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6 15:23: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金融信息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信息化

浅析金融信息化战略

金融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相关研究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进入了启动阶段。这一项目,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从而创造金融经营、管理和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现代金融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客观上要求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推行金融创新,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和知识化。为此,需要我们从战略、运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加快金融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业属性

与传统金融业相比,现代金融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组织架构、运作方式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征。金融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进行创新,实现自身的信息化,从而逐步达到整个业态的知识化,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在组织构架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金融业提供着新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设施,而且不断催生着新的管理方式。当金融业达到高度的信息化之后,它就像具备了健全的神经系统,各末端的信息能实时传送到营运总部,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快速的反应。这样,大大强化了管理效率,扩大了管理范围,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管理链条,促进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在运作方式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信息服务内涵和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带动了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强劲增长。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金融业过去的服务种类、服务方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金融机构若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由面向账户的经营转向面向客户的经营,向客户提供定向的个性化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并建立开放型、全方位、全天候的现代化营运体系,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查看全文

金融信息化研究论文

金融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相关研究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进入了启动阶段。这一项目,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从而创造金融经营、管理和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现代金融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客观上要求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推行金融创新,实现自身的信息化和知识化。为此,需要我们从战略、运作和技术三个层面加快金融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业属性

与传统金融业相比,现代金融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组织架构、运作方式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特征。金融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进行创新,实现自身的信息化,从而逐步达到整个业态的知识化,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在组织构架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金融业提供着新的管理工具和技术设施,而且不断催生着新的管理方式。当金融业达到高度的信息化之后,它就像具备了健全的神经系统,各末端的信息能实时传送到营运总部,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快速的反应。这样,大大强化了管理效率,扩大了管理范围,减少了管理层次,缩短了管理链条,促进了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在运作方式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信息服务内涵和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带动了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强劲增长。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金融业过去的服务种类、服务方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金融机构若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由面向账户的经营转向面向客户的经营,向客户提供定向的个性化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并建立开放型、全方位、全天候的现代化营运体系,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查看全文

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信息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金融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战略目标,为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但是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死角,即很多战略性的课题无法解决。其主要的问题在于,金融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者,只能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或者在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上,更多地将眼光集中在各个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的具体问题中。至于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如何规划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如何充分调动、合理分配社会的各种资源,如何加强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确定统一、科学的标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开发对资源的浪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人类生存方式。在这一巨大的经济发展形态变革与基础技术平台转换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实现金融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竞争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入世的现实需要。

查看全文

金融信息化“加速度”· 立法主张

亚太知名的高科技研究和咨询机构易观国际日前研究报告称,今年中国银行业在IT产品和服务领域的投资,预计将高达229亿元人民币。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的金融信息化即将迎来一轮全新的“加速度”。尽管金融业的信息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但相关法律、标准的制定却仍然处于缺位状态。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金融业的信息化显然步履维艰。实际上,正如战场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样,金融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要———

信息化进程亟待加速

根据WTO相关协议,2006年国内金融业将全面向外资开放,而国内银行业将不得不在本土市场上与外资银行短兵相接。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不仅包括风险控制、金融创新、管理制度的完善等,同样包括金融信息化。

作为现代商业银行一种十分重要的经营模式,金融信息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银行的成败。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上说,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其存在的价值就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即货币从居民向企业转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银行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信息的竞争,而信息化的程度则直接体现了银行的竞争力。根据统计,95%的现代金融创新都是依赖信息技术来实现。借助信息技术,对复杂金融产品进行定价、分析和风险管理,从而使得这些产品的交易、赢利成为可能。

我国金融业的信息化之路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至1980年,四大国有银行的储蓄、对公业务等开始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国内银行在这一时期逐步完成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第三阶段,则从九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末,国内银行实现了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而真正意义的信息化建设,则开始于第四阶段。从2000年开始,国内各银行内部、银行间开始进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并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

同外资银行相比,目前国内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仅仅在6年前,由招商银行建设的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才诞生,而那时,众多外资金融巨头的信息化却都已经基本完成。

查看全文

分析金融信息化发展策略

对于金融信息化,国内外学者并没有明确一致的认识或界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金融信息化是指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联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简而言之,金融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过程。

一、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业,拉开了金融信息化的序幕。金融信息化大体经历了脱机批处理阶段、联机实时处理阶段、经营管理信息化阶段、业务集成和决策智能化四个发展阶段。到二十一世纪,金融信息化已经步入创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从初始的支持金融业务、到运作金融业务、再到改造金融业务的过程,信息技术已成为金融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金融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和的能力,成为金融市场的交易物质和技术基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低成本的网络交易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交易方式,投资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上网同步进行金融交易。互联网日益成为世界金融市场运作的中枢,全球金融市场也被更紧密地联系起来,金融信息化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主要特点。

1、信息技术使用面广,业务成本大幅降低。自1958年第一台计算机进入美洲银行以来,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便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金融业务的电子化进程。这些大银行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更新主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积极大胆地采用最新的计算机产品,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这些设备和技术的普及不仅降低了金融业务的服务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其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业务的处理手段,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美国网络银行交易量占银行交易总量的一半左右。

2、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保密性增强。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的网络信息系统中有一个标准化的结账规则体系,各类软、硬件方面都配有安全保障措施,如主机系统、通信系统的硬件备份、软件加密等,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不安全因素,为金融部门和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业务高效处理,服务日益完善。为了更加及时、高效的处理金融部门间频繁交易的支票、汇票等转账结算业务,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金融部门纷纷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资金清算体系,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资金清算。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资金转账系统(FEDWIRE)、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美国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环球金融通信网(SWIFT)等,这些系统的建立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通过创新还能为客户提供各种新的金融服务,包括金融机构与企业客户建立的企业银行、金融机构与社会大众建立的电话银行、家庭银行等,通过各类终端为客户提供各类周详、多样的金融服务。

查看全文

金融信息化发展分析论文

1金融信息化概念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2国内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

计算机进入中国银行业,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但是,中国金融电脑化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计算机在中国银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是从70年代开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全国性金融机构多数已完成内联网建设多数全国性金融机构初步完成了本系统内联网的建设,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2.2银行信息化已具规模①初步建成全国范围的电子清算系统。②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电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迅猛。③建成人民银行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电视会议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提高了央行的办公效率,在国务院各部委中率先实现了经网络传送机密红头文件。

查看全文

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研究

一、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随着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逐渐重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降低了基层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和风险,为农村金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和机构间均实现了互联互通,快捷方便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初步建成;三是信息化系统建设速度大幅提高,尤其是农村合作社新系统的使用,有力地推动了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是各金融机构的神经末梢,主要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密度远远低于市区,而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信息化网点更加稀缺。(二)农村金融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是其营业网点逐渐收缩至县城。邮政储蓄银行成立较晚,运行机制尚未理顺,其支农作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实力不断壮大,营业网点较多,由于先天实力不足,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至今仍没有纳入全国结算渠道,电子银行没有上线,而且虽然县级金融机构全部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但乡镇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几乎为零。各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以托管方式依附于其他银行开展业务,推动农村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社也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二、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推进,县域网点大量撤并,导致县域信息化主体和金融服务严重缺位,加剧了城乡信息化资源不平衡。(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金融信息化进程缓慢虽然县域以下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投入占整个银行投入的比重逐年增加,但总体发展速度依然相当迟缓,研发能力薄弱,远远跟不上金融服务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三)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农村金融信息管理职能弱化部分金融机构对科技队伍建设缺少足够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体制不够完善,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农村金融机构虽然通过近几年大量招收优秀大学生,缓解了用人紧张的情况,但是由于营业网点扩张速度较快,科技人才仍有较大缺口。(四)创新意识不强,农村金融信息化创新力度不够。县域金融机构真正贴近市场,他们最了解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业务需求,但受审批权限的制约,业务渠道单一,难以依托信息技术进行自下而上的产品创新,延长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周期。

三、保定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金融信息化体系。构建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为骨干,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信息化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一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征信体系、支付结算体系等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二是解决好农村金融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变传统以县城为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思路,逐步建立以乡镇为金融信息服务中心,覆盖所有自然村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彻底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加大人员培训和引进力度。农村金融机构相对于专业性金融机构来说,信息化的难度要大得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加大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查看全文

银行金融信息化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的金融业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金融信息化也带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商业银行通过信息化夯实基础,提升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水平、金融服务与创新能力,全面塑造新世纪的新金融,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新经济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虽然我们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效,但是,如今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银行业的决策、管理、业务、服务等各个层次和领域,成为银行业生存的技术基础和业务创新甚至深层次改革的有力支撑。商业银行应重视信息通信等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构建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电子化服务体系,缩小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差距。

1金融信息化

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通过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系统工程。金融信息化有别于金融电子化,金融电子化提供的只是服务和管理的初级手段。当信息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后,信息技术便成为金融创新和发展的驱动力。

查看全文

金融信息化服务创新基础论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金融信息化、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和保障信息系统中信息安全的常规技术,分析了我国在金融信息化进程中和金融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论文关键词:金融信息系统金融信息化信息安全安全模型

1.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中期,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金融系统电子化领导小组,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金融电子化建设规划和远期发展目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基本实现电子化。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经历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70年代末到80年代,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大约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第三阶段,大约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实现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支付清算和业务管理、办公逐步实现计算机处理;第四阶段,从现在开始,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人类走进21世纪时,步入了以网络、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发展机遇面前,我国金融业也同时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广阔的市场和来自发达国家同行业更严竣的竞争压力。金融信息化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中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金融信息化既是金融业本身为提高其竞争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悦务、海关、贸易和电子商务等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金融信息化不仅实现了业务处理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经营网络化,更进一步为监管电子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金融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坚实的技术基础。

2金触信息系统的安全

安全是金融信息系统的生命。在金融信息系统日益发展,信息越来越向上集中,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业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的同时,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它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生存和经营的成败,所以,应把金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视同资金的安全一样,看作是金融机构的生命。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仅是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它与我国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是保障金融业稳定发展、增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

查看全文

提高金融竞争缩短差距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金融信息化概念;国内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死角,即很多战略性的课题无法解决、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化设备已具备相当规模、全国性金融机构多数已完成、银行信息化已具规模、保险业电子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制定出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信息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总体来说,与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国内金融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战略目标,为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金融信息化;信息技术;发展战略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但是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死角,即很多战略性的课题无法解决。其主要的问题在于,金融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者,只能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或者在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上,更多地将眼光集中在各个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的具体问题中。至于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如何规划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如何充分调动、合理分配社会的各种资源,如何加强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确定统一、科学的标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开发对资源的浪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查看全文