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5:45: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学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摘要: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人才输送基地,而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与企业联系的重要载体,该模式的合理运用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教育水平、稳定地方经济发展三赢局面的实现。文章从地方高校、学生和企业三个层面分析了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开启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并就当前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在合作理念、合作模式与机制、学校课程设置、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发展战略,就如何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文素养;机制建设

一、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

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其对金融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模式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日益成为地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在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推动其运用创新能力形成具有创造力与竞争力的产品。学生作为该模式的核心环节和主要受益者,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可促进实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及金融人才供求在数量与结构上的均衡。

(二)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查看全文

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研究

一、教学内容

偏重宏观金融且应用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李鹏,2014;吕秀梅,2014;阿茹娜,2013;方永丽,2012)。针对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大学教改项目虽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但是这些建议主要立足各校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适合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因而,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笔者学校已经学习过金融学的在校大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目前金融教学的现状,及今后改革的方向。现在的教学理念是“学生为本”,尽量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和生活需求。教学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受益者是学生,教学工作者最应该关心的是学生的感受。具体而言,本次调查主要了解一下问题:①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的现状,②学生对金融学教学要求。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大连海洋大学金融学教学情况及学生满意度,本文在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前,请2名老师和4名学生进行预调研,了解问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最终本文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专业、第二,教学现状,第三,学生要求。(二)样本数据本文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通过亲自派发纸质调查问卷方式向他们发放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至11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6份,收回61份,剔除无效调查问卷后剩余58份。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分析

查看全文

关于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

摘要:实验教学是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点。作为典型的应用性学科,金融学专业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文章在分析开展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形式和实验教学设计等方面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部门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人才是支撑和决定金融部门发展的关键。从现实需求来看,专业化应用型金融人才数量需求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高校是金融人才队伍培养的最重要阵地,是金融人才的主要来源,应主动适应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为此,本文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尝试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以弥补长期以来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较多偏重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探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和支撑。

一、开展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实验教学有助于体现金融学专业理论的应用性和技术性

在当代社会,金融领域越来越注重应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金融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等创新日趋活跃,金融活动的技术属性不断突显,使得整个金融学表现出明显的向文理综合学科发展的特征[2]。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金融学专业教学内容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应用性和技术性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内容在金融学专业教学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并且是一般课堂教学难以简单直接替代的。综合而言,采用课堂基础理论教学与实验室教学、教师课堂讲解与学生动手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改变以往财经类专业学生课后作业不多,忽视学习过程,过于重视考试前死记硬背和由此带来考试分数高但并未真正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在具体分析和应用方面捉襟见肘的现状。

查看全文

金融学专业教学与培养研究

【摘要】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并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也向高等教育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人才培养的冲击与影响出发,建议高校转变金融学教学培养方式,修订培养方案、改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等,扩展学生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等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金融学;人才培养

2016年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在这个被普遍认为除了计算还需要思考力、想象力之外,甚至创造力的领域超过人类,打开了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新篇章,对医疗、物流、金融、法律等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金融学专业来说,当下的教学培养仍然基于传统模式,既没有跟上“互联网+”的人才培养需要,也没有根据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进行调整。因此,思考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学专业在应用层面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及时调整教学培养方案变得迫在眉睫。

1人工智能发展对金融学应用的冲击与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计算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为标志,该阶段技术以计算机海量快速计算为主,原理是基于决策树的数据分析,在应用方面的专家系统本质上是确定既有的规则和方法后通过大量快速运算得出问题的最优解。第二阶段以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为标志,该阶段技术以深度学习为主,本质是利用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改进,其工作原理类似普通人类的学习,通过大量数据样本的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因而在应用上可以适用更复杂、更具创造力和思考力的领域[1]。就金融领域而言,在理财投资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绘制客户画像,获取客户收入水平、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水平等,进而设计个性化的投资方案和投资产品。在授信方面,可以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水平、收入和现金流状况、消费习惯、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控制贷后风险。在保险行业,可以通过赔偿事件发生概率、投保人群个体情况等制订保险服务方案,也可以通过分析过往的赔偿案例对当前事故或状况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快速理赔。在金融服务方面,可以通过网点智能设备、客户端网络服务、智能客服等取代普通的重复性劳动,实现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根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来看,我国还将在未来几年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在金融领域大力发展智能金融:“建立金融大数据系统,提升金融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理解能力。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从人工智能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来看,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普通的重复性劳动岗位,另一方面强化了数据分析、风险管控、产品设计等岗位工作人员对金融知识在特定场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能力需求。对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培养来说,除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之外,更多的毕业生是面向社会、走向岗位的,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和综合能力,能应对专业领域内工作岗位减少、竞争增加的冲击,能应对实践过程中金融知识需要与计算机软件、信息工程、大数据分析等结合运用的挑战。

2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学专业教学与培养的转变建议

查看全文

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探索

[摘要]目前保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保险消费者对于自己权益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高校金融学及其相关专业愈发重视《保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通过对升达学院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我校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保险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目前我校《保险学》课程教学课时为32课时,教学内容包括风险与风险管理、保险概述、保险基本原则、保险合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政策保险与社会保险、保险市场等八个章节。笔者通过对《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生对于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不足之处着手,提出我校金融学专业《保险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升达学院《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度。《保险学》课程学时有限,教学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相对困难。因此《保险学》授课过程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保险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将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度。1.2学生对于教学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存在较大差距。《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但同时此课程也是一门以应用为导向的课程。《保险学》是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讲授保险原理内容等相关知识,课堂中引入的案例只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相关。但保险公司从营销、核保、理赔、客户服务等相应保险活动都表现出较强的实务性与应用性,教师仅通过“传统讲课”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和保险实践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面对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时,仅仅凭借课堂上学习到的保险学相关理论很难做出最佳的购买决策。此外,学生在接触保险实践活动时,也会因为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学生面对保险纠纷时感到不知所措。1.3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不足。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保险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校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不足,对于保险理论知识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我校作为一所民办高校,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学生上课必须手机入袋,教务处和辅导员巡视课堂等。学校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通过这些外部施加的措施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每次在课堂上课之前,随机抽查学生的课本和课程配套笔记本,发现一个班能提前预习的学生不超过10%,每次课堂知识回顾环节,能通过案例进行分析并回答相关理论知识的学生不超过10%。课堂中与学生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保持沉默然后等待老师主动告知相关答案。

2升达学院《保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精品课程推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思索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与许多其他高等教育领域一样,在金融教育方面,也较多地强调了国情因素和中国特色。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教育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这不仅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实践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金融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与国际接轨并努力使我国重点高校的金融学科达到国际水平,金融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就必须更加深入,要从宏观的理论研究角度转入微观实施和操作,从过去只重视质的分析和定性研究,逐步转向对金融活动的量的分析上。因此改革旧的金融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新的金融学课程体系成为金融学科建设的主流呼声。

一、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成绩

近5年来,在张强教授、杨胜刚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28个具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湖南大学金融学是国内唯一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的金融学专业。

(1)课程建设卓有成效。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立体化”为导向,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目前,金融学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2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杨胜刚教授主持的“国际金融学”率先进入国家精品课程系列;张强教授(2006年)主持的“货币金融学”和彭建刚教授(2007年)主持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相继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金融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已形成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完整发展体系。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国际化”为导向,加强双语课程建设。2008年,“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系列课程群(包括“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函电”)被列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高端化”为导向,加强规划课程建设。2005年杨胜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际金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于2006年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该教材已经被国内80余所高校使用,这标志着我院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迈入国内先进水平。2008年,彭建刚教授主编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师资建设整体提升。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2008年,以张强教授领衔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以其突出的教学业绩、良好的职称结构、优化的学历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教学名师工程建设方面,杨胜刚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理论讲授透彻,联系实际得法,运用案例恰当,尤其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观察现实问题并进行科技创新。真正做到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本土化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教学视野的有机结合。2009年,杨胜刚教授被评为全国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3)专业建设凸显特色。多年来,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人才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以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通过组建教师团队、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设教材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教学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金融学专业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及长江以南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示范基地。2008年,金融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查看全文

论金融学证券专业期货建设方案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型的人才。针对这种状况,本课题组

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

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对设立证券期货

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金融学证券期货

一、引言

查看全文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江苏省先后就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全国高校纷纷响应,推进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反映人才培养模式的文件,它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本文就是在此新形势下,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一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

建设金融学专业的目标和使命是为行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是专业建设发展的根基。培养方案应界定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字生、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和应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通过对金融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否正确,有利于下一步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合理开展,亦有利于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一)调研的对象及方法。1.校内调研。校内调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本校金融学专业历届学生就业去向的调研;二是对本校在校生及教师的调研。对本校金融学专业历届学生就业去向的调研,主要是通过学校学招生就业处对历届学生就业去向的统计资料;对本校在校生及教师的调研主要是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同时通过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论文指导老师,对金融学专业2012级应届毕业生展开调查,了解其通过毕业实习后对金融学业培养现状的看法。2.企业及市场调研。对于江苏省内各类金融机构及企业,我们采用搜集网络信息及数据、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了解人才市场上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培养金融学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3.外校调研。我们通过网络调研方式,结合实地走访的方式对江苏及上海的其他高校进行调研,了解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思想和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的特点,反思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并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修订提供建议。(二)调研情况分析。1.历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调研情况。(1)就业分布。本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金融行业、考取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继续深造(考研或出国留学)、其他行业。其中金融行业的主要方向是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及贷款担保企业等。其中金融行业的就业占比不到百分之三十。主要是因为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学历及证书门槛,还有名校的要求。(2)从事岗位。从金融学专业在金融行业的就业岗位来看,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工作都是比较基础性的工作,主要是基本业务的操作,或者是从事营销工作的业务员,对学生的吃苦耐劳及抗压能力要求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因为压力大而辞职。(3)持续发展。从学校对就业学生的别业后跟踪看,金融专业的学生的持续发展也比较好,在行业里坚持从事本职工作的学生大部分都有了很好的发展,这与高职高专的学生相比较,本科生的持续发展力比较好。2.校内学生及教师调研情况。(1)学生调研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没有体系概念,是零散的,什么都学习了,但是都不是很懂;学生觉得学习的都比较理论,实践课程太少;能力培养不够,技能性的课程太少,操作能力比较差。(2)教师的调研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性课程偏少,实践型课程的设计感不够,没有起到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本身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也不够,关于类似的培训太少,学校配套的教学条件应该提升。

二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精准无锡太湖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与金融相关的各个岗位上的高级专门人才,目标的愿景和方向是好的,但本科教育只能成为目标实现的基础,所以目标因为难以实现而略显空洞;另外目标定位比较模糊,太过宽泛也使得目标性不强。虽然多数高校在保留传统的授课方法之上,开始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1]。(二)课程设置不能与实际接轨。1.课程体系没有差异化。无锡太湖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课程之间的逻辑性,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由基础往纵深发展,这一点本一、本二学校的培养方案没有太多的区别。但是我们的深度不够,这就导致什么都学了,其实什么都不精。选修课比重比较低,难以适应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2.宏观金融的课程设置过多。宏观金融课程上有些是交叉重复的。虽然国内金融是经济与金融的结合,但是学生在宏观金融上只要掌握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就可以了,主要学习运用这个框架分析现实中的问题,不是记住理论本身。3.课程设置落后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和综合的,现有的课程设置落后专业的发展,代表专业新发展的课程没有,另外,专业复合交叉的课程比较少。4.实践性课程及能力培养的课程比较少。综合性实验课程比较少,集中性实践设计感不强,没有一定的支撑条件,实践能力训练不足,没有起到实践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比重比较高,没有课外培养的内容,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发展。

查看全文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研究

一、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

从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来看,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及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等。教学中一般把重点放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等章节上。从教学实践中看,并没有区分金融专业学生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异。对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金融学按上述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存在很大的缺陷。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改革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未体现出金融与非金融专业的差异

从实际情况看,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对于金融专业学生而言,金融学只是其专业基础课,后续还将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学等,会对在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后续课程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对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金融现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解读,并且对其本专业的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即可。但是,从目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看,显然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另外,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讲金融学的教师,一般是金融专业出身的。所以授课时基本都会按照习惯,用专业的大纲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二)交叉重复内容多

查看全文

金融学专业精品课程构建研究

继2002年金融学专业的《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课程被评定为省级优质课程之后,2005年《货币金融学》课程再次被评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作用下,其他课程教学也得到很大改进,整体教学质量明显改善。

一、金融学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1.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分层次建设精品课程

根据现有的课程情况,学院对现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分别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目标。对于基础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课程,分别确定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上述课程将在国家和湖北省进行精品课程评选时予以推荐;其他课程根据重要性程度及教研人员队伍实力,分别确定为校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对象,从而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院4级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体系。

2.整合课程教研力量,建立课程组制度,实行课程教改攻关

确定了精品建设目标之后,为了集中教研力量搞好课程建设,学院整合了学院师资,为每一门课程建立课程组。课程组由在该课程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加,课程组组长一般由在该课程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师担任。课程组的任务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程教学和研究成果的交流、进行课程考核的集体命题、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行课程组之后,一方面把精品课程建设与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培养结合起来,通常,课程组组长就是该课程领域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而课程组的成员,都以成为该课程领域的专家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在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各课程组成员的教改研究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研究中来。在本项目实施以来,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的专任教师已完成校级、院级教改课题研究26项,其中8项获得湖北省教改项目立项,98%的教师都参与了教改课题的研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