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7:17: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租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租赁公司典型调研报告
为了配合全国金融改革,金融学会金融租赁研究会决定在××××年××月召开会议,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对业内的典型租赁项目开展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希望达到进一步宣传租赁业务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进一步摸清影响租赁业发展的政策性因素。
目前金融租赁研究会共××家会员单位。正式会员××家,赞助会员×家。这次调查一共收回×家××例典型案例。其中正式会员×家××例,赞助会员×家×例。租赁物件主要有:电信、电子设备、电气制造设备、化工设备、制药设备、公交汽车、运输汽车、轧机、电梯、医疗设备、环保设备、制酒设备、印染等,触及行业范围比较广泛。租赁方式有三种:直接融资租赁、回租和经营性租赁。其中有些公司采用创新租赁技术,减少风险,提高了收入,但这种方式并不普及。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其他方式有:自有资金;吸收租赁资金;项目融资,还有一部分是自筹。遗憾的是金融租赁公司没有从资金市场或战略投资机构融资的案例。担保方式主要有:信用担保、项目担保、企业担保、在建工程抵押、委托基金担保、信用证担保、托收等多种方式。缺乏银行担保、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的典型项目。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保险、担保、保证金抵押、供货商代垫款、租赁债权转让给银行或投资人、对回租的物件用他项权登记的方式抵押、社会一些机构或部门监督和管理。还没有依靠二手市场、强制公证等方式,利用社会资源控制和化解租赁风险的手段。租赁公司的收益主要是手续费、租赁利差、保证金利息等。还没有或有租金的案例。整体看租赁业务仍处在低收益,高风险的阶段。还缺乏吸引租赁公司积极开展租赁业务的动力。承租人的收益主要有:技术更新;提前投资;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扩大产量、品种和出口创汇;增加效益、节省投资费用;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通过租赁加速折旧。供货厂商收益主要有:在销售时,租赁公司为促销提供了金融服务,使得他们全部或大部分货款及时收回,促进了企业的再生产,增加了市场占有率。社会效益主要有:增加了税源和就业机会;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交通用车问题;提高了地区医疗环境的硬件能力;改善环境治理设备的能力,减少了环境污染。阻碍租赁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有:税基不合理,利息重复纳税,导致租赁公司收益太低,缺乏开展租赁业务的积极性;经营性租赁税率过高,特别是把长期设备经营性租赁和短期经营性租赁同等待遇不合理;加速折旧税务手续太繁琐;对于特殊租赁物件,如:汽车、房地产等产权管理部门不予办理他项权登记,难以用租赁方式开展业务;有些地方承租企业破产,将回租物件作为清算资产破产清算;海关对租赁购置设备没有明确的政策,实际操作没法规可依,扯皮事情不断;承租企业拖欠租金,资金回笼慢,使租赁公司再投入困难;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紧缺,现行政策没有落实;租赁成本高于银行贷款,没有税收调节,企业融资成本太高,不愿意使用租赁。需要支持的政策条件:需要合理的税基和税率,降低租赁公司的税赋;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应该给予租赁项目,以吸引更多的资金用于租赁;应将短期设备租赁与长期经营性设备租赁分别对待,让后者享受融资租赁同等待遇;需要产权管理租赁物件应该给予租赁公司他项产权登记,以便这些产业也可以利用租赁方式投资或消费;简化加速折旧报批手续和程序;卫生部禁止投资机构在非营利性医院投资设备,应允许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添置设备。这次典型项目调查基本告一段落,主要收获是搜集和交流了行业的经验以及先进的做法,对政策法律、法规调整,提出了共性的希望。调查的目的基本达到。
今后我们还根据企业的要求,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相关的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帮助企业诊断问题,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把为行业服务落在解决困难、帮助发展方面。这次调查不足的是提供的资料太少,没有完全反映行业真正的成绩、困难和需求。主要原因有:绝大多数公司都忙于增资扩股,没拿出更多的精力参与这次调查;有些公司认为租赁项目的做法是商业秘密,不愿意对外透露。造成的结果是一些新颖的租赁做法没有收集到,而这些新兴的业务恰是最需要政策支持,也最容易取得政策支持的项目。中国租赁市场非常大。租赁业务可以说从现在刚起步,市场的开拓范围很广,还谈不上竞争,行业更多的应该是交流和发展。不能只希望得到别人的经验而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经验,不交流就不会进步。新的租赁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如不持续创新自己的新事物也会在短期内衰老。国外租赁公司把自己的做法完全公布在网上,以此招揽更多业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行业内就算在某个领域有局部竞争,也应该从服务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这是企业自身的素质所决定的,别人轻易学不到。信德租赁公司无固定租金、无担保、无固定租期,还参与分红的租赁做法早就宣传,至今没有那家租赁公司能效仿就是个例证。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创新精神,领导了中国的租赁业走向创新租赁的新时代。
可如今看来尽管大量开展租赁业务的公司还不算多,但是几家积极开展业务的公司租赁额却飞速发展。公司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希望今后能增加业内交流,缩小行业差距,为租赁事业的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努力。
新租赁准则对金融企业承租的影响
一、旧租赁准则下金融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物资产管理松散,租赁支出成本偏高
在原《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准则(以下简称“旧租赁准则”)下,承租人租赁业务会计处理采用的是“双重会计模型”,划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金融企业存在大量包括营业网点、项目组办公室、自助柜员机、办公设备等经营租赁资产。在旧准则下,经营租赁业务并不需要把有关的资产与负债记录到资产负债表内,常仅以附注的形式披露,在报表中未能全面反映租赁业务的权利与义务。在日常管理方面,金融企业对营业网点的经营租赁资产一般未纳入集团统一管理,而以经营使用单位作为管理人进行分散管理,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租赁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在租购决策层面,由于经营租赁业务未上表处理,仅在附注中披露,因此对企业财务报表影响不大,导致决策层对经营租赁决策重视度不够,容易更多的考虑短期效益,未能慎重的从长远出发考虑“资产应购买还是租赁”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资产租赁费用大于购买成本的现象。
(二)表外业务大量存在,企业经营风险被低估
原租赁准则区分租赁业务的标准是观察标的资产中有无发生风险报酬的转移,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营租赁,其未发生风险报酬的转移;第二类是融资租赁,其发生了风险报酬的转移。企业要把标的资产中需要资本化的租赁费用记在资产负债表内,而将不需要资本化的经营租赁资产记在表外,形成表外融资。在营运过程中依赖租赁方式获得重大资产使用权的金融企业为了优化相关财务比率,根据利己原则,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往往会偏向于将实质为融资租赁的交易,人为设置为符合特定条件的经营租赁交易,以达到不记录在表内、仅按相关规定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未来经营租赁付款承诺金额及期限结构的目的,这使得其在表外隐匿了大规模的隐形资产与负债,起到了表外融资的作用。因此,经营租赁业务已然成为金融企业表外融资的重要形式。根据各主要上市金融企业披露的2018年财务报表附注,经营租赁付款承诺(未折现)金额基本上在100亿元~200亿元之间,通过这些租赁活动,金融企业获得了使用租赁资产及其收益的权利,且在租赁期内可自由处置这些资产,而无需在报告中披露,导致低估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风险。
(三)业务模式选择空间较大,财务数据可比性较低
金融租赁公司与信用评级探索
[摘要]随着金融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识别、防范和控制承租企业信用风险,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共同课题。
金融租赁公司引入外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其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合作,也可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信用信息数据的积累。二者合作的主要方式包括信用评级、尽职调查、管理咨询以及信用方案设计等。
[关键词]金融租赁;信用评级;合作
1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状况及风险特点
融资租赁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目前,全球近15%的投资都通过融资租赁完成;在美国,融资租赁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其租赁渗透率已超过30%,进入成熟期。而在中国,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渗透率一直较低。2007年3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自1997年被强行退出租赁市场后重新获得该牌照,工行、国开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租赁公司。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1月,6家银行租赁公司的平均注册资本达到36亿元,租赁资产规模约为460亿元,只用了一年就大致占据了整个融资租赁市场业务的半壁江山。
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业务,是一种将金融、贸易、工业结合起来,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交易,其法律实质是出租人按承租人对租赁物与供货人的选择取得租赁物再出租给承租人。
管理金融租赁公司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金融租赁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金融租赁公司名称中标明“金融租赁”字样。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融资租赁业务或在其名称中使用“金融租赁”字样,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
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
农村金融租赁市场观察与思考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农村扶贫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们金融系统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参加了农村定点帮扶工作队,在农村工作中发现农民有贷款需求而用于贷款的抵押担保财产严重不足,限制了农民脱贫致富,形成了一方面农民有强烈的贷款需求,而银行考虑自身信贷安全放不了贷款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笔者提出了开拓发展农村金融租赁市场,促进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设想,希望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打破金融业扶贫的“瓶颈”。
关键词:金融租赁;农民;脱贫致富
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各级党委政府都立下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军令状,作为金融部门支持农民脱贫致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需要。由于农民用来做贷款抵押担保的财产不足,使得涉农金融机构放款受到限制,这就产生了一方面农民需要贷款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放不了款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制约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迫切需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品种,以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现状的需要。从延边州金融现状来看,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贷款占存款的比例过低,截止2016年末,全州各项存款余额14,165,35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7,683,183万元,贷款只占存款的54.24%,其中:涉农贷款余额为5,555,161万元,仅占存款余额的39.22%。农户贷款余额为396,653万元,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16%,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86,153万元,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72%。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严重滞后,影响到了支农金融服务的开展。由于贷存比例过低,也影响到金融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发挥,同时也没有发挥好金融支持农民脱贫致富的作用,急需要拓宽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开拓金融服务新品种。
一、金融租赁(融资性租赁)具有银行贷款不可比拟的特性
金融租赁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民需要金融支持而担保抵押财产不足以及贷款手续繁杂的问题,适合农民进行农机具设备的中长期融资。我国《合同法》中《融资租赁合同》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从合同法角度归纳金融租赁与银行借款等其他融资工具不同的特点在于:1、融资租赁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由承租人委托出租人代为融资,承租人直接与供货商洽定所需设备,再由出租人出面购买设备,然后由供货商直接将设备交给承租人即农民可以与供货的厂商商定需要的农机具,委托银行购买,取得农机具的使用权。2、要签定两个合同。一个是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另一个是出租人与供货商之间的订购合同,两个合同构成一个租赁交易整体。3、承租人租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中长期融资,租赁期限与设备使用年限基本相同。4、租赁物的选择权由承租人决定,与租赁物有关的设备缺陷、技术落后等风险也由承租人承担,出卖人不能履行购买合同,由承租人进行索赔。5、租赁支付具有完全支付性或全额清偿。6、租赁物的维护保养由承租人负责。7、租赁合同不可中途解约。但在某些情况下,租赁合同实质上无法继续履行,只能终止或解除,承租人要按合同约定付清全部租金。8、租期结束时,承租人可以退租、续租或留购。以上这些金融租赁的特性既为农民融资提供了便利,减少了贷款手续繁杂的弊端,减少了贷款前的前期担保抵押评估费用支出,也对于银行规避信贷风险提供了法律保障,是涉农金融机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良好途径,也是符合当前农村贫困户实际支持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选择。
二、融资性租赁融资与融物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规避银行经营风险
谈论商行金融租赁缺陷及策略
何谓金融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按双方事先的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指定的出卖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固定资产,在出租人拥有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承租人支付所有租金为条件,将一定时期的该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让渡给承租人。早在1981年,我国的商业银行就涉及过租赁业。但当时因为经营缺乏监管,银行的投资偏差,导致发展缓慢。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的现状
我国设备租赁业务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发展,但是直到1981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相关规定的出台,我国商业银行才正式开始涉足金融租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健全,以及在世界各国强烈要求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压力下,允许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与外资银行公平竞争成为必然的趋势。由中国银监会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允许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并降低了进入金融租赁业的准入门槛。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所面临的问题
(1)规模小,赢利水平低。金融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也只有20多年,无论是资本积累还是实践经验与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都相差很大,在国外,租赁在融资体系占30%,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是银行和证券),我国只有6%左右,差距很大,市场空间也大。虽然近年来工行、交行先后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但到2008年末,全国金融租赁公司共有15家,正常经营的仅有12家,且租赁公司注册资本较少,业务开展不广泛。
(2)金融祖赁渗透率低。与国外租赁市场极为火爆相比。我国的租赁渗透率不足6%(2010年上半年数据),远低于美国的31%。国外租赁业涉及的领域大致可包括:房产租赁、设备或仪器租赁、汽车租赁、电池租赁、航空租赁、人才租赁、书籍音像租赁、服装租赁、玩具租赁、户外运动用品租赁等,行业渗透相当广泛。而我国目前仅限于飞机租赁和设备或仪器租赁,其他形式的租赁很少。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研究
摘要:近年来虽然金融租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占我国租赁业务的比重不断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受到银行资金供应和杠杆倍数的制约,在此情况下,金融租赁公司为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试图引入资产证券化业务,突破业务瓶颈。鉴于此,本文针对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及业务模式展开探讨,以期为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租赁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
虽然受目前我国金融管制的形式和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制约,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低,但由于资产证券化可提升金融租赁的融资速度,将其应用于金融租赁行业,仍可以解决金融租赁企业筹集资金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其资产风险防范能力,所以应以积极的视角看待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1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分析
1.1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出现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分析
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即金融租赁主体公司将大量用途、性能、租期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甚至完全一致,具备生成较稳定且规模较大的现金流可能的租赁资产进行有机集合和结构完整,使其转化成金融市场中具有流通性证券的过程,金融租赁主体公司可以引进资产证券化,主要是因为,金融租赁在股东背景、资金成本等方面均较理想,使其基础资产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在担保服务的作用下,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明显提升,使资本风险明显降低,随着近年来我国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投资环境得到了法律规范,为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条件[1]。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金融租赁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首先,在资金利率和同业拆借资金成本不断增加,而融资期限不断缩减的市场条件下,金融租赁在成本方面的优势被逐渐削弱,而银行贷款和金融债券发行均存在弊端,使金融租赁企业不得不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资产证券化;其次,虽然相关规定中明确商务部和银监会主管的金融租赁企业的资本杠杆分别为10倍和12.5倍,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受到资本金的制约,而将租赁资产进行真实出售不仅可以实现其出表和资金快速回笼,而且在扩大金融租赁业务覆盖范围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所以金融租赁企业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选择资产证券化。
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租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首先介绍了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概况和现有模式,以及现有模式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引出了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的创新思路,构建了以行业统一A2P平台为核心的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在监管政策上应鼓励资产证券化方式创新,放宽相关监管措施,加强对金融租赁行业协会的监管。[论文摘要中无需大段背景介绍,建议用2至3句做总体概括。
关键词: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金融租赁进入国内的时间较早,但前期发展不甚顺利。2007年1月,国内商业银行正式被允许出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银行资本的进入为金融租赁行业带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08-2014年,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由人民币420亿元增长到13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10%,且显著高于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201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40.63%,资产规模在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银监会公布的2015年6月末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共有金融租赁公司40家,其中26家由商业银行控股或参股,占比65%。同时,还有邮储银行等20家商业银行计划申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一)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经营实践中,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增长到一定规模后,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拓宽资金供给渠道,以支持资产规模的增长,避免过度依赖银行渠道资金。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起步较晚,在2014年3月之前,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证券化没有直接合法发行渠道。2014年3月银监会正式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参照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要求,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该项政策的推出受到了金融租赁公司的普遍欢迎。2014年9月,国内首支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经银监会审批后,由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发行,该支产品采取的是表内融资模式。到2015年末,国内金融租赁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了6支,总金额人民币79亿元,仅占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总金额的1.1%。
(二)金融租赁资产公司证券化现有模式
目前,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纳入了金融监管的范围,根据监管部门的不同,有两种可以选择的模式,一种是由银监会和央行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除此之外,另一种就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监管的。
小议预付租金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改进意见
【摘要】对预付租金融资租赁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现行老办法在租赁的第一期不摊销是不符合新准则规定的。最后一期不分摊也欠妥当。笔者设计的新摊销办法是在整个租赁期都摊销,在租赁的前期用实际利率法,最后两期改为直线法。会计分录也应实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预付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新摊销法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对融资租赁,承租方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出租方要按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对先付租金(每期期初收付的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分配,该准则并无规定。最权威的说法是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上说法:“在先付租金(即每期期初等额支付租金)的情况下,租赁期第一期支付的租金不含利息,只需减少长期应付款,不必确认当期融资费用。”(见该书42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这还是过去的老办法。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样做并不妥,不符合新准则。《企业会计准第21号——租赁》第十五条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第十九条规定:“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第一期也在租赁期内,凭什么不分摊融资费用?在租赁的第一期,应付租赁款已经发生,根据权责发生制,它就应当分担融资费用。不仅如此,它应分摊的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是最多的,因为它的应付租赁款最多。不错,第一期支付的租金是不含利息,但不等于第一期就不分摊未实现融资费用。应按应付租赁款减去第一期租金后的余额计算第一期应分摊的融资费用。下面用一权威教材上的例子(陈信元主编《财务会计》(第二版)33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说明“第一期不摊销融资费用”的老摊销方法和笔者提出的“第一期要摊销融资费用”的新摊销方法。
2001年1月1日,甲公司将1台设备出租给乙公司,设备成本23000元,公允价值29000元,租期4年,每年初应付租金8000元,租赁利率8%,设备预计经济寿命6年,无残值。合同规定租赁期满时乙公司可以10元的价格优先购买该设备。老办法的摊销表是:
新摊销表和前面那个老摊销表区别之一就是增设了第二栏“计息基数”。拿第一年来说,由于第一年初已支付8000元租金,这8000元就不再计算利息了,第一年的计息基数只能是28616-8000=20616。这20616元的应付租赁款应当在第一年计息,利息费用为20616×8%=1649元。这正是老办法忽视的地方。后付租金第一期的计息基数和应付本金额是相同的,(在本例都是28616元),不需要分设;先付租金这两项不相等,需要分设。这是先付租金摊销表和后付租金摊销表的主要区别之一。许多教材中这两个表的格式是相同的,实际上是把后付租金的摊销表照搬到先付租金的摊销表中来,这是它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区别之二是:老表中第二年摊销的1649元新表中挪到了第一年,老表中第三年的1141元挪到新表的第二年,老表中第四年的594元挪到新表的第三年,整体上移一年。第一年不仅摊销了融资费用,而且它分摊的融资费用最多。但最后一年不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最后一年不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咋一看似乎有道理,因为:1.未确认融资费用前三年摊完了,第四年就不用摊销了。2.第四年(最后一年)年初把全部应付租赁款付清了,当年不产生租赁利息费用,就不再摊销了。但仔细一想,这样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租赁期是四年,却是按三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后一年不分担任何融资费用,利润会因此过高。另外也不符合新准则,新准则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分摊”,既不能漏了第一期,也不能漏了最后一期。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又想出一个办法: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上例最后两年应摊销的融资费用均为594/2=297。摊销表也应改为:
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必要性
摘要:上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刚开始起步,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从初创到飞速发展再到后来的行业清理整顿,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迈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租赁业务;合作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刚开始起步,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从初创到飞速发展再到后来的行业清理整顿,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迈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自从《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于2007年3月允许了符合规定的金融机构参股或者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以来,我国金融租赁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租赁合同总额达到了17300亿元,相比2014年合同总额增长了约33%,并且仍具有高速增长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凭借其独特的行业竞争优势,在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及发展金融租赁业务等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一、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纵观我国金融租赁行业30多年的发展史,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从1981年到1987年,在这一时期我国金融租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增长速度惊人。据有关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到1987年,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企业从业数量超过了100家,租赁金额的规模也将近24亿美元,在当时我国的金融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1988年到1998年则是我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也是行业发展面临问题最多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明显特征就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因为经历了第一阶段的飞速发展,金融租赁行业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并且得不到及时地解决导致现象不断恶化。再加上当时一些租赁企业沉重的税收负担以及人民币贬值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企业(承租方)不能及时返还租金,金融租赁行业整体进入萧条时期,行业的发展遭到了重大的打击。经历了快速发展、整顿发展后,我国金融租赁行业进入到了恢复和稳定发展的一个阶段。伴随着商务部关于融资租赁行业法律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一系列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及法规的出台等,金融租赁行业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市场规模于2014年底达到了12900亿元,同比增长51.2%,与此同时社会对金融租赁行业的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