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6:20: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业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边缘金融业务监管探讨
摘要: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诸如游离于监管之外、容易引发经济纠纷、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建立充分竞争的金融秩序为目标,促使正常边缘金融业务在合法化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从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共同强化边缘金融业务的行业管理,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市场要求对我国现行银行业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关键词:边缘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企业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分析
[摘要]基于汽车金融的具体定义,分析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经历的从起始、发展、竞争到有序竞争的四个阶段,对促进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刺激了汽车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善为汽车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商业银行是汽车金融服务的关键提供者。然而,汽车金融业务内容还很单一,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商业银行应从产品策略、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强技术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发挥优势的同时弥补劣势,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业务服务,促进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汽车行业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多,汽车行业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增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汽车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汽车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受到了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关注,其虽然联合实施了汽车贷款业务,但基于当时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有限,汽车贷款业务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有关汽车金融的具体定义
当前,汽车金融具有多种定义,其中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是美国福特公司对汽车金融的定义。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处于全球汽车金融行业的领头地位,其对汽车金融的具体定义是:汽车金融是指以满足客户和经销商的金融需求为目的,凭借专业化的服务和运用多样化的资源对客户和经销商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例如,为新车、二手车、租赁车提供汽车保险、库存融资保险、批售融资、营运资金融资等服务,同时还为客户提供一些金融投资服务。从汽车金融的具体定义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在汽车金融业务中充当一个提供商的角色,其以满足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的需求为中心,采用一系列市场分析手段进行决策,从而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好前提工作。另外,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广泛性和对未来收益和信用的准确度要求较高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当前,对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如何避免和管控风险的研究层出不穷。
二、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物流企业金融业务研究
一、物流金融
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是物流金融业务的三大主体。物流企业承担“担保”管理领域、金融机构承担“融资”管理领域共同为中小企业服务。
二、湘潭市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湘潭市物流业认真落实稳中求进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物流盈利空间明显缩小的现象,因此,开展创新型的增值业务将成为湘潭市物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发展湘潭物流业,《物流业中长期规划(2014年~2020年)》、《湖南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湘潭荷塘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相继出台。由此可见,湘潭市物流业发展政策前景相当可观,开展创新型增值业务以提高物流盈利空间是当前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随着湘潭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底,湘潭市荷塘物流园区、鸿盛物流园区等园区相继成立并开发。湘潭市物流企业数目在增加,其中,3A级及以上的物流企业共计18家,云通物流服务有限公司(5A)、伟鸿食品有限公司(4A)、湖南湘钢鸿盛物流有限公司(4A)、湖南天士力民生药业有限公司(4A)等知名物流有限公司居全市前列,并拥有先进的搬运,装卸、运输等物流设备,其中云通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可打造成江南物流设备技术最先进的示范基地。由此可知,湘潭物流业发展已然相对成熟,显然具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条件。
三、湘潭市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迫切需要。随着湘潭保税区的成立并开放、湘潭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东南部经济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湘潭中小企业逐年增多。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经济时代,很多中小企业因资金流转困难并无法得到银行贷款而面临停滞发展甚至破产,然而这些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还具有相当规模的动产像原材料、产成品等滞留在存储环节,足以抵押贷款资金。可是由于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不允许银行经营仓储业务,加上银行缺乏专业的产品价值评估、仓储管理、商品拍卖等专业知识,使银行将中小企业的这批动产质押贷款业务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湘潭物流企业如果开展了物流金融业务将对于濒临破产或急需进一步发展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颗璀璨的救星。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将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被占用问题。物流企业如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将能提供涵盖物流业务增值服务的物流金融服务,可以盘活企业物流领域内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换发出新的生机,中小企业求之不得。根据湘潭实地随机调查中小企业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发现有69%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有较大困难,由此可以发现湘潭市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以占有湘潭一半以上企业的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二)物流企业创新服务需求。如果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增值服务,将可以扩宽物流经营范围,增加物流企业利润,带动湘潭经济的发展。由于物流金融服务大多数服务环节与传统物流业务重叠,加上有中小企业货物作为抵押,不会增加物流企业太多的成本和风险。物流企业按照传统的业务模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物流领域内的产品和原料等动产进行控制,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开出价值评估单给金融机构,帮中小企业进行估价贷款。如果中小企业按时还款,物流企业收到金融机构的还款凭证即可归还产品和原料等动产处置权。如果中小企业因为破产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偿还贷款,中小企业可以对其控制的产品和原料等动产进行拍卖处置归还银行贷款。物流企业从中可以获取物流运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利润。根据湘潭实地随机调查物流企业问卷20份,有效问卷20份,发现有85%的物流企业高层认可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只有极少数还在考虑中。由此可以发现湘潭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土壤肥沃。(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需求。如今,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的深入人心,大大的冲击了金融机构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优势渐失。在这一态势下,如果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将扩大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实现多元化格局盈利,增加收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誉等级无法评估,所以非常需要物流企业提供配套的评估等服务。在物流企业的记录中,中小企业的销售、库存记录非常明了,物流企业更加清楚货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商品销售的网点分布、销量、平均进货周期、结款信誉度等,进而保障金融机构贷款后收款的安全。交易额破1000亿大关,这个振奋人心的数字预示着湘潭金融机构发展充满活力,可以为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支撑。
金融业务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诸如游离于监管之外、容易引发经济纠纷、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建立充分竞争的金融秩序为目标,促使正常边缘金融业务在合法化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从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共同强化边缘金融业务的行业管理,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按照市场要求对我国现行银行业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关键词:边缘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企业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分析
摘要: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大门的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迅速抢占中国市场。面对着拥有丰富经验的外资银行,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理论和创新业务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创新情况,深入探讨了制约国内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业务创新;商业银行;金融
当代经济的关键是金融,而金融的心脏是银行,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业占主体位置。从上个世纪至今,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多端,使得银行的商业环境变化巨大;同时由于国内金融机构(非银行)争夺银行的业务,使银行面临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减少银行风险,寻找利润空间,西方大型商业银行不断加入到金融创新活动当中,以增加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对面西方银行的不断创新,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也逐步开始,但是由于起步晚,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不足。我国从加入WTO以来,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严峻的生存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为了能在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为客户提供更有特色,更加周到的金融服务。因此,金融创新是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深入的探讨研究。
1、金融创新的概念
自上世纪中期至今,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金融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同一时间,在西方国家的金融产业领域同样发生了一次改革浪潮,即“金融创新”。60年代末创新开始崭露头角,跨进70年代,一连串重大新事物的出现引人关注,其具体形式有:在金融方式、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技术等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被突破。把创新的理念应用在金融业即是金融创新,这仅是阐述金融工程革新的一种形式,是商业银行依据市场环境,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对银行业务操作程序、经营管理机制、金融商品与技术与作业标准、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等实施变革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和金融活动过程的总称。因为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发明创造间的区别比较严格,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展现在金融产品的生产管理过程,金融工具的发明创造体现在新技术的具体运角过程。所以,前者比后者的更容易扩散和传播。
2、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现状分析
金融业务外汇监测管理论文
考虑到离岸业务可能会给国内经济金融带来较大的风险,目前获准开办的离岸金融业务仅限于银行业务且采取了严格分离型的发展模式。本文试从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外汇监测及管理角度来论证上海发展有限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业务是可行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统计监测网络以及对有限渗透的有效监管。
上海发展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方面上海发展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周边地区聚集了众多的离岸金融中心,比较成熟的就有香港、东京、新加坡三个。这些市场在金融机构数量、政策环境、服务水平等各方面都较上海有明显优势,对境外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上海试行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的成效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上海市目前已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部分公司地区总部、财务中心也设在上海。在日常经营中,这些跨国公司产生了对离岸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我国目前对外汇资金划往境外还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跨国公司内部化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方式与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模式产生了冲突,一些合理的资金汇出要求由于当前外汇管理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核标准与跨国公司的实际经济活动之间存在难于调和的矛盾而难以实现,他们只能借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实现其资金结算及调度管理功能,如果允许跨国公司在上海开立离岸账户,把它们的一些资金转移到离岸市场,能够迅速扩大上海市离岸市场规模,有利于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离岸金融业务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有限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关键是监管部门能否对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实行有效且到位不越位的监管。
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切入
集团企业金融业务内审研究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金融新兴领域审计难题,主动适应金融板块前沿、复杂特点,通过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有效融合,创新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揭示金融板块内控缺陷和潜在风险,深度发现审计问题,提出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发挥内审保驾护航作用,助力企业金融产业持续健康运作。
关键词:金融产业;金融审计;金融风险
1集团企业金融审计面临的风险与问题
1.1集团企业金融审计开展的必要性。1.1.1金融业务内部控制风险。即影响金融业务内部控制功效发挥和目标实现或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设计的缺失、执行所带来的风险。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因素很多,总体来讲可以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1.1.2金融企业客户信用风险。即金融业务交易对手到期无力履行合约和到期违约的风险。例如资金融通业务存在个人欺诈风险,业务审批和业务执行分离制度失误形成的风险。1.1.3金融市场风险。即由于对利率、证券价格或汇率波动预期的失误,导致价格反向变动带来损失的风险。金融业务都发生在金融企业之间、金融企业与客户之间,因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对市场的判断和发展趋势产生影响。1.1.4金融流动性风险。即部分业务市场研究深度不够,对国际与国内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判断不准,以及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1.1.5金融法律风险。即由于金融业务创新性强,因理解上的偏差,产生与法律相背的风险。如衍生产品交易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理解上的偏差产生的风险,以及法律法规的空白导致一些衍生产品交易合约无法履行带来的风险。1.2集团企业金融审计面临的问题。1.2.1金融审计专业人才短缺,难以满足金融领域审计需求。从金融人才供给方面看,人才质量和结构矛盾的现象突出,素质、能力、知识协调发展的“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相对短缺。从业务知识更新方面看,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加深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呈现出综合化、网络化、衍生化趋势。企业现有金融专业人才由于受工作岗位等影响难以掌握最前沿的金融知识。1.2.2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难以保证金融审计工作效率。一是审计软件信息化程度低。集团企业财务软件投入大,几乎每年更新一次,信息化水平高,审计软件由于是小众软件,只有生产制造业应用软件,缺乏金融模块定制,软件供应商和企业积极性均不高,审计软件目前大都停留在传统的凭证及明细账查询上,“过时”的审计软件难以驾驭财务及业务数据。二是审计人员信息化思维不高。企业内审人员目前的思维还停留在翻账本、看凭证上,对审计异常数据主要靠审计经验发现,现有审计信息系统资源使用率低,在审计信息化推进中,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掌握软件支撑环境,又要娴熟掌握操作和流程,还要通过处理海量冗杂的数据建立相关数据模型。三是审计信息孤岛现象难以破除。目前审计系统多数以读取分析财务方面的数据为主,金融板块的金融系统、期货基金系统等金融数据无法取出,信息融合度低,难以对数据量大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
2集团企业风险导向金融审计模式的创建
2.1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内涵。从内审风险模型“内审风险=检查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来看,被审单位的重大差异或缺陷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金融企业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也普遍较大。金融企业也迫切需要内部审计通过一套规范、系统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的效果。风险导向型审计是适应金融业审计的一种先进的方法。2.2风险导向金融审计特点。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的审计模式,形成了“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审计取证新理念,其主要特点有:(1)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是核心。通过对金融业务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辨识金融业务风险,将审计资源集中在企业的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2)充分应用分析性程序。传统审计对数据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绝对数比较、相关比率及趋势分析上,得出的结论比较单一,风险导向审计分析多样化,且结合计算机软件分析,将海量数据导入软件,能快速准确的得到高质量的审计结论。2.3风险导向金融审计重点。在进行集团金融业务审计时,由于金融业务涉及领域广,要根据所审金融业务的特点,找出业务的风险点,明确审计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集团金融风险导向审计重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风险管控方面。主要审查公司是否根据整体战略定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经济周期运行特点等因素,制定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及风险管理目标;是否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考核机制;是否建立风险指标监测机制、报告机制、预警指标体系和处置预案;是否建立资金系统的备份和应急制度,定期对资金系统硬件设备、数据库、网络设备、病毒库、备份等设施进行巡检,不定期对计算机病毒、可疑软件等进行专项检查。(2)内控管理方面。主要审查公司是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能涵盖各项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控制手段是否恰当合理;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有无重大缺陷,包括“三会”是否健全并按章程履行职责、高管是否到位并切实履职尽责;与股东是否在业务、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相互独立,有无股东侵占公司利益;是否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的岗位责任制并严格执行;是否存在被国家相关监管机构要求整改的事项。(3)财务状况方面。主要审查各类资产负债的性质和内容,是否根据风险监管报表的要求正确分类,对于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的,是否严格采用最高比例进行调整;固定资产规模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资产结构是否得到调整,资产风险是否得到控制,资产收益是否得到提高;存放同业存款是否违规存放,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行为。2.4风险导向金融审计程序与方法。风险导向金融审计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分析、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和整理评价审计证据四个步骤。(1)风险识别分析。风险导向金融审计要关注企业风险因素,融合企业风险与审计战略,针对被审单位所处的金融领域的特点,对金融活动的风险点予以及时识别,包括正常的金融中的风险和周期性或临时性活动的风险,也包括开展新业务、采用新技术前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根据识别的风险事件,编制金融风险事件评价表,列明风险事件重要程度,风险事件重要程度=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2)内部控制测试。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内部控制测试程序,主要针对已辨识的金融风险,检查是否建立了对应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流程,流程和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对主要流程进行穿性测试,广泛应用金融风险评估技术以及分析性测试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3)实质性测试。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实质性测试,主要对各类交易、账簿、报表、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进行详细审计,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审计数据的整理排序,排出重要账项,分析总体财务指标和变动趋势,发现审计线索。(4)整理评价审计证据。风险导向金融审计对审计证据的整理评价,主要对收集到的分散的原始状态的审计证据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成为适当的、充分的审计证据。对审计证据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类,最终形成支持审计结论的有效证据,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最终形成金融审计报告。
小议边缘金融业务发展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一)县域个体、民营等小企业发展迅速,融资缺口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县域和基层地区,小企业数量占全社会企业总数90%以上,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过去不到1%提高到目前的1/3。但是,目前小企业贷款在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比不高,距离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虽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小企业已经摆脱了发展初期财务管理不正规、信息管理不透明状况,走上了规范化轨道,自我约束力不断增强,但这并没有改变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印象,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大客户集中的取向,使银行越来越脱离了广大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私人银行,致使小企业融资缺口起来越大,给边缘金融业务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
边缘金融业务发展论文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一)县域个体、民营等小企业发展迅速,融资缺口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县域和基层地区,小企业数量占全社会企业总数90%以上,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过去不到1%提高到目前的1/3。但是,目前小企业贷款在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比不高,距离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虽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小企业已经摆脱了发展初期财务管理不正规、信息管理不透明状况,走上了规范化轨道,自我约束力不断增强,但这并没有改变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印象,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大客户集中的取向,使银行越来越脱离了广大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私人银行,致使小企业融资缺口起来越大,给边缘金融业务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
(二)金融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并不十分通畅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在逐步面向“重点客户、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但大大上收了贷款权限,还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了严格准入管理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也存在“抓大放小”的倾向,这使得小企业、小客户贷款难度加大,而且由于大部分县域中小企业难以具备目前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很难提供银行贷款所需要的担保或抵质押,尽而很难得到银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不得不支付高于银行利息从边缘金融业务进行融资。
浅析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小微企业在调结构、转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台州市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标杆地区,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台州现象”。本文对浙江省台州市小微金融服务经验进行研究,从台州市工行的标杆之路归纳出可以复制推广至全行小微金融服务的策略建议。
一、台州市小微金融发展分析
台州作为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和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保持了多项小微企业发展相关的首创纪录。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构成了台州经济的主体,成为台州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石和引擎。自2011年台州市政府形成创建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初步设想,到2015年国务院正式同意台州成为国际级试点,台州秉承金融服务实体的理念,致力于小微金融服务全面改革创新,逐步构建起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其他类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台州市辖内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4家,尤其是由城乡信用社改制形成的浙江泰隆银行、台州银行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三家民营银行,在全国地级市中独一无二,三家城商行的金融创新也有效地带动了区域内金融机构探索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借助当地独特优势和良好市场基础,逐步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台州小微金融品牌”。首先,小微金融服务立足普惠。台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下沉服务重心,延伸服务网点,降低融资门槛,努力实现小微金融服务“接地气”和普惠性。其次,小微金融服务致力创新台州品牌,坚持需求为导向,强化创新意识。一是服务理念创新,部分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将客户经理的服务半径划定在半小时以内;在国内率先推出“金融夜市”,柜面业务实行错时当班弹性工作制。二是服务产品与流程创新,建立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信息查询平台,并推动还款方式和担保方式创新,满足特色化金融服务需求。再次,小微金融服务重视信用。一是推动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信用风尚,形成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经济稳步发展的多赢局面;二是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的方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二、台州工行致力小微金融业务发展
(一)台州工行小微金融发展历程。台州工行目前有营业网点84家,员工总数2075人。总结台州工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经历,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3年,台州工行率先提出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与传统企业金融业务并举发展的思路,领先同业寻求支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2004年至2014年末,积极探索分层营销机制,将企业客户依据规模分为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客户管理集中至市级及以上机构,小微企业客户下沉至县级及以下机构,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管理;2015年至2016年7月,成为全国首批小微中心试点单位之一,形成“1+3”的小微中心模式,即在市分行本级和三家重点支行分别设立了小微中心。随后,小微中心被确定为总行级样板中心之一。2016年8月至今,在维持原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重点问题进行有意识的专项突破力度,进一步推进小微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和持续提升。(二)台州工行小微金融业务SWOT研究。1.优势(Strengths)分析。其一,创新经营模式,摸索国有银行服务区域经济模式。采用“行业细分、客户预审”的模式,实现客户分类精细化管理,在目标市场中筛选出辖内优势行业,利用预审方式确定优质客户清单,梳理后纳入客户库进行管理。其二,优化金融产品与营销手段,打造小微金融服务专属品牌。量体裁衣推出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优化小微客户营销流程管理,通过精细化客户管理打造小微金融服务专属品牌。其三,坚持“求真务实”信贷文化,做好信用风险主动管理。始终坚持防风险和促增长并举,资产质量在系统内、同业中都持续保持最优水平,实现了信贷经营的可持续发展。2.劣势(Weaknesses)分析。其一,客户结构有待进一步多元化。台州工行客户库呈现头重脚轻的单一型客户结构,有“大”虽强但无“小”不稳。其二,金融服务有待进一步因地制宜。台州小微企业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而目前大多数小微金融服务产品仍主要针对于小微企业本身,没有针对园区的金融服务产品。其三,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转型加强。智能化、无人化小微金融服务的普及需要庞大的科技保障团队提供后台支持,在优化原有的客户经理资源分流的同时,需要着重补足科技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其四,激励约束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工行的风险合规意识一直处于同业企业机构的较高水平,小微金融业务的考核指标复杂性更甚,导致对员工的激励不足,难以有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也最终制约了该项业务的发展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其一,政策及政府利好。台州政府在积极鼓励银行的金融创新外,更是提供了多方位的政策支持。以台州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金为代表的政府扶持平台的建立大大增加了小微企业的信用保障。其二,地域及资源优势。一方面,台州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受到宁波都市经济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另一方面,台州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唯一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两个条件均使得台州市具有极佳的地域及资源优势。其三,客源及收益机会。风险程度较高的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仍然以自有资金为主,以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小贷公司为补充。外源融资中,尤以银行贷款的实际成本最低,小微企业更乐于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资金。因此银行很容易培育固定性客源,以信贷业务为切入点,拓宽一揽子中间业务收入。4.威胁(Threats)分析。其一,宏观经济发展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结构处于全面调整期,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体制不健全,对于外部环境的敏感性更强,台州市作为小微企业集聚区,整体经济运行的波动在此背景下更加明显,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举步维艰。其二,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机制灵活、发展迅速。台州市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虽然远迟于四大国有银行,但灵活运作机制、敏锐市场意识、强大创新能力优势明显,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度。
三、推动工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的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