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方言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7:25: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沙方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沙方言探析论文

一、差比句

(一)“比”字句

1.A比B+W

这个句式在金沙方言中很常见,表示A胜过B。A和B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短语甚至是复杂小句。如:

(1)她比我来事。(她比我强。)

(2)安安顿顿总比没得安稳好。(安安稳稳总比不得安稳好。)

查看全文

金沙方言研究论文

一、差比句

(一)“比”字句

1.A比B+W

这个句式在金沙方言中很常见,表示A胜过B。A和B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短语甚至是复杂小句。如:

(1)她比我来事。(她比我强。)

(2)安安顿顿总比没得安稳好。(安安稳稳总比不得安稳好。)

查看全文

高中历史课堂趣味教学研究

摘要:过去的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知识比较零散,为改善这一现状,要将高中历史这门学科中的兴趣点挖掘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历史这门学科覆盖面非常广,可以通过应用历史故事、各地的方言以及影视剧等资料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历史课堂具有乐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兴趣学习;趣味性教学

当前,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这门学科太过枯燥,将它看作是一门背诵的科目。在一些高中,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有一定程度的忽视,将它作为一门副科对待,还有很多学校历史老师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担任,对于学生历史学习非常不利,非常不利于改善高中历史教学。因此,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教学方式的弊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学习失去了兴趣,被动接受知识,会失去学习知识的本来意义。”由此发现,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动力的源泉,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决定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乐趣

在上课之前编辑一段引导语,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著名教育家于漪说:“想要让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注重课堂引导这一步骤,它是吸引学生注意课堂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如果有一段有趣的课堂引导,会为学生带来一种独特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身为一名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注重学前引导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可以通过应用历史故事、各地的方言以及影视剧等资料作为课前的导入语,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比如,在讲到长征、渡江战役时配合同志的《七律•长征》以及《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两首诗,为学生们描述作战情形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帮助同学们联想。学生们看到视频中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且老师在旁边进行适当的讲解,自然而然会调动学习的兴趣,将自己想象成一名战场上的军人,浴血奋战,也会了解到巧渡金沙江的愉悦心情、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以及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难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运用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查看全文

电子乐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的尝试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文化的地位作用,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期望。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纳西族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纳西族文化中的瑰宝,是纳西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传承和发展纳西族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如今却陷入传承的危机,很多年轻人都对本民族的传统民歌、乐曲、调子知之甚少,许多年轻人和少年儿童觉得民族音乐不如流行音乐好听,民族音乐有点“土”,对民族音乐没有或缺少兴趣。本文旨在梳理纳西族民族民间音乐与当今电子音乐融合,让更多的年轻人能接触到传统民族音乐,从而让更多的人去参与到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保护。

【关键词】电子乐;纳西族民歌;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一、电子乐概述

电子音乐是使用电子乐器或电子音乐技术制作的音乐,一般而言,可使用电子机械技术与使用电子技术制作的声音来区别,其中电子机械技术制造声音的设备有当下最为流行的乐器电吉他、电贝司、电子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电子技术制作的声音包括了利用物理振频算法制造的声音合成器和电脑MIDI的直录插件等创作的音乐。电子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一切以电子器械或电子技术为介质创作出来的音乐,又被称为数字音乐,包括电子乐器直录、合成器直录,传统乐器经过直录转换成的音源插件等,狭义的电子音乐是指电子合成音乐即电音,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一度完全与西方特别是欧洲音乐发展连接,从19世纪末诞生到上世纪60年代得到发展,电子方式制作的音乐变得在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普及和流行起来。今天几乎全世界大唱片公司都将电子音乐制作作为业务的主要内容,直录音乐变得越来越少;另电子音乐也更容易被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所喜爱,所以电子音乐拥有庞大的市场。

二、纳西族民歌概述

音乐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和方言差异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以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最为集中。纳西族民歌源远流长,东西部民歌有十余类,还包括东巴唱腔、歌舞音乐“窝热热(热美蹉)”、阿丽丽等,器乐音乐“波拍儿”“素古笃”等特色独奏乐器和洞泾音乐“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都独具纳西族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一)纳西族民歌类别。纳西族民歌可以根据地域、体裁、内容等分为以下几种。以地域特点划分大致可分为东部方言区和西部方言区两种。西部以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以西、南为主,包括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东部方言区以玉龙雪山东北面为主,包括宁蒗县永宁摩梭人、塔城乡、维西县等地。一般而言,西部民歌含蓄忧伤,东部民歌明快豪放;从体裁上可以划分为叙事歌、小调、山歌、短歌等;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喜歌、丧葬歌、劳动歌、儿歌、习俗歌、劳动歌、情歌等。(二)纳西族民歌的特点。纳西族民歌源远流长,从先民狩猎游牧时期的音乐“窝热热(亦名:热美蹉)”到进入农耕时期的劳动歌、山歌,再到纳西族宗教东巴教的发展以东巴象形文字为载体传承下来带有原始痕迹的民歌,也将许多带有祭祀色彩的丧葬歌传入民间,加上元明清时期中原音乐的传入和改土归流的各种器乐曲牌的传习,最后到1949年以纳西族传统音乐为素材的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歌曲,形成了内容广泛,体裁丰富的纳西族音乐体系。总体上纳西族音乐有一种悲而不凉,哀而不伤,温婉含蓄的特点。这是由于纳西族是游牧民族逐渐转变为农耕民族的缘故,从民族性格上说既有游牧民族音乐的粗犷,也有农耕民族的细腻。(三)纳西族民歌音乐特色。纳西族民歌多为民族五声调式,少有偏音出现,西部方言区民歌凄婉哀怨、旋律阴柔,以羽、角、宫调式为主,多用“吉令者勒”唱法,即慢速“ladomisol”为主干音的下波颤音唱法,下波颤音幅度一般为大二度或小三度,滑音和装饰音运用较多,东部方言区民歌热情明朗,旋律高亢,律动性强,以徵、羽、宫调式为主,基本不用“吉令者勒”唱法,装饰音也少用,笔者收集若干纳西族民歌并按照一般分类进行素材整理,对有代表性的民歌的音乐特色进行了一些分析。1.山歌。山歌中的“谷气”调是最富有纳西族音乐特色的。“谷气”调以五声音阶为主干音,节奏悠长舒缓,速度较为平缓,旋律如诉如泣,哀婉忧伤。往往以高音或中低音作装饰音跳至高音为起始音,然后下行展开,表演形式多为独唱或对唱,有时以纳西族传统的“冷仔筚篥”演奏或伴奏。语言多为现编现唱,也有引用叙事长诗,谐音押韵,衬词繁富,韵腔悠长。感情真挚深沉,语句平缓悠长。2.习俗歌。习俗歌内容是根据纳西族的民俗习惯民俗文化产生的,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因此在丰富的习俗文化中也诞生了丰富的习俗歌,包括《结婚调》《嫁女调》《挽歌》等。其中《嫁女调》最为人熟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8年第十三届“青歌赛”中,来自金沙江上游塔城乡金花和达波玛吉姐妹以这首纳西族传统的《嫁女调》获得了原生态唱法银奖,歌词大意为:金子一样的花儿,要被人家端去了!白鹤媒人来到了我家,雄鸡啼明三声后,花要被端走了!养育了女儿的母亲哟,泪珠儿串串落到了地上……这首《嫁女调》为羽调式“misolla”作为主干音,运用“吉令者勒”唱法,装饰音后接高音长音下行,在音域上有较大跨度,节奏平缓自由,以哭腔的方式表达纳西姑娘出嫁前夜母亲与女儿依依惜别嘱托的场景。3.劳动歌。劳动歌是在从事生产劳动时为了协调合作、活跃气氛、激发干劲、振奋精神、统一节奏而创作的歌曲,因此在音乐特色上节奏比较明快或悠扬,旋律上也比较朗朗上口易学易唱,传统的纳西族劳动歌有《起房调》《栽秧调》《犁牛调》,其中广为传唱的栽秧调纳西语叫“夕独热”。“夕独”意栽秧,“热”意唱曲。乐曲由东巴祭祀谷神仪式演变为在栽秧时唱的劳动歌。演唱形式为一人在领唱,众人相和。也有的是即兴对唱或独唱。旋律婉转悠远,似在田间互相传话鼓劲。以羽调式散拍子自由优美地吟唱,使劳动者在体力劳动中舒缓身心消除疲劳。4.歌舞音乐“蒙达(也称窝蒙达)”是流行于西部方言区的一种歌舞音乐,汉语直译为“可怜的鹰”,意译为“实在不如意”。通常在劳动或丧葬时候演唱,有领唱、独唱、双人对唱等演唱形式,舞蹈形式为男女各以圆圈或半圆为队形,男女手搭肩互相牵拉,男女两队逆向根据领舞领唱者节奏行进,歌词为五言一句,以羽调式“ladoremi”或宫调式“doremisol”为主干音,多为单乐句加补充的变化重复构成乐段,由于是歌舞音乐,所以节奏律动感较强。“窝热热(亦名:《热美蹉》)”也是纳西族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歌舞音乐,被誉为“音乐活化石”,这是因为热美蹉是纳西先民游牧狩猎时期的产物,是一部至今还在流传的原始多声部民歌。对于“热美蹉”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根据方国瑜先生编著的《纳西象形文字图谱》释注“热”亦神亦鬼,有角,带翅膀。结合多数学者观点和纳西语“热美”的意思为精灵或飞鬼。“蹉”既跳的意思,“热美”扬言要吸食亡者血肉,人们惊恐后以“热美蹉”的乐舞唱跳驱赶“热美”。另一种研究观点认为“热美蹉”是一种原始形态保留较完整的乐舞,人们在模拟羊、野兽的声音表现原始狩猎场景,祈求狩猎的成功。“热美蹉”一般在丧葬中进行唱跳(只允许在长寿长辈过世的丧葬仪式中进行),音乐表现形式为领唱与男女二声部混声合唱,领唱先领颂五言词,然后接男声齐唱,再接女生齐唱,男声唱腔粗犷雄壮,女声则以大二度喉波音发出类似羊叫的声音,接着在节奏重拍男舞者跺脚,女舞者手互相搭腰随重拍弓腰,最后在齐声的节奏呼喊声中结束。

查看全文

小品剧本-接站

甲:唉!几点了,火车又晚点……(看表张望,着急心态,火车响了)唱“对面的火车开过来……”

乙:改革春风吹满地,吹到哪里哪里绿,农村旧貌换新颜,没事出来旅旅游。

丙:“三个代表”是指导,讲到哪里哪里好,四十多年没来了,巴州变化(还)真不小。

乙:老头子,这就是巴州吗?咋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呢?

丙:咋的,你以为,一下火车就是大沙漠,骑着骆驼去逛街吗?

乙:你当初不是给俺这么讲的吗?“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觉醒来满脸沙…….”

查看全文

小品剧本接站

小品接站

甲:唉!几点了,火车又晚点……(看表张望,着急心态,火车响了)唱“对面的火车开过来……”

乙:改革春风吹满地,吹到哪里哪里绿,农村旧貌换新颜,没事出来旅旅游。

丙:“三个代表”是指导,讲到哪里哪里好,四十多年没来了,巴州变化(还)真不小。

乙:老头子,这就是巴州吗?咋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呢?

丙:咋的,你以为,一下火车就是大沙漠,骑着骆驼去逛街吗?

查看全文

06铁道版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常识专项练习_常识练习88道

1、一度电可供一只50瓦的灯泡照明几小时?

a.5b.10c.20d.36

答:20

2、酒精灯点燃后,最合理的熄灭方法是()

a.将灯帽盖上b.直接用嘴吹灭

c.撒上一层细沙d.往酒精灯上浇水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省阜宁县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从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诉求入手,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及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运行机制

江苏省阜宁县的文化工作在省、市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群众文化叫响大江南北,艺术创作争创国家大奖,文化设施力争苏北领先,文化产业成为江淮明珠,文化人才争创国家名片”的奋斗目标,从广大人民群众愿望诉求入手,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质文化服务,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

1.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状况

1.1“十二五”初的状况。“十二五”初,虽然阜宁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有一定滞后。其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一是对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滞后于城市。尽管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整体性的提升,每个省市都在不同的指标上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城市投入仍然高于农村投入。二是广大农村文化设施比较落后,农村文化服务功能逐渐萎缩。三是适合农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化产品资源缺乏。虽然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但是图书更新率不高,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符合农民知识状况和审美倾向的优秀图书仍不足。四是文化供需矛盾现象还存在。比如,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各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绝大多数并非农民自身生产、创造和提供,而是由久居于城市之中的创作家、剧团等文化生产单位或个人制造和提供。这些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对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未必了解和熟悉,使用的语言文字、表述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也未必为多数农民所适应和喜欢。以上种种导致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失衡、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差距较大的后果。1.2“十二五”末的状况。“十二五”末,阜宁县以全面贯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厚德、务实、创新、图强的新时期阜宁精神为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县有17个文化站,建有一级站2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4个。每个文化站已配有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每周免费开放基本都达到48小时;在三灶、硕集、板湖、吴滩、新沟、沟墩等镇(区、街道)建成了10个文化大院,这10个文化大院均具有基本的硬件设备和相对完善的软件资料。结合当地实际,初步开展了一些文化活动,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全县有341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根据省、市相关要求,2016年对其中68个村(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升达标,已于2016年5月底完成了标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阜城街道、益林镇成功创建成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镇(街道)[2];县图书馆分馆39家,实行一卡通服务并通过邮政物流网进行图书流转;连续四年开展全民读书节活动,将阜宁县打造成有影响的“书香之城”。

2.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长效运行机制

查看全文

红色主题歌剧创作的艺术思维新观

自从20世纪上半叶传入中国之后,便以原创精神开启了民族化的发展新篇。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凭借出众的才华和坚毅的使命感,创作了《白毛女》《江姐》《红珊瑚》等一众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当代歌剧艺术已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精良的制作水平、丰富的技术素材,与国际化接轨的编创视角,体现出全新的艺术审美观,将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感染与激励当代青年一代。

一、突破传统叙事结构和内容模式的戏剧思维

艺术创作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创作对象,这样才能启发欣赏受众的共鸣感。2015年年底,民族歌剧《》以英雄主义的气魄歌颂英雄;2017年,有关南京大屠杀纪实性的歌剧作品《贝拉日记》和长征主题大作《金沙江畔》相继上演;2018年,红色主题歌剧再获丰收,《松毛岭之恋》《与妻书》《尘埃落定》《英•雄》《沂蒙山》等巨作接踵而至,达到了一次阶段性的作品成果高峰。这些戏剧新作着眼于中国革命的整个历史纵线,以史为凭,用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笔力进行书写刻画,凭人物和事件丰满主体情节,将红色革命精神做出不同以往的全新构创,提炼出至真至美的文化内涵。这些新作在戏剧编创的思路和方式上继往开来,体现出以下两层显著特征:一方面,戏剧编创打破传统的正序逻辑,用具有当代创想力的新颖结构设计打造多章回的故事情节线索,颠覆传统套路。近年来多部红色歌剧的创作中采用插叙、倒叙和散化织体结构进行戏剧内容编创,摆脱起承转合的保守套路,以符合当代审美的叙述口吻进行内容结构设计,从戏剧节奏和排篇布局开始着手。例如,歌剧作品《尘埃落定》以阿来的同名小说为蓝本,将30万字的内容浓缩为舞台上的四幕体构架。为模糊传统的历时性线索,编剧选择以“罂粟花开”“麦香时节”“边市清晨”“官寨黄昏”为题,四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具有明显的影射意味,并植入了“春秋”和“朝夕”的时间概念,既具有浪漫色彩,又带有戏剧张力。另一部英雄主义题材的作品《》的创作也没有遵循常规的传记体风格,采用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的戏剧结构,体现了烈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世界。另一方面,在革命主题和生死大义之中加入更为饱满的情感元素,在历史语境中寻求战争背后浓厚的人文情怀。在近年新创作品的构思中,在保持总体创作语境的基础上,着力针对人物情感层面的刻画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对直观的正邪对弈描述有所弱化。戏剧情感表达方式不再重复以往作品的模式,主创人员通过采风进一步提炼情感,在人性层面增加精彩内容。如此一来,在歌剧舞台上的革命志士不再是单纯与事件相连,也不再重复书本上的扁平化记忆,而是变得丰满、多维、生动。如歌剧《松毛岭之恋》以福建客家乡村的革命故事为题材,书写了客家小妹苦等兵哥哥30年的艰辛岁月。剧中对于战场浴血奋战的直观记叙只有短短的一个场景,其余绝大部分笔墨都在渲染阿妹和阿根哥之间至真至爱的情感,以及阿根战死沙场后阿妹30年的守望等待。“恋”字在整部作品中不断递进与升华,从月夜临行前的相恋,到历经多年的思恋,再到得知牺牲之后决绝的苦恋。歌剧作品虽没有过多直面战争场景,但却使人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军人无畏的牺牲精神。又如与之相仿的另一部作品《英•雄》,以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和丈夫何孟雄的英雄人生为原型进行编创。整部作品中只设置了一个反派人物,散化的戏剧织体结构以浪漫主义风格描绘了这对革命夫妻从相识相知到喜结连理,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最终牺牲生命的过程。其间贯穿着浓浓的爱意、亲情和“家”的概念,使观众深入了解革命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体验他们的伟大人生。可见,当代歌剧的戏剧文本创作在叙事结构和题材构创方面与时俱进的创想力。在保持与以往作品同根同源的条件下,创作者根据当代文化潮流和观众审美需求,展现出红色主题歌剧“和而不同”的另一面。

二、兼具民族性和国际视野的音乐编创思维

歌剧虽从属于戏剧艺术的一部分,但其属性中最为重要的特质在于“以歌演剧”。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作品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过程中兼容并蓄,对歌剧艺术的创作规则和国际化语言不断加深认识,也在自主创作过程中保持着继承传统和中西合璧的双重视野。在这种理念的贯穿过程中,红色主题歌剧作品在音乐创作领域显现出别具一格的时代风貌,紧扣时代脉搏,奏响动人乐章。一者,从歌剧音乐创作的民族性而言,中国红色歌剧在板腔体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点缀、主调旋律织体设计方面的特性乃是“传家宝”。当代歌剧创作中良好地使之继承并发扬光大,彰显中国歌剧最具特性的身份标志。民族音乐汇聚了历史遗藏的丰富资源,是最具中国意蕴的声音灵魂。当代歌剧的音乐构成中立足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点滴,从戏曲、民歌、民乐中提炼有机元素,特别凸显地域化色彩,与戏剧内容情节遥相呼应。如歌剧《英•雄》中的两位主人公来自湖湘文化故地,歌剧音乐自然少不了对湖南地域音乐的涉猎。歌剧序曲部分的第一声唱腔“要上高山那就莫怕风,要下大海呀就莫怕龙”,便借用了怀化山区特有高腔号子音调,搭配地道的湖南方言,辨识度一目了然。在歌剧进程发展中,曾有一段轻快俏皮的唱段《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旋律调性和节奏律动吸纳了邵东民歌风情,并选择花鼓戏标志性的伴奏乐器大筒来调配色彩,民俗音乐的质感在潜移默化之间流入观众内心。再者,当代中国红色主题歌剧也在谋求着中西音乐的兼容性。西洋歌剧在音乐创作方面已然于几百年前形成了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对唱、合唱在内的体例结构,并以音乐的戏剧性来诠释剧情和人物。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歌剧的创作尊重西洋歌剧的基本规则,张弛有度地植入美声唱法和各种歌剧功能性音乐体裁,以融会贯通的理念突出歌剧创作的严谨性和国际化色彩。

三、虚实并重的舞美布景设计思维

查看全文

艺术创作在动漫影视作品的中国味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并且对促进人民精神文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动漫影视作品是文化产业中的支柱,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动漫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相关问题,并且结合其中所运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了其所展现出的中国韵味。

关键词:动漫影视作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

现阶段,我国的动漫影视作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动画影片的问世,动画作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国动漫影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动画作品当中,融入了很多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创作者将一个个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动画世界展现给观众,这对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动画影视作品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途径,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艺术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引发观众深思。

一、动漫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一座瑰丽的宝库。很多传统故事与神话传说,都为动漫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海量的素材。例如,票房大卖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情,是在原著《封神演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再创作。相比于1979年的动画《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彻底颠覆了哪吒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影片中的哪吒并没有闹海,也没有杀死敖丙,反而与龙王三太子成了好友。变化最大的就是哪吒的父亲李靖,从以往狭隘的形象,转变为了对儿子有深沉父爱的父亲形象。虽然这些改变与原作出入极大,但是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出戏,反而还乐在其中。这是因为尽管哪吒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但是其内核并没有偏离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尽管其语言表达与形象设计融入了很多现代化元素,但是仍然与我国大众的情感诉求与传统价值观相符,使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例如,李靖夫妇对哪吒的无比关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么的含蓄且深沉,并且永远不计回报。中国的父母不善于表达自己,但是从不吝啬为孩子付出,因此让观众产生了极强的代入感。而影片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河社稷图”(如图1)、太乙真人的四川方言、以及来自金沙遗址文物形象的结界兽(如图2),在令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观众深刻地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说:“动画很有可能是我国传统文化最适合的输出渠道。”也就是说,在动画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尽管迪士尼在1998年结合我国乐府诗集《木兰诗》制作了动画影片《花木兰》,真人版也在2020年上映。但是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迪士尼的《花木兰》仅仅只是一个披着中国文化的西方故事,不管是电影的色彩、人物性格、造型,在中国人的眼中都有些似是而非。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优秀国产动漫作品的横空出世,我国动画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带给观众惊喜,让观众重新去深刻解读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动漫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和中国魅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