到改变,也使得以政府力量为依托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了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1994年开始,各地政府成了建设开发办公室,对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2.发展阶段。政府平台公司的发展阶段为1997年至2004年。在此期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刺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这一阶段,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新型的融资方式例如BOT、ABS等。与此同时,政府平台公司的组织结构也从原来的领导办公室转变为城市管理委员会,并通过成立建投公司把原来分散的经营权与管理权进行了整合,提高了管理和经营的效率。3.兴盛阶段。2004年以后,针对城投公司起步阶段的种种问题,各地政府通过重组的方式重新建立了一批新型的城投公司。这一批新型城投公司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管理运行制度以及成熟的内部管理体系。特别针对偿债资金链断裂、资产质量差等问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体制与制度。4.调整和改革阶段。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提出了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进行规范和清理的要求,拉开了政府平台公司调整和改革的帷幕。此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审计署等部委相继出台平台公司清理整顿文件,政策一个比一个严厉,所有平台公司几乎天天都要接受各种审计、检查,平台公司融资陷于停顿。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发展现状

2008年以来,政府平台公司进入蓬勃发展期,全国从省、市、县各级都成立了政府平台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国各级政府平台公司已经超过10,000家。1.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体系的形成。目前,站在整体的角度,我国政府融资平台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从产业方面看来,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的不同发展情况,成立了不同类型的产业投资公司。而从行政级别来看,市一级政府基本上均设置有相应的招商引资平台,并有相应的机构与之对口,而在部分经济产业发展情况较好的城市,政府融资平台已经向下辖区县延伸。2.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就现在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的政府平台公司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实现了核算独立化、经营市场化、管理公司化。各类政府投资公司以财政注资等形式成立,以投资公司所有的土地、房产为抵押,以土地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的预期收益等想各类融资机构贷取资金,同时具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或收回的职能。3.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主渠道,对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支持。3.1加速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政府平台公司能够最大范围的筹集资金,能够有效缩小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缺口,促进区域公共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缓解城市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改善城市市政投资环境,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3.2促进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政府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的主要抓手,在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的调控意图、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方面,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在促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特别是在是在世界经济危机以及512地震之后,政府平台公司在拉动内需,恢复经济发展信心,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3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政府平台公司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投资项目、公益性投资项目、支持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十分显著。3.4有力推动实现赶超式发展。政府平台公司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劳动力资源供给充分,资本技术相对缺乏的背景下,政府主导的投资经济增长方式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很大程度上将推动我国经济的赶超式发展。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中国能够依赖政府投资保持8.7%的GDP增长速度,充分体现了政府平台公司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平台公司的蓬勃发展,为地方基础设建设筹集了大量的资金,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众多的问题。1.融资规模庞大,偿债能力下降。根据审计署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1年第35号)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债务余额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据央行调研报告,众多地方融资平台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仅2009年6万亿元的负债大致相当于2009年全国GDP的18%,相当于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的87.7%,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184.6%。这对地方投融资平台来说,还债压力巨大。2.资产质量不高,融资能力受限。从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定义来看,其注册资本主要为政府划拨土地、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各项债权、收益权等资产,其流通性和变现能力较弱。融资的两个关键要素就是好的项目和充足的抵押担保措施,从项目上来说,政府有很多符合银行要求的项目,但大部分是基础设施或公益性项目,收益性较差甚至没有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会要求提供充足的抵押物,然而平台公司的资产很有限,并且不算是优良资产,平台公司融资基本上靠的是政府信用。加上中央政府禁止地方政府为平台公司提供担保,政府储备土地不能用于银行贷款抵押,都给政府平台公司融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3.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经营业务集中于注册地,凭借其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开展经营活动,因此大凡是政府性投资项目,最终中标者都会是当地的平台公司。如果平台公司失去了当地政府这个靠山,仅凭其自身实力是很难与民营企业或股份制公司竞争的。因此,提高平台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成为平台公司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措施。4.未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风险集中度高。目前,由于银行信贷在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占据了绝大比重,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最主要融资渠道集中在银行信贷上,融资的风险未得到有效的分解,风险集中度高。而且,在银行信贷中,短期债务的比例相当突出,银行信贷的高额成本渐渐成为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的经济负担。这种单纯依靠银行融资的方式也面临这极大的资金风险。5.融资结构不合理,对产业发展支持不足。在项目融资方面,政府平台公司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尽管相继成立了各类产业投资公司,但这些公司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其它类型的融资需求支持不足,这使得地方产业发展与政府平台公司自身的发展都受到了阻碍。在农业产业的支持上,专门针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政府平台公司很少,农业产业的资金支持主要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这对于城乡统筹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远远不够。

查看全文

通货紧缩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全球新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胀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胀率就持续走低,这使得全球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传统经济中的通货紧缩有一定的区别,研究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历史上的通货紧缩的不同特征,对正确认识和对待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问题将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逐步深化,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更加开放,金融市场效率明显提高,这为美国新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新经济特征正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出现,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新经济下的许多特点促使全球的通货膨胀率逐渐走低,使得全球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压力。美国、德国、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胀率就持续走低。日本从1994年起,就开始出现了通货紧缩,通胀率一直呈现负增长。这些迹象表明,新经济给全球的最大影响之一是通货紧缩。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国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与以往历史上的通货紧缩作比较研究,最后得出新经济条件下的通货紧缩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一、新经济下通货紧缩形成的经济背景特征

对美国历史上出现的通货紧缩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形成通货紧缩的经济背景有如下几个特点:(1)有些通货紧缩初始阶段与战争时期急剧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有关。如1780-1791年出现通货紧缩之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812年6月英国与美国宣战,导致1812-1814年间物价迅速上涨,而1815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商品开始大量倾销美国市场,价格开始下降,引起了1815-1833年长达18年的通货紧缩;1864-1896年的通货紧缩与1861年爆发的美国内战引起政府开支急剧上升关系极大;1920-1922年的通货紧缩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起,一战期间需求增加拉动了美国经济快速增长,而货币发行量增长更快,从而引起战争期间的价格水平急剧上升。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不断提高再贴现率,实行金融紧缩政策,结果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导致了物价水平下跌。(2)有些通货紧缩是因为外资的流人引起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过度繁荣,而一旦外资停止流入,通货紧缩就无法避免。如1837-1849年出现的通货紧缩起因于1834-1836年期间的经济繁荣。当时以同样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的英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的资本源源流人美国,促成美国建立大批新工业企业、新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同时,美国进口商向英国银行大量贷款,后因各种原因,美国贸易陷于停顿,外资的流人停止,造成货币存量大幅度下降,引起物价迅速下跌。1857-1861年的通货紧缩也与外资流人迅速下降相关。

新经济下的通货紧缩,是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下形成的。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被取消,每个国家都能自由出口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和服务,而从国外进口价格相对低廉的商品和服务。这样,势必加剧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价格竞争也就在所难免。其次,新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管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都将走向信息化。传统汽车业、传统电器业、传统银行业、交通旅游业以及农业等都正在或即将进行信息化革命。而新兴行业如虚拟企业、网络银行等本身就是信息化经济的产物。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又加快了其他行业的信息化。信息产业和产业的信息化都将引起商品和服务价格下跌,对通货紧缩的形成产生极大推动作用。

二、新经济下引起通货紧缩的具体因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